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想進步了

    縱貫線唯一比四大天王強的就是創作這塊,其他歌壇所有重要指標縱貫線被四大完爆。演唱會場次人數,專輯銷量,音樂獎項,傳唱度,各大音樂試聽排行榜,商業價值福布斯,舞臺魅力跳舞等。四大完爆,如果再加上其他副業,電影電視劇經商,社會地位影響力啥的,更是不是一個檔次。。。大家玩多了網路就會發現,凡碰瓷四大天王的人,只會死抓創作這一點,對其他專案避而不談。實乃自欺欺人,四大天王從不會拿那些過氣歌手做比較。

  • 2 # 流浪的心1985

    確實。四大天王就是香港娛樂圈包裝出來的明星 尤其音樂 大量翻唱日本歌曲 縱貫線隨便一個都要夠他們追趕幾十年了。沒辦法。不懂樂理 不識譜 唱歌就像背書 說他們不懂音樂也不為過

  • 3 # 思考得豬

    如果談名氣和影響力肯定是四大天王。

    如果談創造能力與藝術造脂那肯定是縱觀線。

    這裡設計到價值與價格的博弈論。

    是有價而無值,還是有值而無價,還是價本就是值,值本就是價。

    這要看我們人類怎麼判定價值的意義了。

    比如我能把一份早餐賣到兩千萬,而且所有人都願搶著買,那是這頓被賣的豆漿油條早餐值兩千萬,還是想買之人的觀念和需要值兩千萬。

    就像黃金一樣,它的價值在於能夠交換,但如果不能交換,它是不是隻是一堆廢金屬。

    也像蘋果手機一樣,他沒有ARM英特爾的技術,也沒有夏普三星的能力,但它卻透過前者組合出了新的價值形態,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更大的價值。

    而四大天王雖然沒有縱觀線的技術能力和創新才能,但他們卻可以讓更多的人認可他們接受他們,這難道不是價值嗎。

    從表象來說,萬物的價值不在於人類的認可與否,但從本質來說,對於是人的你來問是人的我其他人如何時,那這種價值就絕不會跳開人類的範疇,只要是跳不開人類的範疇,那就必定是大多數更能代表價值。

    越多人關注、越多人嚮往、越多人需要、越多人喜歡的東西就必定會越有價值。

    越多人無視、越多人反感、越多人排斥、越多人討厭的東西就必定會越無價值。

    哪怕它是一坨屎,只要是人人拼命追求的,那它照樣貴如黃金!比如糞肥業。

    所以縱貫線和四大天王是雅俗之爭,但不管是雅還是俗,只要是大多數人喜歡的那就一定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為人不會離開雅,但也更不會離開俗,雅俗共賞才是人類最大的需要。

    當然,俗一點實際一點現實一點,還是四大天王更強。這叫事實勝於雄辯。

  • 4 # 左江遊子

    從音樂成就來說,個人認為是縱貫線,縱貫線各成員都是創作型音樂人,而且李宗盛是大師級音樂,羅大佑更是殿堂級大師。不過歌曲的傳唱度四大天王就稍勝一籌。

  • 5 # 宋碰碰

    論人氣,四大天王完爆縱貫線,論才華創作,四大天王被完爆,四大天王是包裝起來的,而縱貫線全是實力創作派,沒有可比性,論商業價值,四大天王好一些,畢竟幕後工作的都受屈的

  • 6 # 城市獵人CH

    “縱貫線樂隊”是特定時期由臺灣音樂人臨時組建的樂隊,“四大天王”是對香港樂壇四位歌星至高無上的稱呼。這樣比較是不科學的!

    臺灣縱貫線樂隊

    縱貫線(Super Band),中國臺灣樂隊,由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 2008年7月25日,縱貫線樂隊成立;2009年3月7日,在臺北市小巨蛋舉辦《2009——2010縱貫線全球巡迴演唱會》首場演唱會;2010年1月29、30日,在臺北市小巨蛋舉辦縱貫線終點站演唱會;2010年1月30日,縱貫線正式解散。

    香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於1992年被命名,此後受到大眾廣泛的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和亞洲,風靡至今。

    香港是造星工廠,除了有明星自身的天賦和努力,經紀公司及各方的推動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由此才造就了一批天王巨星。

    從歌壇的整體實力比較,臺灣的流行樂壇是強於香港的,但香港的娛樂市場比臺灣發達活躍,導致臺灣歌手的知名度不如香港歌手。

    我們不能單純以歌手的知名度和歌曲傳唱度來評價歌手的實力,歌手本身的專業實力,歌曲的藝術價值,歌迷的認可度等綜合考量才是比較合理的。

    如果有槓精網友只認歌曲的傳唱度,那當前的歌曲《學貓叫》已然是“天下無敵”!

  • 7 # 李世山43

    縱貫線帶表曲目,一人抽一首,朋友,童年,真心英雄,愛之初體驗。 四大的代表:華人,吻別,對你愛不完,今夜你會不會來

  • 8 # 魚歌哥哥

    從音樂領域來講的話

    縱貫線成立之初就說過,這支樂隊只會成立一年

    組合一年就散夥,卻對華語樂壇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進入新世紀後,華語歌壇已經有些沉寂了

    沒有了八九十年代的輝煌,主流音樂大多一個面目,很少有創新

    而聚集了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的縱貫線

    推動了沉寂的華語樂壇新的發展,更重要的是

    這群已經取得耀眼成就的樂壇前輩一直在戰鬥

    因此也有人說這支樂隊拯救了當時疲軟的華語樂壇

    縱貫線成員都是音樂教父級別的人物

    音樂講究的無非是作曲、作詞、一副好嗓子以及精通各種樂器

    單單會唱歌只能稱之為歌手或者歌星

    相反四大天王雖然也有很多經典歌曲

    但經典的歌曲基本上詞不是自己所寫,曲不是自己所普

    很難將歌曲的精髓完美演繹

    羅大佑和李宗盛的嗓音雖然不是很好

    但卻能歌曲的情感唱入人心,這也是音樂的魅力

    其中周華健更是有天王殺手之稱

    四大天王發片都要避開周華健檔期

    總的來說四大天王嚴格來說算是一個偶像群體

    在音樂領域和縱貫線是沒有相比性的

  • 9 # 泛娛樂而已

    四大天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及郭富城。四大天王不僅在1992年的香港爆火,當時他們的影響力也傳到了內地以及東南亞。他們的成熟的包裝、帥氣的外表迅速佔領了市場,在內地產生了第一批追星族,歌迷們在大街小巷買著磁帶、貼著海報、模仿著他們的髮型。僅幾年幾乎包攬了所有的音樂獎項,真真正正的火爆亞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縱貫線”樂隊是由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滾石唱片成立的,隊員有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這隻樂隊一度被稱為“天王殺手”。並且成立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已經在歌壇取得了很大成就,有了自己固定的音樂風格,所以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主唱是誰。剛在一起合作的時候,分歧也很多,隨著時間的磨合,每個人都和樂隊融合在了一起,而且沒有團長制。並且在2009年登上了春晚,在短短的七分鐘裡,每個人將代表作唱出,感覺四個人組合在一起,既熟悉又新鮮。不過遺憾的是這隻給疲憊樂壇帶來新鮮的樂隊只成立了一年,便匆匆解散。

    論影響力還是不及四大天王,縱使四大天王個別幾個成就不如“縱貫線”樂隊成員,但兩個組合之間是比肩不得的,四大天王活躍了十幾年,而“縱貫線”活躍活躍一年,好多人還沒聽說過名字呢,就沒了身影。

  • 10 # 自娛音說

    縱貫線是由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的一個新組合,四個人在音樂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組合的成立也給當時的音樂圈激起了一層浪。

    四大天王則是黎明,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他們涉及的範圍比較廣,可以說是全方位發展,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要說音樂成就可能縱貫線要略勝一籌了,這四位都是創作型的歌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而四大天王中應該只有歌神張學友的成就高點,其他的可能只是興趣愛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用萬能鑰匙APP連線不上wif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