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12889400776

    《荒山之夜》not完成於1867年,取材於俄羅斯民間神話傳奇。穆索爾斯基去世後,由裡姆斯基科薩科夫於1886年整理並配器。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來自地下深處非人類的轟鳴。黑暗幽靈的出現,以及隨後黑暗之神的登場。對黑暗之神的讚頌和陰間的祭奠,狂歡作樂。在狂歡作樂最熱鬧時,遠方傳來鄉村教堂的鐘聲,這聲音驅散了黑暗幽靈。破曉。這是作曲家對俄羅斯神話傳說的自由發揮。

    樂曲以快板速度為主題,表現了狂歡之夜的情緒,直到結尾處,表現破曉(豎琴的出現是全曲的轉折)之後的平靜才把速度放緩,樂曲開始於d小調,結束在D大調上。樂曲開始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引領絃樂組以極低的音量演奏的急速三連音,起初聲音微弱隨後迅速提高,在絃樂飛速的行進後,木管、銅管樂器組先後加入,不協和的小二、增四、大七度以及複音程等多次出現,勾畫出荒山之巔群魔亂舞的瘋狂場景。群魔的出場是為黑暗之王“車爾諾包格”現身所做的鋪墊,長號與大號在低音聲部的齊奏演繹出威嚴而低沉的旋律。這是一個具有宣敘調一樣悠長的旋律線條。在這一旋律出現後,馬上出現樂隊齊奏,並升高半音模仿前段旋律,增強了音樂的戲劇性。樂曲逐漸加強力度,並在原本快板的速度上又加快了一些,整首樂曲到達激烈的高潮,狂歡進入了癲狂的階段,彷彿一個個幽靈在空中飛舞、騎著掃帚的女巫呼嘯而過……突然,遠處傳來微弱而清脆的鐘聲,天已漸漸破曉,牧歌一樣的旋律預示著熟睡的農民已經甦醒,這段純樸的旋律與前面戲劇性的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再也聽不到狂歡的喧鬧,群妖悄悄溜走,樂曲也在這樣的平靜安寧中結束。

    《荒山之夜》是交響音畫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種樂器色彩鮮明,在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配器所帶來的不同音色對比,是一部長演不衰的經典之作。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636afc379310a550973d221b04543a98326108b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你與以前的你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