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iler先生

    內因:

    兩年夾擊

    補給不及

    將領厭戰

    工業摧毀

    石油匱乏

    資源緊缺

    外因:

    美帝強大

    工業雄厚

    資源豐富

    武器多樣

    兵員質高

    訓練充足

    蘇聯人多

    歷史必然

  • 2 # duh23333

    那時候可以說德國已經差不多全民皆兵。人多有啥用,武器彈藥均不足武器這些人,不可能用人肉之軀去對付飛機大炮,唯有投降。

  • 3 # 四十五度說

    其實當時德國在投降的時候兵力還有250萬左右。

    二戰期間,希特勒雄心勃勃,曾經意圖想要征服世界,想要佔領其他國家,但是最終夢想破滅,以自殺告終。在德國最強的時候是1941年,全歐洲的納粹軍隊有1020萬人。在希特勒自殺的時候德國的核心死了,直接導致了德國國防軍投降。而當時的武裝黨衛軍,只要不接受投降的都被蘇聯突突了。

    當時德國戰敗,但是陣亡的兵力是485萬人,只有蘇聯陣亡人數的一半,當時蘇聯花30萬兵力攻下柏林也是有原因的,這個仇很大。

    為什麼德國有實力還是投降了?

    一、德國陣亡的都是老兵

    二戰開始的時候德國是很強的,但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之後,後期的德軍已經不是開始的那個德軍了,特別是在入侵蘇聯的時候,德軍幾乎是精銳盡出,不計其數的人最後凍死在冰土之地,大多數老兵都死在了莫斯科保衛戰中,德國無往不利的閃電戰在這場戰役中失敗了,這場戰役德軍傷亡58萬人。後期的德國兵力中有很多娃娃兵組成的,水分較大很難形成戰鬥力。

    二、裝備補充問題

    在同盟軍隊進軍德國的時候,最先盯上的是德國的後勤力量,再強大的軍隊一旦沒了後勤力量的支撐都是沒有戰鬥力的,這些在德國本土作戰計程車兵其實還好一點,在境外作戰計程車兵很多是因為凍死和餓死的。

    三、缺少資源

    德國和日本一樣,都是國土面積較小的國家,資源比較匱乏。在二戰末期,之前佔領的地方基本都被解放了,使得德國軍隊沒有資源供給,同時還被同盟軍切斷了後勤補給,而儲備的資源嚴重不足,末期的德軍因為缺少後備力量很難形成戰鬥力,所以最終是選擇了投降。

    四、希特勒自殺

    在柏林戰役中,希特勒選擇了自殺,這支強大的德軍軍隊的統領死了,飲彈自殺導致軍隊士兵們士氣大減,心中的精神支柱沒了。在希特勒自殺的訊息傳出去之後,士兵們紛紛沒有繼續戰鬥的力量,所以就算德軍最終選擇繼續戰鬥,也是很難獲勝的。

    在二戰末期的時候,同盟軍三軍壓境,德國除了投降別無他法,雖然還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但這也是困獸猶鬥做最後的死亡掙扎而已,投降是當時德國的唯一出路。

  • 4 # 無所不萌的世界

    二戰末期,大局已定,法西斯聯盟已經窮途末路。盟軍一路高歌猛進深入德國境內,蘇聯軍隊更以破竹之勢一路反攻到德國,攻陷柏林,佔領國會大廈,希特勒和其追隨者都已死亡或是逃散,國家已經淪陷,軍隊失去了領袖,各種指揮體系均已失去作用,軍隊只能各自為戰。

    德軍雖然還有700萬兵力,但已非當年巔峰時期虎狼之師了,絕大多數都是戰爭後期徵調的老幼病殘之士,而且這些部隊都分散在各個戰場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處於盟軍的包圍之中。這些德軍的供應已經被切斷,失去補給的軍隊早已成為強弩之末,沒有人員、武器、彈藥、石油的補充,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

    德軍很多將領就已經認清了戰爭的形勢,想戰勝盟軍是不可能的,繼續作戰也只是無謂的掙扎,只會帶來不必要的犧牲。1944年很多德軍高階將領就開始跟盟軍秘密協商投降議和問題,只是一直沒有得到盟軍的認可。事實證明德軍的做法是對的,沒有把士兵的生命和資源浪費在無望的戰爭中,為戰後德國的保留有生力量,也為德國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礎。

  • 5 # 死拼n

    二戰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達到1700萬人,這個數字已佔當年德國總人口的21.5%,幾乎“全民皆兵”,可謂“兵強馬壯”,如: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時能出動150多萬人的大軍;即使到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飲彈自盡那一刻,號稱仍有700萬人的納粹德軍在各線作戰。

    德國、美國這類的國家極其重視士兵的訓練。士兵必須有充足的訓練,掌握了足夠的技能才能參加戰鬥。不談人道,只談功利,這樣做也肯定是最划算的。這些國家早就算計清楚,把不經訓練的平民直接推上戰場,是賠本的買賣,是沒意義的事情。

    到1945年4月16日時,蘇聯軍隊已經兵臨德國柏林城下。希特勒見敗局已定,不得不舉槍自殺。他的屍體被抬到後花園被澆上汽油化為灰燼,掩埋在一個炮彈坑當中。德國的元首,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曾經的希特勒這麼瘋狂,既然有700萬大軍,他為什麼不抵抗,因為當時已經沒有資本抵抗了。

    但此時的德國,在喪失了羅馬尼亞等地的油田,遭遇美英空軍的戰略大轟炸以後,坦克、戰機極度缺乏燃油,都徹底趴窩成了一堆堆廢銅爛鐵,極難將戰爭持續維持下去。最關鍵是希特勒,全民的精神偶像都自殺了,德國軍人包括民眾都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了,既然領袖都選擇了自殺,那麼再多計程車兵也沒有什麼用。

    人民以及軍隊厭倦戰爭了。短時間的戰爭並且勝利會使得國民欣喜,同時也會增強領導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但是長久的持續的侵略戰爭會不斷消耗國家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會使得國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同時長時間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中,也會使得軍隊士兵精神緊張,幾近崩潰。這些都能使得人民和軍隊在心中潛意識的開始厭倦戰爭,更希望戰爭儘快結束。

    現代戰爭對於士兵的專業素質要求極高,而且對部隊的指揮和編制體制有著極高的要求,要求部隊能夠按照統一的作戰企圖和作戰方案開展行動,就在二戰時期,所有的戰役方案都需要耗時費力的擬定後提交大本營才能獲得批准,必須要考慮到各種情況,並且制定突發預案,可是民兵和潰散的部隊並不具備以上條件,連簡單的進攻小組的編組都難以進行。

    雖然德華人還有700萬大軍,那麼知道德華人的對手有多少嗎?當時蘇軍已經擴充到1100萬,美軍的數量比這個數量還多,英國的數量也不見得少。不計算其他盟國的兵力問題,僅英美蘇三國就已經對德國構成壓倒性的優勢,繼續打下去,德國還有什麼意義?

    而且德國在物資後勤方面嚴重的供應不足,裝甲部隊以及飛機損耗根本沒有能力再進行補充,新招計程車兵甚至連武器彈藥都保證不了。這還如何進行作戰?而且彼時柏林已經被蘇聯佔領,更是削弱了德國抵抗下去的資本。所以德國的投降是必然的。

  • 6 # 史海雜談

    德國的野心勃勃,在二戰期間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剛開始的時候,德國的軍隊確實是非常的強,但是我們看下曾經的歷史就知道,因為當時德國的部隊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之後,特別是在入侵了蘇聯之後,幾乎他的精銳部隊已經全部耗盡,有多少的英勇的戰士和老兵都死在了莫斯科的保衛戰中。雖然號稱還有700萬的兵力,但是這700萬絕非剛開始那種裝備精良的精銳之師,絕大多數都是在後期徵調來的一些娃娃軍和老弱病殘了。

    首先世界上各國紛紛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德國也因此而淪陷,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各種的指揮體系都失去了原來的作用了。德軍中很多的將領他們已經完全認清了當時戰爭的形式,投降也就是他們最好的一個選擇。從後來的一些事實證明德軍的這種做法是對的,沒有把士兵們的生命和資源浪費在這場無望的戰爭中,而為戰後的德國保留了一部分有生的力量,也為後來德國再次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當時的德軍雖然他的數量龐大,但是因為自己的野心過於太大,隊伍基本都是分散在歐洲的各個國家。當時盟軍在攻打德國的時候,首先是把他們的補給路線掐斷了,再厲害的王牌軍沒有了後勤保障也就失去戰鬥力了,最後彈盡糧絕是他們的下場。

    最後在英法美蘇的夾擊下,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跑也跑不了。德軍作戰是非常的理性,不會像日本那樣寧為玉碎也不為瓦全。在對戰場上理性的進行分析之後,得出結論要把損失減到最小,於是在5月7號就宣佈無條件的投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財經專業將來的擇業方向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