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和生活
-
2 # 軍機處留級生
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的最大承載能力是90億到100億人。
著名的哈佛大學社會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的估計是基於對地球可用資源的計算。正如威爾遜在他的《生命的未來》一書中指出的,“生物圈的約束是固定的。”
除了淡水供應有限正如馬爾薩斯在200多年前所說的那樣,地球能夠生產的食物數量確實受到限制。即使在最大效率的情況下,所有種植的穀物都用於供養人類,可用的數量仍有限度。威爾遜寫道:“如果每個人都同意成為素食者,只給牲畜留下很少或什麼都沒有,那麼目前14億公頃的可耕地將養活大約100億人。”。
他解釋說,這35億英畝土地每年將生產大約20億噸穀物。這足以養活100億素食者,但只能養活25億美國雜食動物,因為美國有如此多的植被專門用於飼養家畜和家禽。
因此,就食物而言,100億人是最高的人口限制。因為不太可能每個人都同意停止吃肉,威爾遜認為,以食物資源為基礎的地球最大承載能力很可能不足100億英鎊。
幸運的是,我們可能免於進入馬爾薩斯設想的人口過剩和飢餓的末期階段。根據聯合華人口司的統計,人口將在10月31日左右達到70億,如果預測正確,我們將在2050年達到90億,2100年達到100億。然而,在這些里程碑之間的某個地方,科學家認為我們會掉頭。
聯合國對全球人口趨勢的估計顯示,家庭正在變小。“自1950年以來來自230個國家的經驗資料顯示,絕大多數國家的生育率都有所下降,”聯合華人口估計和預測科科長格哈特·海利格說。
從全球來看,生育率正在下降到“更替水平”——每名婦女生育2.1個孩子,即孩子取代父母的比率(並彌補那些英年早逝的人)。如果到本世紀末全球生育率確實達到更替水平,那麼人口將穩定在90億至100億之間。就地球的容量而言,我們已經盡力而為了,但不能再往前走了。
-
3 # 科學閏土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飲用水、土地、森林和漁業等全球基本資源的限制變得越來越明顯。地球的承載力定義為一個地球能夠無限期維持的最大人口規模。關於地球上人類實際承載能力的爭論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估計的範圍相差巨大,從5億人到1萬億人不等。科學家們不僅在最終的數字上存在分歧,更重要的是在確定這個數字的方法上存在分歧,因此存在巨大的變異。
托馬斯·馬爾薩斯在1798年出版的《論人口原理》一書中,馬爾薩斯利用本傑明·富蘭克林編制的美華人口普查資料極為悲觀的預測,人類人口很快膨脹過剩,最終將導致貧困和苦難。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口將繼續呈指數增長,每25年將翻一番;然而,農業產量最多也只是線性增長,每年的增幅大致相同。
當然,這並沒有發生。馬爾薩斯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自然迫使人口數目量入為出,馬爾薩斯大大低估了人類擴大這些手段的能力,農業技術和進步使人類能夠大幅提高糧食產量。1834年馬爾薩斯去世時,歐洲正在進行一場農業革命,人類學會了培育更豐滿、生長更快的固氮作物,以恢復貧瘠的土壤。20世紀中期,綠色革命給全世界的種植者帶來了高產種子和合成肥料。1900年至2000年間,全球人口增長了四倍,從16億增至61億;與此同時,糧食產量增加了五倍,從4億噸增加到19億噸,這與馬爾薩斯悲觀的預測背道而馳。
撇開地區性饑荒不談,人類迄今已設法避免了馬爾薩斯預測的命運。目前地球上有77億人口,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這個數字將在2050年上升到97億,到本世紀末將上升到110億。如果地球擁有最大的承載能力,目前仍然無法捉摸,地球的承載極限既取決於自然規律,也取決於人類自己的足智多謀。
-
4 # 使用者先知先覺
整個地球資源承受極限是80/90/億人口。如果再突破這個資料。再多地球資源就會緊缺而無法承受人口過度膨脹的消耗全人類面臨資源危機。但地球的負反饋調節機制不會這麼簡單,當可利用資源滿足不了人口過度膨脹而過剩的時候就會爆發戰爭、出現混亂只有透過戰爭和自然災害來消滅過剩的人口。人口達到極限的時候為了爭奪依賴生存的資源必然產生透過混亂和戰爭自然災害削減人口平衡負反饋調節機制。2018年世界公佈人口是76億。人口達到極限嘅時候有資源無法承受消耗地球將進入優勝劣汰叢林法則人類的自然規律。
發展中的人口國家睜著眼睛胡說的磚家叫獸,在混謠概念,忽悠民眾。灌輸(即是洗腦)人口紅利以達到透過人口紅利刺激經濟加速GDP增長彎道超車。而忽略了地球人口過度膨脹地球資源承受能力侷限性。造成過度消耗加速地球毀滅。現在西方世界共識已經有提前這種危機感了控制人口。同時西方進入經濟發達,控制人口發展過著享受休閒的生活。為什麼發展中的人口密度過度爆棚集中的國家大規模移民呢?這是最簡單的人類依賴環境生存的知識。
不管你接受或者不願意面對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近年來地球樹上產生這麼多事之秋就是最好的證明。
-
5 # 核先生科普
這個問題很多機構曾經研究過,不同的機構給出的最終資料差了很多,從數百億到數千萬億不等,可以肯定是75億肯定不是承載量的極限,那麼到底地球承載極限是多少了,可以透過以下模型進行估計:
模型一:按照地球熱量平衡來計算美國和羅馬尼亞科學家建立的這樣一個模型,他們認為地球上生物產生的熱量外加接收到太陽輻射能的總量應該和地球散發的能量是動態平衡的。
如果生物數量多了,生物產生的熱量就會增加,地球溫度就可能增加到不適合人類生存,估計人均散熱能量大概是120瓦(即每個人相當於一臺120瓦的小火爐),按照模型地球最大承載量是1300萬億人。
個人感覺這個模型不靠譜,地球上的生物不只是人類,還有很多大型生物生物也是會釋放熱量的並且數量不少,總不能生一個嬰兒就殺一頭牛吧。
模型二:按照糧食供求關係來計算聯合國糧農組織有公開資料,2018年全球糧食產量大約為25.87億噸,其中中中國產量約6.25億噸,佔比24%,如果以人均年糧食消耗量500—550公斤計算,地球上的承載量大約為51.74億人。
這個模型明顯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目前的人口已經超過了這個數。不過這個模型真的是一度誤導了中國好多年。上世紀80年代,中國某單位自然資源綜合考察人員認為中國最大的糧食產量是8.3億噸,按照以上的人均消耗量人口最大承載量就是16.6億人,這個資料被計劃生育委員會引用了好多年。
實際上這個結論也不太準確,因為地球上不只是糧食透過光合作用生產有機物,一切綠色植物也都在光合作用,動物可以利用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人類也可以利用動物生長的有機物。海洋森林資源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如果飲食中糧食和其他食物佔比為1:1或者1:2,那麼地球上人口承載量就為100億到150億。
模型三:透過人口密度來估算承載量地球半徑是6371公里,可算出來表面積有5.1億平方公里,其中陸地為1.49億平方公里,假設可開發利用的土地為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0.5億平方公里。再來看各地區的人口密度。
大陸的人口密度約為137人/平方公里,日本人口密度為350人/平方公里,新加坡為6010人/每平方公里,中國香港地區6300人/每平方公里,澳門地區為17450人/每平方公里。按照澳門的人口密度來估計,地球上人口承載量為8725億人,這也是個相當大的資料了。
模型四:按照能源來估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8年統計,如果按照2017年的產量水平,全球石油儲量可滿足世界50.2年的產量,如果地球上人口繼續增加,這一資料必然會減小,如果人口增加到目前的10倍,則必須在五年內找到可代替的能源。
以上就是不同的模型算出來的不同的結果,你認為哪種模型估算的更準確了?
回覆列表
我們生存在地球上,說起來它的各種能源與資源都是有限的,如今地球上已經有76億人生存(2018年初聯合國資料),那麼我們的地球最多能承載多少人類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設定時間和一些附屬條件,因為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人類的生產力也是有極大的不同的,醫療條件也不一樣,可利用的能源資源以及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更是不一樣的。1萬年前,地球上不足100萬人,5000年前,地球上不足1000萬人,2000年前,地球上還不足一億人,200年前,地球上還不足10億人。
不同時期的人口總數,也是由於那些時候的生產資料與生產力都比較落後,人類可利用的能源資源都比較少,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不高,養不了太多的人,所以那個時候地球上可供生存的人類數量也不會很高。在地球上可承載多少人類這樣的問題,不是地球說了算,而是人類生產力、科學技術、醫療條件、可開發利用的能源資源,以及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水平決定的,這些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那麼地球就可以供更多的人生存。
中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歷史上都經常發生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當人口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突然遭遇天災等情況時就會爆發農民大起義,這類事件出現的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基數已經夠大,在風調雨順的年份,糧食產出夠大家吃的,但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糧食欠收,糧食的產出就不夠吃了,於是一些流民武裝就開始到處搶吃的,戰爭以及其帶來的瘟疫等就導致人口數量銳減。這也說明糧食乃至畜牧業的產出量也是決定人口規模的一大因素,在不同的時代,地球上能承載的人口總數也並不相同。
如今正是人類歷史上,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100年前,世界上不過才15億人,50年前人口數量增長到了30億,30年前增長到了50億,這30年又增長了26億多,預估到了2100年的時候,世界人口有可能會增長到150億左右。
那麼到時候我們的地球能夠承載這麼多的人類生存嗎?這就要看我們的科技水平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從目前科技水平發展來看,能源,資源,糧食等農作物的增產應該是能保證的,雖然沒有天然氣這些不可持續能源存量越來越少,但是人類卻能開發風能、水能、太陽能以及核能等能源,糧食等農作物的產量也在穩步提升,有些國家還有耕地可供開發,社會城鎮化的推進也能釋放部分耕地,人們在衣食住行所需方面都是基本能夠保證的。而且人類以後還可以在海洋上生存,比如建立立體海洋城市等,海洋的面積佔了地球總面積的71%,有著巨大的生存空間開發潛力。
前年有報道說有美國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能源資源可供1000億甚至更多人生存,但那絕不是現在,200年後也難做到,但只要人類擁有足夠高的科學技術,養活更多的人還是沒問題的。或許有朋友認為如果有上千億人存在於地球上,那麼將會到處都是人,實際上地球的面積很大,如今世界上有76億人,分攤到地球的陸地上,每平方公里只有51人,分攤到整個地球的表面,每平方公里只有15人,若將76億人堆到一起,其體積只有0.4立方公里而已,只要我們人類夠勤勞,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地球承載更多的人類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