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32965754725

    平字見奇,樸字見色。悲涼的詩句,莫過於: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詩聖兩句,情景交融。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晚年寫下的(可能寫。全詩如下吧這首詩大概我們在小學就學過,可是在我看來,那時懵懂,難明深意。李龜年是誰呢?這個問題我從背過這首詩後居然從來沒有思考過,更別說去查閱相關文獻,直到我的高中語文老師講到這首千古絕調。老師當時給的主題是:抒情詩的賞析。這首詩是插在幾首詩的中間講的,但是卻放到課的末尾才講完它。老師先說了一句: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啊,同學們可以仔細體會一下。詩在ppt上顯示了幾分鐘。便跳到下一首。思考著這首詩到底有什麼玄機,我也沒有仔細聽後面幾首的講解。終於到再次講這首詩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似乎很疑惑,我也很疑惑,不覺得這是一首很特別的詩,僅僅是,抒發一下對友人的情感,或者說,羈旅之思?老師說:你們有沒有什麼問題?並沒有人回答。冷場了幾十秒。老師再說:那我就開始講了。有誰知道李龜年是誰嗎?臺下有這樣的聲音:”不知道“”好像是唱戲的“”不,是唱歌的“......接著老師就給了我們解釋。李龜年是唐朝的一名樂師,類似於現在的歌唱家。天寶年間名氣很大。岐王是誰?唐玄宗的弟弟。崔九呢?朝中大官。杜甫曾於這兩人的家中(或是附近?)聽到(或者聽說,瞧見?)李龜年的演唱。這說明了什麼呢?李龜年是很受寵的,能在這樣兩個身份顯赫的人家裡唱歌,必然是有他的長處。這兩句詩僅僅在說李龜年麼?顯然有其他寓意。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隱約可見盛唐的氣象,看到了一個歌舞昇平的年代。這兩句就是在回憶盛唐吧。我覺得有許多人對盛唐時期會有或多或少的神往吧。我就是一個。後兩句呢?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借用王國維《人間詞話》裡地: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老師也不止一次告訴我們,詩寫景,亦在抒情。正是江南好風景。古時的江南,暮春三月,肯定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講到景,老師就說了一個手法:以樂景襯哀情。單看這兩句,哪裡有哀傷呢?似乎見到老朋友應該高興吧。(記得老師講到手法的時候,我就想,我找不到哀情呀?是因為我不知道詩的背景麼?確實是的,以前我都不知道,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後。如果知道了,也許到這裡我的疑惑會少一些。)可是,落花時節的江南,真的有那麼讓人心情大好麼?如果我是杜甫,我的心情肯定不會好。李龜年也不過是個從前認識的人罷了。於是,詩句情感達到了高潮。落花時節,又逢君。他再次碰上李龜年,盛唐已經不是原樣了,江南風景仍舊。可是當年繁花似錦的盛唐氣象去哪裡了呢? 風景依稀似去年,可是人事卻不會如此。落花,就象徵著盛唐的衰微。老師講到這裡,我心裡突然莫名的不好受。前面說過,我心中有一種對盛唐的神往。可是這首詩卻要把它不堪的命運告訴給我聽,我覺得很不開心。落花時節又逢君,落花時節又逢君......嘴裡唸叨著,眼睛也裡沒有淚水,心裡有些迷茫,箇中滋味,現在才略體會了些精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分明就是一首讓我覺得悲涼的詩,以景寫情,大概已經到了唐詩的巔峰吧。不愧是杜甫,不愧是詩聖。

  • 2 # maimi32709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窮困潦倒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登高》賞析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渾涵汪茫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後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於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這首律詩很特別,其四聯句句押韻,皆為工對,且首聯兩句,又句中自對,可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寫景而言,有工筆細描(首聯),寫出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的形、聲、色、態,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寫,卻生動形象,精煉傳神;有大筆寫意(頷聯),傳達出秋的神韻。抒情則有縱的時間的著筆,寫“常做客”的追憶;也有橫的空間的落墨,寫“萬里”行程後的“獨登臺”。從一生飄泊,寫到餘魂殘骨的飄零,最後將時世艱難歸結為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錯綜複雜手法的運用,把詩人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蒼涼,表現得沉鬱而悲壯。難怪明代胡應麟《詩藪》說,全詩“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