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識小錄

    第一,兩者所面臨的形勢是不一樣的。

    先說秦人。秦人在早期是活動於今天甘肅的禮縣一帶的,尚未進入到渭河平原。到了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岐山以西的地方被賜封給了秦人。但是實際上,這個地方充斥了大量的戎狄之族,秦人實際上並未能盡有岐山以西的地方。到了秦文公的時代,秦才遷到了汧水與渭水的交界處,也就是今天寶雞一帶。這才算是正式進入了渭河平原。秦國在此努力經營,使得秦人在渭河平原的西端站穩了腳跟,已然進入到關中平原並有了穩固的後方,是秦人能夠收復這片地區的關鍵,接下來秦人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向東發展。

    而反觀周人。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以洛邑為都城,直接統治區域包括了洛陽及周邊地區,方圓不過百里,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小諸侯國。周人要想向西收復宗周地區,首先要做的,就是越過道路艱險的函谷關通道。但是這條通道對於先秦那個時代的交通條件而言,無疑是相當難走的,否則西周初年的時候,周人也不必另外在東方的洛陽另外設定一個東都,用以加強對東方諸侯國的監控了。糟糕的是,這條通道,在春秋的時候被晉國控制了,今天的三門峽一帶,在春秋時期的虢國的底盤,虢國國君向來是周王室的重臣。但是到了晉獻公的時候,虢國被晉國滅亡,這一帶也被晉國控制,而從關東通往關中的通道,也被晉國所牢牢掌控住,雖然當時晉國是臣、周王是君,但是這種形勢仍然是很不利於周人向西開拓的。

    第二,秦人和周人的開拓進取心也大不一樣。

    秦人在春秋晚期以前,歷來君主都努力經營開拓,尤其是秦襄公、秦文公,到秦穆公時代,他們都是相當有作為的君主,在他們的帶領之下,秦人不僅在關中平原西部站穩了腳跟,並且將勢力擴充套件到關中的核心地帶。而周王室,則在東遷之後每況愈下,不僅內部混亂不堪,對外也完全沒有絲毫的進取心理。簡而言之,就是沒有一個好的有作為的君主出現。

  • 2 # 歷史有知社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朝代。而周朝由盛轉衰的標誌,便是周平王東遷洛邑(洛陽)。周天子名義上為天下共主,但由於周朝實行的是封建制,直屬於周王室的領地分為兩大塊。一塊是以鎬京為中心的“宗周”地區,此為周人的發祥地。一塊是以洛邑為中心的“成周”地區,此為周人為控制東方諸侯而營建的天下中心。

    宗周地區,也即關中地區,此地被山帶河、四塞為固,易守而難攻。當時關中平原的土壤又較為肥沃、農業相當發達,而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最早形容關中平原)”,後來的秦國就是因之而並有天下。但為何當宗周地區遭到犬戎人的侵奪,弱小的秦人能從犬戎人手中奪回宗周地區。實力佔優並擁有政治資源優勢的周人卻不能收復失地,被迫遷都於洛邑?

    其一,周人的社會地位尊崇無比,但其尚武精神卻被富貴安逸的生活漸漸磨滅。秦人為東夷之後,因替周王室養馬有功才被封為附庸。秦人的地位低下(早期為周人奴隸),生存條件也極為艱難,就使得秦人必須透過浴血奮戰,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如史載:.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秦人宗支)...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秦莊公的長子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將擊戎等等,都反映出秦人居惡劣環境之下,透過長達百餘年的慘淡經營、浴血奮戰、披荊斬棘,才收復宗周地區的那種艱難與犧牲。

    而周人系既得利益者,其社會地位尊崇,富貴安逸的生活早已將周人的尚武精神磨滅殆盡。且周人還有可供退步的生存空間,又早厭倦了那種“刀口舔血”的生活,顯然已不具備秦人那種浴血犧牲的精神。

    其二、周平王得位不正,在宗周地區喪失了民眾基礎。周平王是靠勾結犬戎、弒父殺弟,才登上週王之位的。按今天的觀點,周平王乃是十足的“周奸”,其系已廢太子,又惡行昭著,早就喪失了嗣位的資格。周平王的繼位,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周人及諸侯們的承認(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據《竹書紀年》記載:“幽王死,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王子餘(餘臣),二王並立。

    周之“二王並立”,一直持續了近二十年之久。直待晉文侯襲殺了周攜王,而迎立了周平王之後,周平王的王位,才漸漸獲得其他諸侯的承認。宗周地區的周人對周平王勾結犬戎,以致宗周地區殘破的行徑深惡痛絕,這也是周平王為何不能收復失地而被迫遷都的重要原因所在。

    其三,宗周地區有許多畿內諸侯國,限制了周人勢力的恢復與擴充。如鄭國,原封地在今天的陝西鳳翔;虢國,原封地在今天的陝西寶雞等等。隨著,周王室的代代分封,使得宗周的畿內諸侯也越來越多。這就逐步削弱了宗周的實力,也制約了周王室的勢力恢復與向外擴張。而秦人的擴張卻缺乏障礙與制約,那些宗周地區原留地的畿內諸侯,到後來也都被秦國逐步吞滅。

    參考史籍:《左傳》、《竹書紀年》、《史記》等等;

  • 3 # 涑水漁夫

    秦人和周人有刻骨之仇恨!秦人前身是軹關徑為主的贏氏以及太行諸徑口人,專司運輸販賣食鹽,曾助商滅夏而得到商的敬重。周人滅商後,贏氏誓死不降,和周人作戰達三年之久。給周人以沉重打擊。戰敗後僅餘婦孺老幼。周人恨極,將秦人滕條穿頰、索絆於肩分為四隊押往四極,並令永不得回。往東、南、北者不知所終,唯有往西一路在成禮一帶為一位叫秦的人所救,贏氏為感其恩故以秦為族號。在六七年代,我們還可以見到成禮一帶到寶雞鳳翔的男子在雙頰燙上印跡、以紀念先祖保佑平安。這種風俗別的地方是沒有的。秦人本身有自己的文字簡書或叫隸書,又會養馬種地,很快和當地人打成一片,並且收伏了很多周邊戎狄小部落,而且一直和周人為敵,經常偽裝成戎狄襲擊周人,如此幾百年不停不歇,終於將周人從西往東驅出關中。最後滅亡周朝一統天下。做為一個勵志報仇的族群,幾百年矢志不渝的不懈堅持,對比周人和列國的頹廢和迂腐,勝利是必然的。

  • 4 # 使用者67724358697

    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有兩個問題:

    一、周人是誰?二、為什麼周天子把國都西安(豐鎬)封給秦人東遷,自己跑了?

    周人,顯然就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周幽王。

    東遷,顯然是因為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是甘肅天水,甘肅簡稱隴。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準確說只有甘肅有資格叫秦。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一點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所謂三秦大地其實範圍更小,項羽佔領咸陽分封了三個大將,把關中隴西陝北分成三塊(不包括陝南)。

  • 5 # 陳大舍

    很多人認為秦人能夠佔據宗周故土,而周人不能,於是就杜撰出“老秦人”實乃三代之戰鬥民族云云。這種觀點的所有的依據就是《秦本紀》中:

    “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

    秦人和西戎一直關係不好,這個沒毛病,但是問題是秦襄公是不是真的以麾下將士去護送周平王東遷。

    因為在當時宗周已經分裂,形成了二王並立的局面,申侯、曾侯等東方諸侯在擁立周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周平王。而西虢國君虢公翰等在攜地擁立王子餘臣(周幽王弟),與之分庭抗禮,是為攜王。也就是《春秋左氏傳·昭公二十六年》中記載的:

    “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

    而直到周平王二十一年,周攜王和他所立足的西虢國方才被晉侯仇滅亡,也就是說秦人根本就沒有受封宗周故地的可能性。 所以秦人有功於王室而受封宗周故地乃是秦人古老而榮耀傳說,據歷史的真相仍有一定差距。

    而歷史上秦襄公直到最後也不過是將勢力擴充套件到了岐山以西,也就是《史記•秦本紀》中記錄的:“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很可能是死於戰爭。

    秦襄公卒,子文公立,而此時的秦文公仍舊“居西垂宮”,也就是仍舊在今天甘肅天水一帶。秦文公非常謹慎,《史記·秦本紀》載:

    “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

    所謂的“獵”其實就是一種軍事演習,而這七百人即使在人煙稀少的東周時代,也絕對不算多的。而在會上秦文公也也表示了秦人和宗周故地的關係: “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也就是說秦人曾經在此居住過,僅此而已。直到秦文公這一代才實實在在的“乃卜居之,佔曰吉,即營邑之”。

    陳倉石鼓,見證了秦文公的春風得意。

    到了秦文公十三年的時候,秦人“初有史以紀事”,也就是說秦文公之前的秦國曆史難免會有些記憶上的錯位。而有無“史”是一個族群是否發展到一個邦國的重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秦文公時期秦國才真正的建立。至秦文公十六年——

    “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也就說秦國此時才真正的佔住了岐山以西之地,而並效忠與成周,逐漸東擴。此後秦人向東發展的速度也很緩慢的推進。

    比如秦武公建都於平陽(今寶雞),而先鋒已經到達華山,也就是史書所記載的“十一年,初縣杜、鄭。滅小虢。”鄭為華州鄭縣,為鄭桓公始封之地。至秦德公一代,秦國的力量才真正的有了些斤稱,得到了其他諸侯的承認,甚至還招上了王室的“駙馬”,迎娶天子之女——王姬。在秦公鍾銘“公及王姬”的銘文則記錄了秦國最榮耀的時刻。

    秦公鍾及銘文拓片。

  • 6 # 津城沐雨

    因為周人打下江山後成為天子,與收復宗周地區相比,有更好的選擇。

    自從週週武王伐紂,取代商建立周開始,周天子成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周人在關中地區日益受到西戎的威脅,為了躲避西戎的威脅,周平王東遷,把宗周地區賞給秦人。

    此時的宗周地區,早已不是周朝初年的形勢了,西戎內侵,平王東遷夠更是帶走了大量的人口,宗周地區已經千瘡百孔。

    秦人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接手了宗周地區,獨自面臨強大起來的西戎,為了生存,常年生活在刀光劍影中,也正是在刀和血的環境中逐漸壯大,並最終收復宗周地區,傲視群雄,一統天下。

    秦人能收復宗周地區,為什麼周人不能呢?

    不是不能,是不想。

    周人貴為天下之君,如果決心收復宗周地區,完全可以號召天下諸侯攻打西戎,聯合天下諸侯勢力,肯定遠遠勝於秦人部族的一家之力。

    周人之所以不想收復,是因為天下都是周天子的,遷都避險遠比血戰西戎容易的多。河洛平原又是膏腴之地,氣候更加溫和宜人,早就安於享受的周人,怎還會願意重新陷入血與火的爭鬥中?

    安逸使人落後,周人安逸後的逃避,使周人最終墮落,喪失發祥之地,並最終喪失了整個天下。

    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一定要從古人那裡吸取教訓,不要貪圖享樂和安逸,要不斷進取和提高自己,不斷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蜂能換蜂箱不,怎麼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