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原張雪燕

    哲學語言:人需要人。人是在有成年人陪伴的環境中,才能把人類行為、思維、語言的軟體一個一個潛移默化的給孩子裝上。

    這個裝軟體的人只能是父母,除非有極特殊的情況,那就要做好足夠的思想準備——家長沒有教好,孩子也可能學不好,當然在這裡指的絕對不是單純的學習。因為學習只是致人的一項能力,孩子要先成人再成才,這個順序是不能改變的。叫做:有餘力,則學文。

    孩子剛剛小學一年級各個方面的習慣在逐漸的養成,尤其對於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必須要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父母只有透過懂孩子、愛孩子、陪伴、支援、守護,才能讓這個孩子逐漸的成人成才。

    所以不要把孩子送到所謂的託管機構。任何人對孩子身體上的照顧替代不了父母對孩子心靈上的陪伴。和思想上的教化。

    優秀的孩子是父母一步一步陪伴出來的。

    成功無捷徑、做事有方法。

  • 2 # 敏西園長

    孩子現在剛上一年級,儘量不要送孩子去託管機構。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安全感、秩序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一年建立是關鍵。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良好的開端真的是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時間來培養孩子。

    家長儘可能的陪伴孩子學習旅程的第1步,這第1站基礎一定要夯實、打牢。

    1、安全教育學習。

    孩子上學放學的安全建立,是要靠家長點滴引導與教育,此時養成遵紀守法,遵守規則,孩子的安全將得到保障,並能受益終生。

    兒子6歲半上一年級,因我和他爸都是中層幹部,工作忙,當時上學途中要經過兩個主馬路,上學步行要20分鐘才能到校,兒子上學第1周,我和她爸錯開輪流陪伴孩子上學放學,途中教給他:如何正確過馬路?如何注意個人安全等等,一週的陪伴,引導和教育,孩子就能自己上下學,而且放學都能按時回家,並給我們報道報平安,兒子上下學的安全保證了,而且還養成了準時回家的好習慣。

    2、增進親子感情。

    一年級上下學如果有家長陪同,一一解除了家長擔心的安全問題,又能利用途中的親子交流,增進相互間的感情。

    樓下的婆婆有點胖,走路很慢,因她每次要去送孫女兒上下學,對孫女注入了很多的愛,所以孫女除了開心之外,還學會了照顧婆婆。婆婆走得慢,她從不埋怨,總是牽著婆婆的手慢慢的走,慢慢的過馬路,一邊走,一邊兩個人有親切交談,看起來樣子很幸福很舒服。

    3、學習習慣的培養。

    剛上學的孩子前幾個月,各種習慣的建立很重要,如準時回家,認真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等等,這些習慣的養成,將會給後來的學習生涯帶來一帆風順。

    鄰居東麗今年9月上的一年級,媽媽喜歡打麻將,為了省事,放學後就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託管班,託管班的孩子大大小小的擠在一堆。老師根本管不住,孩子寫作業,打打鬧鬧的習慣一點都不好。東麗媽媽很後悔,然後現在就自己來陪伴孩子,孩子是自己的,一定要對她盡責任,要從小從一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各種好習慣,這樣以後才會做到輕鬆教育。

    所以我的觀點是:孩子儘量自己帶,不要送到託管機構。

    但是如果確實沒有辦法,那就要選擇一個班級人數少,環境好,老師有責任心的託管機構。孩子初始習慣的培養很關鍵。

  • 3 # 育漁寡歡

    孩子現在剛就讀一年級,有必要送去託管機構嗎?

    幼小銜接對於孩子的學習生涯來說,是很重要的節點,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有很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老師,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認為剛就讀一年級的孩子,如果父母或家人能夠接送和陪伴的話,儘量不要送去託管機構。

    養成好的習慣影響孩子一生,託管機構無法替代家庭教育。

    縱觀所有學習和成長良好的孩子,他們有著各自的性格、各自的愛好、各自的學習方法,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見習慣養成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

    孩子的習慣養成從小就開始,不斷的修正和改進直至陪伴孩子的一生。在一生的各個階段中,毫無疑問小學是最關鍵的,在小學最關鍵的又是一年級。上一年級後,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在教室坐不住、上課愛隨便說話甚至跑動、對作業抗拒、無視老師的管束等,搞得老師經常跟家長說道。

    這時,把孩子送去託管機構,孩子有人看護,甚至還可以另外交錢報興趣班,表面上看家長是省去了不少麻煩,但弊端也是明顯的。孩子的習慣養成關鍵在父母和家庭教育,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託管機構服務更多的側重於看護,讓孩子做做作業,保證孩子安全,無法替代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塑造和習慣養成的作用。再說,現在託管機構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機構裡也不是一個兩個孩子,主要還是要靠孩子自律,而一年級的孩子往往自律性比較差,管不住自己,工作人員又管不過來,託管質量可想而知。

    家長陪伴和家庭教育該注意讓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1.樹立規則、規矩意識。

    小學是孩子真正意義上學習的開端,課堂紀律是孩子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當然,這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能否適應的好,跟家長在之前的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樹立的規矩、規則意識密切相關。比如讓孩子遵守時間約定,做事時保持安靜,還有生活、禮貌上的一些東西,包括向老師問好、注意下課去上廁所等。

    2.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

    一年級學生很多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重要因素,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孩子學習困難。

    一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大約20分鐘左右,而小學課堂一般是四十或四十五分鐘,要讓孩子安靜坐下來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往往也會出現,過一會兒就走神或坐不住的的情況,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鍛鍊。讓孩子專心做好一件事,或者冷不丁讓孩子複述剛才家長講過的話,看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這些都是不錯的小技巧。

    3.適當的挫折教育,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樹立學習信心。

    對於學習,不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也不是每個孩子都順利。在學習中總會遇到挫折、困難,這個時候就必須鍛鍊和幫助孩子戰勝學習上的困惑,先適應,再培養興趣,最後樹立學習的信心。

    4.教會孩子與人和睦相處,保護好自己。

    隨著孩子進入一年級,逐步獨立走入學校集體生活,與人和平、和睦相處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在不欺凌其他同學的基礎上保護好自己。

    這些方面作為託管機構可以完成嗎?帶孩子唱唱跳跳也許還可以,但要說對孩子進行習慣培養和性格塑造,託管機構恐怕是很難完成的。既然最為關鍵的,託管機構做不到,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呆在託管機構呢?

  • 4 # 東方G819

    孩子剛就讀一年級時是性情最脆弱和最需要依賴父母的時候,此時若送到託管機構去管教有五不妥!

    一不妥,親情遭疏淡,幼小心靈受孤單,父女母子情虧欠,為人父母怎安然;二不妥,他處食宿與關愛,畢竟屬於外在的相待,噓寒問暖,哪有至親的周全;三不妥,孩子學習與成長本該現眼顯前,親教親管,而今像扔包袱似的丟一邊,作為人之父母實屬缺職少責,真不應該;四不妥,感情本該密不斷,父母與兒女之情更亦然,何況自小沒在大人身邊,他日一旦怪癮惡習將養成,悔之晚矣何承擔?五不妥,短暫分離情可原,久而久之成相怨,待到某日欲相看,身子模樣已大變,相見即成大遺憾!

    因工作和事業有多不便,又無老人閒人可照看,把孩子送到託管機構非他選,必須不忘定期或不定期去關看或偶爾領回家悉心垂愛,以彌補父母平時的缺教缺養和照管。

  • 5 # 好家長也是好老師

    如果可以自己解決的話,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去託管中心。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候。在這個時期,如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以後孩子受益終生,而且,對於家長來說,也會減少很多麻煩,讓家庭幸福和睦。

    我自己親身的例子:我的孩子,從小到大讓我們在學習上費心很少,原因就是在小學的最初階段,養成了比較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記得比較印象深的事情,就是鄰居家的一個孩子,當時大概是二年級,我兒子在高二。說是鄰居,其實不在一個單元住,他們家和我家是同一層樓,隔著一堵牆。因為是老小區,以前的房子,隔音不好。有一個學期,幾乎每天晚上10點以後,總能聽見孩子的媽媽在大聲批評教育孩子。孩子的父母工作忙,就把孩子放在奶奶家,下班後,媽媽來接走。因為孩子作業完不成,常常是媽媽來了罵著交完作業才走。很多時候,我兒子都寫完作業了,那個孩子還沒有寫完。

    所以,在孩子最關鍵的時期,還是由家長教育最放心,也效果最好!

  • 6 # 銳旗education

    孩子現在剛上一年級,儘量不要送孩子去託管機構。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安全感、秩序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一年建立是關鍵。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良好的開端真的是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時間來培養孩子。

    家長儘可能的陪伴孩子學習旅程的第1步,這第1站基礎一定要夯實、打牢。

    1、安全教育學習。

    孩子上學放學的安全建立,是要靠家長點滴引導與教育,此時養成遵紀守法,遵守規則,孩子的安全將得到保障,並能受益終生。

    兒子6歲半上一年級,因我和他爸都是中層幹部,工作忙,當時上學途中要經過兩個主馬路,上學步行要20分鐘才能到校,兒子上學第1周,我和她爸錯開輪流陪伴孩子上學放學,途中教給他:如何正確過馬路?如何注意個人安全等等,一週的陪伴,引導和教育,孩子就能自己上下學,而且放學都能按時回家,並給我們報道報平安,兒子上下學的安全保證了,而且還養成了準時回家的好習慣。

    2、增進親子感情。

    一年級上下學如果有家長陪同,一一解除了家長擔心的安全問題,又能利用途中的親子交流,增進相互間的感情。

    樓下的婆婆有點胖,走路很慢,因她每次要去送孫女兒上下學,對孫女注入了很多的愛,所以孫女除了開心之外,還學會了照顧婆婆。婆婆走得慢,她從不埋怨,總是牽著婆婆的手慢慢的走,慢慢的過馬路,一邊走,一邊兩個人有親切交談,看起來樣子很幸福很舒服。

    3、學習習慣的培養。

    剛上學的孩子前幾個月,各種習慣的建立很重要,如準時回家,認真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等等,這些習慣的養成,將會給後來的學習生涯帶來一帆風順。

    鄰居東麗今年9月上的一年級,媽媽喜歡打麻將,為了省事,放學後就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託管班,託管班的孩子大大小小的擠在一堆。老師根本管不住,孩子寫作業,打打鬧鬧的習慣一點都不好。東麗媽媽很後悔,然後現在就自己來陪伴孩子,孩子是自己的,一定要對她盡責任,要從小從一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各種好習慣,這樣以後才會做到輕鬆教育。

    所以我的觀點是:孩子儘量自己帶,不要送到託管機構。

    但是如果確實沒有辦法,那就要選擇一個班級人數少,環境好,老師有責任心的託管機構。孩子初始習慣的培養很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無情的非洲豬瘟,是不是散養豬要比集中養殖豬得病率小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