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和蕭何、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他用兵如神,戰功赫赫,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曾經轉戰各地,為劉邦建立大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在垓下之戰中,在垓下會師合圍項羽,最終英雄一世的項羽兵敗自刎而死。在楚漢相爭時期,韓信起到的作用絕對是舉足輕重的。而他的用兵之道,也深受後世的推崇。

    在當時人們對韓信的評價是“功高無二,略不出世。”在劉邦登基為帝、建立大漢後,韓信因功被封為異姓王。但是後來韓信從一個異姓王被貶為淮陰侯。再後來韓信又被呂后誅殺,並夷其三族。

    那韓信曾戰功赫赫,為何卻落下夷滅三族的下場呢?

    其實韓信就是因為戰功赫赫,他就因功高而震主,自然會受到君王的猜忌,這也是古代多數功高名將所經歷的。當劉邦敗項羽後,天下基本已經大定而太平,而韓信用兵如神、又為異姓王,可謂是位高權重,這對朝廷無疑是構成嚴重的威脅,正所謂是太平本是將軍定、哪有將軍享太平。所以這也就造成了韓信悲慘的下場。

    那時天下已經基本太平而沒有過大的戰爭,而韓信卻很會用兵,當時可謂是少有敵手,朝廷又怎麼會讓這樣的一個厲害角色存在威脅朝廷呢!若是他一旦有二心,又有誰是他的對手、誰能和他相抗。

    再則,在劉邦未敗項羽的時候,韓信曾經卻向劉邦試探的討要齊王爵位,劉邦當時就深恨韓信,但是因為當時韓信有舉足輕重的作為,劉邦還要用他打敗項羽,所以劉邦為了安撫韓信就封了韓信為齊王,但是在劉邦心裡卻是對韓信頗為猜忌的。

    同時大漢王朝建立後,韓信為異姓諸侯王之一,他那時可謂是手握重兵。

    韓信深通用兵之道而用兵如神,同時他又握重病,再加上他功勞很大,如此的韓信怎麼不受到朝廷的猜忌,因為他對大漢構成了威脅,也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從而最終韓信被夷三族。

  • 2 # 御史而行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是中國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與白起,李靖,岳飛並稱為兵家四聖,被後人奉為“兵仙”。

    韓信一生戰功赫赫,在楚漢之爭中,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為西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垓下破項羽等等。

    然後,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先是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不久,又以謀反的罪名被貶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代相陳豨謀反,韓信意欲謀反,結果為人告發。呂后與蕭何合謀,偽稱高帝平定陳豨之亂班師回朝,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的悲劇,引發許多的歷史思考,後人也眾說紛紜,但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功高震主

    在楚漢之爭中,韓信的軍事才能展現的一覽無餘,所以他的軍事才能和表現讓劉邦心存戒備,令其十分忌憚,之後不久便找個藉口免去了韓信的兵權並貶為楚王。所以歷朝歷代,功高震主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最高統治者不允許一個可以威脅到自己和子孫統治地位的人在身邊。

    二、韓信自大狂妄

    當年韓信領兵出征平定了魏、徇趙、脅燕,平定齊後,他的心態開始膨脹了,有了驕縱的情緒,於是他找了手下的人寫了一封信告訴劉邦說“齊國現在已經被平定了,但是缺少一個王來管理,我希望你能封我做個齊王”劉邦此時正被項羽圍在滎陽,他看了書信後,大發雷霆,大罵韓信不來救自己,卻想自立為王。這時張良勸劉邦答應韓信,因為韓信是個天才軍事家,在楚漢戰爭間他有很大的作用。沒有辦法,漢王劉邦只好答應了。但對韓信不滿的心緒已經埋下了。

    三、當時國家統一的需要

    從國家要統一的觀點來看,漢初如果不剪除異姓王,戰禍就不會消除,人們就不可能休養生息。所以劉邦殺功臣,儘管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味道,客觀上卻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 3 # 94310417小云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天生會打洞,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在他懷才不遇時,喪失報負時,被簫何三天三夜月下追了回來,被任命為大元帥,賜他金甲寶劍,為他扶車立威,才成就了一代軍神。先立為齊王,後有改為楚王,究韓信一生對漢王忠心耿耿,一心無二,這也是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以漢王本意,決不會絕殺韓信的,飛盡,良弓藏,犾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死。

  • 4 # 鷹在長空16

    進錯朋友圈了。項羽相暴,但有君子之風,再看劉邦以及他用的部下,肅荷,陳平,張良個個奸滑小人。為了自己利益不擇手段。尤其蕭荷,起初是月下追韓信,後又將其騙入宮中殺害,這一切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迎合別人。可見人品之渣。還有陳平,盜嫂昧金確被劉邦嘗識,可見一群魑魅魍魎之徒。

  • 5 # 老王春秋觀史

    韓信戰功赫赫,卻為何落得被劉邦夷三族的下場?針對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為韓信的死感到可惜,也有人為劉邦的惺惺作態感到不恥。但我們分析西漢初年的形式,韓信之所以會死是有其必然的歷史條件存在的。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威脅到了中央政權的穩定

    劉邦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聯合了其他諸侯最終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政權。可以說能打敗項羽,是劉邦和其他諸侯結盟的緣故,這些諸侯就有英布,彭越等,韓信滅趙後,貪功攻齊,得齊地後求封為王,劉邦不得矣立其為齊王,也可以說是諸侯之一。只不過劉邦勢大,最後劉邦建立了漢朝,其他諸侯都聽劉邦的罷了。西漢初年有點像聯邦制,雖說劉邦是皇帝,但下面的異姓諸侯王都是有地盤,有軍隊的獨立勢力,可以說隨時都可以和劉邦對著幹,西漢也隨時有被推翻的可能。所以這些諸侯王就成了劉邦心中的隱患,不除去這些有兵有地盤的諸侯王,所謂的中央集權式王朝也就是一個笑話。特別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其軍事才能無人能比,劉邦很清楚韓信的威脅有多大,所以韓信是必須要清除的諸侯,後來劉邦的一系列動作也證明了這一點。

    韓信的威脅太大,必須除掉才能夠是劉邦安心

    韓信可以說是從布衣成長為諸侯的傳奇人物。秦末剛開始韓信的軍事才華被掩蓋,跟著項羽混,結果只混了個執戟衛士,不被項羽重視,自感懷才不遇的韓信投奔了漢王劉邦,可是劉邦最初也不重視韓信,只讓他做了個管後勤的小官。等到蕭何發現了韓信的才能,向劉邦推薦了幾次都沒有結果,最後韓信感覺到在劉邦手下也沒希望而和其他人逃走,這才發生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引起劉邦的重視,最終被拜為大將軍。

    韓信也確實不負眾望,其出色的軍事才華得到了發揮,用兵如神,為劉邦扭轉頹勢,最終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是韓信在攻下齊國後驕傲自滿,居功自傲,在兵圍項羽於亥下,即將發起對項羽的最後一戰的時候居然要挾劉邦,請求劉邦封其為齊王才肯出兵。無奈的劉邦只好依之。可以說從這時起,劉邦已經看到了這些諸侯的威脅,而這些諸侯中威脅最大的就是軍事才能出眾的韓信。不除掉這些諸侯,可以說劉邦是一天都不會睡的安心,只是當初形式不允許,才沒有下手。

    剷除韓信等異姓諸侯王是鞏固中央集權的需要

    可以說漢初的幾年,劉邦都在為剪除異姓王努力,韓信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這些擁有兵權地盤的諸侯王可不是劉邦手下將領,當初和劉邦是同盟關係,可以說地位是相同的,只不過劉邦勢大才臣服的劉邦。所以這些諸侯王對漢初剛剛穩定的中央政權最大的威脅,特別是韓信,所以劉邦最先對付的就是韓信。劉邦搞突襲把韓信弄到長安圈禁起來,可以說就是害怕軍事才能出眾的韓信反叛。但韓信對西漢的建立有大功,韓信當時也沒有反,不好直接處死,只好時圈禁。但這並不是說韓信老老實實的呆在長安就不會死,只要韓信一天不死,劉邦就一天不會放心。呂后知道劉邦的心思,就找了個韓信和陳豨密謀反叛的理由把韓信處死了,解決了劉邦的一塊心病。可以說剷除韓信等是劉邦鞏固中央政權的需要,不管韓信反不反,都是要被剷除的。

    韓信之所以戰功赫赫,為劉邦建立西漢出了大力還被處死並夷三族,一是韓信後來的居功自傲,狂妄自大惹怒了劉邦,二就是鞏固中央政權的需要。可以說韓信死是死在沒有自知之明上和劉邦鞏固中央集權的需要。

  • 6 # 半壺老酒半支菸

    首先我們要澄清兩點:第一、韓信不是劉邦殺的,韓信的三族也不是劉邦滅的,殺韓信並夷三族的,是劉邦的老婆呂雉和韓信的老朋友蕭何;第二、韓信死的挺憋屈,但是也並非全然無辜。在韓信被殺一案中,呂雉蕭何難辭其咎,真正背黑鍋的恰恰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我們即使不說韓信之死是咎由自取,但也不能不惋惜韓信只會打仗卻不會做人做事,在政治上更是幾乎相當於白痴,像韓信這樣功勳蓋世而又死於非命的,在古代不少,未來也不會絕跡。

    咱們先來看一看韓信被殺的過程: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相國紿(忽悠)信曰:“雖疾,彊(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遂夷信三族。

    由此可見,韓信被殺,劉邦毫不知情,是韓信手下控告韓信謀反,呂雉和蕭何沒有經過任何調查審訊,就殺掉了嫌疑人韓信。劉邦得知老婆和大管家幹掉了自己的戰神之後,表情也很怪異:“且喜且憐之”。

    呂后很刻毒,但是蕭何應該還能算個好人,他們為什麼要合謀殺掉謀反查無實據的韓信呢?答案只有一個:韓信早就該死了,即使是蕭何也認為不能留在京城之內,只不過原先皇帝劉邦一直百般迴護,讓呂雉蕭何無從下手,現在趁劉邦不在家,正好先斬後奏一了百了——如果韓信跟劉邦出征,就沒有這回事兒了。

    但是韓信為什麼稱病不肯跟劉邦出征呢?原因也很簡單:劉邦是去打造反的陳豨,而陳豨之所以造反,那也是韓信鼓動的:“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這擺明了是要跟陳豨裡應外合推倒劉邦的皇帝寶座。

    其實在此之前,韓信已經把劉邦得罪苦了,只不過劉邦不肯或者不肯鳥盡弓藏,這才把韓信放在眼皮底下,是看起來,也是保護起來,因為把韓信放在齊國或楚國,在手下鼓動下,沒準會弄出什麼么蛾子來呢。

    粗略翻一下《史記》和《漢書》,我們就會發現韓信除了最後這次謀反當死之外,還有五次犯罪當死,只不過當年正是用人之際,劉邦沒捨得殺他而已:做劉邦倉庫主管的時候,犯了窩案(極大可能性是貪汙,因為當時無戰事),韓信與其餘十三個一樣依律當斬,此其一;因不滿劉邦沒有給自己高官厚祿,韓信當了逃兵,此其罪當斬二;違約攻齊,將已經實現的和平變為戰爭,齊地百姓生靈塗炭,和平使者酈食其被齊王烹殺,其罪當斬三;抗命不遵拒絕馳援危急之中的劉邦,伸手要官(假齊王),其罪當斬四;收留窩藏敵將鍾離昧,懷有不臣之心,其罪當斬五。

    如果劉邦追究起來,殺韓信一個五罪歸一,估計韓信也不會覺得自己冤枉。所以說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家,就應該本本分分地當個將帥,千萬別去搞什麼政治,因為他沒有政治家的老謀深算和臉厚腹黑,經常會幹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來:你手握重兵的時候不去造反,變成了籠中鳥淮陰侯,你卻想起造反了,這豈不是自尋死路?

  • 7 # 小龍女5505

    兵仙韓信之所以被劉邦夷滅三族就是因為戰功赫赫功高位重使劉邦感到威脅怕他起兵反叛自立為王才下了殺他之心與丞相蕭何合謀設計誘殺了一代將才韓信並滅其三族,一代名將悲慘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忘不了過去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是性格問題嗎?還是一種思想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