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考古者說
馮玉祥還幹過買賣人口的勾當嗎?當然不是,這個黑丫頭,說的是開封鐵塔。這樣的說法來自於一個很有意思的民間傳說。
據說北伐戰爭後期,國民革命軍即將取得勝利,而馮玉祥將軍這時率領著一部革命軍駐紮到開封。開封是六朝古都啊,值得一看,也正是因為戰爭即將取得勝利,馮玉祥將軍得以有閒暇來看一看著名的開封城。
但是他轉了幾圈之後發現,處處殘垣斷壁,開封城名勝古蹟幾乎無一不毀於戰火。尤其是建於宋代的開封鐵塔,雖然滿目瘡痍,但是仍然屹立,使得馮玉祥將軍不由得欽佩,於是便想著籌措資金,加以維護。
據說馮玉祥將軍在籌措資金時,向開封城裡的達官貴人們說自己收養了一個黑丫頭,但是在軍中,多有不便,於是想把自己的黑丫頭寄養在開封城,等戰爭結束之後再做打算。
這時,馮玉祥將軍已經是天下聞名的明教,開封城裡的達官貴人們平時想拍馬屁還夠不著,眼看這麼好的機會來了,立刻出出10萬塊大洋。於是,馮玉祥將軍就拿著這10萬大洋聘請了專人交對開封鐵塔進行維修,還用剩下的錢,修了一所救濟院,專門救濟在戰火中受到折磨的老弱病殘。
開封鐵塔,有著中國天下第一塔的美稱,現在位於河南開封市區東北部的鐵塔公園中。據歷史記載,這座鐵塔開始修建於北宋皇佑元年,到現在已經近千年的歷史了。但是,這一處開封鐵塔可不是用鐵做的。
鐵塔位於曾經的開寶寺之中,但因歷史原因開寶寺被毀,僅剩一塔,所以它又被稱作開寶寺塔。塔的塔身全部都是用褐色的琉璃磚,鑲嵌而成的,遠遠望去,就像是用鐵鑄成的一樣,像一根鐵棍豎立在那裡,所以到了,元旦開始,在民間就乾脆把它叫做為鐵塔。叫來叫去,甚至很多初次聽說的人,還真以為,開封鐵塔是鐵做的。
開封鐵塔為什麼能千年不倒呢?首先是因為地基選得好,打得好。鐵塔建在夷山之上,選擇了地勢高而且非常堅實的地基,所以防震防水都不是問題。
其次的結構是嚴密而堅實的。鐵塔中心,完全由磚砌而成的中心柱,周圍修築盤旋而上的樓梯踏道,把塔的中心柱和各個牆面牢固的連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整體。
然後就是,施工設計的精密之處。所有的磚都是規格化的做法,誤差很小。同時在磚一磚之間的粘合料使用上,推測也是使用了特殊加工的粘合劑,保證了,塔身的整體緊密結合。
這些都使得鐵塔真的像鐵鑄造一樣,牢固不倒。 -
3 # 貓眼觀史
馮玉祥賣掉“黑丫頭”,還千年不倒,不知緣由的讀者甚至一頭霧水,接下來就由羽評郡主告訴大家吧!
在解答前先看一則故事北伐戰爭末期,馮玉祥率軍進駐開封,部隊安置在城外,馮玉祥四處巡視。
開封作為六朝古都,早已經聞名中外,但如今開封城遍體鱗傷,馮玉祥所到之處,市容凋敝、百業蕭條,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之中,然而當他走進開封鐵塔時,鐵塔高聳入雲,雄偉壯麗,歷經歲月,幾次遭遇地震、洪水,依然屹立。
馮玉祥登上塔頂,遠眺周圍,景色秀麗,在感嘆之餘,卻無奈發現,鐵塔周邊雜草叢生,滿目淒涼,殘破不堪,雖巍然屹立,但是因為周邊無人清理,已經沒有人前來參觀,馮玉祥滿腹心事,他想將這古塔修繕,可是連年軍閥混戰,軍餉都是問題,哪裡還有錢修繕這開封鐵塔,最後也只能暗自傷神。
絞盡腦汁,馮玉祥似乎想出了好辦法,且說開封市有個生意火爆的珠寶店,店名是“龍鳳祥”,雖說流民四處可見,可總有一些暴發戶,他們腰纏萬貫,經常出入珠寶店,使得這家店主財運不斷。
店主姓莫,這天剛開門,莫掌櫃就穿著狐皮棉袍,手裡捧著銀製水煙壺,坐在高處,可以觀看店內的所有角落,馮玉祥剛進入,莫掌櫃就趕緊上前,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果然是商人,從馮玉祥進門開始,莫掌櫃就一直叨叨生意不好做之類的話語。
馮玉祥便說:“莫掌櫃不必苦嘆,我今日一不增加賦稅,二不借款告貸”。
莫掌櫃這才放心,連忙說“馮司令想要啥?等下我派人送到您府上?”
馮玉祥:“這些我倒是不用,但是今日的確有事相求。”
“我最近收留了一個父母雙亡的丫頭,十分可愛,只是我沒時間照顧,這丫頭又黑又壯,我想託付給莫掌櫃,如此你還可以當丫鬟使喚。”
莫掌櫃假意推脫,未曾想馮玉祥說:“黑丫頭也不白給你,多少我要收點身價,今日立個字據。”只是這字據上並未寫身價多少,莫掌櫃也並未在意,因為他想著,一個黑丫頭能值多少錢?
結果馮玉祥拿起毛筆,在身價空白處寫上100000大洋,莫掌櫃一看心都涼了半截,莫掌櫃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給了錢之後,只能跟著馮玉祥去取黑丫頭。
結果馮玉祥指著開封鐵塔說“這就是黑丫頭,你看還可以吧!”
莫掌櫃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但是事到如今,也不敢反悔,馮玉祥讓他給黑丫頭打扮一番,還笑著說“既然是黑丫頭,那就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莫掌櫃只能請工匠修理,而馮玉祥則用這十萬大洋辦了一座教濟院,主要就是扶弱救貧,這段“馮玉祥智賣鐵塔”也成為佳話。
那麼開封鐵塔為何千年不倒?開封鐵塔始建於1049年,高55.88米,13層,據說北宋王朝在開封建都168年,而這個鐵塔磚砌登道也剛好168層,是巧合還是天意無人得知。
開封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建於989年,後因為雷擊燒燬,宋仁宗下令重建,為了防止燒燬,將材料改成鐵色琉璃磚,所以才被稱為鐵塔。
據歷史記載,鐵塔存世900多年,歷經洪水15次、地震37次、大風18次,大小戰爭無數,依然屹立不倒,就連當時的北宋皇宮都被洪水淹沒。1938年日軍用大炮轟炸,塔的北面從第四層至十三層各級簷角、塔壁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而開封鐵塔卻能屹立不倒,有人說鐵塔下面有蓮花基座,基座下還有地宮,有通往地宮之門的小橋,傳說佛舍利即深藏在地宮之下。
首先開封鐵塔的琉璃磚是絕緣的,這就避免了雷擊,瓷磚應壓強度高,堅固牢靠,成就了鐵塔風雨侵襲,屹立不倒的巍峨姿態。
除此之外自然還有地基的原因,地基牢固,塔身才能穩固;
最後還有鐵塔的自身結構,古人在建築上的一些結構方式,平衡度,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就是每個時期都會有修繕,就和現在一樣,開封鐵塔作為一個旅遊景區,會有專門的人員負責修理,定期的檢查等。
回覆列表
民國十五年(1926年)7月,北伐戰爭期間,馮玉祥率領西北軍配合南方革命軍北伐,馮玉祥部隊駐防在河南開封。
古都開封有著名的“包公祠”,包公祠是北宋年間為了紀念包拯而修建的墳墓,位於開封城西南碧水環抱的包公湖畔。
據說包公死後,開封城四門出殯,目的就是為了掩人耳目,以防惡人或者盜墓賊打擾,當時人們誰也不知道埋葬包公確切的地點。過了沒多久,人們為了祭祀方便,於是建了這座包公祠。
某天閒暇之餘,馮玉祥去包公祠上香拜祭,作為軍人的心願無非就是讓包拯保佑自己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罷了。
正在馮玉祥頂禮膜拜的時候,身後走來了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老者手捻佛珠,站在馮玉祥身邊,朗聲說道:
“求人不如渡己,我觀將軍面帶煞氣,此乃平生殺戮太重,造福百姓才能消弭災難,將軍何不收留一位流浪的“黑丫頭”,包公在天之靈將感恩不盡”。馮玉祥吃驚的抬頭一看,老者飄然而去,馮玉祥愣怔在了那裡。
馮玉祥對老者說的收留“黑丫頭”之事百思不解,回到營部馬上找來他的的幕僚,號稱小諸葛的石敬亭。
石敬亭是山東利津縣吉揚莊人,是馮玉祥的軍師,另外他在1921年曾任河南省督軍署少將軍務處處長,有此經歷所以對河南地方上的風土人情瞭解很深。
石敬亭聽完馮玉祥的敘述,掐指一算,嘿嘿笑道:“將軍好運氣,此乃包公下凡點撥有緣人,欲成全將軍美名,還望將軍萬勿錯過大好時機啊!
馮玉祥一臉蒙逼的望著石敬亭,石敬亭附在馮的耳邊一陣嘀咕……
馮玉祥聽罷哈哈大笑,衝著石敬亭伸出大拇指讚道“不枉賽諸葛的美名,果然妙計!”
第二天,馮玉祥徑直來到經營金銀珠寶的“大世界”商行,馮玉祥對老闆說,我收養了一位“黑丫頭”想寄養在此,希望老闆善待我的養女。“馮將軍威名遠揚,在下當竭盡全力。”老闆滿臉諂媚的說道。
“那好吧,隨我來,我把養女交給你”,馮玉祥遂帶著老闆來到開封黑鐵塔腳下,指著鐵塔嚴肅道:“這便是我的‘黑丫頭’,現在託付給你,你要好生照管!”
老闆一臉驚詫,方知落入了馮玉祥的圈套。這分明是馮玉祥藉此敲竹槓,讓我出錢修復古蹟。
老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只得當即請來數十位工匠對鐵塔進行修繕。
其實這一切都要感謝小諸葛石敬亭,當馮玉祥說出流浪的“黑丫頭”時,他就明白了指的是開封著名的古蹟“鐵塔”。鐵塔從遠處看黑黝黝的,彷彿就是生鐵鑄就。小諸葛出此妙計,馮玉祥沒出一分錢,卻滿足了馮玉祥沽名釣譽的虛榮心,不過這事確實受到了開封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至於那位“鶴髮童顏”的老者是誰?可以肯定的不是包公下凡點撥馮玉祥雲雲,我估計是開封一個開明人士,知道馮玉祥要進香,藉此機會讓他出錢修繕鐵塔罷了。
開封鐵塔始建於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中國首批公佈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又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馮玉祥起名為“黑丫頭”。
鐵塔歷經宋、金、元、明、清五朝,千年以來遭受地震43次,冰雹1O次,風災19次,河患6次,雨患17次。
更有甚者,1938年6月5日,侵華日軍以鐵塔為目標發動猛烈的炮火襲擊,塔身中彈七、八十發,塔身北側遍體鱗傷,第八、九層被打穿了外壁,留下了2個2米大的深洞,但鐵塔像一位威武不屈的戰士巍然屹立在古城大地。這讓遊人和建築專家歎為觀止。
“黑丫頭”為何千年不倒呢?一、原來北宋建塔時實行“監理負責制”,這和現代工程要銘刻監理人一樣,也就是誰檢驗誰負責,這就避免了豆腐渣工程。
二、鐵塔的前身其實是木塔,木塔焚燬後,重新建造時在選材上就吸取了其前身木塔雷擊燒燬的教訓,而採用了絕緣的、不導電的琉璃瓷磚,避免了大雨雷擊的可能性。
瓷磚另一個特點是應壓強度高,堅固牢靠,在塔門的設計上也是獨具匠心,不用發塇的半圓門,而採用上尖下方的圭形門,用五層雲紋磚逐層收壓,其外觀象佛龕,而塔身更為堅固,塔內的門每兩層才能開,也就是有一半的門是造型門,這樣以來內外銜接更緊密,塔身更牢固。
基於以上的原因,開封鐵塔像一個“黑大漢”一樣傲然屹立在中原大地,歷千年而不倒,也因此有了“天下第一塔”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