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來聊聊歷史

    東漢的滅亡,“十常侍”的作用“功不可沒”,他們不僅蠱惑皇帝賣官鬻爵,還令他們的父兄子弟橫行鄉里,禍害百姓,幾乎權傾朝野。這當然會引來外戚大將軍何進的嫉妒,想要和他們爭權。於是何進為消滅“十常侍”,便令董卓帶兵前來威逼太后,以下令誅殺宦官。宦官們被逼無奈只能先下手為強,把何進騙進皇宮給殺了。大將軍手下袁紹、袁術、曹操等人見何進被殺,便率軍攻打皇宮,宦官抵擋不住便帶著皇帝和陳留王跑路,結果在雒陽城北的北芒阪碰見率兵前來的董卓,一切的成果也都歸了董卓。

    少帝望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見了小皇帝不曾行禮,還持刀向前,頓時嚇得哭泣流淚,此時更小的陳留王劉協卻擋在了哥哥前面,大聲的訓斥董卓的無禮,嚇得董卓也不敢造次,慌忙跪下。董卓與少帝敘話,少帝說起話來語無倫次,而一旁的陳留王則對答如流。董卓心裡默默稱讚,也在心裡埋下了廢帝再立的種子。

    可是,董卓既然想掌控皇帝,按理說漢少帝劉辯的條件很適合,軟弱可欺,根本就不敢和董卓對抗,那為何又要廢掉他呢?而且再立的新帝確是更加聰慧、敢於說話的劉協,究竟是為了什麼?

    一、廢帝另立是樹立權威。董卓一個邊疆武夫初掌朝廷,最缺乏的就是權威,朝中的世家大族根本就不服董卓,瞧不起他,因此董卓需要靠著這件“大事”來樹立權威。同時董卓帶兵入京控制朝廷,定會引起忠臣和嫉妒者的反對,甚至很多人還在暗中準備消滅他,董卓正好趁著此事看看誰反對自己,誰否定自己的提議就是敵人,也殺幾個震懾震懾搖擺不定者。

    二、董卓別無選擇。廢帝再立的大計已定,再立的皇帝也必然是皇子。靈帝有好幾個兒子接連夭折,就剩劉辯、劉協這兩個兒子,廢了漢少帝劉辯,也只能再立漢獻帝劉協,董卓也很無奈,他沒得選擇。

    三、劉協聰慧正好名正言順。朝野上下都知道漢少帝劉辯懦弱不堪,連靈帝在位的時候都說過“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的話,要不是何進阻攔早就讓劉協繼承皇位了。陳留王劉協的聰慧也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人當皇帝既有前途又名正言順,還能打著先帝的旗號。而且董卓開始也沒想代漢自立,只是想當大官、有大權、能享樂,選皇帝還是衝著漢室興旺去的。

    四、劉協更加年幼。董卓推劉協當皇帝的時候才九歲,就算他聰慧早熟一點,他也只不過是個孩子,並不足以引起董卓的重視,也更有理由代帝行政,畢竟劉辯就要成年了,到時候不還政給他還得找理由。相反劉協可以在教育上更好地引導他,說不定就歸自己所用了,相對來說年幼的皇帝操控性更強。

    五、董卓認為和劉協關係更親近。劉協一被生下來,母親就被劉辯的媽何皇后毒死了,劉協是跟著奶奶董太后長大的,而且劉辯當上皇帝,何太后還流放了董太皇太后。因為董卓和董太后都姓董,因此就自然認為本家,董卓也就自然親近於劉協,立他為皇帝還能有董太皇太后的支援。

    六、董卓自負和實力強悍。董卓這個人雖然能力不怎麼強,但是卻也很自負,認為什麼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當然不會在乎皇帝聰慧不聰慧了;而且當時的董卓勢力確實很強悍,西涼軍加上收編的何進的部隊、禁軍,京城之中根本沒有能和董卓勢力抗衡的軍事力量,他們有足夠的資本來控制皇帝,奪取權力和話語權。

    綜上所述,董卓選擇漢獻帝劉協也就不奇怪了,就是可惜了劉協的才能,被接二連三的限制發展,最終一生碌碌無為,倘若給他點機會不是沒可能成為一代名君的!

  • 2 # 171188

    當時漢王朝的正統仍深入人心,董卓也只滿足於當個權臣,還期望漢王朝能有個明主能中興,他董卓也能留千古英名。哪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本心也就當個漢徵西大將軍。

  • 3 # 真的漢子恩仔

    政治籌碼,陳留王劉協是董太后一手帶大,而董卓又姓董,關係又更親近一些。此時的董卓太需要一場政變來鞏固他的政治地位。立劉協作為皇帝不但擁立有功,而且又可以以此立威。

  • 4 # 靜夜思160519196

    董卓廢帝這件事本身就非常愚蠢,當時的情況是董卓的身份地位很低賤,世家和士族都看不起他。這個時候他應該做的事就是樹立朝廷的威信,特別是漢帝的權威。一定要廢帝,除非董卓的威望達到一個足以代表朝廷,懾服四方的高度,就像西漢末年的王莽那樣。但是沒有達到這個高度之前,維護朝廷和漢帝的權威才是王道,朝廷和漢帝的權威夠強大,董卓這個代言人才能號令天下。

  • 5 # 柿樹——七絕樹

    陳留王聰明嗎?在董卓看來陳留王很傻很弱很好控制,要不也不會選他做傀儡皇帝了。直到董卓死,陳留王都沒什麼作為,一直唯唯諾諾任憑董卓擺佈,這就證明董卓的眼光不錯。

  • 6 # 目淵

    聰明不聰明只是表面上的一個說法,主要是董卓自認為和收養劉協的董太后同族,可以透過這件事抬高自己的寒門地位,同時壓制原先支援漢少帝劉辯的袁紹等人;雖然大將軍何進兄弟已經死了,但是袁紹等人從兵變那一刻開始,就等於表明了自己支援劉辯的態度。

    董卓立了漢獻帝以後,袁紹、袁術、曹操等人先後離開洛陽,才有了後來聯軍討伐董卓的舉動。

  • 7 # 方哥教育

    聰明的人有利用那點“小聰明”的致命弱點1.聰明的人“太會來事”。

    聰明的人知道怎麼做事,怎麼做人。董卓想選陳留王做傀儡皇帝,聰明的陳留王知道自己的角色,陳留王知道怎麼感恩,畢竟名義上陳留王仍然是九五之尊。董卓想要權力,陳留王知道怎麼讓他把權力用盡。董卓想要濫殺功臣,陳留王知道怎麼遞刀,甚至知道自己該如何把這個惡名自己背上;董卓想要帶劍上朝,陳留王知道怎麼給他名分,保證他的地位和麵子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歷史事實也確實如此。說明董卓選擇正確,正確估計了政治風險。

    2.聰明的人太怕死。

    聰明的人知道明哲保身,想辦法逢凶化吉,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知道利益最大化。陳留王知道保命要緊,既然已經做了皇帝,長命百歲就是最重要的。陳留王清楚自己沒有一兵一卒,知道只是因為自己身上流淌著劉家宗親的血,想做皇帝的人豈止千千萬萬?董卓不是好人,但能夠讓自己做上皇帝的人就是他,不感恩還想咋的?這就是聰明人的“忍辱負重”。

    3.聰明的人太有眼色。

    聰明的人知道眉眼高低。董卓要對陳留王耍橫用刀了,聰明的陳留王知道縮著脖子裝慫的重要性;董卓對自己黑臉了,聰明的陳留王知道怎麼笑臉相迎;董卓對自己紅臉了,知道怎麼去哄一鬨,讓他消消氣。也就是說,聰明人性格上有軟肋,知道迎合別人,特別是壞人的需求,以求暫時苟安。人越聰明,越知道怎麼讓壞人滿意。

    4.有勇和有謀很難兼而有之。

    有謀的人就想靠心眼,惜命,這種人最適合董卓利用;有勇的人就想拳頭說話,很難和董卓合作。

    笨一點的人是直性子人,未必聽話,未必順手。

    為什麼戚繼光抗倭,就喜歡二愣子,而不是那種透著精明的人,因為聰明人不可靠,因為聰明人不勇敢,因為聰明人太想活命。

  • 8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董卓若想操縱朝政,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擅行廢立,正所謂“不廢不立何以揚威”。

    對於董卓來說,既然已經看清了東漢朝廷的虛弱本質,那麼又何需顧忌由漢少帝執政,還是由陳留王(漢獻帝劉協)執政呢?

    況且董卓也不只是單純的為了廢立而廢立,而是要達到透過擅行廢立察探朝廷百官的反應!

    因此,已經落入彀中的皇帝聰明與否並不重要,董卓追求的是藉機達成清除反對派,並掌握朝廷大權的目的。

    這也是為何袁紹、丁原等大臣會與董卓鬧翻,並極力反對董卓廢立皇帝的原因。

    然而,由於董卓入京之後便趁亂控制京師禁軍,而那些一盤散沙的反對派,終因勢力不支而難以與之對抗。

    所以,董卓最經還是以手中的軍隊為後盾,成功地壓制住了朝中的反對派,廢掉了漢少帝劉辯,改立了漢獻帝劉協。

    並透過這次廢立,董卓憑藉所謂的“擁立之功”,成了名義上一人之下,但實際上卻已經是“無冕之皇”的朝廷掌控者。

    從此之後,關西地區便基本上全部落入了董卓的實際控制之下。董卓並以朝廷太師之名義,比曹操更早地上演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鬧劇!

  • 9 # 杭州老聃

    這個問題問的好,董卓廢立皇帝為什麼選擇看著機敏的漢獻帝劉協呢?

    董卓為什麼要廢立皇帝呢?很多人都認為董卓是要篡奪皇位。這很明顯是被袁紹和王允他們給代跑偏了。董卓真的要篡位幹嘛不直接把少帝推翻自己幹呢?

    董卓之所以這麼幹是因為董卓認為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戚,要親近董太后,而漢獻帝劉協就是董太后的養孫子,所以立劉協不過是向董太后示好。至於漢獻帝是一個高明的人還是一個蠢材這個並不重要。

    再者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能看出來什麼,董卓一個征討四方殺伐無數的高階將官會害怕一個孩子嗎?

  • 10 # 中行偃1

    怎麼知道漢少帝劉辯就一定是笨一點呢?

    漢獻帝劉協一定比劉辯聰明嗎?董卓選的傀儡、在曹操當政時期仍然是傀儡、曹丕時期還是傀儡,直到“體面”的讓出漢室江山!他比劉辯聰明嗎?

    劉辯不善言辭,不懂乖巧伶俐,就連他爸爸漢靈帝劉宏都看不上他,和董卓一樣,也想立漢獻帝劉協為帝。按說劉協就應該名副其實的成為靈帝的接班人了?那麼怎麼繼承靈帝的人是劉辯而不是劉協呢!

    大將軍何進和何皇后(少帝的生母)當然是促成劉辯繼位的重要力量,但是,如果沒有朝臣支援,外戚膽敢擅自確立帝王?也是大逆不道。除了宦官蹇碩之外,就沒有一個人反對劉辯繼位的!!!就是蹇碩的內部也有人支援劉辯繼位,蹇碩手下的司馬潘隱就幫助何進擺脫了蹇碩的陰謀詭計。

    這樣一來,少帝劉辯就是名正言順的漢朝皇帝!董卓才能成為禍國殃民、大逆不道的奸賊而被處決,董卓被處決後,大快人心!舉國歡慶;

    曹丕說:“吾應天而禪,而聞有哭者,何也?”我順應天命當了皇帝,卻聽說有人哭,為什麼呢?這就難怪曹丕很不理解,為什麼他當皇帝竟然有人會哭???曹丕稱帝是漢獻帝禪讓的,朝臣早就有此意願,無數次的勸諫,在這種情況下,曹丕順天應人接受了禪讓,也是舉國歡慶、大快人心的!當然不排除別有用心者,如:劉備、曹植、蘇則。就連孫權都第一個承認曹丕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現在是不是可以說,漢獻帝劉協就不應該是皇帝。他能當皇帝,完全是一種大逆不道、篡位奪權的行徑!

    既然漢獻帝的帝位來路不正,索性就讓他成為傀儡,大多數人也都是可以接受的。至於他是否聰明,他如果聰明早就死了!難得糊塗……

    公元190年,年僅14歲的漢少帝劉辯就駕崩了,他死的過早,是不是由於他太聰明瞭?董卓、王允、曹操、曹丕們駕馭不了?沒有相關記載。因為在位不逾年,傳統上稱東漢共十二帝,劉辯與東漢另一位少帝劉懿都不在其中,亦皆無本紀;不過,現代史學界也有觀點承認兩位少帝均是漢朝皇帝,則劉辯為東漢第十三位皇帝。

  • 11 # 左將軍

    其實董卓在人情世故、政治方面的操作還是有點東西的。

    董卓不過是隴西一小人物而已,靠著政治賭博一步步爬上來,直至幷州牧。

    政治賭博也就是冒著傾家蕩產的代價來博取政治地位。

    這一點,董卓和袁世凱頗有相似。

    他們不在乎錢,他們對錢沒有興趣。

    對錢都沒有興趣的是什麼人?一定是有更大野心的人。

    董卓有點財務就全都散出去,賄賂上邊或是分給下面,以籠絡和收買人心。

    所以董卓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頭腦簡單。

    那董卓在廢帝這件事上又是打的什麼算盤呢?

    董卓早在北邙上見到聖駕的時候就看出來了,皇帝劉辯羸弱,和旁邊那個對答如流的劉協比起來差得不是一絲半點兒。

    於是乎,董卓有了廢帝另立之意。

    然後問題就來了,傀儡皇帝不是應該越弱越好嗎?換個聰明的又是幾個意思?

    都是小孩子,再聰明又能搞得出什麼事情嘛!

    董卓不是看中劉協的聰慧,而是看中他的背景。

    劉協是何皇后所生,劉協是王美人所生。在後宮爭鬥中,王美人被毒死了,劉協則改由董太后撫養。

    然後關鍵的東西就來了。

    董卓和董太后是沒有親戚關係的,但是董卓卻大力製造輿論想要和董太后攀上親。

    一旦和董太后扯上那麼一點兒親戚關係,劉協當皇帝的話,那自己就能以外戚的身份執掌朝政。

    所以董卓廢帝這事,除了起到震懾作用,最重要的是董卓想透過這一系列手段來使自己名正言順。

    然而,董卓太小看士族階級了。

    士族階級的野心並不比董卓的小。

    自打宮廷內鬥,宦官和外戚相繼倒臺以後,士族階級就自以為一家獨大,能夠操控朝廷、掌控天下了。不料董卓的橫空出世打破了他們的幻想。

    董卓用蠻橫的手段竊取了本該是士族階級的果實,儘管董卓在之後大肆封賞、提拔和拉攏士族,但他們根本不買賬。因為他們覺得鉅虧,明明已經快到手的東西,卻被董卓搶去,然後再分給自己一丁點兒,這怎麼行。

    士族階級表示:我全都要。

    想要怎麼辦?董卓不可能全都給你們,不然他這麼多年還爭個屁啊。

    給不了,那就搶。

    搶就得有實力,不能光靠口誅筆伐了,得實實在在的用拳頭說話了。於是乎,手裡有槍計程車族割據一方,手裡沒槍計程車族也紛紛靠向各地軍閥。

    一時,群雄並起,天下大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ta2鳳凰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