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65514389101
-
2 # 使用者9101195118007
濯足濯纓
張牙舞爪
周遊列國
招搖過市
知我罪我
子為父隱
芝蘭之室
鏃礪括羽
鑄劍為犁
祖功宗德
壯發衝冠
眾多非一
在陳之厄
足不履影
以言取人
怨天憂人
以水投水
飲水啜菽
遠溯博索
欲速不達
一日三覆
以容取人
一竅不通
言簡意該
楊虎圍匡
有過之無不及
欲蓋而彰
以石投水
燕巢衛幕
以辭取人
有恥且格
一辭莫贊
徙宅忘妻
薰蕕同器
燻蕕同器
宵魚垂化
霄魚垂化
心悅誠服
燻蕕不同器
薰蕕不同器
心嚮往之
小受大走
修舊起廢
修舊利廢
削髮披緇
薰風解慍
席不暇暖
文武之道
韋編三絕
託之空言
泰山梁木
通今博古
歲在龍蛇
索隱行怪
素隱行怪
四體不勤
似是而非
私淑弟子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諫之義
喪家之犬
喪家之狗
三緘其口
歲寒松柏
四海承風
三復白圭
如石投水
求忠出孝
黔突暖席
泣麟悲鳳
遷蘭變鮑
傾耳而聽
片言一字
披髮左衽
難以為繼
難乎為繼
年富力強
綿延不斷
無私之光
綿綿不絕
鳴鼓而攻
名存實亡
無病自炙
名不正,言不順
良藥苦口
路叟之憂
犁生騂角
瞭若指掌
瞭如指掌
路無拾遺
龍化虎變
亂臣賊子
孔席墨突
開柙出虎
苦口良藥
見小暗大
金人之箴
金人之緘
金人三緘
《梁惠王上》
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第三)
始作俑者:“仲尼曰:‘~,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第四)
深耕易耨:“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第五)
仁者無敵:“故曰:‘~。’王請勿疑。”(第五)
於我心有慼慼焉:“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第七)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王許之乎?”(第七)
不為也,非不能也:“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保,為不用恩焉。王之不王,~。”(第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第七)
緣木求魚:“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也。”(第七)
寡不敵眾:“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第七)
民無恆產,則無恆心:“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第七,又見於《滕文公上·第三》)
《梁惠王下》
與民同樂:“……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第一)
寡人之疾:齊宣王自言:“寡人好勇”、“寡人好貨”、“寡人好色”(散見於《梁惠王上》各章),今專隱指好色。
王顧左右而言他:“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第六)
華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華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第七)
出爾反爾:“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第十二,今意轉)
《公孫丑上》
解民倒懸:“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第一)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第一)
雖千萬人,吾往矣:“自反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第二)
拔苗助長:(第二)
出類拔萃:“‘……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第二)
以德服人/心悅誠服:“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第三)
與人為善:“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第八)
《公孫丑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第一)
綽綽有餘:“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第五)
捨我其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也?”(第十三)
《滕文公上》
為富不仁:“陽虎曰:‘~矣,為仁不富矣。’”(第三)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第四)
無所用心:“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第四)
《滕文公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此之謂大丈夫。(第二)
《離婁上》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第一)
自暴自棄:“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第十)
宅心仁厚:“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第十)
聲音笑貌:“恭儉其可以聲音、笑貌為哉?”(第十六)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第十七)
好為人師:“人之患,在~”(第二十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第二十六)
手舞足蹈:“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第二十七)
《離婁下》
有所不為:“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第八)
又:“以所不忍達之於所忍,仁也;以所不為達之於所為,義也。”(《盡心下第三十一》)
不為已甚:“仲尼~者。”(第十)
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者也。”(第十二)
左右逢源:“(道之)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第十四)
視民如傷:“文王~,望道而未之見。”(第二十)
夜以繼日:“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偶得之,坐以待旦。”(第二十)
《萬章上》
先知先覺:“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第七)
好事者為之:(第八、九)
《萬章下》
集大成者:“孔子之謂集大成。” 又:“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第一)
金聲玉振:“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第一)
卻之不恭:“卻之卻之為不恭”(第四)
禦敵於國門之外:“今有御人於國門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饋也以禮,斯可受御歟?”(第四)
勃然變色:“(孟子)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第九)
《告子上》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第六)
一暴十寒:“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第九)
專心致志:“其一人~,惟奕秋之為聽。”(第九)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第十)
捨生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第十)
杯水車薪:“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第十八)
《告子下》
以鄰為壑:“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第十一)
拒人於千里之外:“池池之聲音顏色,拒人於千里之外。”(第十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同“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者也。”(第十五)
《盡心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第九)
孤臣孽子:“獨~,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第十八)
不言而喻:“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粹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第二十一)
居仁由義:“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大人之事備矣。”(第三十三)
以身殉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第四十二)
當務之急:“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第四十六)
《盡心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三)
再作馮婦:(第二十三)
來者不拒:“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第三十)
守約施博:“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視)不下帶而道存焉。”(第三十二)
同流合汙:“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故曰‘德之賊’也。”(第三十七)
自以為是:“……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而不可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