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正規格式

    內容

    凡與作品、作家有關的都可以評。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發表意見:可以對作品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社會價值進行分析評價;可以對作家的創作經驗、人品學識進行總結評述;可以對讀者的閱讀進行指導;可以對作品的本身的得失從各個角度進行議論;可以結合作品的評論,探討各種美學問題等等。 評什麼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怎樣評。寫簡評一般可以有這樣三個步驟:介紹——評價——推薦。

    (一)介紹

    “介紹”是指對所評的書的內容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敘述,讓讀者對該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如書評《難忘》是這樣介紹的:“《南京情調》收入64篇文章,20世紀上半葉社會各界名流筆底的南京昔日景觀,風土人情,大多風流倜儻見性情;80幀照片,讓50年前的古都舊影清晰再現,金陵舊時影像,幅幅滄海桑田顯趣味。”

    (二)評價

    “評價”可以是總括全書作鳥瞰式的評述,如書評《展現“另一個”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愛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體現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學預見性。全書蘊涵著科學家與知識分子的良知,浸透著他對整個20世紀全人類的極大的人文關懷。”也可以聚焦於作品的細部作畫龍點睛式的點評。如金聖嘆評《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中魯達打店小二一段描寫:“一路魯達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腳’,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 三言二語就點出了《水滸》對魯達的動作描寫是充分個性化的。 “評價”是書評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也是最見功力的部分,從這裡可以見出一個人的思想水平、藝術素養、鑑賞能力、語言功夫等等。

    評價作品要注意以下幾點:

    ②要注意見解的獨創性。要反覆閱讀、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瞭解準確把握評論物件,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從而提出自己新穎、深刻、精闢的見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讀,分析不得要領,只是發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篇小說:“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宗白華先生是這樣評析的:“這是何等嚴肅的責己精神!然而不是出於畏人言,畏於禮法的責備,而是由於對自己人格美的重視和偉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評析見解獨到,深刻精闢,所謂“析義理於精微之蘊,辨字句於毫髮之間。”(《古文觀止·序》)

    (三)推薦

    這是書評的結尾,有好書與讀者共享的意思。如《難忘》是這樣寫的:“南京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值得特別關注。鍾情於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從《南京情調》中體味一番南京情調。”

    格式

    俗話說文無定法,寫書評當然也無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異,因書而異。比如偏於談感受的書評就可以直接從述感開頭:“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高考報告》是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讀則罷,越讀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實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許多華人的腰背都壓彎,連中華民族的脊樑也被壓得出現了嚴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時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帶點文學色彩又要給讀者一點懸念的也可以抒情開頭:“若你走進普魯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會不驚歎於那美妙的符號所產生的神奇魅力,不會不沉醉於瑪德萊娜小點心的綿長回味,不會不震悸於人類內心的隱秘世界的強烈曝光。作為《追憶似水年華》的譯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魯斯特開啟的感覺世界對我的靈魂與感官的誘惑、衝擊、洗滌、豐富、與淨化。“(《全新而永恆的感覺世界》)當然書評的結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薦式的。可以表達某種願望,如“願借葦岸的親切誠實的語言,生動盎然的詩意和寧靜柔韌的美感鋪就的小徑,引領我們走向詩意棲居之地。”(《讀》)表達願望之中有推薦作品的誠意。也可以批評某種現象或做法,如“他們認為如果兒童畫能與範例完全相同,那麼這種訓練就是成功的。然而他們不明白,兒童有他們自己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己的藝術,他們與成人不一樣!種種人為的限制對兒童藝術潛能都可能是一種扼殺。”(《生動有趣的圖畫書》)批評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推薦。

    讀後感

    廣義的書評包括讀後感。讀後感偏重寫自己的主觀感受。讀後感要注意三點:第一,寫讀後感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不能雜亂無章,文意散漫。第二,這個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必須是從所讀的材料中提煉、概括出來的,與所讀的材料有著必然的、內在的聯絡。第三,寫讀後感必須是寫自己的所讀、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寫一點,也可以寫幾點,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寫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從文體上看,讀後感或立論,或駁論,或闡述議論,都與議論文相似,通常把它歸入議論文的範疇,作為議論文的一種。

    寫讀後感要避免以下幾種情況:

    ①“感”少“述”多。名為讀後感,卻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複述、引述所讀的內容。

    ②“感”得不新。文中雖有所感,卻只是老調重彈,或人云亦云,寫不出自己真切的獨特的感受來。

    ④“感”得走調。雖然寫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從何來,與所讀材料無絲毫關聯;或者雖也是“感”從“讀”來,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樣。

    寫書評無論偏重評還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覆研讀作品本身,然後方能評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獨到之見。

    我們讀完一本書,想要就這本書發表一些看法,並把這些看法寫成文章,這就是書評。

    書評評什麼?凡與作品、作家有關的都可以評。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發表意見:可以對作品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社會價值進行分析評價;可以對作家的創作經驗、人品學識進行總結評述;可以對讀者的閱讀進行指導;可以對作品的本身的得失從各個角度進行議論;可以結合作品的評論,探討各種美學問題等等。 評什麼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怎樣評。初學寫書評的人最好寫簡評,所以我主要介紹簡評的寫法。寫簡評一般可以有這樣三個步驟:介紹——評價——推薦。

    先說“介紹”。“介紹”是指對所評的書的內容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敘述,讓讀者對該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如書評《難忘》是這樣介紹的:“《南京情調》收入64篇文章,20世紀上半葉社會各界名流筆底的南京昔日景觀,風土人情,大多風流倜儻見性情;80幀照片,讓50年前的古都舊影清晰再現,金陵舊時影像,幅幅滄海桑田顯趣味。”

    再說“評價”。“評價”可以是總括全書作鳥瞰式的評述,如書評《展現“另一個”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愛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體現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學預見性。全書蘊涵著科學家與知識分子的良知,浸透著他對整個20世紀全人類的極大的人文關懷。”也可以聚焦於作品的細部作畫龍點睛式的點評。如金聖嘆評《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中魯達打店小二一段描寫:“一路魯達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腳’,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 三言二語就點出了《水滸》對魯達的動作描寫是充分個性化的。 “評價”是書評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也是最見功力的部分,從這裡可以見出一個人的思想水平、藝術素養、鑑賞能力、語言功夫等等。評價作品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注意評價的科學性。要以科學的文學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論,不要以個人的直覺和偏見任意地拔高或貶低。②要注意見解的獨創性。要反覆閱讀、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瞭解準確把握評論物件,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從而提出自己新穎、深刻、精闢的見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讀,分析不得要領,只是發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篇小說:“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宗白華先生是這樣評析的:“這是何等嚴肅的責己精神!然而不是出於畏人言,畏於禮法的責備,而是由於對自己人格美的重視和偉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評析見解獨到,深刻精闢,所謂“析義理於精微之蘊,辨字句於毫髮之間。”

    再說“推薦”。這是書評的結尾,有好書與讀者共享的意思。如《難忘》是這樣寫的:“南京文化淵源流長,底蘊深厚,值得特別關注。鍾情於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從《南京情調》中體味一番南京情調。”

    俗話說文無定法,寫書評當然也無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異,因書而異。比如偏於談感受的書評就可以直接從述感開頭:“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高考報告》是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讀則罷,越讀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實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許多華人的腰背都壓彎,連中華民族的脊樑也被壓得出現了嚴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時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帶點文學色彩又要給讀者一點懸念的也可以抒情開頭:“若你走進普魯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會不驚歎於那美妙的符號所產生的神奇魅力,不會不沉醉於瑪德萊娜小點心的綿長回味,不會不震悸於人類內心的隱秘世界的強烈曝光。作為《追憶似水年華》的譯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魯斯特開啟的感覺世界對我的靈魂與感官的誘惑、衝擊、洗滌、豐富、與淨化。”(《全新而永恆的感覺世界》)當然書評的結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薦式的。可以表達某種願望,如“願借葦岸的親切誠實的語言,生動盎然的詩意和寧靜柔韌的美感鋪就的小徑,引領我們走向詩意棲居之地。”(《讀》)表達願望之中有推薦作品的誠意。也可以批評某種現象或做法,如“他們認為如果兒童畫能與範例完全相同,那麼這種訓練就是成功的。然而他們不明白,兒童有他們自己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己的藝術,他們與成人不一樣!種種人為的限制對兒童藝術潛能都可能是一種扼殺。”(《生動有趣的圖畫書》)批評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推薦。

    廣義的書評包括讀後感。讀後感偏重寫自己的主觀感受。讀後感要注意三點:第一,寫讀後感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不能雜亂無章,文意散漫。第二,這個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必須是從所讀的材料中提煉、概括出來的,與所讀的材料有著必然的、內在的聯絡。第三,寫讀後感必須是寫自己的所讀、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寫一點,也可以寫幾點,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寫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從文體上看,讀後感或立論,或駁論,或闡述議論,都與議論文相似,通常把它歸入議論文的範疇,作為議論文的一種。寫讀後感要避免以下幾種情況:①“感”少“述”多。名為讀後感,卻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複述、引述所讀的內容。②“感”得不新。文中雖有所感,卻只是老調重彈,或人云亦云,寫不出自己真切的獨特的感受來。③“感”得不深。雖也能寫出一點自己的感受來,但猶如蜻蜓點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④“感”得走調。雖然寫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從何來,與所讀材料無絲毫關聯;或者雖也是“感”從“讀”來,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樣。

    寫書評無論偏重評還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覆研讀作品本身,然後方能評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獨到之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英語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