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園鄉情

    甲:咱們四人走上臺 乙:喜慶鑼鼓敲起來 丙:歡天喜地來聚會 丁:樂開懷

    甲:自編自演三句半 乙:四人上臺把詞念 丙:記性不好別見笑 丁:問聲好

    甲:人海茫茫情無邊 乙:同窗攻讀佛眼前 丙:畢業已近三十載 丁:彈指間

    甲:回憶青春恰少年 乙:往事如夢似雲煙 丙:光陰似箭莫等閒 丁:齊向前

    甲:歷經坎坷和磨難 乙:萬水千山心相連 丙:遙祝更上一層樓 丁:情無限

    甲:今晚節目特別多 乙:跳舞遊戲又唱歌 丙:有幸相聚帽兒山 丁:真快活

    甲:友情可貴要記牢 乙:真誠祝福不能少 丙:一年更比一年好 丁:步步高

    甲:為了今晚聯歡會 乙:大家辛苦來準備 丙:後面還有好節目 丁:咱撤退

    甲:鑼鼓敲得咚當響 乙:四老爺們齊上場 丙:各位同學給面子 丁:鼓掌

    甲:相識轉眼三十年 乙:同學今天聚瀋陽 丙:又握手來又擁抱 丁:真想

    甲:感謝老師也光臨 乙:笑容親切又慈祥 丙:回想師恩流熱淚 丁:兩行

    甲:瀋陽輝山風光好 乙:秀湖歡笑把波揚 丙:兄弟情義像流水 丁:賊拉長

    甲:三十年前十六七 乙:營養不良像幹蔥 丙:衣服破爛滿身土 丁:真窮

    甲:一年四季把活幹 乙:身上骯髒生小蟲 丙:酸臭頂風飄三里 丁:特濃

    甲:沒有書刊和報紙 乙:世間之事概不懂 丙:一臉傻氣目光呆 丁:朝種

    甲:家鄉努魯兒虎山 乙:一年四季颳大風 丙:颳得小臉像猴腚 丁:黑又紅

    甲:改變命運進高中 乙:忐忑不安特惶恐 丙:男女相互不敢看 丁:特熊

    甲:老師諄諄來教誨 乙:學習很快用了功 丙:同學之情漸濃厚 丁:輕鬆

    甲:天天早起很晚睡 乙:大餅子從春吃到冬 丙:個子照樣噌噌長 丁:從容

    甲:三年之後進大學 乙:奔赴南北與西東 丙: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丁:牛哄哄

    甲:大學畢業進社會 乙:娶妻嫁夫好緊張 丙:社會複雜又精彩 丁:迷茫

    甲:個個都是小憤青 乙:上躥下跳特張揚 丙:一遇難事卻麻爪 丁:彷徨

    甲:為了生存拼命幹 乙:累得蠢驢一個樣 丙:常有同學來安慰 丁:堅強

    三句半

    三句半是一種中國民間群眾傳統曲藝表演形式。每段內容有三長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說三長句,最後1人只說簡短兩個字的半句,故稱“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韻、同調,詼諧搞笑,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說唱曲藝。

    三句半的來歷:三句半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表演形式,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說唱藝術,以說為主的韻文體曲種。起源於嘉慶年間,山東嶧縣西部陶館附近的運河號子,然後由民間藝人在此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曲藝形式——三句半。

    首先說明,三句半並不是單純寫在紙上逗趣的文字,它是一種舞臺表演形式。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

    看似簡單的三句半能起到烘托氣氛,活躍現場,吸引觀眾的效果。 三句半由4人演出,每人說一句。由於最後1人一般只說兩個字,故稱“三句半”。

    表演內容

    表演者甲乙丙丁四人,手裡各持鑔,小鑼,鼓,大鑼等擊打樂器敲打登場。樂器停,甲高聲朗誦第一句,並根據此句意思做出一個造型動作。下面乙第二句,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戲眼”,下面單獨說說。[2]

    三句半,三句半,關鍵在於半。半,其實只有一個字或兩個字,也有三個字的。字多則味淡了。這一兩個字要求很嚴,必須壓韻,簡捷,詼諧,合意,並出忽意料。一經丁喊出,逗得觀眾哈哈大笑才行。

    觀眾大笑,臺上四人敲打樂器轉場,轉一圈或兩圈,之後接著表演第二段。一般,一個三句半節目有八——十段說詞就可以了.

    特點要求

    三句半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如不按其要求和規律去寫,其演出效果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它對句式,字數,押韻等都有要求。如果寫出來的作品不符合要求,那就不是三句半了。三句半的作者腦裡要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你要寫的作品是用來表演的,而不是給人讀的,所以用詞不能生僻。

    押韻與同調

    三句半不僅要押韻,而且要求很嚴。具體來說就是:一、二、四句必須押韻,“一韻到底”,是把寫詩歌 或快板的押韻方法用到三句半中了。

    三句半不僅要押韻,而且要“同調”,即押韻的字不僅要韻母相同,而且音調也要相同,但第三句的音調不能與其他句相同,只有這樣,觀眾聽起來才會感到和諧悅耳。

    在實際創作中,最費腦筋的就是這個“半句”。常常因找不到合適的“半句”而不得不放棄前面好不容易想出來的三句。所以有時就先確定最後的“半句”,然後再寫前面的三句。

    三句半

    “押韻”不像有人想的那樣難,但也絕非像有些人想的那樣簡單。要掌握押韻,最好能熟悉“十三轍”的知識,有興趣的人可以找這方面的書看一下,這裡就不講了。這裡強調一點,押韻不是隻要韻母相同就可以了,其聲母必須不同,換句話說,不能用“同音字”押韻,更不能用相同的字。韻母不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押韻,如“iang”與“uang”“ing”與“ong”。 韻母相同也不一定能押韻,如zhi與li,前者是整體認讀音節。

    字數要求

    有些人以為,既然是“半句”,其字數就是前面每句的一半,這種望文生義的思維方式是最要不得的。三句半的“半句”絕不是其他句子的一半,而是要少於一半,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明顯感覺到“半句”。很多人寫的三句半的“半句”中,有不少是三個字或四個字,甚至有五個字的,這樣根本無法體現三句半的靈魂──“半句”。

    為了突出三句半的特點,給觀眾一個“新鮮、奇特”或“詼諧”的效果,三句半的“半句”應該以兩個字為主,當然也可以用一個字,但不容易表達需要的思想。如果用兩個字找不出合適的詞(韻母和音調都受控於前2句,的確很難),也可以用三個字,但應儘量少用。至於四個字和更多的字數是必須避免的。“兒化”音中“兒”不算字數。如“沒門兒”算兩個字

    前三句的字數要求不是很嚴格,一般以七字為主,也可以是五字或六字,超過七字的最好不用。少於五字也是不行的。

    每段的字數可以不同,但同一段的前三句的字數應該相同。只有這樣,觀眾聽到最後一句時,才會感到新鮮奇特。如果前面幾句的字數多少不一,觀眾感受到的只是字數的變化,而不會感受到“半句”,也就不是三句半了。

    除前面說的外,三句半和詩歌一樣,也有“句式”和“平仄”等要求。換句話說,不是每句的字數相同就可以,必須符合一定的句式才行。如“我們還沒有吃飯,抓時間快把活幹”雖然都是七個字,但不能用在三句半中。七字的句式一般有2種:“二二二一”及“二二一二”,六字的句式“二二二”其他句式都不行。最好能考慮一下“平仄”,懂格律詩的人容易掌握,一般人比較難掌握,一般只要注意每句詞的音調有所變化就行了。如果都是同一音調,聽起來就不舒服。

    這裡講的是創作三句半的基本要領。只有熟練的掌握了這些要領,並下一番功夫,才可能寫出好的三句半。

    常見問題

    初學寫作三句半的人,由於不得要領,所以寫出來的東西常常存在很多問題,現列舉如下。

    1.不用韻或亂用韻,尤其是最後的半句。這樣寫起來很快,但效果自然是很差的。

    2.字數混亂。前三句長短不一,或是“半句”字數過多。聽起來感覺不到是三句半,而像長短不一的散文詩。

    3.後面的半句太隨意。最後的半句是三句半的精髓,要求最高,有人圖省事,對這半句不仔細推敲。可以說,這個半句是所寫三句半的成敗關鍵。

    4.後面加上一句“合”,這是典型的畫蛇添足。本來“丁”說完半句,這一段就結束了,聽眾會被這半句強烈感染,後面加上“合”,半句的韻味就全無了,還叫什麼三句半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種桃,桃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