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儒家下的統治者讓老百姓只有講道德的義務,卻沒有享受尊嚴的權力,這是“仁義道德”嗎?
10
回覆列表
  • 1 # 水鏡印真

    要想真正的瞭解儒家和孔子就要看孔子寫的《春秋》。因為孔子說: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所以只有從《春秋》中才能真正的瞭解孔子和儒家文化!

  • 2 # 長風浩蕩

    既然你也認為“仁義道德”是應當的(否則也不會指謫儒家不仁不義不道德),那麼儒家倡導仁義道德,有錯麼?

    道不道德且另說,橫豎儒家是夠倒黴的,怎麼就碰上你這種不共戴天的槓精了呢?不共戴天和槓精都好說,但是兩摻和一塊,就很無奈啊。

    回正題。

    一則,儒家倡導仁義道德,對仁義道德做了全方位的定義,列舉了無數的應用案例,你若覺得有哪個表述違背了儒家倡導仁義道德的宗旨,還請明示、確論。

    二、話說就這句話,你無論用哪種斷句方法,怎麼就能跟“只要求人民道德義務不讓人民有尊嚴權利”扯上關係呢?這句話就算按照“人民就得聽我的,不能讓他們知道怎麼回事”講,這裡面又哪裡有“道德義務”的戲份?這又哪裡有“尊嚴”、“權利”的戲份?“不知”就沒尊嚴、沒權力?那為了讓你有尊嚴有權力,要不要把核密碼告訴你啊?

    三、道德怎麼又成了義務了?義務是單向付出啊,道德是助益成全本身的必由之路啊,是對自身有好處有益處有利處的啊。《論語》又不是宗教法律,抽象描述也得由專職人員做現實捆綁,你覺得仁義道德對你有害,你別聽啊。在你而言,仁義道德是你的負擔麼?如果你覺得是負擔,那你扔了就是啊。再說一次,儒家沒宗教法律。對了,聽說你們那的道德,是作為貴族精神被貴族排他性壟斷了的,呃,你們的貴族還真是有奉獻精神呢,只管盡義務呢。

    四、儒家倡導的仁義道德,物件還分“人民”和“非人民”麼?儒家是隻“要求人民仁義道德”、而“非人民不用仁義道德”麼?儒家自己不用“盡道德義務”麼?

    五、就算這句話與仁義道德矛盾,那你摘出這一句,是要否定儒家所有其它的對仁義道德的主張麼?一邊是若干的對仁義道德的主張,一邊是一句否定仁義道德的主張,所以你要用一句否定所有其它?

    所以你這不知所云些啥?

    你的那個“西方”的對政治的認知框架,是個沙基之塔、空中樓閣。

    一、你沒有認識到國家機器與“人民”是一體之表裡,有共同的利益基礎,你只會用亞伯拉罕諸教那套劃分陣營——將對方斥為邪魔——我即是正義我即可為所欲為的套路。

    二、你更不能理解道德本身是人類、人類社會自身存在的必然前提,是人類社會的形成與延續的必然選擇。

    三、你們總是懷著與所有其他物件利益互斥的假設,以他人之損失為自己之利益,以他人之利益為自己之損失,你們的意識當中沒有與其他個體協作謀求更大利益的選項。

    當然,你指謫儒家不仁不義不道德,總歸是自居道德,不管你能否理解“道德”,總歸也是個好事。

    對了,你說道德是個義務,而你又認為儒家應該仁義道德,那麼你憑啥要儒家盡義務呢?你要給儒傢什麼尊嚴什麼權力?

    還有,既然你也認為“仁義道德”是應當的(否則也不會指謫儒家不仁不義不道德),那麼儒家倡導仁義道德,有錯麼?

  • 3 # 雲岫10

    其實這是對孔子的曲解。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封建獨裁專制統治者為證明其統治的“合理”性,借用人民普遍信仰的儒家的殼而讓犬儒故意曲解。依據孔子一貫主張“有教無類”的思想,該句名言應解釋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老百姓能夠理解國家政策,能很好地遵守規章制度,那就不需要過多地強制干預;反過來,如果老百姓不理解、不遵守的話,那就要加強宣傳教育,務使百姓充分理解,誠心支援”。這樣的解釋與孔子開明且一貫好為人師的風格是一致的;若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腹黑言論來解,這與上述孔子形象很不一致。慎思!

  • 4 # 道行以仁

    首先,這句話是孔子弟子們說的,記的,不能完全確定是不是百分百真實。其次,即使真實,這句話斷句是否是否是原句。再次,即使是原句,一句話讀的語氣不同,意思也不一樣,有肯定語氣,嘆息語氣,有諷刺語氣,不同語氣意思不一樣,比如,我說,今天有霧霾。你是認為我是贊同應該有霧霾呢,還是不贊成?所以,理解一句話這些都是前提條件要搞清楚。

  • 5 # 味哎兒

    首先中國古代自始至終都是由:君.仕.農.工.商.兵分級排序的,其君就是帝王,仕就是官管者,農就是農民,工就是手工匠人,商就是商人,兵就是軍備。

    戰爭掠人就是搶掠手工匠人,帝王的內務府的工部.禮部.農部.水部.火部.天象計時的司天監.大理司的法律.軍備的兵部.讀書中舉的諫官言官.都是配備形式,同小說文藝所述不同。因而分:幹臣.能臣.事臣.言臣.陪臣.隨臣.戲臣。其中,事臣.言臣.陪臣.戲臣由科舉選出.而戲臣又稱弄臣。

    現實裡政策為治兵的監督軍事人員,抑商,配工部,重農,是國本。所以商人戲子不許科考。

    文字文章書藉在孔子時期都由貴族壟斷,因所言所記都是貴族事,與民無關。普及儒學後民也學得,但書內涵與民無關。用現代已常識態議評古人不應該,因不符史實,歸混談。

    嚴格歷史條件下貴族治民者,從而雖口述忠義禮智信勇恕仁,不對民而言,民可使,不可令其知,才可得治。使字是:勞做製造生產人所需的一切用品用物用具也。

    孔子時代職業由傳承繼承確立確定。即,封妻廕子永保萬年享用。所壞以:哇啦一聲,生出個皇帝,哇啦一聲,生出個要飯的。此為,命由天定,不由人現象。

    隋朝後才工人農的子孫可考官為吏了。

    漢朝至中華民國時期,中國僅在美詞建構的摸索期,因不涉軍工農三業,所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4歲開蒙,24歲學成,坐室內20年苦讀不斷,考中為官吏,其衣不會穿,其鞋不會系,走人抬著,能為“來人啊”,神咒發出一切做成作好了,才華發揮出來了,因而權在握後用人是成敗決定的關鍵,其偉大不服不行。

  • 6 # 叢漁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如以前的斷句方式,也就是小編你理解的那樣,那確實是不對甚至是反動的,這樣的觀點當然很受封建當權者的歡迎。只是備受推崇的孔子真的是這樣認為的嗎?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應該這樣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解讀,完全是另一種觀點了。民眾明白道理,就放任他們自然發展;不明白的話,就引導他們明白。這樣,小編你還認為不仁義道德嗎?

  • 7 # 張家四老爺

    現代人理解古文是很有幾套的,有純學術性的,有藝術性的,也有斷章取義惡搞性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對古文名家有起碼的尊重!他們的思想與觀點是針對當時的社會,是起積極帶領作用的,甚至一直影響後世。而有些不學無術之輩為一己私心,對其妄加評論,實屬小人也!

  • 8 # 待鹿車

    “民”數量眾多,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是:可以統一眾人的行為,難以統一眾人的思想。所以此句與道德無關。

  • 9 # 千年月

    提問這個人不是文盲就是煞筆。

    我這人就見不得你這種人傻還要出來瞎晃盪的。

    給你科普一下,中國有個地方叫郭店,郭店你知道在哪裡不?諒你這種寶批龍也是不知道的。郭店在湖北沙洋縣。

    1993年10月,在郭店出土一個先秦楚國墓葬。墓葬裡儲存著不少先秦道家典籍和儒家典籍,其中就有論語在內。

    而這部論語裡,記載的原文卻不是你說那句。

    而是:

    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

    像你這種腦殘之人,多半也是看不懂的了。但我還是願意孜孜不倦的給你解釋,因為關愛腦殘人人有責。

  • 10 # Px19721201

    夫子本為師,授業者也。其弟子合其言而立論,傳於後世立為為人處世的一些規則,後匯入了像者眾言,遂成一派立為宗。其言也,近通俗易懂之,近於百姓,顧傳而遠。高而上之人喜措穿附會,牽強於它義,所為者何,或標新立異或別有用心。故統治者段取夫子之言而牧喜夫子言之百姓,何其毒也。然謬言者終將被覺醒的人民所拋棄。進步之人總會理清夫子言而傳於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芝香南瓜餅最正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