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步蘭香407
-
2 # 劉學洪77099020
對於練習寫作,是有感而發的寫好,還是按照作文的要求來寫好?在我看來二者不應該割裂開來,應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眾所周知,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練習寫作也不例外,你也得照章行事。無論什麼體裁的文章,都有一定的章法,離開了文章的要求,就會亂了方寸,即使下筆千言,便會像脫韁的Mustang,離題萬里。因此你緊扣要求練習寫作。才不會南轅北轍。
寫文章是用筆寫我心,言為心聲,文隨心動,觸景生情,借物抒情,有感而發,寫出的文章往往頗具感染力。寫文章時自己不心潮起伏,浮想聯翩,無法感動自己,就別提感動他人。
有感而發,感應該有載體,人,物,事,景,便是載體,依託這些載體而感才有鮮活感,不能憑空,去發感慨,那叫空穴來風,那叫無病呻。
所以個人愚見,練習寫作,不能把有感而發和按作文要求寫分開來看,應該有機融合在一起。
-
3 # 閆老師教作文
有感而發與作文要求必須統一
寫作文有感而發,必須在要求之內進行,有感而發與作文要求必須統一,必須一致;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對立起來是會犯錯誤的。這就像一個人你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的行為必須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和道德要求,不然你就會犯法或犯錯誤。寫作文也是這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得有規矩,沒規矩,就不成方圓。
一,有感而發,不能不顧考試題目在一次考試中,考試題目是《我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有一名同學不顧考試題目要求,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我喜歡讀書》。因為她平時不喜歡體育之類的活動,就喜歡看書。她的確是有感而發了,但是卻沒有成績,因為她跑題了。
二、有感而發,不能不顧文體有一次考試有這樣一道題:“一個初中女孩甜甜,不愛學習,一學習就頭痛,她想放棄學習。請你給她寫一封書信。”在寫作文的時候,有的學生沒有寫書信,而寫成了議論文,雖然也大談學習的重要性,做到了有感而發,但是卻被嚴重扣分,因為議論文與書信是兩者完全不同的文體,寫議論文的都跑“體”了。
三、有感而發,不能不顧主題我曾經教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他寫了一篇作文叫《貪吃的弟弟》,全文600多字,其中用300多字寫了一件事,說五歲的弟弟一次和媽媽去逛商場,看見一個變形金剛,非讓媽媽給他買,媽媽說100多元太貴了。他見媽媽不給他買就躺在地上哭鬧不起來,媽媽讓他鬧得沒有辦法,只好給他買了一個。這件事也是有感而發,但與主題卻好無關係。
四、有感而發,不能不顧詳略有名同學寫了一篇《遊冰峪溝》,說一個週六,我們一家和爸爸的朋友,共8個人去冰峪溝遊玩。由於路途較遠,我和我的小夥伴就在車上玩起來撲克,打的非常熱鬧,也非常開心,不知不覺就到了冰峪溝。打撲克的過程寫得非常具體,共寫了400多字,遊冰峪溝的內容一筆帶過,只寫了100多字。這種不顧詳略的有感而發,又有什麼用呢?
總結有感而發,是好作文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種有感而發,必須按照作文規則去發,不能不顧作文要求,亂髮一氣。在作文要求的框架內,有感而發,才能寫出優秀作文,否則,寫出的只能是“病文”。
-
4 # 南方小雪213
嗯,我一般都會有感而發,首先要感動自己作品,才能感動讀者,讓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就是作者的作品價值和意義所在。
回覆列表
謝邀,記敘文中的議論和抒情,是建立在記敘描寫基礎上的有感而發。沒有材料,內容依據哪來的感想啊?空發議論,空抒情感,油水分離那與空呼口號何異?!不論初學或熟手都要根據文章主題(中心思想)展開鋪敘。有條不紊地加以詳細敘述,描寫。該議論則議論,該抒情則抒情。準確到位,恰到好處。關鍵處的議論抒情能起到揭示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在寫景,寫人,敘事的基礎上進行抒情,情景交融。形散而神聚。如朱自清的《春》,冰心的《小桔燈》,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等這些優秀散文,哪一篇都具真情實感,都是我們學習寫作的楷模。友友不妨去拜讀,惜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