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船伕

    一個人如果因為一本書就改變三觀,那是有多不成熟!

    第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經得起誘惑和考驗,如果一本書,一種思想輕而易舉的就改了三觀,那隻能說這個人是很不成熟。因為任何事物都要辯證的的看,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壞的,也不一定一無是處。

    寫厚黑的不一定是“黑人”

    回到問題中來,《厚黑學》厚黑學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作者想要表達意思:臉皮要厚,心眼要黑!其作者是四川人李宗吾,生活在清末民初。這個時代的特點是原有的孔孟儒學基本被一棒子打死,西學收到追捧。而作為思想家、教育家的李也不能免俗,前期遵循孔孟,後期又摒棄了孔孟。撰寫了《厚黑學》。

    很多人乍一看這本書都會下意識的認為作者一定是厚黑學應用達人,但其實李宗吾本人是一個極為正直的人,為官清廉,在民國時期算是典型“出淤泥而不染”,其當官的時候是一個“肥差”,但離任的時兩袖清風。能算得上一位入世君子了。正因為真正厚黑的小人,根本不會如厚黑學這類書!看過這本書後,更多會有一種給老實人普及心機婊、心機男套路的感覺。這也是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吾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一陰一陽之謂道,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做人同樣如此,完全意義上的好人太不接地氣了,更多是政治需要才創造出來的!一個壞一點的好人更有意義,更鮮活,更有對負面思想的抵抗力!一個好一點的壞人才更可怕,造成的會很大!

    李宗吾先生撰寫《厚黑學》的初衷,應該是讓那些學傻了的君子們,少些迂腐氣,做一個壞一點的好人!畢竟,經世濟國難免要與各類人打交道!

  • 2 # 公議

    問的是”厚黑學”實際上說的是讀書與如何做人可能才是提問者真正的內在心思不知才對了沒有?對於中國的讀書可以說從科舉制度的讀書就將讀書的目的弄反了成了形式上的讀書而背離要為增長自己的見識來修煉自己的生命效能來增進助事辦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只圖表面光鮮對於能實戰的功夫卻被遮蔽掉了!為何民間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呢?書生可以滔滔不絕地背書也能引經據典來表示自己有才幹就是不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故民間才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評價也是對教育的教條化的不滿!而民間哪怕是學手藝的目的都是要強調能用的功夫的!如若不能用還學手藝來幹什麼?對於民間的讀書的過程就是做學問的過程!依據書中各種各樣變化情節來自己問自己各種各樣的問題再自己去求解答是什麼與什麼原因共同推動出了那種情節是否闔符道理德行再判斷後來的情節應該是如何如何的情節來與書中的後來情節比較差異……。故邊讀書邊做學問才是一種依託書中內容與情節來修煉自己的民間方法不是隻圖形式而是要深入其間的。在做學問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學術即學來的方法才是一個貫穿始終的讀書歷程!不管是誰寫的書只要成了書所涉及的事事情情與人物的行為就被定格了不會再有變動而讀者呢?就得使之活起來才能從作品中得到收益否則就對不住自己為讀書所有的耗費,只有耗費而無收益的事是幹不長的讀書也是如此!故讀書不是自己先設定目的再去從書中找”證據”來證明自己正確!那樣的讀書法會將自己變得越來越驕傲而成為沒有缺點與錯誤的人而容不得別人的質疑 與批評的心理變態!那時當聽到質疑與批評時就會引發歇斯底里症的爆發的,動輒就會歇斯底里地爆發如若是家庭成員有可能忍受你歇斯底里症爆發導致的傷害對於非家庭成員呢?會發生什麼?就不好說了。讀書的方法不當確實可以害人而絕不是書的過錯,錯的是人自己!”厚黑學”偏重於算計!就是這樣的算計也要人去用來算計別人才能成為害而不是書是害責任要清晰明瞭才能判斷是非曲直。偌大的社會怎麼少得了心術不正常常算計別人的人存在呢?民間常常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是說做人要心存善良為自己必須也要為別人作想的良心要長存而善於替別人留出出路的同時要防範被人算計!在讀書做學問到做學術的歷程中讀讀厚黑學之類的書知道別人是如何算計人的來防身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再則在對敵鬥爭中哪兒會不算計敵人的?不知道算計敵人才是傻瓜!故方法本身並無正邪而是人才有正邪之分!邪的方法用對了得到的是正的後果,用錯了物件就是邪門歪道害人!所謂正的亦同理:用對了得正果,用錯了物件就是助敵資敵之禍!方法無正邪!正邪全部都是來源於人!……

  • 3 # louanhuamingyouyicun

    如此看來,《厚黑學》適用一切人群。為人處世一要胸懷寬闊而能忍;當機立斷而不沽名釣譽.優柔寡斷.婦人之仁。就會在社會上站穩腳跟,事業上有所成就,人生中煥發青春與光彩!

  • 4 # 蘇訴呀

    要想知道普通人適合不適合看厚黑學,就要先看看厚黑學的來歷。

    《厚黑學》是民國年間李宗吾先生的作品,他在書中闡述臉皮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傑”,李宗吾先生透過生活中的例項,精煉而生動地展示了輕鬆處世、靈活辦事的技巧和方法。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無與倫比的鬥士,這種智慧是他們在接受生活挑戰和尋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

    你看,其實李宗吾先生所作的《厚黑學》其實是幫助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法論。

    那麼這樣的話,為什麼普通人不適合看厚黑學呢?

    情商體現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能力,而厚黑學其實就是在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世。

    厚黑學是方法論,是我們處世的一個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很多,在人際交往中告訴我們很多道理,但我們卻不能把厚黑學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

    畢竟,一個人事業的發展更多時候需要的是能力,厚黑學幫助我們拓寬能力,但卻不是事業進步的根本保證。

    最根本的,從來都是能力的提升。

    我想之所以出現普通人是否要學習厚黑學這個理論,則是因為很多人把厚黑學放的地位太高了,弄錯了它本該處於的位置,把厚黑學高於個人能力的提升。

    我以為,一個人無論什麼時候要記住的都應該是提升個人能力,而非推崇厚黑學,把它當作救命稻草,抓住緊緊不放。

  • 5 # 趙志華54

    謝邀回答.我們每個人從呱呱落地直至長大成人.所受教育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心存善良.不僅善良待己.更要善良待人.人之初.性夲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而厚黑學所提暢的卻是臉要厚.心要黑.為人玩心眼.耍計謀的處世之道.這樣的理念確實有悖我們做人善良和厚道的為人原則的.……

    但是人的心智.品德並不會因為一夲書而改變的.因為世界觀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正像我們也有一個俗語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為少年血氣方剛.年輕氣甚.看水滸.義氣當先.易於衝動.會徒增打鬥好勇的劣性:而老年呢.因有生活的經歷.堪坷的閱歷.而三國是權謀之術.看它會進一步增加複雜的心機和深沉的考慮.更令人奸滑世故了話雖如此.但我以為.人生是自己的.荷既使混於泥濘中.它也是白的.厚黑學裡有一句精典的話就是書即世事.世事即書.只要做好自己.看看又無妨.就像楊絳說的: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只要報著善良的為人準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原則.保持自己的態度.它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的.保其天真.成其自然!!!

  • 6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心黑臉厚心要狠,這是在教禽獸,而不是教人,當然是不適合人類看的。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同於厚黑者,黑亦樂得之,如果非要跳進厚黑學的汙水坑裡,恐怕影響的就不只是心智品德了。

    如果非要說厚黑學對人有什麼好處的話,可能勉強和“用兵貴右”的原則有些微的相通之處吧,那麼為什麼非要舍珠玉而求瓦礫,在一堆臭不可聞的糟粕中翻找一星半點的文化殘渣呢?

    人的一生究竟該學些什麼

    生命一旦被湧現了出來,那麼他終生的第一任務,就是對自身生命的自我儲存。

    第二任務,則是把這生命的火種,傳遞延續下去。

    存續和延續,是生命的兩大根本內在要求。

    以永恆之道,奉永恆之生。

    這便是人們上下求索而欲得之理。

    這樣的道理,不在厚黑學裡,不在那些汙穢的文化糟粕裡,而在這片亙古不變的天地之中。

    為什麼我們的文明幾千年不斷,我們從一個小部落,繁衍成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我們文明的深層驅動力到底在哪裡?

    這個答案,就是“子孫以祭祀不輟”的萬世傳承之理。

    為什麼那麼多的文明都消亡了?那麼多的民族都亡種了呢?

    因為他們沒找到萬世傳承的之道,抱道不離。

    無道,就如同河流失去了源頭,天下萬物作為道的子孫,就無法再源源不斷的被生出來。

    王朝這一代興了,下一代又亡了。子孫這茬亡了,下一茬生不出來,整個文明和民族也就消亡了。

    對人來說,也是如此。

    如果不想亡種,不想文明被滅亡,那就得迴歸大道,迴歸自己的根,這樣才能子孫以祭祀不輟。

    所以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人美好的一生的進階路徑。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見素抱樸,返璞歸真,復歸於嬰兒。返璞歸真,是迴歸自身的天真狀態,而不是滿世界的到處去尋找“真”,這才是人所需要去做的事情。

    修身以合道,從哪裡修,往哪修,損什麼,存什麼,這都是一些最根本的問題。

    人生來就真,只是被後來的生活所汙染,變得妖妄巧偽。把這些後來汙染自己的東西都棄除掉,都洗滌掉,滌除玄覽,自己就重新變回真的了。

    通向長久的道路只有一條,摒棄了這條道路之外的邪路、歧路,人就找到了生命的方向和意義。

    這就是尊道貴德。

    一個人,修身以合道之後,其德就可以與天地同德,就會讓自己所載具的生命種子,萬世傳承。人的命,並不屬於他自己,而是父母給的,繼承了父母的種子,不繼續傳承下去,就是不道。這就像接力賽,上一棒把接力棒交到下一棒手裡,下一棒說,我不跑了,還把接力棒給扔了,完全不顧及為了傳到這一棒,之前的幾百世的先人,付出了多麼艱苦的努力。

    當我們意識到,生命是美好的,那麼就會充滿激情和快樂的繼續把這個接力賽跑下去。開始組織家庭,繼續的創造生命,繁衍生命。所謂生命,沒有生,就沒有命。而所謂的人生呢,人的一生,就是接力賽中的一棒,就是竹林裡竹子們的一枯一榮一春秋。

    如果一個家庭,子孫持續都很興旺。幾代人之後,就會形成基於血緣關係所構成的家門。門再繼續擴張,再持續興旺,幾代人之後,就會形成家族。家族再持續興旺,一個龐大家族的人口,都聚居在一起,就會形成鄉。一個鄉,幾百幾千人,要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分工,靠什麼來維繫群居和生產秩序呢。還是得靠修鄉以合道。如果不合道,夫妻可能大不了就家庭解體,一個家庭就沒了。而一個鄉,如果不合道,那麼這個鄉,就會雞犬不寧,遲早分崩離析。

    隨著鄉的擴張,有了邦,隨著邦的興旺,有了國,隨著國的強大,則以道平定天下。

    治身,治家,治鄉,治國,治天下,用的都是同一個道,都是同一件事。

    天下只有一件事,沒有更多的事。

    而我們的人生,最需要學習的,正是這樣的“道”,從這樣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孩子羅圈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