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永遠赤子

    以詩言志,是古代文人騷客的必備裝備,既能凸顯自己的志向,也能知道自己的文化功底。現代社會,由於文風改革,以詩言志少了。只是變化中風格!

  • 2 # 鬱郎

    古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詩不言志,如無頭蒼蠅。

    但是,此“志”,非今之“志”也!此“志”,是作者要表達或者說販賣的情感,讓人知道他想幹什麼,讓人理解他的感受,讓人與之產生共鳴。而非思想政治覺悟!

    詩言志,關鍵的東西不是“志”,而在於“言”。一首詩的優劣,不在於“志”,而在於“言”。在於如何“言”,在於“言”的方式方法。這個“言”,即寫作技巧。

    “言”的技巧決定了一首詩是否優秀。“言”,不是直接說我想怎麼怎麼樣,而是“顧左右而言他”,意在言外!

    寫詩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意在言外”。例如,我的“志”是想家,我想用詩表達的“志”是思念家鄉。那麼如果這樣寫:

    離別故鄉已數年,兒時記憶在心間。邊塞再好不是家,何時才能把家還。

    這明顯就是一首打油詩了。

    那麼,大詩人是如何寫想家的呢?來看: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全詩沒有提到想家,沒有提到故鄉,但是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讓人真切感受到了詩人的思鄉情懷。

    詩的魅力就在於意在言外。而如何讓“言外之意”變得富有詩情畫意,則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回到題主所說的問題上。題主所說的“志”,應該是今天我們常說的“大志、理想、抱負、志氣”。但古人“詩言志”中的“志”,則是“詩情”,是一首詩的靈魂,是寫詩的目的所在!今人之“志”大可不必寫,但古人之“志”則是不可或缺的!

  • 3 # 南倡北道757

    一般認為,詩言志,詞言情,但我不以為然。詩也好,詞也罷,都是隨自己的心性而出的。不必那麼拘泥,要打破中國文學瓶瓶罐罐的傳統,在“文以載道”的基礎上,多立新少講點“詩教”。

    當然寫詩填詞是必須突出思想內涵的,也不能忽略詩的倫理道德價值和理論價值,不言志,便言意,不言意,便言事(感情,感受,感覺,等等)總之,詩由心生,心隨己意。

    寫詩填詞,大多是為了排解情緒和抒情。自古“詩多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沉浮為主。詞則多寫男女愛情、相思離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從語言風格來看,律詩嚴整莊重,詞曲多婉約通俗。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的意識也隨之出新,做人與作詩一樣,在於勤奮,不積極求索就什麼也得不到。

    地球上的生物都在勤奮地為了生存而努力,人類不能在受太多不良影響失去努力的信念而破罐破摔。“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這個世界上心無旁騖地朝著一個自己的目標堅持奮鬥,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一點貢獻。

    [鷓鴣天*閒詠]

    詞林正韻第七部

    * * *

    一筆誰能畫正圓,半生輸卻幾多偏。呼朋醉飲杯中月,投筆空懷雲外山。

  • 4 # 江天雨秀

    對於詩的本質探討和研究、由來已久。最旱《虞書.堯典》說“詩言志”。又有“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詩言情”;宋時又說“以文傳意”即“詩言意”。雖各有側重地強調,實則均未離開意象、意境、言志。什麼是“志”?名詞:意向、意願。這個“志”並不單純是表達個人行為的意趣、志願、志向;而是在詩中體現主張,並蘊涵於詩中的主導思想情感,是詩的靈魂。詩的三個基本要素是:象、情、意。中國古往今來的詩山詞海,名著浩繁無一例外地每首詩詞的整體,包括句、詞、字,都未離開象情意這三個基本要素。沒有離開志向。欣賞一下王昌齡巜閨怨》看他在言什麼?“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婦婿覓封侯。

  • 5 # 根言木語

    《秋說》

    ――晚秋之二

    1,誰有本事能攔住樹葉離枝而去?

    2,秋天有能力把果實往大弄一弄,把果子往甜弄一弄,這是它的絕活。

    3,秋天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答案在成語詞典裡。

    4,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最數秋天的垃圾多,比如落葉,它撕下葉子揚長而去了,我要告訴秋天增強環保意識。

    5,霜降百草枯,近幾天我看見野外忙不開交……

    6,秋天是個大畫家,它給大地畫了個大花臉,山水差點笑出聲。

    7,走了半年多的糧食才回家,這是秋天喊回來的,若不是秋天喊叫,還要維續往前走。功在千秋。

    8,誰也攔不住山裡的果子出山,因為它們都成熟得懂得了愛情,都要跑到山外找女婿婆家了,秋天偷偷地樂。

    9,秋天即將完成它的任務,我瞭見冬天在前頭等著,我想好好看看秋冬是怎樣交接接力棒的,它們的接力棒又是用什麼材料加工的。

    10,用不了幾天就看見秋天的背影了,它累了該休息了,我愛它!

  • 6 # 詩落DE世界

    與其說詩言志,不如說詩言情。

    ​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書景;​杜甫的“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歸情形。宋·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才言志。等等,林林總總,不勝列舉。

    ​由此看來,詩言志只是詩言永珍中的一面。

    詩言志為什麼得到相當的預設呢?

    ​因為這句話本身沒錯。就像木匠明明丟的是幹活的刨子,他卻說丟了吃飯的傢伙。刨子是木匠賴以生存的工具啊。只是這個說法出現的早些,雖是以偏概全,但是得到大家認可,也就罷了。後續中出現了詩言情,也沒人反對,以致言志、言情交替混用。

    關於詩來說,​究其精確說法,當是:詩言情。

    ​​跳出詩外求根源,於七情六慾中​縱橫馳騁,​翻來覆去,​​深入淺出,回頭一看志在情理中,情理在詩之中。

    ​一家之言,難免有失偏頗,當明鑑。以上。

  • 7 # 0飛哥0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這是岳飛的《滿江紅》,金兵南侵,二帝蒙塵,山河破碎,壯士焚心,這是岳飛言志之詞,直搗黃龍,迎接二帝迴鑾。

    一種相思,兩地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李清照思念丈夫趙明誠的詞,也是她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夫妻相望,勞燕分飛的真實寫照。

    中華五千年文化,唐詩宋詞在世界文學史上 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今人言志、相思多平鋪直敘,缺少意境,君不見,今人的“我要長本事,掙大錢,當大官,做大款”“我好想你,想的睡不著覺”,這也是言志,能留傳千古嗎?

    所以說,還是古詩有意境,陽春白雪吧!

  • 8 # 厚載客

    我是詩歌愛好者,寫了上百首詩歌,在詩歌中寄託我的情感,宣洩我內心的感情,表達我對世界萬物的深情,尋找我精神世界的伴侶。寫詩一定要言志,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只關注自己的詩歌,文筆再美也不會流傳傳世,而把自己的個人情感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對世間萬物的依戀,對醜惡東西的鞭笞,這樣的作品才是經典永傳的。

  • 9 # 福至52

    言志只是詩的一種表現形式,言景、言情、言萬物、言思緒等無所不可。一時感悟,激情噴湧,便揮神來之筆,感動自己也希望打動別人。想言志,無所感觸或避諱,即使搜腸刮肚也難以寫出什麼來。情至景新欣喜或憂傷,自然而然揮灑自如,用格律用自由式都能寫得神采飛揚。胸懷大志,妙想激昂,奇詞麗句洶湧奔騰,那精彩好詩便躍然紙上。

  • 10 # 小小辣

    詩以言志,那是肯定的。但必須先理解什麼是志,這裡的志並非單指創業立業之志,以詩言志的志是指作者的思想情感,無論其是忠是奸,英雄還是奸雄。

    詩詞作者,不論文化水平或表達水平的高低,其作詩的目的,就是想要表達其內心的感受,反映其當時是處於喜怒哀樂愛惡欲之一中,或兼而有之。也有少數例外,就是為賦新詩強說愁那種,如跟他不熟,單看其詩誰知他真愁假愁。如熟適一個人,只從其一言半語,便可察其心境是樂還是愁,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也是默契。因詩人的文化水平與創作表達能力的不同,詩詞作品自然有優有劣,良品自然多為世人傳誦。作者的正義立場和良好品格更大大助推其詩作的傳誦廣度。

    中國歷史上優秀詩人很多,如李白、杜甫、杜牧、岳飛、辛棄疾等,不勝列舉。其風格各異,豐富多彩,因他們的品性不同,生活境遇不同,其詩作所反映的作者情感狀態也不同。或喜,如杜甫之"白日放歌須縱酒,漫卷詩書喜若狂‘’;或怒,如岳飛之"怒髮衝冠憑欄處‘’;或愁,如李白之"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或悲,如王勃之‘’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凡此種種,這些傳誦千古的詩詞,無不是反映了其作者的情真意切的真實內心情感,感染力極強,讀詩時令人如臨其境,與詩人共喜同憂!

    所以說詩從心發,以表其志,抒其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流淚的眼睛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