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龍故事會

    秦始皇,姓嬴,名政,漢族人,秦莊襄王的兒子,秦始皇嬴政雖然是秦華人,但他卻出生於趙國。公元前247年,13歲的小贏政便繼承了王位。正是因為年幼,朝政_直由太后趙氏和相國呂不韋及太監總管謬毐掌管。公元前238年,年滿21歲的贏政在秦國首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除掉了呂不韋和謬毐等奸臣,重用李斯、尉繚等人才。18年後,39歲的他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完成了中國一統的曠世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秦王贏政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了之前的三皇五帝,於是給自己起名為“皇帝”——從此,中國開始了有皇帝的歷史。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商人呂不韋在趙國邯鄲曾經與一位長得特別漂亮的舞女好上了。不久,這個後來被稱為趙姬的舞女有了身孕。這時,秦國的公子子楚,又稱異人,正在趙國當人質。一次,呂不韋請他喝酒,子楚一見趙姬就喜歡得不得了,便毫不客氣地向呂不韋索要。

    “什麼?我呂不韋的女人你也敢要?!”呂不韋一聽,心裡大怒。他當然明白這話不能當面說,於是冷靜下來,仔細考慮:為了結交這個子楚早已破費了大筆家財,也不在乎一個女人了!於是爽快地把趙姬獻給了子楚。當然,關於懷孕的事,趙姬對子楚那肯定是隻字不提。

    常言道,懷胎十月,趙姬可倒好,一懷就是12個月,也就是到了第二年的正月,趙姬才把孩子生下來——是個帶把兒的。母以子貴,趙姬因此被立為夫人。因為這個小孩是正月裡生的,“正”通“政”,所以取名為“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贏政。但當時的人認為羸政其實是呂不韋與趙姬的私生子,所以乾脆又把他叫做“呂政”。也就是說,秦始皇有可能是個沒有贏家血統的私生子。

    關於趙姬,還有一種說法,說她並不是什麼舞女,而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子楚之前是呂不韋的姬妾。出於政治陰謀,囤積居奇的呂不韋便主動將還沒有懷孕的趙姬獻給了異人子楚,也就是之後的秦莊襄王。後來,趙姬懷胎生下了贏政。按這種說法,秦始皇絕對是異人與趙姬的孩子。只不過,異人當時在趙國當人質,並不得勢。所以作為他的兒子,贏政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後來,呂不韋從中斡旋,秦異人才有幸回到自己的國家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為母親。經過多次勾心鬥角的政治鬥爭,

    贏政的老爸終於獲得了華陽夫人的信任。趁熱打鐵,呂不韋又花費了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贏政母子接回秦國。從此,贏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裡的政治生涯。

    關於第一種說法,後人為了把嬴政說成呂不韋的兒子,才有懷孕12個月這種離奇的傳說。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妊娠時間從受孕之曰算起平均不到9個月。古人因為不知道女性的受孕時間,才有了“懷胎十月”這種不準確的說法。如果真的懷胎十月,對胎兒是相當危險的,更不要說懷胎12個月了。

    有趣的是,後來的史家都沿用前一個說法。到了明朝,有幾位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司馬遷這種說法有可能是呂不韋為了保護自己而編造出來的,也有可能是秦始皇的仇家為了詆譭羸政故意捏造出來的。現代的一些史學家也認為這個說法不靠譜,但有的卻堅持認為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述不可能捕風捉影、空穴來風。有了爭執便沒了定論,關於秦始皇的老爸究竟是誰,便成了一個千古之鏈。但無論謎團如何撲朔迷離,情況無非兩種,不是秦異人就是呂不韋。

    但是,根據醫學常識斷定,贏政不可能是呂不韋的孩子,而應該是子楚的骨肉。只不過沾滿了司馬遷血淚的《史記》一向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口碑太好,所以沒人輕

    易否定。而實際上,從現代的角度看,《史記》算 不上嚴謹的史書,裡邊充斥了許多神話、鬼話、 傳聞和小說家言。就拿呂不韋這事來說,《史記》

    一邊說趙姬是委身呂不韋的舞女,一邊又說趙姬 是趙國將門之女,很明顯是前後矛盾。而且一些 重要人物私下裡極為機密的對話,《史記》也同樣

    敘述得繪聲繪色。讀者讀起來固然很過癮,但是 這麼機密的密謀,具體內容只能是天知地知當事 人知,他人怎麼會知道呢?即使他們當時確實說

    過這個內容的話,那也都是司馬遷後來推理猜測 杜撰出來的,只不過恰好蒙對了。

  • 2 # 月夜luck

    戰國時期,諸侯並起,齊、楚、燕、韓、趙、魏、秦,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地,大肆進行擴張戰爭,增加自己的地盤,出現了大魚吃小魚,小狼聯合鬥獅子的千古絕唱。

    一、秦始皇的父親是異人還是呂不韋?

    秦始皇,出生撲朔迷離,至今沒有定論,究竟是呂不韋的孩子,還是秦異人的兒子,總之這個在趙國作人質的秦始皇爸爸,也不能肯定孩子是自己的,當時沒有辦法做DNA,就只能靠他人記載了。

    《史記》中記載: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這算是目前歷史最權威的記載,秦始皇的確是呂不韋的姬所生,這裡並未告訴世人,呂不韋就是父親。

    但是《史記》中對呂不韋的記載中有: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也可以這樣說,《史記》記載了兩個意思,並未說明使得趙姬懷有身孕的人就是呂不韋,或者是秦子楚。

    這就成了一個歷史話題,世人藉助於這樣的記載和有關內容,給了秦始皇一個前所未有的身世解說,也讓後世人搞不清楚秦始皇的爸爸到底是誰?

    秦趙兩國關係緊張後,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離開了趙國,回去後當上了王,是莊襄王,秦始皇自然就成了接班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秦始皇的媽媽是當時的趙姬,因為在趙國就姓趙。

    至於爸爸,算是一個商人吧,異人也是一個商人,是用來交換和平的。呂不韋更是個商人,誰是父親,把秦始皇的爸爸說成商人都合適。

    二、秦始皇是如何滅六國的?

    滅掉六國,不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是整個秦國幾代王的結晶,秦滅六國經歷了三個階段。

    1、魏國強盛時期。兩大戰役輸掉了江山。

    圍魏救趙:

    魏國在前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當時的秦只是一個小國,魏國透過改革已經變得富裕,野心勃勃,當時打敗了齊國和秦國,南韓和趙國感到恐慌,可見當時的魏國何等猖狂,俗話說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公元前354年,忍不住想一統天下的魏國攻打趙國,趙國那是對手,就去向被魏國打得遍體鱗傷的齊國求救,齊國痛恨魏國,一直想復仇,當時的大將田忌和軍師孫臏直搗黃龍,在魏國攻打趙國時,大梁,也就是魏國都城被襲擊,魏國連夜救援,途中遭到埋伏,魏國將士死傷嚴重,大敗而歸。

    馬陵之戰:

    魏國不甘心,12年後,又攻打南韓,南韓求救於齊國,齊國大敗龐涓,殺死魏軍10萬多。這就是馬陵之戰。

    從此歷史強弱就改變了,齊國強盛了,魏國死而不僵,苟延殘喘,無力對抗秦。秦的最大敵人就是齊國。

    2、齊國強大時期。被其它幾國聯合秦給打趴下了。

    齊國幫助趙和韓大敗魏國,和商鞅變法湖崛起的秦成為了當時最為強大的兩個國,魏國已經成為了歷史,掀不起巨浪了,當時的秦已經崛起,各國很害怕,出現了,南北聯合和東西聯合之說。

    就是合縱和連橫。

    要不六國合起來打秦,要不就是聯合秦,欺負弱國,秦最怕的就是六國聯合,這樣秦必然敗,秦就想辦法破壞聯盟,六國各自打自己的算盤,公元前318年,除了齊國,其它五國聯合攻打秦,結果敗了,反而讓勝利的秦滅掉了巴蜀,得到了天府之國,為後來作戰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這時候的齊國也不安分,乘著強大攻打燕國,交好於楚國,可惜秦挑撥離間,用幾百裡地作為誘惑,讓放棄和齊的聯合,轉向和秦聯合,結果楚國被秦刷了,兩國開戰,楚大敗,公元前286年,齊國把宋滅了。

    各國覺得最大的勢頭是齊國,於是聯合起來攻打齊,這個時候就是誰最厲害,就聯合打誰,楚國已經幾乎滅亡了,其它五國聯合起來攻打齊國,齊國肯定大敗,死傷嚴重,無力抵抗秦。至此,秦成為了當時最厲害的國家。

    3、秦始皇專政時期。便開始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行動。

    秦始皇登基以來,沒有實權,被太后和呂不韋把持著,嫪毐事件以後,秦始皇取得了專政權,開始謀劃如何掃六合,實現大一統,部署了一系列統一計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

    公元前230年,南韓滅亡,公元前222年,趙國滅亡,公元前222年,燕國滅亡,公元前225年,魏國滅亡,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從此六國全無,秦始皇終於完成了大一統,建立了第一個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六國滅亡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飽受戰亂的人民渴望和平和統一,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利益也希望統一,秦始皇的做法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為中國歷史發展和孕育文化開創了一個空前統一的環境,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多民族融合。

    至於秦始皇的爸爸是誰,不重要,等秦始皇的陵墓全部開啟以後,看有沒有秦始皇身世的記載,或者是其它線索,世人再去遐想和考究吧!

  • 3 # 依奔道

    這事兒連太史公司馬遷也沒弄明白。

    在他的那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中,他老人家給出了兩個不同說法,他本人並未明確到底誰是秦始皇的父親。給後人留下千古謎團。

    看來還真得等到秦始皇陵墓發掘後,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才能搞清楚,秦始皇到底是不是秦異人的正統血脈,還是他"爹"被戴了綠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IN下磁碟佔用100%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