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郭賴廖曾黃風水研究
-
2 # 潘心雨
為什麼說李白是不可模仿的?
這個問題問的好,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杜甫、陶淵明、鄭板橋、李清照就可以模仿了嗎?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同的氣質。不一樣的生活姿態,就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來舒發自我情懷,傳遞自我的中心思想。含蓄、直白,影射,借物敘事,都是心情的表現,思想的展示,以達到心靈的共鳴。
不是李白不可模仿,而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模仿。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文化底蘊,生活習慣,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經歷,決定了自我的素質和性格,沒有人可以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最高超的演技,也就是唯妙唯俏,彷彿是真人再現。這不還是個彷彿嗎,始終不可取代。
有很多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不是模仿。得其形不如用其髓。把好的思想內涵學致於用,塑造自己的靈魂,滋潤自己的心靈,從內到外樹立出來的是一個完整的自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前輩們不就是這樣總結的嗎?
-
3 # 油膩的而立之年
這個題目很籠統,是想模仿李白本人呢?還是模仿李白的詩歌?
眾所周知,李白這哥們是個喝大酒的,當然越喝越有才,喝出了靈感,簡直是喝出了新高度!所以才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但是喝酒傷身啊,雖然老李身體還不錯,但是生出來的兒子腦子不好使,估麼著是不是讓酒精拿的啊~所以不要什麼都學
至於詩歌創作,這東西更學不了了。李白號稱詩仙,都成仙了那是一般人能模仿的麼?看見什麼寫什麼,看不見也寫,朋友出差還得贈詩!思想活躍的不得了,也不拘一格,天真浪漫又豪放~很難模仿,因為沒有可以遵循的套路
最後,古代文人也喜歡標新立異,誰不想自成一家,揚名立萬。幹嘛學別人當盜版,模仿到什麼是個頭?模仿的再像,那不也是贗品麼!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發揮自己,何樂不為。也只有創新才能讓更多不同題材的詩歌出現,才能讓後人看到。從而流芳千古~
-
4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李白,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家喻戶曉的才子,後人稱為“詩仙”,他是中國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七絕和古體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一生,喜飲酒,好作詩,他那豪邁奔放的性格為唐代詩歌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他的詩歌充滿了新奇、
靜夜思 可謂是家喻戶曉的吧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三歲的小孩都會朗朗上口
當然,還有不少詩歌是相當霸氣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李白一生中最霸氣的一首詩。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眾所周知,李白的才藝中除了作詩,就是舞劍,當這兩者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想不霸氣都很難了。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品質,突出真正的俠客精神。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讚美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好刀配好鞘,好馬配好鞍”能成為真正的俠客,活的有意義的俠客,需要有一個“伯樂”。最後四句表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任何一個俠客不一定以事事成功為驕傲,重要的是失敗的時候,面對危難的時候,不卑不亢,處變不驚,以最最有尊嚴的方式死去,這樣,也能青史留名。
李白以誇張的筆墨,從遊俠的外貌、服飾勾勒出了一個英俊瀟灑的俠客形象,接下來描寫俠客的“專業”和高貴品質,之後對歷史上著名的俠客大加讚賞,為俠客們以國家大事為重的行為點贊,由於李白自幼學習劍術,所以這裡他不是純粹的在寫俠客,而是想象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不計生死、不問前程。
後人評價此詩說:“詩文采用敘事體,但大開大合,收轉自然,中間偶見議論之句,亦如畫龍點睛,使人對全詩主旨更加了然。”斯人已去,無論是李白,還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俠客們,但是,他們的事蹟必將流傳千古,他們做到了千里不留行,但他們留下了名;他們做到了“事了拂身去”,但歷史留住他們的事蹟;他們“深藏功與名”,但是他們留給後人的精神品質熠熠生輝,無法抹去。
最後,借用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
5 # 人文洞見
李白的詩作多以“神”著稱,以“意”寫形。眾所周知,仿“形”容易傳神難,摩“形”容易寫意難!故李白很難被模仿,或者說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6 # 巢人文化
因為李白的語言,思維,詩意是後人無法超越的,所以模仿必須要站在作者一樣高度的水平或者超越他們的水平才能模仿出好作品
-
7 # 飛鳥說426
我覺得題主應該想問的是為什麼說李白的詩歌是不可模仿的。
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兩隻腳不可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同樣,在文學史上,你也不可能找到兩個創作風格完全一樣的人。究其根本,是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所以詩歌所呈現出來的感覺就不同。
余光中在《憶李白》詩中說:“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杜甫也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還說他“斗酒詩百篇”。那李白的哪些個性特徵影響了他詩歌的風格呢?
第一,李白的率真,滲透在詩中,就使得詩歌彷彿渾然天成,不事雕琢,如清水出芙蓉。最熟悉的莫過於那首《靜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朗朗上口,前兩句完全不顧及對仗。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特別注重煉字煉句,李白就偏不。還有那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及《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都是我們小時候背誦的,特別適合小孩子背誦,成為了很多家長對孩子唐詩啟蒙的首選。也正是這種率真,讓人覺得李白似乎一直很年輕,很多人會稱呼杜甫為“老杜”,但很少有人稱呼李白為“老李”。
第二,李白的狂傲,滲透在詩中,就使得詩歌語言總是那麼誇張犀利,毫不示弱,給人一種高高在上只配追隨之感。比如他得意了,就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難受了就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遭人排擠了就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鬱悶了就說“將登太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塞川”,來了興致了就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他真是一身傲骨,把小迷弟杜甫惹得五迷三道的,寫了無數詩歌贈給李白,結果人家愛理不理。他就那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忘記了世風日下,忘記了大唐將危,被很多堅信“詩言志”的評論家所詬病,認為他太自我,毫無家國情懷。然而,這就是李白,“豪氣壓群雄,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仙才媲眾美,不讓參軍俊逸,開府清新。”
第三,李白的淡泊,滲透在詩中,就使得李白的詩歌似乎總是仙氣飄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動不動還上天入地,就像那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裡所描述的神仙世界。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那首《山中問答》:“問餘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他的此類詩歌總是缺少銅臭氣,不爭不搶,不執著,估計跟李白身受道家思想影響有關,他心無旁騖地觀察這個世界,感受這個世界,真誠地表達自我。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個性特徵,使得李白的詩歌呈現出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我們都知道,感性的人才比較浪漫,而感性的人常常會出其不意地行事,所以便很難模仿。當然,能在文學史上留名留作的,都不可能被模仿,只能說,這種純靠天賦的更難模仿而已。
(ps:碼字實在很累,就回答這麼多吧!感謝這個提問,讓我又深入思考了一回。)
-
8 # 鳥在飛蛙在鳴
因為李白已作古。如果他是活生生的人,你若和他一樣有天分和才華,再和他朝夕相處,蓄意模仿總是能成,所以世上再無李白
-
9 # 朋友A朋友
為什麼說李白是不可模仿的?
我理解的題主的意思是,作為詩人,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沒有人再能寫出李白那樣的詩了。
李白的才學: 才學過人+天資聰穎李白天資聰穎,小時候就能誦讀《子虛賦》,少年時期又在山中苦讀,常和道士談論道經,後來又在岷山隱居學習,15歲時候拜師了當時的縱橫家趙蕤,可以說觀奇書,學文史,諸子百家無所不讀。當時在山中苦讀,還留下了“鐵杵磨成針”的勵志傳說。
李白的個性:個性鮮明+善變多樣李白極具個性,他內心高傲,甚至有點極度自負,連孔聖人也沒放在眼裡;他率性而為,以平民身份也想和達官貴人平起平坐;他天真爛漫,有著豐富而浪漫的想象力,甚至單純地把官場也理想化和簡單化;他熱情豪放,激情四射,對山水風光和建功立業都情有獨鍾,既使遇到挫折也保持著高昂的熱情。李白的性情有多麼複雜多樣,他的詩歌內容就有多麼複雜多變。
李白的人生際遇: 仕途不順+遊走天下性格決定行為。李白自負才華,不想參加考試,希望被人舉薦,但是一直沒人賞識。24歲就開始出門遠遊,一把劍,遊走天下,散盡家財。42歲做官,僅三年就看不慣了,棄官不做,繼續出遊。56歲做了幕僚,不幸又受連累被流放,萬幸在流放途中遇到皇帝大赦。又想做隱士神仙,又想要入仕報國,李白的一生都在理想、現實、自負、憤懣的矛盾中痛苦掙扎。
李白的詩就是他的才情、性格和人生際遇的綜合體,缺一不可,無法模仿。就像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擅長七絕,但是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回覆列表
李白又號稱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亦被稱為詩仙。李白的詩充滿了大多人類所無法臆想的仙宮樓閣,九天之境,其詩作極富有個人感情色彩,總是令人如臨其境。
而這樣才華橫溢的李白也註定是傲氣天成的。從李白的很多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李白認為自己有定國安邦之才,希望像管仲,晏嬰,諸葛亮一般,布衣卿相,輔佐君主成就一番事業。 無論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初入廟堂的意氣風發,又或是遭貶斥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仕途不順,即便是垂垂老矣的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都不曾折斷李白那縱橫天下的傲氣,而李白是有這個資格驕傲的。
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十五好劍術”,“十五遊神仙”。李白天資聰穎,不止於詩文一道,劍術也為當世強者,這也是其“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資本。 李白的詩中有著別於他人的俠氣,其劍術之卓絕僅在裴旻之下,堪稱唐朝劍術的第二人。
李白的詩在中國文壇的高度是後人所不能及的。有很多人都模仿李白,模仿他的詩。在風格上看似很形似,但靈魂上的東西卻是永遠無法模仿的。就如詩裡的內容可以模仿,而詩的靈魂永遠也模仿不了,所以李白是不可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