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長山紫雲1

    諸葛亮。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知謀高。趙子龍。膽大心細忠心報立武藝高。張翼德,為人豪爽高喊一聲喝斷當陽橋。

  • 2 # 贇滒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徐庶等人,魏國有郭嘉、賈詡、滿寵、荀彧、荀攸、等謀士,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呂蒙等人,而三國演義是以蜀漢為正統,醜化了曹操,美化了劉備,神話了諸葛亮,不過孔明的政治成就沒得說,爭議比較大的是軍事成就綜合考慮之後荀彧其實最適合三國第一名士這個稱呼,荀彧自小被人稱作“王佐之才”,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他除了有超強的戰略戰術能力外,還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的牛✘人才,荀彧的能力、作用以及對曹操的影響力,排名三國第一名士當之無愧!

  • 3 # 胖大河護城海

    首先,本人沒有研究過三國志一類偏史實的書籍,單存三國演義這部書來闡述個人觀點,有所述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各位諒解。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無論哪一方勢力都不乏名噪一世的賢人名士,例如呂布手下的陳宮臺;袁紹手下的田豐、沮授、後投降曹操的許攸;曹魏陣營的郭嘉、賈詡、荀攸、荀彧、司馬懿;孫吳陣營的周瑜、魯肅、陸遜、呂蒙、張昭、張宏;蜀國的諸葛亮、龐統、法正等等。今天就以軍事能力來說,三國第一名士,非郭嘉莫屬。

    首先介紹一下郭嘉自跟隨曹操起,其短暫一生且又輝煌的功績:自曹操兵敗於張繡起,曹操對初來乍道的郭嘉無計不問。曹操與呂布之戰,當時呂布擊敗了曹操和劉備的援軍,虎踞徐州,曹操和呂布數次展開拉鋸戰,結果雙方都有勝負,徐州久久不能被曹操拿下,曹操見士兵士氣低落打算放棄攻打徐州時,郭嘉提出當有勇無謀之人氣衰力竭的時候必敗,郭嘉看出當時雙方陣營都沒有佔到對方的便宜,己方士氣低落,敵方也好不了,己方打仗靠智,敵方呈匹夫之勇,於是獻計建議曹操一鼓作氣,急攻呂布,曹操採納,果真擒殺呂布。劉備以韜光養晦之計,在聯合朱靈討伐袁術的事情上,郭嘉看出劉備的狼子野心,勸曹操不要把劉備派出去,結果等曹操想拿定主意把劉備追回時,已經晚了,劉備殺車胄聯合其他勢力去了。官渡之戰,郭嘉向曹操提出十勝十負論,為曹操與袁紹大戰堅定信心,才有的以七萬破 七十萬,大獲全勝。官渡之戰後,郭嘉獻計以閃電戰速襲劉備,結果劉備被殺的四散奔逃。江東小霸王在江東剛創下基業,郭嘉就料到孫策必死於家客隻手,結果孫策被死士用毒箭射死。曹操北征烏桓,道路難走,糧草運不過來,郭嘉獻計開河修渠,從水路把糧食運過去,結果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在郭嘉眼裡做到了。

    曹操統一北方,全靠郭嘉的獻計,完全可以說算無遺策。所以才有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足見郭嘉在三國曆史中的地位。

  • 4 # 三個書童吃西瓜

    我覺得應該是曹植曹子建。

    名士,首先要有文采。要是光吹吹牛,跟人聊聊天,喝喝茶,肯定是不行。比如諸葛亮,明明是靠依附黃承彥的名頭,卻非要自比管樂,躺著草廬之中號稱知天下三分。還有那個水鏡先生司馬微,啥也沒幹就都說他是三國第一高人?什麼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結果劉備得二人而先掛掉。還有那個許邵許子將,還搞了個時事人物月月談,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在後面嚼舌根子褒貶人家。就說中了一個曹操是亂世梟雄,火了。估計他定成梟雄的有不少,中間死掉的就沒人提了。

    曹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才高八斗一詞說的就是他老人家。其文章流芳千古,引魏晉風流之先。歷來都為文壇巨匠所推崇,他跟嫂嫂的感情糾葛更是成為千古迷案。

    這裡就不提什麼《洛神賦》,什麼七步成詩了,總之曹子建符合大名士的所有氣質。莫說三國,就是史上的名士都拿出來,有一個算一個,曹植要是稱第二,真沒有人敢稱第一。

  • 5 # 冒牌創業家

    在回答問題以前,先來劃分一下題主所說的名士,是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還是以學術詩文等著稱的知名士人,還是恃才放達、不拘小節之人。這裡我們暫且就先把它定義為名望高而不仕的這一類人來回答問題吧。

    自古亂世出英雄,彷彿亂世才是英豪們專屬的舞臺。不同於“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亂世,才是一個個忠肝義膽、義薄雲天、心繫天下的英雄們的溫床,因為那個時代,需要他們。

    三國時期,除了著名的武將之外,還有很多謀士,他們雖不擅武藝,但卻可做到取人性命於無形,真可說的上是:一人,便抵得上那千軍萬馬。

    1、郭嘉。(排名不分先後)

    字奉孝,早期投袁紹帳下,因發現袁紹不值得繼續跟隨,後離開袁紹。在好友荀彧的引見下,拜見了曹操,第一次見面共討天下大事後,曹操當時就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只可惜平烏桓後,氣候惡劣、水土不服,再加上車馬勞頓,郭嘉患急病去世。後世稱其為“鬼才”

    2、賈詡

    字文和,李郭之亂、獻計張繡、勸張歸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離間馬韓、支援曹丕、位列三公。

    賈詡是在此亂世中的智者,因為他不僅保全了自己,更是保全了所有家人。白居易也曾評價說“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

    後世稱其為“毒才”

    3、陸遜

    字伯言,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大敗劉備,一戰成名。

    追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還有戲忠戲志才、司馬懿、荀彧、魯肅、呂蒙、諸葛亮、龐統、法正、徐庶、許攸、滿寵等等當世之謀士。(圖為戲志才。)

    但是,在我心中,東漢末年第一名士,那便是.........

    袁熙

    漢末風雲起干戈

    崇劉尊漢為本初

    壯志未酬身先歿

    長使英雄擊節歌

  • 6 # 新奇角度看歷史

    三國有這麼個名士,他的名氣之大,只要你是在道上混的,就不得不給他面子。給了面子後還要拍他馬屁,把他伺候得服服帖帖的才行。甚至連諸葛亮也對其甘拜下風。

    這人叫許靖。他還有個弟弟叫許邵,就是評價曹操為“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那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率軍包圍成都。大軍壓城,把許靖嚇得不輕,竟想趁人不注意偷偷翻牆出去投降。結果計劃洩露,逃跑自然失敗了。

    後來,劉備拿下成都,在招撫劉璋舊部時,面對臨危背主的許靖,心生厭惡。結果法正在旁邊提點道:“備備,這世上有很多空有虛名卻實無才幹的人,比如您面前的許靖。但是,許靖的虛名卻已傳遍全國,如果我們不禮遇他的話,天下人就會說你不重用賢才。所以我們應當效法古代燕王對待郭隗那樣,利用他的名氣,吸引一批人才前來,這樣做才是對您最有力的。”

    劉備一個老兵痞出身,戎馬半生,哪懂得這些在他看來所謂的“歪門邪道”,不過他還是採納了法正的建議,將許靖任命為左將軍長史。

    十九年,進圍成都,璋蜀郡太守許靖將逾城降,事覺,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誅靖。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說曰:“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於是乃厚待靖。(《三國志法正傳》)

    可能有人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許靖有這麼大的能量,這就得談到東漢末年的人才選拔機制——察舉制。

    簡單地說,在那個沒有科舉的年代,對官員的選拔任用主要是靠各個地方長官推薦。而長官也不可能每天吃飽就挨家挨戶尋訪人才,他最先參考的肯定是那些在周圍名氣最大的人。也因此,為了獲得名氣,很多費盡心思只為求得當時的名士一句點評,即“名人效應”。

    比如曹操,就是天天煩許邵,最後逼得許邵勉為其難地點評了一句後,整個人開心得不得了。東漢末年這些名士的一句點評,就抵得上你立下一個一等功啊,二者帶來的名氣效應是對等的。

    最終,許靖在劉備稱帝后,被任命為司徒,官至三公。

    一直到70歲,許靖仍保持其喜歡點評別人的習慣,對後輩的提攜也不遺餘力,連諸葛亮也對他給予了極大的尊重。(丞相諸葛亮皆為之拜。)

  • 7 # 野叟觀書

    千古興廢事,一問一答中。青梅閒煮酒,幾度夕陽紅

    何為名士

    首先必須是士,不能是皇家、不能是公卿...士,是階層。

    名士,自然是有名計程車人。眾望所歸計程車,有口皆碑計程車。

    按漢末、魏晉時期的標準,最好還不要出仕。

    第一名士:司馬徽

    司馬徽避中原戰亂,居住荊州,與龐德公一起是荊州士子眼中的泰山北斗。因為出鏡多一點,屈排第一。

    雖然隱居,但熟知國家大勢、遍數王佐之才。示景升以迂腐,論玄德以俊才。

    孔明既出,嘆曰:雖逢明主,不得其時。——三國走勢盡在一嘆之中。

  • 8 # 諸葛騷豬

    鄙人以為,三國第一名士,應當為水鏡先生。

    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名士應不以眾人評價而論,應當以有資格評價別人而說。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

    這句話就是出自水鏡先生之口,後來傳遍大江南北,口口相傳。

    只可惜,劉備兩人俱得,鳳雛因自滿死於落鳳坡,臥龍鞠躬盡瘁一輩子也未完成吧也未完成劉備的遺願

    唉 可惜

  • 9 # 笑看歷史長河

    首先題主說的是名士,那我就覺得是諸葛亮了,陳壽作為蜀漢降臣,在司馬氏高壓統治下所編撰的《三國志》作為紀傳體正史,為了政治目的和利益而篡改了歷史真相――為掩飾司馬懿的敗績而故意削弱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故意對諸葛亮的軍事謀略能力作出極端不負歷史責任的負面評價,為避尊者司馬宣王之諱,既不敢把司馬懿作為太上皇立紀,也不敢把司馬懿作為臣子立傳,這司馬仲達成什麼了?君不是君、臣不是臣,不倫不類了!都說諸葛亮被羅貫中神話了,還不是因為羅貫中很佩服諸葛亮呀,到了現代說到諸葛亮誰不認識呢?所以我覺得諸葛亮就是三國第一名士。

  • 10 # 九九戲說歷史

    三國時期名士如雲,其中堪稱第一名士的,當屬北海孔融。孔融在當時究竟有多大名氣?曹操的兒子曹丕在評議世間名士之時,一共只列舉了七個人,其中第一個就是孔融。曹丕評價“今之有文人,魯國孔融文舉”,正因此還有人說“漢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呂布”。

    一直到今天,孔融在中國仍然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很多對歷史不感興趣的小孩子不一定知道諸葛亮、劉備,但卻一定學過“孔融讓梨”的典故。因此,將孔融列為“三國第一名士”十分合情合理。即便是被後人無比推崇的諸葛亮,在當時也難以企孔融之名。

    孔融雖以“讓梨”名垂青史,但他所做的可不僅僅是“讓梨”這麼簡單。孔融善辯,從小就喜歡辯論,練就了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孔融性格直率,董卓獨霸朝政之時,萌生了廢皇帝的心思。孔融得知後,竟敢當面與董卓爭辯,最後被氣急敗壞的董先生髮配到北海國剿黃巾賊。這次經歷也成了孔融第一次嚐到了“禍從口出”的滋味。

    好在黃巾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北海的形勢很快便趨於穩定。和孔融不對付的董卓也因為犯了眾怒,致使關東義士興兵討伐。結果孔融並沒有因為惹怒董卓而遭殃,但也正因為他安然無恙,這才為他日後惹怒曹操埋下了伏筆。

  • 11 # 趙丹陽406

    劉曄,字子揚,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另外,他還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這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身份,曹氏家族對其有所貶抑。劉曄終其一生,不過為太中大夫(副省級)。但其嘉謀屢中,料事如神,為曹魏其他謀士所不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小麥地裡能打滅草劑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