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祖開始啦哦嗚

      唱龍舟,並不是我們腦海中常有的龍舟的物體形象,而是民間說唱的一種。  龍舟用廣州方言演唱,形成於清乾隆年間。藝人多在渡船上為過渡者演唱,演唱者手持一支杖頭木雕龍船的長棍,胸掛小鑼小鼓,邊敲邊唱,內容以神話故事和勸善祝頌為主,基本上是吟誦式,腔調樸素粗獷,富有鄉土氣息。  龍舟以順德腔為正宗,故順德有“龍舟之鄉”之稱。新中國成立前,常有民間藝人手持用木材雕刻精巧的小龍舟,這些小龍舟配有龍頭、龍尾、劃舟人、鑼鼓手、小羅傘,儼然真龍舟一般,挨家挨戶站在門口,先講一番吉祥話,然後敲響龍舟鑼鼓,開唱祝頌的龍舟。  龍舟的傳統曲目內容豐富,以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為主。如《八仙賀壽》、《仙姬送子》、《昭君和番》、《三聘孔明》、《鳳儀亭訴苦》等,都頗受群眾歡迎。辛亥革命前後,曾有所謂“社會龍舟”(或稱“政治龍舟”)出現。這些作品。評述時局,抒發政見,對鼓吹革命,起過積極的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社會龍舟庚戌年廣東大事記》。  龍舟的題材沒那麼廣泛,它要求有比較完整的情節、敘事詩形式,而且一般有道具,不像木魚般單調。  龍舟形成於清乾隆年間,賣藝人都是在渡船上為過渡的人演唱,手持一支杖頭木雕有龍船的長棍,如果做得精緻,也是相當漂亮的藝術品,胸上手上掛著拿著小鑼小鼓,邊敲邊唱,再配合龍舟的搖動使船槳發出聲音,作為打拍子用。而內容以神話故事和勸善祝頌為主,基本上是吟誦式。而現在龍舟也已是漸趨消亡了,它最後的歸宿便是在曲藝裡保留了一絲痕跡,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著名粵劇家文覺非的一首《倒卷珠簾》便是龍舟說唱的最後輝煌,從那以後就再沒有人寫過龍舟唱詞了。  龍舟的產生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清乾隆年間,順德縣的一個破落大戶子弟首創;二是清康熙年間,“天地會”等組織為開展宣傳而編創。普遍認為,順德盛唱龍舟,可以說是“龍舟之鄉”。龍舟本是端午節期間比賽用艇的名稱,而民間藝人、曲藝作者卻用鑼鼓點配襯,編成合韻律的民歌。後來演變成曲藝、粵劇的一種“曲牌”,成為帶有濃郁鄉土味、易編易唱易懂的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唱形式。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句法結構與木魚比較接近。演唱時一人手執木雕小龍舟(舟上人物可用線牽動),胸前掛小鑼小鼓,邊唱邊敲,用以掌握節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俞飛鴻主演的所有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