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7
回覆列表
  • 1 # 科學認識論

    我們知道地球從外到裡,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地核的平均溫度達到了5000℃。

    題主問得是地球內部為什麼很熱,其實廣泛意義上來說,只要是天體,其內部的溫度都會比外部的溫度高。不管是恆星還是行星,比如太陽作為恆星,內部的中心溫度達到了2000萬攝氏度,而表面溫度只和地核的溫度差不多。

    那麼為什麼天體內部的溫度要遠遠高於外表的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牽扯到熱力學的溫度交換。天體都處於宇宙空間,天體外表往往接壤的是宇宙空間。雖然真空可以阻絕熱量的喪失,但是時間久了,還是會以輻射的形式向外釋放熱量。

    地球誕生之初,很不穩定,包括地表和地心。地球上每個角落無時無刻都在劇烈運動著,幾億年過去了,地球才逐漸穩定下來。其實嚴格來說,是地表溫度穩定了,地球內部還在劇烈運動著。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溫泉全都可以證明地心的劇烈活動。而溫度在微觀上來說就是是度量物質運動的劇烈程度。既然地球內部運動那麼劇烈,那地球內部的溫度也勢必很高。

    其實天體的表面結構往往比較穩定,而內部往往會劇烈運動,運動的越劇烈,其釋放的熱量就越多。熱量從內部開始向外慢慢擴散,等熱量傳遞到表面時,其熱量已經沒有多少了。這就相當於,你站在火堆的附近感受到的溫度肯定比站在更遠處感受到的溫度更高。

    其實還可以這樣理解,如果地球表面的溫度比內部要高,那麼人類就不可能在地表上建立文明,人類文明應該是地心文明瞭。

  • 2 # 仰望星空

    地球的結構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其內部溫度大致上是越靠近核心,溫度越高。地核部分應該有6000度以上的高溫。地球內部如此高的溫度是如何產生的?應該說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地球產生初期,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地球物質聚合在一起,在巨大的壓力下,溫度逐漸升高。地核主要由鐵和鎳元素組成,質量佔地球質量的16%。壓力在360萬個大氣壓,溫度在6000度以上。儘管經過了46億年,地球外部逐漸冷卻形成地殼,但內部仍然保持了巨大的壓力和高溫,而地殼又起到保溫的作用。

    2.地幔是介於地表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厚度將近2900千米。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靠近地殼部分,主要是矽酸鹽類的物質;靠近地核部分,則同地核的組成物質接近。質量佔地球質量的83%。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一般認為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是放射性物質集中的地方,由於放射性物質分裂的結果,整個地幔的溫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3000℃之間。

    3.地球的地核可分為外核和核心,因為地震橫波不能穿過外核,所以外核應該是由液態的鐵鎳金屬組成,而核心是由固體的鐵鎳組成。在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下,由於地球自轉,固體的核心會不斷在液態外核內運動。同時外核和地幔物質,也在緩慢的運動。這種運動造成的摩擦,也會產生熱量。據研究,地核向地幔輸出的熱量,大約為7.5-15萬億瓦。

    在以上三種熱源的作用下,而地殼又保護了地熱的散發,從而使地球內部,始終保持著高溫和高壓狀態。

  • 3 # 金童希瑞

    地球的核、幔、殼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自旋,從地球的強大磁場可以預見,地核的自旋速度很大。

    任何高速旋轉的物質都是能量——金屬態氫離子,能量必然具有高溫、高壓;或者說:能量不存在低溫、低壓下的低速運動狀態。

  • 4 # 壹點科譜

    地球內部溫度接近太陽表面溫度,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地殼薄弱處噴發的岩漿就是最好的作證。

    有的人認為地球內部溫度是地球形成時的高溫造成的。還有些認為在地球內部,存在鈾、鈽等放射性元素,它們發生緩慢的核反應,陸續放出熱量,所以,地球內部會有幾千度的高溫。都是比較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可以藉助於恆星的形成來找到一些端倪。我們知道恆星是比較大的。那麼,大質量的天體為何都會最終演化恆星,像我們的太陽,內部溫度輕鬆上億℃。再說小一點,比如擁有地球318倍質量的木星,其內部溫度達到幾萬℃。這說明很大程度上,內部溫度的高低和質量有關。

    既然和質量有關,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質量向中心擠壓物質,導致物質不斷的摩擦發熱,由於處於內部溫度得不到很好釋放,就形成了內部高溫高壓的一個狀態。

    像恆星,由於質量巨大,所有物質都向中心擠壓,所造成的溫度達到了核聚變條件,從裡到外的點燃了自己。

  • 5 # 天高兮雲淡

    你應該去問問賣缸爐燒餅的,為啥爐子裡面溫度高,爐子外面溫度低。幾十億年前,原始地球是個大火球,溫度一千多度以上,岩石都是熔融狀態,經過幾十億年的慢慢冷卻,地球外殼變涼了,變成了山脈,丘陵,平原,大海,地球內部還沒有涼,地幔裡湧動著幾千公里厚的岩漿,地殼漂浮在岩漿上,隨岩漿對流移動,板塊相互撕裂,碰撞,形成火山,地震。

  • 6 # 青竹先生L

    地球內部溫度高 的原因:

    1、地球外層的岩石圈主要是固態岩石,其熱量以傳導為主;而岩石圈以下的地幔等是一種可流動的狀態,熱量傳遞以對流為主。地球科學家由此計算出從地球表面到地心,溫度從10℃左右一直上升到4500℃。具體來說,在地表附近,由於太陽輻射熱量的影響,溫度會有晝夜變化、季節變化和多年週期的變化,這一表層稱為變溫層。

    2、在其下介面附近,大約是地表往下20~30米的深度帶,溫度常年保持不變,等於或略高於當地年平均氣溫,稱為常溫層。從常溫帶往下至岩石圈的下界,基本是深度每增加30米,溫度升高1℃,到岩石圈的下界也就是近200千米深處時,溫度能上升到1000℃以上,接近岩石的熔點。在地核與地幔邊界,溫度約為3700℃。在地核的內外核介面上,溫度約為4300℃。

    3、對地球而言,太陽的輻射也只能造成地球表面“暖洋洋”,無法影響到地球內部。探求地球內部高溫的熱量來源,需要從地球形成至今的歷史長河中來找尋原因。地球科學家發現,地球形成早期,各類小天體相互撞擊拼合形成原始地球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早期地球從表面到內部的溫度都非常高,整個地球呈現一種熔融的狀態。之後地球逐漸冷卻,形成了地殼、地幔、地核的分層結構,儘管至今已經冷卻了46億年,但還是有許多的熱量儲存在地球的內部。除了早期地球熱源存留,在地球內部存在著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持續衰變,也會不斷釋放熱量。

  • 7 # 原黃烈平

    宇宙的恆星和行星均源於太空正負粒子(暗物質),其粒子在規律結構內規律執行形成能量和引力,高速運動粒子形成宇宙漩渦,中心引力巨大產生電磁效應形成恆星,周圍小的電磁效應形成行星,電磁效應產生高溫,高壓,高磁,並形成原子物質,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經過上億年才有目前地球形狀,就是地球內部恆久高溫之實際,與恆星同理。原創理論,引用宣告。

  • 8 # 方秉潮

    對於地球內心為何會高溫,人們都對這一問題會覺得很好奇。

    其實這是和地球誕生初時結構有關係;地球初形成時是由原身一顆由宇宙塵埃小流星遊浪隕石組合後形成的中型慧星,在太空遊湯時進入太陽系,被太陽引力吸引,沿著相引力產生的執行軌道在自轉中圍著太陽公轉。

    而初時的地球是一個外圍全是水的大水球體,在太Sunny合作用下,在地球水面外層形成一道厚厚水蒸汽,當白天太陽照射的一面,水蒸汽升至一定高度後就轉晚上了,失去Sunny熱能後,水蒸汽就馬上變成水落回水面。這地球的兩半球這樣週而復始,在光合作用和地球不斷釋放出的化學氣體觸合作用下而慢慢形成了地球外表大氣層,地球在大汽層保護下而形成地球表面的恆溫。

    在大汽層完全形成後,太Sunny透過大氣層後,光熱光幅射都變化形成對地球發育生長更有利了,而且水被蒸發至大氣層的一定空間就會形成雲,從而才有了雷電和雨。而空氣因氣候熱源原因形成風暴等自然現象。

    大家都知道,田野裡收割後的稻草,農民會曬乾後再把它堆成垛,而且在垛頂上蓋成尖頂防雨水淋溼下面的稻草。

    為什麼要防溼,因為溼能產生高溫,這就是有些物體能產生溼熱高溫效應。有些草垛突然著火燃燒,就是因為水淋溼後,草垛內心產生高溫而引發火災。

    那麼地球是個水球,那就是個大溼球,而地球外殼內部的岩石等物質結構是完全透水的,所以在地球自轉公轉執行中,其內心不斷髮生溼熱高溫效應,而這久而久之的高溫效應因地球物質並非易燃物質,全是各種岩石加極少數的其它像金屬類化學類等物質,加上外表都是厚厚的岩石水層空氣,所以它只能在地殼的地幔內形成高溫,引燃少量易燃物質慢慢形成高溫岩漿體。

    正是這地心高溫岩漿會熱化膨脹,所以就會向地殼外釋放而形成火山,也會形成地震運動,久之就使地殼板塊分離,隆起的變成山和陸地,陷落的就形成了海洋。

    而後就誕生了植物,生物等,後就有了人類.........。

    而地殼的運動,在漫長歲月中就造就了無數我們人類使用的能源和其他礦物質,化學金屬物質。

    就光是能源就夠人類使用很久。不過人類也知道總會用光地球一切能源的,所以人類不得不科學研究一些自然新能源利用,以此來代替日以減少的能源,如;太陽能,就是利用了太Sunny照熱能來為人類服務的熱能之一。

    那麼是否也可以利用地心的高溫熱能來為人類服務呢?比方在活火山口,利用火山噴發熱能發電。或在死火山口接入取熱管道,像鑽探石油天燃氣樣來取熔岩漿,將其轉化的熱能提供給人類使用呢?

  • 9 # 彭曉韜

    首先,溫度是物質分子熱運動平均頻率的標誌。其次,當物質壓縮時,分子的間距變小,分子的熱運動自由行程就會變小,但分子的動能與動量因壓縮而增加,從而導致分子的熱運動頻率上升而導致溫度上升。由此可見:地球內部的高溫主要是因為壓力巨大造成的。詳細情況可參閱本人以下文章,會對進一步準確理解溫度與熱量有一定幫助:

  • 10 # 張家小智兒

    地球內部的溫度的確很高。地幔的溫度就能夠達到3000攝氏度左右,到了地核溫度更是能夠上升到6000攝氏度!要知道這樣的溫度,金屬都能夠氣化,可想而知地球內部的溫度有多高了。不過這樣高的溫度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所謂的放射性物質衰變,指地球內部的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在自發衰變的過程中釋放出了熱量。放射性元素一般是一些原子序數比較大、或者一些物質的同位素。由於其原子核不穩定,容易自發衰變成其他物質,所以會發生類似原子彈"核裂變"的過程。當然,核裂變需要中子,但衰變是不需要的,它可以自發進行。而且放射性元素一般都比較重,因此更容易沉積到地球內部,這更為地球內部熱量的產生提供了一個便利條件。正是由於這些放射性物質的不斷衰變,地球內部才可以維持一個較高的溫度。

    此外,地球在形成之初,經歷了由小到大、不斷撞擊、體積增長的過程。這些撞擊物的重力勢能幾乎全部轉化成了熱能,使得剛形成的地球溫度很高。之後地球表面逐漸冷卻,這部分熱量就被"鎖"在地球內部了。而且最關鍵的,地殼是熱的不良導體。正是厚厚的地殼阻擋了地球內部熱量的釋放。

    其實地球內部的高溫對維持人類生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高溫使得地球內部熔融,流動的內部物質產生了地磁場,而地磁場在地球生命的保護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沒有地球內部的高溫環境,地球上將不會有生命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50%,相關產業鏈個股還能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