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xvhgf

      她們是姐妹  裕德齡(1886~1944)旅美作家,女,滿族,荊州人。德齡1886年出生於武昌,後在荊州、沙市度過了童年及青少年時代。當時,她的父親裕庚正主持沙市的釐稅榷關,兼辦洋務、教案。 1895年,裕庚被清廷任命為出使日本的特命全權大臣,德齡全家人隨父親到日本東京赴任,在那裡度過了三年時光。裕庚在日任滿返國後,又前往巴黎出任駐法使臣。這6年的國外生活,使德齡這樣一個東方女子具有開闊的視野。 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因為活潑天真的性格、老練的社交能力,她和妹妹容齡一道贏得了慈禧的青睞,慈禧為了進一步瞭解西方,同時也便於與西方國家駐華使節的夫人們接觸交往,將姐妹倆一併留在身邊,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 1905年3月,裕庚因病到上海就醫,電召德齡姐妹赴滬。兩年的宮廷生活,也使德齡看清了宮廷冷漠、陰森、險惡的一面,德齡向慈禧請求去上海,獲准後當即脫離宮廷。 裕庚去世後,德齡結識了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撤迪厄斯·懷特,兩人於1907年5月21日在上海結婚。1915年,德齡隨懷特赴美,開始用英文創作,撰寫多部作品,署名“德齡公主”,成為當時美國的著名作家之一。 德齡用英文寫作的第一部回憶錄《清宮二年記》就引起了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這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詳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宮禁內苑的生活實情,其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當時中國的最高女統治者慈禧太后的飲食起居、服飾裝扮、言行舉止和習性品格,書中披露的許多資料都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之後,德齡先後用英文寫了回憶錄體作品《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以及紀實文學作品《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總字數達七八十萬字。德齡的這些作品,首先在海外擁有眾多的讀者,隨後又被顧秋心、秦瘦鷗等翻譯成中文,流傳到國內來,有的曾在《申報》等國內一流大報上連載,影響很大。 抗戰期間,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發動海外華人、華僑一同抗日,在保衛中國同盟舉辦的“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中,德齡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死於車禍,當時還不到60歲。  清末舞蹈家裕容齡(1882-1973年)是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歐美和日本舞蹈的華人,也是唯一一個曾親自向現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學習過舞蹈的華人。  裕容齡出生貴族,1895年其父裕庚出任駐日本公使,裕容齡母女隨行。在日本時她曾向紅葉館舞師學習日本舞。裕庚後來調任駐法國公使,17歲的裕容齡隨父親到法國巴黎。在巴黎期間,裕容齡曾向鄧肯學習現代舞,她的舞蹈才華得到鄧肯的讚賞。鄧肯要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進步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她。後來裕容齡還向法國國立歌劇院的著名教授薩那夫尼學習芭蕾舞。1902年,20歲的裕容齡在巴黎公開登臺表演了兩個節目:《希臘舞》、《玫瑰與蝴蝶》,博得了觀眾的好評。  後來,裕全家回國。1904年裕容齡入宮成為慈禧的御前女官。從此,開始了她作為宮廷舞蹈家的生涯,也是她一生中從事舞蹈創作、表演活動最頻繁的時期。裕容齡從入宮到1907年出宮,在僅僅3年時間內,創作表演了約五六個具有中國風格的舞蹈作品。  裕容齡的中國風格舞蹈作品,來源於中國的民間舞與京劇舞蹈。在她創作表演的《扇子舞》中,主要吸收了民間扇舞。她還創作表演了《菩薩舞》,服飾化妝,都參照了佛教藝術中的觀音塑像。她創作的《劍舞》,從照片上看,其服飾與舞姿均具有戲曲舞的韻味。  清王朝覆滅以後,裕容齡積極參加公益義演,表現了她的善良和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心,當時她已40多歲了,可見其舞蹈功底的深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裕容齡被聘為國務院文史館館員,著有《清宮瑣記》等書。文革期間,她受到衝擊,折斷了雙腿,加上生活過得十分困苦,年邁的她承受不住,終於在1973年1月16日病故,享年91歲。  裕容齡出生於滿清貴族,由於她酷愛舞蹈,能衝破封建禮教的重重壓力和束縛,堅持學習。在創作表演中,努力運用自己在國外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創作表演具有中國風格的作品,十分難能可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思念老婆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