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楊小二

    因為戰爭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不是說你有很多的經驗和學識你就能控制住整個戰場的節奏和結局。

    馬謖之所以失守街亭跟個人的託大還是有很大關係的。因為這場區域性戰爭的大環境是諸葛亮出征北伐魏國,能被諸葛亮選上指揮軍隊的人,都是人中龍鳳極為聰明之人。而且諸葛亮之前都已經按照全域性戰略給馬謖下達了部署命令該怎麼去做,而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或許當時馬謖太自信認為自己還有比諸葛亮更高明的部署。

    另有就是馬謖的先鋒王平發現馬謖的部署有問題,多次勸諫馬謖及時調整,可結果馬謖還是一意孤行最後被魏軍打敗。也從而導致諸葛亮的整個計劃破產。也有了最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如果當時馬謖接受了諸葛亮的命令,是不是就不會失守街亭呢?但是不要忘了,沒有人是常勝將軍。當時的魏軍也有大把的能人異士,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命令也有可能照樣被魏軍打敗。所以根結就在於馬謖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而致使街亭失守。

  • 2 # 小行讀史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對馬謖失街亭這一段非常熟悉,諸葛亮的弟子馬謖因為沒有按照制定的戰略部署導致蜀軍第一次北伐失敗,現在我們就來了解馬謖其人和北伐失敗的原因。

    荊州才子馬謖

    馬謖,字幼常,荊州襄陽人。其家族是荊州望族,自幼熟讀兵書,“才器過人”頗有名氣。劉備取荊南四郡後,拉攏馬氏家族,族中子弟馬良、馬謖兩兄弟歸附劉備,被劉備委以重任,馬謖早年跟隨諸葛亮學習,後來劉備攻取益州後被任命為綿陽縣令。

    後來劉備征伐東吳失敗後敗退白帝城,諸葛亮遂派馬謖至白帝城服侍劉備,劉備在此期間考察馬謖的工作和個人能力,認為馬謖言過其實,為人浮誇,才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於是在臨終託孤諸葛亮是說“馬謖言過其實,沒有實際才能,不能委以重任”的遺言,劉備身為一代梟雄,看人、識人的眼光非常準確。

    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在劉備病故後,輔佐後主劉禪穩定蜀漢內部後,於公元228年春發動第一次伐魏戰爭,戰爭一開始魏國邊境三郡便被蜀軍佔領,蜀軍初戰報捷。後來魏明帝曹睿派遣曹真和張郃前去抵抗,諸葛亮破格提拔時任參軍的馬謖駐守戰略要地街亭以抵抗曹軍。

    諸葛亮已經制定好駐守街亭的戰略部署,只是讓馬謖照著執行,還派處事謹慎的王平為副將監督,誰知馬謖竟然上山設陣違背諸葛亮的部署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被迫戰略性後退,第一次北伐失敗。

    馬謖熟知兵法,街亭失守的原因

    1.馬謖長期執政地方,有治理地方,造福百姓的政務能力,但沒有帶過兵,雖然熟知兵法,但不懂變通,死讀兵書,缺乏軍事經驗。

    2.諸葛亮識人不明,不聽劉備的遺言,導致北伐失敗。

    3.一個合格的將領應該是從基層做起的,積累經驗才能獨立指揮作戰,諸葛亮一下子把沒有經驗的馬謖派去獨立作戰,這是相當危險的。

    總的來說馬謖就是太過浮誇,不切實際、不懂裝懂、不聽指令、不懂變通的腐儒,這樣的人不適合當領導,用這樣子的人肯定會導致團隊失敗的。

  • 3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紙上談兵,跟二戰德國元帥保盧斯一樣屬於參謀長型人才,缺乏領兵打仗決斷。劉備早就對馬謖有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劉備在臨死前沒有談其它國家大事,卻對諸葛亮特別談論馬謖為人,是知道諸葛亮和馬謖關係密切遲早會用,同時對馬謖喜歡誇誇其談,不切實際也深為擔心,所以在彌留之際對諸葛亮說了這番話。

    馬謖雖熟讀兵書,帶兵打仗的經驗卻很少,手下將領多有不服,諸葛亮吩咐他一定要守城。到了街亭為了表現自己對兵法的獨特見解,提出屯兵山上,以下山之兵可以一當十。當曹兵快要到街亭,手下將領力勸不果,執意要屯兵山上,被切斷水源。曹軍放火燒山,以一當十的目的根本沒有機會,丟了街亭。諸葛亮精心策劃準備最充分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

    馬謖跟隨劉備的時間比較長,劉備對馬謖的缺點非常清楚,知道關鍵時刻這種性格會出大亂子,所以才會對諸葛亮有這樣的囑咐。也說明劉備能在亂世中崛起是有真本事,對識人用人這塊要強於諸葛亮。馬謖這樣紙上談兵的人物,碰到三國時期那些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將,他的缺點就是致命的。

  • 4 # 愛歷史的路飛

    公元228年春(距今1780年左右)諸葛亮五出祁山,率領10萬大軍北上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風而降。然在軍事要地街亭(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西北約50公里處的攏城鎮附近)須派一名大將前去把守,搶佔軍事重鎮街亭,去抵禦魏軍。街亭所處的位置是一個河谷開闊,四通八達,南北山勢險要,進能夠攻,退可以守的戰略要地。

    參謀馬謖一再請柬,再而三的請求諸葛亮讓他前去守護街亭。然劉備臨死前叮囑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得重用,只適合留在帳中紙上談兵,考慮到守護街亭的重要性,諸葛亮一再回絕。馬謖想,我飽讀經書,熟知兵法,總是留在帳中出謀劃策。不能衝鋒殺敵,五出岐山以來寸功未立,實在沒有臉面。夜晚,他滿面淚水來到諸葛亮帳中,再次苦苦哀求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願立下軍令狀,街亭若失,斬我全家。這一次,諸葛亮動搖了。

    他沒有使用常勝將軍趙雲,鎮北大將魏延,而相信了這個花瓶人物馬謖並令他為主將。王平為副將,率領兩萬五千人馬守護街亭。臨行前諸葛亮一再囑咐,要當道下寨。擋住魏軍前進的道路,這樣攻防皆益,街亭必保。可是到了街亭後,馬謖自視清高。堅持把兵囤積在山上,他認為,這樣用兵下寨。居高臨下,攻如破竹,守如磐石。馬謖未聽諸葛亮之言,王平之勸。堅持要在山上下寨。然魏國大將張頜切斷蜀軍的水道,把蜀軍包圍在山上。

    蜀軍沒有水源飲用,不戰自亂。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最終被魏軍大將張郃所敗,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馬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身也用錯了人,揮淚斬了馬謖,上疏請求自貶三級。就此諸葛亮第五次北上出祁山伐魏因馬謖失街亭而再次失敗。

  • 5 # 使用者6418987073999

    趙括也熟悉兵法,長平一戰自己殞命還連帶40萬趙軍送了性命。兵法在於用,不能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兵法反而淪為幫兇,成為錯誤決策的依據。

  • 6 # 精彩歷史片段鑑賞

    沒實戰經驗,不懂得靈活變通,不懂得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果讀了兵法就能打勝仗,哪把兵法都錄入電腦,電腦就是軍神了

  • 7 # 史裡淘聲

    馬謖是熟讀兵書,可是沒有多少實戰經驗,加上立功心切,沒想到失守街亭,還害了自己的命。

    馬謖原本是一個荊州從事,後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等職務。劉備死後,劉禪即位,諸葛亮任命馬謖為參軍。馬謖因為謀略好,而且熟知兵法,所以深得諸葛亮的器重,甚至經常採納馬謖的計謀。然而,與趙雲,魏延,王平這些將軍比起來,馬謖是“紙上談兵”之輩。早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便與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街亭是關隴地區咽喉重地,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諸葛亮與馬謖的父親關係好,又看到馬謖熟悉兵法,於是派遣馬謖守住街亭,以便在隴中地區建立穩固基地,震懾魏國打下基礎。諸葛亮也交待馬謖只要守住便可,不要出擊。

    而在馬謖心裡,有他的想法。他認為自己熟讀兵書,於是要趁這個機會大展身手,證明自己的才能,免得有人瞧不起他。他想不但要守住街亭,還要趁勢打擊來犯之敵。於是馬謖上山紮營,據高臨下。副將王平反覆勸說“山上一無水源,二無糧草,若魏軍圍困,則我軍不戰自潰”。可惜馬謖根本聽不進。

    果然,魏將張郃下令圍困馬謖守住的山地,蜀軍沒有水支撐,最終大潰敗。戰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期待您的關注!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8 # 凌風談生活

    很多人讀《三國演義》往往只讀其故事精采,替古人落淚,實在要不得。我讀三國演義,是有三國時期的地圖在身邊,尤其在大戰中必須胸中有地理,身臨其境,才可以發現雙方主帥的運籌。

    第一次北伐,是丞相諸葛亮挑戰大都督曹真。蜀國發動侵略,前期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的確攻城破地,但曹魏立馬派曹真撲火。

    當時蜀華人口二百萬,魏國七百多萬,疆域天下九州,吳蜀佔三分一,曹魏佔三分之二,這是一場小國打大國的戰爭。本來大勢是敗局,最多求敢。

    以兵丁什一計,蜀國總兵力當有二十萬,除去防務,諸葛亮盡全力能有十五萬。以十五攻其不備,在戰爭初期是能佔天時的,這一點從希特勒東擊蘇聯,薩達姆突襲伊朗,日本轟炸珍珠港都可以得證。

    戰爭中期,諸葛亮因為不信任魏延,沒有留在身邊,只用魏延之勇,讓他去衝鋒陷陣。當時趙雲丶鄧芝在箕谷,孔明率主力十萬兵出斜谷,準備誘魏兵強守郿縣,實則想出祁山,包抄敵後。當時南安丶天水丶安定三個郡已降蜀,街亭前可進攻,兵下長安,退可守隴右,確是要衝喉咽。

    孔明當時已無將可用,王平是降將,謹慎的孔明不能以街亭託付,馬謖沒有獨戰一方的經歷,孔明於是安排,馬為主將,王為輔!也是不得不為之。

    戰爭瞬息萬變,明帝曹叡親坐鎮,命曹真率四十萬大軍一上前線,趙雲潰敗,孔明的主力也受挫,街亭成了撤退的最好方向。地勢顯要,可進可退。

    但曹真是將門虎子,身經百戰,立馬搶佔先機掐住了孔明的七寸,派名將張鄰來奪街亭。

    當時馬謖按地圖到了街亭之後,當道而守並不可行,一是因為城多年失修,已無城可守二是因為守兵太少,不足萬人,想敵擋張郃五萬大軍,是不能持久防守的。

    馬謖於是決定在山上紮寨,可以借地利,居高臨下,收縮防守陣線,並集中兵力守要隘,然後派副將王平在山下守住重要水源,形成犄角之形,這樣可以拑制丶拖住張郃,再等孔明一主力。

    這一部署在初圍之時戰略並沒大錯,也是有效的。不久之後,前線趙雲一潰敗,曹真果敢支援張郃,而諸葛亮並沒派兵支援街亭。敵我軍力相差一大,王平守不住了,水源一丟,軍心大亂。

    馬謖原在山上屯足了糧食,可守半月。水源一失,比缺食更可怕,一日無水,戰鬥無力,二日缺水人仰馬翻。更糟的是張郃乃智將,並不急攻,只圍山放火,山上無水滅火,兵丁又煙又渴。兵丁大亂,四下擇路逃降,孤軍的馬謖只有組織突圍的一線生機。丟了街亭,孔明有被包圍的危險,只能迅速退還漢中。

    失街亭,馬謖臨陣不足,應變丶後防沒完備,佔有四成的責任。孔明一是大局料定不夠,未準備足夠的預備隊支援馬謖,二是用參謀領導武將,就像皇帝派太監作監軍,唐朝的哥舒翰,明朝的于謙多敗於此,三`信人不疑,孔明沒用魏延丶王平、吳懿駐守街亭,佔六分責任。

    孔明北伐,本來想立威,緩和政敵的攻勢,維護政局穩定,誰料,曹魏早在西線設大軍防備。第一次北伐失敗,孔明便連降了趙雲官級,斬了馬謖及其手下將佐李盛丶張休,自貶三級。在朝政上幸有劉禪的一力護佑,孔明平穩。

    善讀書可以治愚,做人也一樣,不可偏聽一方之言,得帶著平常心和公義心去傾聽,才能得到正確的判斷。

    失街亭,馬謖一驕傲自大,想到孔明軍事上很多時候聽從自己的意見,二得志託大,多年未曾帶兵打仗,壯志未酬,三好功逞強,忘了諸葛亮的提醒,自以為是,想的是建功立業,四、張郃強大,史書上寫,郃識變數,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當年定軍山夏候淵戰死,軍心大亂,是眾推張郃為首,擋住了劉備,郃勇而善謀,張飛丶關羽死後,他身經百戰,晉升為魏國一流上將,來奪軍兵必爭之街亭。因此,馬謖死不足惜,罪不當斬,冤有三分。

  • 9 # 墮天之翼

    典型的實戰經驗不足罷了。也別光指責人家馬謖,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有幾個人年輕時候沒看過片?有的恐怕都是老司機了。那你們第一次做的時候都是毫不遲疑一下成功的?

  • 10 # 清溪草未眠

    這就是典型的只會紙上談兵呀。所有的兵法,都必須符合實際的正常情況下才會管用,否則大家如果讀同樣的兵法,都一樣熟知,那為何還有勝負呢?

  • 11 # 鬼影問道化真身

    熟知兵法不等於能理解兵法,能理解兵法不等於能融匯貫通,能恰到好處的靈活運用兵法。即便能夠做到融匯貫通,能恰到好處的靈活運用兵法,還必須有識人知人之能:

    1,要了解自己部下的能力和特長,要知人善用。為將者寧可牛刀殺雞,用強兵滅弱敵,也不能讓能力不足的部下去完成他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要了解敵對勢力的戰略意圖丶戰術特點。對當面之敵的能力和敵方將帥的能力,要有一個充分的瞭解和評估。戰爭追求的效果有兩個,一是殲滅敵人,二是在戰略丶戰術上做到恰到好處。

    3,要仔細思量,一是要對上級的戰略意圖有個估計,自己既要盡力完成上級的戰略意圖,又要盡力保全自己及所率部眾。二是要對上級安排的任務要有個清楚的認識,一方面要盡力完成任務,另一方面要仔細觀察敵人,要盡力儘快將前線狀況回報上級,為上級做決策提供準確的情報,贏得時間。三是要考慮完成任務後,該如何抉擇。如果敵人敗退是否該追擊,該如何追擊,這個應事先做好預案。如果敵人依然強大,自方完成任務後該如何撤退,這個也應事先做好預案。

    諸葛武侯本是書生,雖然聰明絕頂,精通兵法,雖然心思細膩,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心。但是他只是知人,而不識人。所以玄德公歸天以後,蜀中大將日益凋零。其實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諸葛武侯欠缺伯樂之才,所以最終無法實現人生終極夢想。反觀玄德公,身經百戰,有伯樂之能,有識別和任用將才和帥才的能力。他有生之年就叮囑過諸葛武侯,說馬謖不堪大用。而諸葛武侯自恃傑出的個人能力,自認為天下第一,將玄德公的叮囑當成了耳旁風。結果釀成大錯。

    馬謖失街亭,諸葛武候也要負責。為帥者不識人,不知人善用就是一大缺陷。諸葛武侯北伐多次,沒有太大的成就。一方面與曹魏將帥能力傑出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他本人的能力不足有關。

    諸葛武侯讓馬謖守街亭本意為遲滯敵軍,拖延時間,爭取戰略佈局的時間。結果馬謖理解為讓他獨當一面抗擊敵軍,所以要據險而守,一方面防敵人猛攻,另一方面敵人退走後,好從後面追擊,拖住敵軍。

    馬謬戰爭經驗不足,對戰地周圍環境,對敵軍的意圖和己方統帥的意圖都不瞭解,所以才會失街亭。

    馬謖失街亭非戰之過,而是軍事判斷錯誤所致。馬謖對整體戰略缺乏判斷,諸葛武侯對馬謖的才能判斷失誤。

  • 12 # 鄺生24

    街亭之失並非是馬謖本身向題,而是諸葛亮之失,並以此殺馬謖和為自己失敗找藉口。

    一,以馬謖一萬軍馬在街亭抵擋四倍於己的張郃名將,力量差距之大,如按諸葛亮的當道紮營等於螳臂擋車,立即會被包圍消滅。馬謖在山上紮營,並與王平成猗角之勢,可攻可守,會較長時間拖住張郃,為主力部隊爭取時間,不致張郃支援,馬謖的戰略戰術是對的,但向題是:

    二,在張郃援軍到達前,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巳經失敗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基本失敗。這並非是街亭失守,張郃援軍協助所致。

    三,諸葛亮的失敗並非街亭失守所致,而是諸葛亮本身主力的失敗。

    四,街亭實質上變成了撤退的防線,此時諸葛亮又不增援,怎有不敗之理?為了殺馬謖,諸葛亮把一次北伐,把士兵生命當草芥。馬謖是對的,被斬是怨的,該斬的應是諸葛亮!

    以後幾次北伐也一樣,為了奪得軍權,殺李嚴,幾次北伐失敗都把責任推指李嚴,自己一身乾淨無責,被貶為庶民的應是諸葛亮!

  • 13 # 何不走天涯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可以說近似於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是也有一處的描寫就是,諸葛亮識人不明!這裡面有兩個人比較突出,一位就是魏延,而另一位就是馬謖。對於馬謖,劉備託孤之時就警告過諸葛亮,說他言過其實,徒有虛表等。然而,諸葛丞相根本不聽,仍然對馬謖委以重任。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長平之戰出了個趙括,街亭之戰又冒出一位馬謖!馬謖之能用現在軍事的話來說,最多就是位參謀,出出主意還行,真的領軍殺敵,獨當一面,是需要一場場惡戰積累下來的經驗才行。諸葛亮識人不明,街亭失守他的責任最大

  • 14 # 坊間五千年

    馬謖一直在諸葛亮身邊侍奉左右,實際充當的是諸葛亮的“秘書”角色。

    秘書是什麼?秘書之職可以藉助領導的信任與賞識,對外迅速提升自己的名望與地位——但這一切都離不開領導的存在。

    在積累了一定的聲望後,諸葛亮忽然給馬謖委派守街亭的重任,讓他第一次有了可以“脫離領導”單獨成名立萬的機會,他當然欣喜若狂了!

    因街亭的戰略地位及重要性,習慣了“揣摩”領導的馬謖覺得,諸葛亮既能將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給他守衛,這分明就是對他的極大認可。在這樣的揣測下,他很容易就一葉障目飄飄然了,一時間失去了應有的判斷事物的心態。

    人在失態之下的所作所為是難以體現其真實樣貌的,馬謖也是如此。

    以諸葛亮的觀察,馬謖其人確有真才實學是不假,不過諸葛亮恰好忽略了“人性弱點”對人的行為方面的影響。

    馬謖在“失態”的自我膨脹中剛愎自用,在失去街亭後才意識到自己犯了怎樣的錯誤,這說明他本身是能夠看清形勢的,只是“失態自大”矇蔽了他的眼睛,最終釀成了此禍!

  • 15 # A十維空間

    馬謖雖然熟讀兵法,但是都是紙上談兵,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他自己有多大能力,而是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馬謖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所以有失街亭之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秦始皇統一六國,可以稱為千古一帝,而希特勒發動戰爭差點統一歐洲,卻沒有人承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