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叔時尚風潮
-
2 # 在劫難逃1998
真水無香:
任何對美好事物的追慕都必須以物為本,而此處之物如能返璞歸真於自然,那麼這種美就會變得更加真實,親切而不乏美好與理性。真水無香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真水,即自然界中最真最純的水,這應該是一種無論與何種物質相合都會被汙染的液體,其實所謂真,即是指它沒有任何的外在物性,也就無任何飾物贅品,無任何可以用人類的觀感去總結並表達的特性……人類唯一可以做的只是把自己的心靠近它,等待它,理解它,感受它。
真水之無性之性令人著迷萬分,字尾無香以示其真。香乃人類各種感觀可以觸及並感知的一種高階的感觀體驗,為一個感知介面。
真水無香一次表達以真純為文風、以自然為作風,表現愛美之心、求真之心,棄雜之心、思純之心、濾己之心。
惱人的是很多人見真水無香即望文生義,與香水無端相連,使如此純真之詞頓生俗意,且不可奈。
“真水無香”代表的一種境界,是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一種境界。
華人的文化,正如滋養生命的水,視之無色,嗅之無香,然而卻源遠流長,蘊含生命的真意。
真水無香,應當看透一切功名利祿,遠離一切世事紛繁,杜絕一切爾虞我詐,甘食粗糲,不染紛華,修美於內,探求天道。
說來容易做來難啊……
關於出處說法不一 :
一說真水無香 原來佛教用語,源自印度梵文,意思是將散亂的心神凝聚一處。
一說出《茶錄*品泉 》—[明] 張源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
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本意是表水,真水不在於顯示自身價值,而能助茶發揮到極致,比綠葉紅花之喻具有更高的境界。
老子《道德經》“真水無香,真人,無智,無德,無功,亦無名。
”
道德經中,經常用水性來比喻上德有道者——聖人的人格。“聖人”具謙退不爭的品格。水具有柔和的特點,甘願處在卑下的地方,能滋潤萬物而不與相爭,始終如一的永遠付出。。。。。。老子認為最完善的人格就應具有水的特性和美德。老子又在《天長地久》章中,用樸素辯證法的觀點,說明利他與利己是統一的,利他往往能轉化為利己,以此來說服人都來利他,都來持守謙退無私的精神。
[引自道德經釋義]
冷暖自知:
冷暖自知,本指水的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禪宗用以比喻自己證悟的境界。也比喻學習心得深淺,只有自己知道。
【出 處】唐·善無畏《大日經疏》卷十二:“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宋·岳珂《桯史·記龍眠海會圖》:“至於有法無法,有相無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回覆列表
真水無香”這四個字是摘自一本文學雜誌,也許是因為它的出處是博物館裡一方清代的印,回味之間有著那麼一種淡淡的超脫與韻味,第一次看到就再也無法忘記,覺得像在月圓之夜步入空庭,清朗的月華在霎那間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一時間有種莫名的感動,潛移默化中,它昇華成了我心中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真水無香,寧和、謙遜、毫不張揚,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粟,想想浩浩蕩蕩的時間河流,看看無窮無盡的茫茫宇宙,我們無法決定月亮的陰晴,也不能塗改歷史的濃淡。在這個浮躁的年代,用尊重敬愛的目光看待每個人,也正確的評估自己,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風格與方式,不隨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賞,平和投入的面對每一天,如同一杯純淨的水,從沒有香氣,更不會遠近飄揚,卻有一種別樣的純潔。“海納百川成汪洋之勢只因其位置最低。”真水無香,透徹、自然充滿貴氣,不修飾不偽裝,延續生命最原始的執著。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不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不要“梅妻鶴子”。不超脫、不流俗,快快樂樂的做純淨、真實的自我,即使無功無名,也可以瀟灑坦蕩的談笑一生。真水無香,真的淡到了極點,正是這種近似無痕方才容納萬物、空闊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