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卡爾
-
2 # 海上小導演
“我思故我在”,是哲學史上最著名的爭議之一。
笛卡爾是偉大的數學家,創立的解析幾何對人類進步有劃時代的意義。他思考哲學問題時也是典型的數學思維:先假設,再證偽,推到極致後,無可爭議的部分就是結論。
笛卡爾先做了一個假設,“一切我以為最接近真實的東西都來自感覺和對感覺的傳達。但是我發現,這些東西常常欺騙我們。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東西”
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批判性地使用我們自己的感官(比如雖然眼睛看不見,紅外線紫外線真實存在)。笛卡爾的第一步完全正確。
既然無法完全相信看到的東西,世界又是什麼樣的?笛卡爾繼續推導。
“假定天空,空氣,土地,形狀,色彩,聲音,一切外在事物都是欺騙人的呈現…我要這樣來觀察自己:沒有雙手,也沒有雙眼,沒有肉體,也沒有一切器官,而僅僅是糊塗地相信這些的存在。”
笛卡爾開始假定他生活在一個大型vr遊戲中,感官和肉體都是資料流…
接下來他假設自己沒有心靈,發現推理進行不下去了,就算是遊戲,如果都沒登陸賬號,別說999級的智力,連5級武力也都不是自己的。
於是笛卡爾得出結論:正當我企圖相信這一切都是虛假的同時,我發現,有些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那個正在思維的自我”!由於“我思,故我在”這個事實超越了一切懷疑論者的懷疑,我將它作為我所追求的哲學第一原理。
所以,笛卡爾這句話的含義真不是“由於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而是“透過思考而意識到了存在”,由於“思考”,所以知道了“存在”。
推理結束,笛卡爾這段論述的偉大在哪裡?
在17世紀,告訴所有人,人的存在不是簡單由造物主所賜予,而是透過積極思考自己得出證明的!偉大得振聾發聵!偉大得今天讀起來仍激盪人心!
這裡是近代哲學的開端,這是近代哲學的第一原理!這是我們得以解放的偉大宣言!
-
3 # 愛寫人物故事的兔砸
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懷疑,連“我在懷疑”也被懷疑。
即,懷疑本身必然存在
即,懷疑的主體也必然存在。這句話中的“思”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客體,一種是主體。
客體存在的“思”,也就是獨立於思之外的思,是必然存在的。
主體存在的思,是追尋思存在的思。
思是精神主體確證自我存在和體記憶體在的工具。
任何事物,任何存在物,都需要被意識確證,才能真正的存在。
我思故我在,透過我思,來達到我在的目的。透過追尋我思的意義,存在的理由,來找到我在的緣由。
笛卡爾提出的這個命題,只是為了尋找一個哲學的基點。
在他提出這個論點的時候,並沒有感知到“思”的存在,所以正證明了客體的“思”的存在。
-
4 # 一老沈一
我覺得,理解“我思故我在”的關鍵,是要把這個命題,還原到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中去考察。
一“我思故無在”,本身的含義不難理解。
笛卡爾想要說明的根本問題,是“何為可靠的知識”——怎麼就知道一個知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是真實的、可靠的呢?
笛卡爾說,不難。
於是,他開始論證——
他說,很多事情都可以懷疑。比如,我能不能懷疑我正穿著晨衣坐在爐火旁邊呢?能——因為有的時候,我實際上是光著身子睡在床上——羅素說,笛卡爾的那個時代,歐洲還沒發明也不時興穿睡衣睡褲,所以,即便有身份的人,裸睡也是大機率。
笛卡爾接著說,可是,為什麼我又覺得我是坐在火爐旁呢——是我夢見了這般景象——看來,夢境和精神病人的幻覺是不可靠的。
他說,夢,好像畫家,帶給我們一些貌似真實的東西,其實未必真實。即便是算術和幾何,仍可以懷疑,因為在運算中可能出錯——原因可能在於我自己,也可能在於某個神通廣大的惡魔。
那還有沒有不可懷疑的事情?笛卡爾回答說,有。 他說,總還有我不能懷疑的事情。如果我真的不存在,再狡猾的惡魔也無法欺騙我。我可能不具有肉體,或者我的肉體只是錯覺。可是,思維這件事就不一樣了——“當我要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虛假的時候,這個進行思維的‘我’必然非是某種東西不可;我認識到‘我思故我在’這條真理十分牢靠、十分確實,懷疑論者的所有最狂妄的假定都無法把它推翻,於是我斷定我能夠毫不猶疑地承認它是我所探求的哲學中的第一原理。”
這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也被通稱為笛卡爾的“cogito(我思)”;推匯出這個論點的方法,叫“笛卡爾式懷疑”。
二現在看來,笛卡爾的這個論斷,可能有點兒幼稚——沒有“肉體”,哪來的“思維”——無處安身呀。
千萬別這麼想,一定要還原到笛卡爾的那個時代去思考才行。
其實,笛卡爾的“cogito”概念,不是他的首創,而是來自4世紀聖奧古斯丁。這個人名氣不小,寫了著名的《懺悔錄》一書,不是後來盧梭的那本。 聖奧古斯丁,被基督教稱為聖人,屬於很有影響的宗教思想家。在他那裡,“cogito”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笛卡爾借而用之,成為了他一切哲學的基石。
笛卡爾,1596-1650,他生活在中世紀剛剛結束,文藝復興影響尚在的西方近代開始之際。 這個時候,統治西方逾千年的經院哲學,儘管“人老珠黃”,可餘威還在。科學已然興起,人們急於解決“知識從哪裡來”、“知識何以可靠”等問題。
笛卡爾是科學家、數學家,他非常渴望在根本上解決人的認知能力和科學知識的可靠性問題。所以才從哲學上來論證知識的起點在哪裡這個問題。 “我思故我在”,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思考和論證邏輯,由此也確立了笛卡爾作為西方近代哲學開山鼻祖的地位。
笛卡爾有兩本最重要的書——《方法論》和《沉思錄》。這兩本書,一開始都是講的被人們稱作“笛卡爾式懷疑”的方法。
“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關鍵之處,在於強調的是要相信自己而不要相信經院哲學;他的論斷,等於是公開把《聖經》的神聖徹底拋到了腦後。 所以,在很長時間裡,笛卡爾受到了宗教組織和人士的強烈攻擊。
三笛卡爾講的“cogito”,以及“我思故我在”,真的是指一種完全可以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的“思維”或“靈魂”嗎? 好像又不是。
在這裡,笛卡爾有些含含糊糊。他說,cogito存在於人腦的松果腺(體)裡。 後來的不少心理學家,仍然按照笛卡爾的這一說法,對“靈魂”或“意識”或“思維”展開研究。
對此,羅素評價說,笛卡爾哲學“完成了、或者說極近乎完成了由柏拉圖開端而主要因為宗教上的理由經基督教哲學發展起來的精神、物質二元論”。
作為科學家的笛卡爾,和作為哲學家的笛卡爾,實際上,是提出了精神界和物質界可以作為兩個平行而彼此獨立的世界。 他認為,研究其中一個,能夠不牽涉另一個。
那麼,如果肉體感到渴的時候,為什麼精神會覺得“難過”呢?他的《沉思錄》中,對此有不少議論——大意是說,肉體和精神就像兩個鐘錶,當一個鐘錶指示出“渴”的時候,另一個鐘錶就會指示出“難過”。
其實,笛卡爾哲學在關於物質界的全部理論,是嚴格的機械唯物論——活的有機體完全和死物一樣受物理定律支配——他認為,動物就是一架機器。
羅素說:“笛卡爾身上有著一種動搖不決的兩面性:一面是他從當時代的科學學來的東西,另一面是拉夫賴士學校傳授給他的經院哲學。這種兩面性讓他陷入自相矛盾,但是也使他富於豐碩的思想,非任何完全邏輯的哲學家所能及。自圓其說也許會讓他僅僅成為一派新經院哲學的創始者,然而自相矛盾,倒把他造就成兩個重要而背馳的哲學流派的源泉”——這兩個哲學流派,就是笛卡爾之後曾經在西方佔據主要話語權的唯理主義和經驗主義,一直到休謨將它們都推入死衚衕,導致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登場。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不僅在哲學上如同向沉寂的湖水中投下了一塊大石;對後來科學研究的方法論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二元論”,是笛卡爾哲學的特點,之所以會如此,“時代”,或許是他無法跨越的一道坎兒。
-
5 # 質躍
我思故我在。我的理解是這樣,這裡,“我思”與“我”構成了等同。事實上,我思只是自我意識而已,但是,我,不但有自我意識,自我意識之外的我的客觀物質的肉身也是我的構成部分呀。是一體的。而我思故我在,換句話說,我不思我就不存在了。可我無法否定我不思,當我不思也就是不懷疑,不思考我存在時,恰是證明我在思,在懷疑,是以證明我存在,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存在。按笛卡爾的話說,“我思”甚至只是在“我思”時才推知證明了“我”存在,“我思”就是“我”存在的根據,一旦“我思”停止“我”便沒有存在的根據,就不存在了。
這樣就把思維著的“我”置於一切之上。
“我”的規定只是自我意識的代名詞而已。
這樣,就把一個人,自稱的“我”,完全精神化了,可見,這裡“我”的定義就是精神的層面,撇去了物質的層面。而按唯物論的定義,“我”這個規定不僅僅是“我思”,自我意識的存在,還是感性的客觀物質肉體的存在,是個統一體。而且,“我”這個自我意識只是認識論的層面,而意識是第二性的,是脫離不了物質而獨自存在的。
可見,笛卡爾是典型的物質與精神二分的二元論者,把客觀物質世界與意識分成是兩個獨立的世界。這樣,“我”就成了自我意識的全部。
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兒二元論者最好證明。他把思想與體軀看成彼此獨立的實體,也就是把物質第一,精神第二並列了,互不相干了,這就太荒唐了。"我思故我在"意思是不思就不在了,要是不思等於大腦死了,還真的是笛卡兒就沒有了。笛卡兒總的思想觀念不是這個意思,他稱人的觀念是上帝給的,與客觀自然物質無關,這就違背了人的思想,理論,觀點是透過人的大腦對客觀世界的感知,感覺,表現,抽象判斷推理得出的認識論。當笛卡兒發現自已理論相互矛盾的時侯,他又墮入到折衷主義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