-
1 # 跳跳1608
-
2 # 徐雄俏
作者的這個問題,我最近剛好在閱讀《道德經》的時候,看到了相關的內容——
道德經,第二十章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飉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四維視角釋義:
那些心智矇昧,不懂得真正的思考的人,是沒有煩憂的。他們往往分不清,唯諾恭遜和阿諛奉承之間的差別;也對是非善惡,沒有清晰的分界線。如果我和他們一樣,屈從和盲從了,這世上大行其道的昏聵思想,那麼我就將從此丟掉我的清明和智慧,並且深陷其中,永難自拔。在他們熙熙然,享受著如同太牢祭祀一般的歡樂,和如同春遊登臺一般的悠閒的時候。我如同一座孤島一般,孤遠清明,無動於衷,如同一個剛剛來到這世間,還沒有被那些昏聵所浸染嬰兒;心中保持著警惕和茫然,緊隨著茫茫天道變化不斷前行,無所歸依。因此,他們的人生大多是歡樂而滿足的,而我則因為大道的思考和追尋,永遠不會感到完滿。
因此,我心懷混沌。在世人鮮活遊走的時候,我昏晦靜默,如同深夢一般,看著他們;在世人聰明查處的時候,我則駐足緘口。這世界的奧妙,如同浩蕩無邊的大海;而這世界變幻執行的規律,則猶如大海中的水波一般。因如同大風一樣的天道,而變幻不休。與那些深陷成敗得失的人們相比,我就猶如一塊靜默佇立的頑石。我是不同於這世上的任何人,只把對萬物之母,對天地奧妙的領悟,當做我最高的追求。
在《道德經》的這一章中,絕學無憂,就代表了題主在問題中所說的‘無知而快樂’的狀態。而文章中,‘我’的狀態和表現,則代表了‘理性的悲傷’。
至於,是選擇無知的快樂,還是理性的悲傷。這就要看每個人的生活和生命態度,要看每個人的價值觀取向了。
因為人生是沒有標準的答案的,只有做出適合你的選擇,你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
-
3 # 晨林6322842661576
如果可以選擇,兩種都選,因為快樂與悲傷兩者是不可分割且又對立的面,。就像白天與黑夜一樣。白天有白天的美與好,黑夜有黑夜的美與好。如果白天代表光明,黑夜代表黑暗,那麼,假設,如果只有光明,沒有黑暗,你怎麼知道黑暗是什麼,你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它存不存在。那麼你怎麼知道黑暗.它是美或者不美,是好或者不好。同樣的道理,快樂與悲傷,如果只有快樂,沒有悲傷。.你又如何能感受到快樂的感受是快樂。假設快樂的感受是一種快樂沒有悲傷的參與,你就停留在快樂的狀態裡,。在這種狀態的時的維度停留久,你又如何感受到它的存生呢?反之,悲傷的道理也一樣,所以筆者認為在只有兩種狀態,或多種狀態的狀態下,你才能感受到當前你的狀況,所以筆者認為,在有悲傷的映襯的狀態下才有快樂的快樂是快樂。所以悲傷離不開悲傷,悲傷也離不開快樂,當如果有讀者看到這裡時,歡迎你的留言與討論。
-
4 # 紋身女孩也單純
無知
正所為大智若愚
跟無知的人,辯論
你會讓別人弄不懂
你們誰無知
學會釋懷吧
只要不觸碰底線
無知也是一種境界
脫俗的境界
-
5 # 傳統文化小家園
其實兩個都可以選,只不過都要有前提,這兩個並不矛盾,不可以把它們對立起來看,人生這兩種狀態都要有,才能擁有完整的思維。
無知是一種快樂,我覺得這個無知是大智後的一種糊塗,你才能真正的快樂;如果真的無知,快樂是不會長久的,比如小孩子,他們很快樂,什麼都不知道,還沒有正確認識世界的規律,但是他們這種快樂是沒法長久的,他們終究會長大,會融入自然和社會,他們會接受到外界的矛盾和衝突,如果他們還是真的無知,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正確認識世界和社會後,你才能有選擇,是要聰明還是要裝糊塗,是要方還是要圓。
理性是一種悲傷,知道及時停止,就不會是一種悲傷,如果是一種悲傷,是想過了,走極端了,這個世界不能缺少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不斷髮掘本質,才能讓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如果過頭了,也會成為一種悲傷,這時你應該要知道“盡人事,聽天命”,你理性是盡人事了,不可悲傷是聽天命。
所以這兩樣,人都要有,只不過不是常人理解的無知和理性,無知是大智若愚,理性是適時而止。
-
6 # 慕三子
無知並不代表愚蠢,理性並不代表聰明。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少思少慮可以使人快樂,多思多慮讓人焦慮悲傷。當然選擇前者。
一、快樂是什麼?又是如何丟失的?
有人說:擁有了財富就快樂。有人說:擁有了健康是快樂。有人說:知足就快樂。不可否認這些的確能帶來快樂,但這些快樂都是經歷過沉澱的快樂,並非原生態的快樂,這些快樂的基礎是建立在拼搏過、經歷過、思考過的過程。從少思的感性到有思的理性,這快樂是苦後、思後感覺感悟來了,是廣義的偽快樂。真正快樂意義的根源【無思無邪】,童年最快樂少思無慮,戲耍於街頭巷尾飽食熟寐,開心就笑逆心就哭,有人哄著、寵著、勸著,何等快樂?時至少年,放蕩不羈,無思無慮肆意任為,不計後果更不會負責,事事父母扛著,無憂無懼快樂。這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也只有無思無邪才能獲得。時進成年趨於理性,多思多慮知道了擔當職責,少有了快樂,即便有也是痛並快樂著,快樂漸行漸遠了。
二、悲傷是什麼?又是如何造成的?
悲從思起傷由心生。有人說:理性可以使人頭腦清醒。有人說:理性可以規避行為。有人說:理性可以平穩心境。人趨於理性了思考就產生了,思考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是人生?怎樣活的體面啊?思緒啟動了心理情緒產生,反觀自己對比他人,悲憤之情升起,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活在了悲傷之中。理性是賦予成年人的屬性,也是成年人無法逾越的準則,理性的工作、理性的生活、理性的處理人際,無形中糾於語言行動,繼而少言寡語傷感在心。儘管多思多慮的理性讓我們產生了傷感,但我們還要理性的對待人生,真正的快樂不屬於多思多慮成年人。
結束語:無知者無畏,無畏者勇,少於思多於行快樂就多一點。多思者傷,傷阻行,太理性了反而畏首畏尾做不好事情。無知不代表愚蠢,理性也不能代表聰明,“難得糊塗”才是意境,非無知非理性,既快樂又聰明。
-
7 # 一靈獨覺
無知有兩種,一種是不知道,一種是知而不知。理性是上善,最殊勝,何來悲傷!所謂的悲傷不過感性的一個幻想而已。
-
8 # 顏小二述哲文
如果非要選一種的話,我可能會傾向於選擇“無知中的快樂”,但是,此處的“無知”並非愚笨之意,而是指向大智若愚,與道家追求的人生之最高境界頗為相似,可以理解為“無知之知”。
其次,需要明確的是,我認為,理性的對立面並非“無知”,而是“感性”,所以“無知是一種快樂”與“理性是一種悲傷”並非處於對立面的兩種情況,相反,這兩句話在某種意義上都對,都反映了一定的客觀現象,並且還能成為遞進關係,即“理性的悲傷”是人生列車必經的歷練,“無知的快樂”是我們追求的終點。
1、為何“理性是一種悲傷”“理性”表現為人看待事情比較客觀,不會帶有主觀情緒去分析問題,這種時候,人往往可以透過“面具”看到“本質”。面具好看,但是本質就未必好看了。
為何“面具”好看,“本質”未必好看?舉個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比如,我們可能會收到一個人精心準備的禮物,這個時候,看到精美的禮物,我們會十分開心,因為有人把自己放在心上,但是,如果這個人送完禮物以後,進入正題,開始找我們借錢,或者辦事,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沒有一開始收到“禮物”那般開心了。
因為一個“理性”的人,會脫離“精緻禮物”本身,去考慮送禮的人內心的動機,會考慮這個送禮人的動機到底是因為關心自己,還是為了求自己辦事?這個時候,“理性”的人往往得到的結果就有些“冷冰冰”了。
這個世界,確實難以找到無條件對自己好的人,除了父母親人,朋友雖有,但是交心的朋友能有那麼一兩個,就是人生之幸了。於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許多時候,“好意”往往成了“利己”的面具,如果一個人太理性,那麼看的就有些個透。這時,“美意”背後的“冷漠和利己”看多了,能不悲傷嗎?所以許多時候,理性確實是一種悲傷。
2、為何“無知是一種快樂”無知之樂有兩種,一種是傻人有傻福,一種是大智若愚。但是傻人有傻福也好,大智若愚也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人的“利己之心”影響不到自己。
傻人有傻福之所以不會被他人的利己之心傷害,是因為不會多想,沒有意識到“利己之心”。而“大智若愚”呢,則是因為深諳世界之“道”,已經達到了能夠包容他人之利己行為的地步了。因為自己沒有“利己”心理,所以自己就不會因“利己”去“排斥別人”,不去“排斥”,又何憂之有?所以,無論是傻人有傻福,還是大智若愚,最終都是樂的。
3、“理性的悲傷”是人生列車必經的歷練,“無知的快樂”是我們追求的終點其實,從“理性的悲傷”到“無知的快樂”這一過程,與道家之“有知”到“無知”的過程頗有些相似。人生之最自由的境界,當是不被“知”所束縛,明明渾然不知,但是卻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就是“無知的快樂”之理想境界。這裡的“無知”並非什麼都不知道,而是深諳世間大道,最終達到大智若愚的地步。
而“理性的悲傷”就是我們達到“深諳世間大道”這個境界所需要經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漸漸摸索出世間之理。一開始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心中的理還模糊,漸漸的,我們深諳世間之理,繼而變得平和,最後,連“理”都不明晰了,成了自然而然的存在,這時,人生境界當屬“無知之樂”的大境界。
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理性的悲傷”是人生列車必經的歷練,“無知的快樂”是我們追求的終點。
-
9 # mxh1109
人生短短几十年,擁有快樂的同時也會有悲傷,沒有誰會一直快樂或一直悲傷。無知既是愚蠢,是一種道德缺陷。理性是智慧的道路。
-
10 # 成金海2
兩者各選一半,即:理性的快樂!
凡事擇其有利之處而行之,是為明智,是為首選,是竭力追求的目標!
回覆列表
如果兩個都能選,我當然舉雙手贊成。必須選一個,那我就選“理性也是一種悲傷”。因為只有理性才能生存,才能發展成就事業。無知雖然快樂,但也是膚淺的快樂,堅持不了多久。人的一生單靠無知是不可能安然度過的,必須需要理性,理性雖然悲哀,但是“哀兵必勝”。因為理性讓人清醒,自知規劃人生,然後信念堅定,不被動搖不被誘惑,專一清晰地朝目標前進。就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理性逃不過悲傷,悲傷卻很值得。如果允許加一些清醒後的糊塗,理性同時帶點浪漫空靈的悠遊,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