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寧小哥哥

    首先我們要知道,春聯是在春節期間使用的,春節又是很隆重又盛大的,所以使用的字型不可拘謹瘦小,太瘦小則像是過春節沒吃飽飯似的,應選擇一些濃厚粗大的字型才符合春聯這種盛大的節日

  • 2 # 草坡書院

    個人覺得行書比較合適,哼以趙孟頫或者米芾的字比較適合。行書是楷書的流動寫法,與楷書比較,行書從造型到用筆都有自己的特點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省略筆畫。行書為了書寫簡便,對楷書的某些部位或筆畫有意地進行恰當的簡化,在不失原來字形、字意的情況下,或減省筆畫,或合併線條。如“誘”的言字旁,原來是七筆,現在減為兩筆;“然”字原來12筆,現在一筆寫完,最多兩筆;“遠”字的走之旁,原來是一點、三曲折加一平捺,經簡化變為一豎彎折,一筆寫完。行書雖減省筆畫,合併線條,這些筆畫、線條在字中各部位都有;但其中的偏旁部分卻佔有一定比重,其原因是偏旁是部首字的主要組成部分。例如“誘”、“然”,“遠”。2.筆勢流動。(1)增加鉤挑與牽絲:楷書書寫要一筆一畫、工工整整,行書則不然,是將點畫連起來書寫,即所謂“相間流行”,所以行書書寫時在點心之間自然地出現或增加了由於用筆帶出來的鉤挑和牽絲。所謂鉤挑是在原來沒有鉤挑的點畫上,行筆時順勢寫出來短鉤,如“青”等字。所謂牽絲則是在前後或上下筆本不相連的點畫之間,順筆勢帶出來細細的牽絲,如“發4”“想”等字。在行書的點畫之間有了鉤挑與牽絲,則顯得筆勢流動通暢和諧,意態自然,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但鉤挑與牽絲不能使用太多太弱,用多了,到處都是鉤挑與細牽絲,顯得用筆不乾淨利索,造型不美觀;太弱了,鉤腳如肉瘤,細絲如棉線,顯得軟弱無力,缺乏鐵畫銀鉤之健美。(2)以圓轉代方折:楷書轉折處多為方折,而行書轉折處多采用草書圓轉的寫法,所以行書才顯得筆勢流暢。但需注意,行書的圓轉中隱含著折意,寫時仍需要駐筆、提按,否則圓潤而無力,缺乏方圓兼備,方中有圓,圓中有方之妙趣,如“海”、“落”、“生”等字。(3)改變書寫筆順:小學老師強調寫字注意筆順,這確實是很重要,特別是楷書。然面在行書中,有時有意識地改變楷書的書寫筆順,而採用草書的筆順,其目的是便於書寫,同時也是為了造型的變化多姿,如“有”字。一般地說行書寫法也足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內後外,但有時卻反其道而行之,倒也別有風趣,如“風”“國”字等,但也必須注意,改變書寫筆順一定要因勢利導,要合乎草書的規範。且不宜多,偶見則收,方能成趣,如果濫用成災,使人乏味,就失敗了。(4)用筆靈活:行書比楷書用筆靈活多變,同樣的點畫可以這樣寫,可以那樣寫,不受約束。如“也”字的浮鵝鉤,一般是回鋒收筆而出。但如果勾端由上翻筆而下也可以。又如木字旁,一般是寫好橫畫和豎畫後、筆勢總是從左邊帶出撇挑,但從右邊挑筆而上,然後順筆就勢寫出撇挑,也有道理,[http://www.shufagu.com]。如“楊”字。(5)起筆露鋒人紙:楷書無論是點、橫,還是撇、捺,都強調調減鋒為主。而在行書中起筆處以露鋒人紙為多,因為露鋒人紙,書寫起來比較簡捷方便,自然流暢,例如“生”字的左豎,“紅”字的撇畫及“工”字橫畫的起筆,“河”字三點水的側點等,都是露鋒人紙。然而必須說明的是,上面所說的字雖然都是露鋒人紙,但不是隨便的順鋒搭下一寫,而是仍要“逆鋒”,只是這個“逆鋒”是要求凌空取勢,即搶鋒。不理解這一點,就會犯落筆尖細軟弱的毛病。露鋒人紙,取勢要求要快,寫出字來,筆意就生動活潑.而藏鋒取勢較慢,筆意含蓄凝重。這兩種寫法各有所長,我們書寫時相互結合摻用,這樣可以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一般說,行書開頭的起筆往往是露鋒人紙,而以下的承筆處則多數是藏鋒用筆。(6)以點代替其他筆畫:為書寫簡便敏捷,行書常常以“點”來代替其他筆畫,以短小的“點”代替其他較長大的筆畫,可以使字的結構形態發生變化,造型更為別緻。如將“京”,“影”字中的“小一字改寫為三點則更敏捷,字型發生了變化,顯得饒有趣味。又如“大”字,將捺筆寫成側點來表示,這樣書寫起來簡捷流暢,造型也顯得精悍樸實,別具風味。(7)體態多變: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兼工帶寫的字型,它的使用範圍很廣,表現力豐富,常常一個字有幾種寫法,體態多變,姿態各異,如“是”字有四種寫法,四個姿態,結尾收筆各有不同,有收有放,亦工亦草,情趣盎然。再如“英、落、草、奠、花”同是草字頭,但寫法各不相同,生動活潑,耐人尋味。如果同樣的字或是字頭字尾相同的字,寫得千篇一律,沒有變化,使人看了乏味,那就不成其為書法了。體態多變是行書一個長處,這是楷書和草書難以相比的。體態多變的典範要算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中的“之”字有20個之多,但寫得各具形態,無一雷同,極盡變化之能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米南官)對此曾嘆為“之字最多無一似”。可見行書變化之妙趣了。

  • 3 # 書畫家姚建文

    春聯是楹聯的一種。熱鬧的春節過大年專用,用墨汁或金銀粉等顏料寫在大紅紙上。一般用楷書,行書,隸書和篆書來完成,較多的用行楷或行草來完成一副書法作品。一般大家多喜歡行楷或行草的作品,春聯貼在大門外也顯得大氣,熱烈和喜慶。以下是作者本人在寫春聯和筆者的作品,後兩幅一副書法作品獲得《世界書畫藝術報》獎,另一副刊登在央視網上。

  • 4 # 凱哥198404696

    我個人認為春聯的字型並不重要,不論寫什麼字型一定要使人們看懂,不能像猜謎語,使人琢磨不透 ,一定要通俗易懂 ,字型規範,春聯是咱們中國幾千的傳統文化。

  • 5 # 快雪書法

    大眾喜歡四平八穩漂亮的館閣體,所以顏楷是大眾最喜歡的春聯字型。其次是王書的行楷、行書,最好不要用草、篆、隸字型書寫春聯。

  • 6 # 洪智詩畫

    選什麼字型,主要看個人審美取向。一般用行、楷、隸體的比較多,草書或醜書不太適合寫對聯。其實,無論什麼字型,只要把字寫好就OK了(個人觀點)

  • 7 # 紅塵彌勒

    又到了一年一度寫春聯、貼春聯的時間了。

    其實,若是自己動手寫春聯,那氣氛更好,年味兒更濃,更有過年的氛圍。

    但對於那些不喜歡自己動手的人士或家庭來說,買春聯也是購置年貨的一項很重要活動。

    選自己喜歡的字型,也是購買春聯的一個重要程式。

    就市場上的春聯來說,絕大部分都是行楷書就,也有少部分行草入體,更有一些隸書、篆書、草書入聯,使選擇者挑選的餘地更大,更有選擇性。

    如果選購了一幅寓意很好、字型俊逸的對聯,三十兒晚上貼出去,也更有面子,也符合家裡的喜慶氛圍。

    一般性的認知,都是選那些字跡錦繡、寓意良好的行楷書春聯,一是字跡易辯,不晦澀難懂,無需兼猜;二是這種字型最適宜入聯,看上去俊逸神飛,別有神采。

    這當然也要看主人的個人癖好,如果是一個喜歡特異的人士,隸書、篆書、草書也未嘗不可。

    但絕大部分,或者說絕大多數人士,還是會揀選易辯易懂、字跡瀟灑的行書春聯。無論是偏楷一些,亦或是偏草一些,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那個感覺,看上去龍姿鳳翳,絕對可以給濃郁的年味兒平添一份紅彤彤的喜慶色彩。

  • 8 # 韓培端618

    正楷,漢隸,行書都可寫春聯,觀眾好認,又能養眼,還能增加或提升漢字美對人們的藝術感受精神能量,三體各有各的風格。

    篆體也可,不過觀眾不好認不遍於推行。

  • 9 # 木子君的小屋

    春聯上寫什麼字型,主要是根據大眾的審美,我的親屬中,有一個舅舅曾經多年寫對聯,在閒瑕時也給他幫過忙,扶過對聯,也賣過對聯。關於對聯用什麼字型,也算是頗有心得。

    在我看來,對聯中用得最多的字型,主要是以下幾種。

    一、楷體

    楷體作為受眾最廣泛的字型,在寫對聯的人群也很多。楷體有好幾種,有柳體,顏體,趙體,歐體及一些看不出出處的楷體。

    楷體的好處是簡單易懂,但凡上過學都看得懂,缺點是太過工整,缺乏藝術的變化。

    我個人也寫過對聯,早期用楷書比較多。

    二、行書

    相對於楷書,行書也是大家很喜歡的字型之一,在對聯中用得也很廣泛。在寫對聯的書法愛好者中用得也很多。

    只不過在一個地區,好多買對聯的人看慣了一個人的字,會習慣性選擇這一個人的字型。

    就拿我的舅舅來說,哪怕過年他不擺攤了,也有好多人求著他去寫對聯。寫對聯也是他每年過年時的一大筆收入之一。

    三、魏碑

    魏碑在對聯的印刷體中比較多,但對於書法寫作者來說,用來寫對聯的並不多。

    畢竟,魏碑,是碑刻字型,放在以前,是寫在摩崖或者古人的碑文上的,在實用中,用於刻碑的比較多。

    四、隸書

    隸書字型以其妍麗,獨特的字型,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歡。

    往往好多隸書的愛好者,也將其用來寫對聯。

    五、篆體

    篆體,尤其是小篆,也是好多對聯上常用的字型,不過由於其年代過久,辨識度不高,多用於神廟,寺廟之類的宗教傳統色彩比較濃重的地方。

    六、草書

    草書也有好多人用於寫對聯,只不過草書由於其過於潦草,辨識度不高,受眾並不是太高,多用於書法愛好者的自娛自樂。

    結語

    在民間,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在精美的印刷對聯和手寫對聯中,選擇了手寫的對聯,而對聯的字型,選擇的範圍還是很廣的。

    有用墨寫的對聯,有用金粉寫的對聯,就字型而言,有楷書的,有行書的,有隸書的,還有其他字型的。相對而言,楷書和行書字型的受眾更為廣泛。

  • 10 # 山谷大師

    春聯是一個家庭表達一年來的感受心情,抒發對來年的一種期盼的文字表述。華人是特別講究過年寫對聯,從前文化人少,農村裡有的一個村莊就那麼一兩個會寫字的人,到年關臘月,整個村裡的人都求他們寫對聯,看見文化人那時的吃香。

    人們喜歡什麼字型呢?以大眾的樸素的眼光要求,大部分人都喜歡正楷,端莊的那種,不喜歡草書。

    書法也是跟時代的,解放前後一直到六七十年代,一般的寫毛筆字的人都用正楷,真楷,或行書。那時人們對於書法的崇尚認為字型太潦草是人品問題,要端正,不能出格。進入七八十年代,因書法方面的刊物以及民間文化人的增多,草體開始在春聯中出現,也為一般人所逐步接受。

    新世紀以來,在城市,每年春節臨近,就有很多書法愛好者出現在市區繁華區域,為市民書寫春聯。如果到市場看看,書寫者什麼體式都有,然而,絕大多數市民還是要求正楷,狂草書法慢慢悄悄退出了春節對聯市場。

    總而言之,春聯進入市場,字型雖然不是太規範,但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繁榮節日氣氛,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寫的端正秀麗的字,容易貼近百姓欣賞心理,這是書法家們值得注意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媽媽應該如何度過產後的黃金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