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鋒Sir

    篇一:我心中的歷史人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從《三國演義》的“智慧之神”——諸葛亮。 他是智慧的化身,同時他的聰明、謙虛和謹慎的品格,也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長河裡閃著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徵,“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 他足智多謀。初出茅廬就火燒新野,即使是夏侯惇也落得狼狽而逃。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同時還大大挫傷了曹軍的銳氣。他六出歧山,屢戰屢勝,使魏軍中首出一指的司馬懿也聞風喪膽。    他大智大勇。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依然笑容滿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閒地彈琴。為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他知道那裡有周瑜的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萌葭關下,為了劉備的事業,他毅然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說服馬超投降。雖然最後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氣可嘉。 篇二:個人人格魅力 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才智足以遠勝任何一位君王,可為報劉玄德的知遇之恩,他把一生都服務於興復漢室之中。   他原本只是個隱士,他念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於南陽,一心只想過著“儉以養德,靜以修身”的生活。可是,他這樣的智者,歷史是不會讓他如蜉蝣一般消失,於是演繹了“三顧茅廬”的佳話。 他,為人公正嚴明。大意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陳壽的父親也因此連坐。可陳壽卻對諸葛亮依舊高度評價:“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他,是忠臣的楷模。“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道出了孔明的忠心耿耿。不僅如此,自擔任丞相,他凡事親力親為,直至最後在出軍途中,病死五丈原。    篇三:歷史影響 愛國主義精神.諸葛亮是蜀漢忠臣,也是千古與忠君的典型.無論對先君劉備還是對後主劉禪, 他都忠心耿耿.他受劉備三顧之恩,“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劉備)以驅馳”,“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他受託孤之重,輔佐後主劉禪“政事無鉅細”,決不像曹孟德、司馬仲達那樣覬覦帝位.他既無篡位之意,又無貪財之心.為了復興漢室,統一天下,忘我工作,積勞成疾,直至病死軍中.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千秋之楷模;他三代盡節,一門忠烈的高貞品德和家風,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典範,永遠值得效法. 民本主義思想.民為邦本,仁政愛民,敬德保民,惠民利民是中國古代以德治國思想的核心內容.它要求官員們以寬厚、仁愛之心來管理國家,教化百姓.惟如此,才能治國安邦,天下太平.諸葛亮是這種優良傳統思想的模範實踐者. 他有仁德之心,以德育民,主張“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 經世致用的學術風格.經世致用,就是指對治理國傢俱有實用價值.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不是學術研究人員,但他的治學精神,卻具有經世致用的學術風格.他不主張死讀書,而是主張學以致用.他本人在讀書中,“觀其大略”,抓住書中綱領,體會書中精要,從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教訓,以作為自己分析觀察現實社會狀況,瞭解掌握天下形勢,從而借鑑治國之術的冶學態度和方法,成為1000多年來經世致用學術風格的典範,流傳至今而不衰. 任人唯賢的施政原則.中國曆代統治者之所以要把“任人唯賢”作為施政原則,是因為一切法律、政令、治國措施都要人去貫徹執行.官吏的賢愚優劣對法律政令的暢通影響極大.所以,要選拔任用賢才,要有好的官吏治理國家,諸葛亮在治理蜀漢時,繼承、弘揚了這一優良傳統,他認為“任人唯賢”是一個關係到國家治亂安危的大問題.他曾打比喻說,國家需要輔政的官,就好比房子需要柱子一樣,柱子不可細,細了房子要倒,官吏不可弱,弱了國家就要傾敗.為了“舉賢”,他還“築高臺於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不受人才來自何地、何方、先後的限制,而是以是否“賢才”為標準.諸葛亮還善於使用人才,用人能“盡其器能”,發揮其特長.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對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你,當之無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手機的電量怎麼去形容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