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志費禕傳》中記載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循在坐。禕歡飲沈醉,為循手刃所害,諡曰敬侯。

    蜀漢當時的執政大臣費禕,居然被一個曹魏投降過來的人郭循給刺殺了。這次刺殺是在歲首的聚會中,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據說,郭循被俘之後,一直在尋找機會刺殺後主劉禪,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所以才轉移目標刺殺了費禕。事後,曹魏也給予郭循以嘉獎。

    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郭循如果是為了曹魏打算,可謂得不償失。因為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依次執政,他們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不再對曹魏討伐。曹魏因此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平定叛亂,對付東吳。

    雖然蜀漢也得到了一定的休息,但是,由於蜀魏的經濟實力差距太大,所以,總體來看,對曹魏是有利的。雙方的實力拉得越大,曹魏將來滅蜀越容易。

    姜維這時已經開始掌握軍權,要求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北伐。但是,蔣琬和費禕一直壓制著他,最多隻給他一萬人馬,使得他壯志難酬。

    郭循這一刺殺費禕,解開了姜維的束縛,使得姜維開始了討伐曹魏的行動。曹魏的邊境警報頻傳,雙方傷亡很大。

    可以說,郭循的這次刺殺,給曹魏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得不償失。以至於後來有人說郭循刺殺費禕的真實主使人是姜維。

    到了近代,在北韓也出現了一次類似的刺殺。1909年10月26日,日本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到哈爾濱會見俄國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在車站月臺上被北韓人安重根擊斃。

    大家都知道,伊藤博文是日本的重臣,就是他參與發動了侵朝和甲午戰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當時,日韓合併的呼聲高漲的時候,伊藤博文是堅決反對日韓合併的中堅分子。而北韓人刺殺他,正好打開了日韓合併的大門。

    伊藤博文知道是北韓人刺殺的他,失望的罵了一聲蠢貨而死。不久,日韓正式合併,北韓就此成為日本的一部分,徹底亡國了。

  • 2 # 我來讀歷史

    後漢末帝劉承祐的一生真是悲哀至極。先是在高祖劉知遠去世以後,糊裡糊 塗被宰相蘇逢吉等重臣擁立即位,最後好不容易躲過一劫又一劫,卻被一個手下 的人一不小心“誤殺”了。 劉承祐雖然被立為皇帝,成為了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君主,但是他在位期間 從來沒親政,政權都掌握在楊邠、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這些擁立他即位的重臣 手裡。

    漸漸地他自己便形同傀儡,任人操控了。為此劉承祐十分鬱悶,總想找個 機會要回軍權、政權。但是這些權臣個個心懷鬼胎,互相爭奪,一個比一個陰險 狠毒,根本就沒有把劉承祐放在眼底。 有一次會議上,因為一件事情這幾位大臣意見不一,劉承祐於是甘願做和事 老,說要他們再推敲推敲,確定一下。 大

    臣史弘肇竟然目中無人地對劉承祐說: “推敲什麼,有我們在,沒你說話的份,一旁看著就好了。”此話的分量和說此話 人的心已經是顯而易見了,很明顯他們只當劉承祐是個不足掛齒的小廝,根本不 想他參與他們之間的“大事兒”!劉承祐作為一個 皇帝,聽到這句話以後自然是又羞又惱,何況這些 人完全不拿自己當回事,不定什麼時候傀儡沒有利 用價值就會被剷除了。 於

    是劉承祐終於下定決心, 除掉這些可惡的傢伙。 經過一番部署和心腹大臣的配合,劉承祐終 於除掉了楊邠、史弘肇、王章這些平日裡趾高氣 揚的大臣,隨即又召大將慕容彥超等人來殺郭威, 並且胸有成竹地前來觀戰。郭威聽說這件事以後 勃然大怒,同時也有點狗急跳牆的感覺,立刻起 兵造反! 兩兵交戰,一出手就見分曉。

    後漢的軍隊一擊便潰不成軍,人馬全部投降了 郭威。劉承祐得知訊息馬上返回京城,好不容易逃回了京城,萬萬沒想到的是, 守城的人早已和郭威串通一氣,不讓劉承祐進城。 無奈之下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逃到了 趙村。還沒喘過氣來,突然後面又塵土飛揚起來了,馬蹄聲越來越近,劉承祐以 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預備躲進一個百姓家中。

    原本是想只要躲過這一難,以 後說不定還能東山再起。可人算不如天算,世事總是那麼無常,郭允明見形勢危 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於是他只能賣主求榮,猛然趕上幾步,狠 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 可是事與願違,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後漢國派來為劉承祐護駕的親兵。

    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只可惜劉承祐因為屬下的一個貪念, 就陰錯陽差、莫名其妙地被殺死了。

  • 3 # 喬江寶

    姜小白的兄長就是大名鼎鼎的齊襄公姜諸兒,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姜諸兒違揹人倫,與自已的妹妹文姜私通,併為此設計殺害自己的妹夫魯桓公,最終自己也死於政變。姜諸兒被殺的訊息傳到魯國和莒國後,姜糾和姜小白都想回國繼位,於是開始磨拳擦掌地展開行動。

    當時姜糾在魯國,姜小白在莒國。魯國國君是姜糾的舅舅,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外甥姜糾能做齊侯,這樣對雙方都有利,於是借了一支軍隊給姜糾。幹什麼呢?為防止姜小自搶先一步進入齊國都城臨淄,在半路截殺他,這帶隊的頭頭便是日後成為齊國名相的管仲。當時管仲在輔佐姜糾,而管仲的摯友鮑叔牙在輔佐姜小白,管仲可能從鮑叔牙那知道了姜小白的聰明才幹,但苦於各為其主,管仲必須執行主人姜糾的命令殺掉姜小白。姜小白不可能不會想到姜糾的這一損招,可能也有防備,身後也跟有大量隨從和軍隊,否則,管仲早就叫魯國軍隊上前將姜小白亂刀砍死了。管仲肯定是無法下手,只好對姜小白射了一支冷箭,想一下子幹掉他,不知是管仲的箭術太差還是故意為之,這一箭射在姜小白的衣服鉤子上。

    後人對管仲的這一箭一直存在爭議,普遍認為他這一箭是有意成全姜小白,因為有太多的巧合,以及日後兩人親密的合作關係。話說回來,如果當時姜小白當場打落這支箭,並破口大罵,那麼他的結局肯定命喪當場,魯國計程車兵是接到命令要他的命的。所以說姜小白的應變能力和智慧肯定是超出常人的,在被箭射中的一瞬間,姜小白假裝被射中腹部,然後大叫一聲,往後倒在車上。姜小白想利用這個假死的機會矇騙姜糾,好使自己儘快趕回臨淄。

    管仲以為姜小白已中箭身亡,也沒細究,急匆匆地回魯國向姜糾覆命,魯莊公聽說姜小白已死,就向姜糾表態全力支援他回國即位。姜糾見已沒人同他爭位,自已又有魯莊公支援,也就放鬆了警惕,悠哉悠哉地向淄進發。

    姜糾沒有想到的是,等他七天後回到臨淄一看,姜小白已穩穩地坐在國君的寶座上了。後來,在管仲和鮑叔牙的輔佐下,齊國的國力蒸蒸曰上,齊桓公姜小白也成為春秋著名的霸主。

  • 4 # 林子說歷史

    古代歷史上所有的刺殺行為,都沒必要加上陰差陽錯這個詞兒,可以說只要沒刺死的,基本都幫了被刺者的大忙。我既然這麼說,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主要原因便是這種經歷,所能得到的人生經驗與閱歷,是一種人成長很好的階梯。

    有句話講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剛聽到時有些可笑,但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

    這句話轉化一下可以說成是:任何人在人生中遇到的任何問題、挫折、災難,都是一個人在心靈成長過程中的肥料。

    這種肥料,對任何一個想做出一翻事業的人來說,都是其必備之物。

    比如:荊軻刺秦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秦王在被刺之前與被刺之後的心境,肯定是不一樣的。就說他被刺之後,那一定是五味雜陳,也一定會有所收穫。

    綜上所述古代歷史上所有的刺殺行為,只要沒被刺死的,最後都是幫了被刺者的大忙。

  • 5 # 一二三丿木頭人

    我也分享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

    戰國末期的“明星刺客”荊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一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盡顯風流,為古今俠士所津津樂道!

    且不論他的功過得失,是想生擒嬴政還是真的學藝不精,刺殺不成。反正他沒刺殺成功,被秦王殺死。

    而這件事所引發的後果就是,秦可以師出有名,名正言順的出兵燕國,完成他的統一大業。

  • 6 # 祗樹

    馬關條約李鴻章捱得那槍,讓李鴻章疼在臉上,暖在心上。

    1894年,中日之間爆發甲午戰爭。結果,一向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國,被東瀛小國日本擊敗。此戰過後,日本國內上下民意高亢,紛紛表示繼續打,一直打到北京城,讓大清皇帝求饒為止。

    日本統治高層卻不這麼認為:甲午海戰幾乎將日本掏空。要是再打下去,能不能打得過是一回事兒;西方列強若是插手此事,煮熟的鴨子可就飛了。因此,日本高層的意思很明確:和談,而且得讓清方主動派代表和談。

    第二年,3月19日,李鴻章來到了日本馬關,與日本代表商量和談事宜。

    李鴻章的到來,在日本激進主義者(右翼社團神刀館)裡引起軒然大波,他們不斷上書日本天皇,表達對清日“媾和”的不滿,並表示,要將戰爭進行到底。

    兩國之間的外交事件,又豈是幾個憤青能左右?

    不過,憤青們的情緒的確給李鴻章造成了很大壓力。一方面,李鴻章出國之前,滿清統治者就交代他,定要早日罷兵言和;另一方面,儘可能地減少賠償。神刀館的咄咄逼人的氣勢,讓李鴻章覺得“言和”有些困難。

    李鴻章抵達日本的第二天,就向日本談判方提出停戰,可是日方為了給清政府壓力,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

    背地裡,日方已經擬定了賠款數額,有3億兩白銀和5億兩白銀兩種方案。

    透過一些口風,李鴻章已經得知了日方要“獅子大開口”,具體怎麼個“開口法”,李鴻章心裡一怔一怔的,心中滴血。

    畢竟,日本在遼東半島打得正熱烈,軍艦也開到了澎湖列島,天津已是日軍囊中之物。如果日軍不停戰,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悲劇”估計就要重新上演。到那時,大清連最後的遮羞布都保不住。

    慈禧太后心裡很著急啊!李中堂心裡很惶恐啊!

    3月24日這天,李鴻章如前幾天一樣,和日本人進行了“毫無進展”的第三輪談判之後,坐著一臺轎子回到住處。

    正當李鴻章憂心忡忡地在轎子裡想事情時,忽然,從路邊竄出一個刺客,掏出手槍朝著李鴻章“pia”地一下,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李鴻章的臉上。子彈射入李鴻章左臉,直接將他撂翻在地。

    幸好,李鴻章命大,沒有命喪當場。

    這次突如其來的刺殺,著實讓日本談判代表慌了。為啥呢?因為他們心中最清楚,如果清政府再堅持那麼一下下,日本就得撤軍,他們真的扛不住了——孤軍深入本就大忌,又有列強環伺,日軍說不慌是假的。

    因此,李鴻章捱得這槍,直接觸了日軍敏感的神經。

    第二天,日方談判代表表示,雙方先簽署停火協議,其他條款繼續談判。躺在醫院裡療傷的李鴻章聽到這個訊息,差點兒哭了出來——這條老命,還有用啊!

    也正是因為這槍,日方談判代表在提出賠償協議時,放棄了5億的方案,而是選擇了3億的方案;後來,西方列強紛紛指責日本欺人太甚,把李鴻章打成這樣,還好意思獅子大開口,故而,日本在3億的基礎上,又減了1億。

    最終,日方提出了2億的賠償要求。李鴻章想要討價還價時,日方直接逮捕刺殺李鴻章的刺客小山豐太郎,並宣判他無期徒刑,以壓制國內“極右”勢力不要出來攪和。

    李鴻章只好作罷,不過,如果沒有該刺客陰差陽錯的一槍,李鴻章的談判又怎能如此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秋風、秋雨、秋葉、冬風、冬雪的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