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北中公
-
2 # 靈犀兒童小樂園
中產階級是那些有穩定收入,除了基礎支出外,還有一些存款的父母。如果單純說年收入,中國太大,很多地方物價不一樣,即使收入高,沒有剩餘,也不能叫做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的育兒焦慮來自外界消費環境和自身工作行業。
中產階級的穩定收入來自於工作行業的穩定發展,但是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生命期,發展過了高峰期,就會進入衰退期,相應的員工收入增加受限,中產階級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焦慮。考慮到孩子未來的競爭力,自己又不知道那些行業才是長久興盛的。自己行業工作久了,行業資訊和知識固化了,傳遞給孩子的有限,就需要上各種培訓班,增加孩子的知識量。
反過來,上培訓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整個消費環境都在提醒中產階級,未來的危機有多強大,惡性迴圈壓力和焦慮週而復始。
中產階級是消費的主力軍,各個行業都把他們看成是目標客戶群體,針對他們的營銷特別多,所以中產在目前環境下,大多數都是壓力巨大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
不知道回答的是不是準確,有段時間的確是個標準的中產階級,不敢出門,一出門就花錢像流水一樣,存不下錢。有了孩子後,還總是被種草,只買貴的,才是先進科學育兒。孩子一歲半就送去託管,孩子玩的開心,家長省心,一個月下來,幾乎是一個人的大部分工資。還開心的起來嗎?不想送託管,讓家裡老人照顧,打電話推銷的人員又說老人育兒觀念差,照顧孩子不周到,還要考慮婆媳關係,說著說著,就心動了。對中產階級來說,整個社會都在對他們叫囂著,你們負責好好做個掙錢機器,教育孩子就交給我們吧!在這樣的環境下,本來是父母親力親為的教育,也漸漸被外面的培訓機構代替。
所以反過來,對中產階級的定義可以說成:有固定收入的掙錢機器,孩子的教育全靠培訓班。他們是社會最焦慮的一群人。各種營銷總是以痛點和短板,癢點作為出發點,時間長了,連中產階級本身都不知道自己的意願。
-
3 # 吳優一家
首先我談談對於中產的定義,何為中,上不上下不下即為中,任何一個國家,中產是非常重要的中流砥柱,他們承擔著整個社會的不論經濟還是其他各領域的重要的實踐者的角色,所以不論國家的每一個政策都關乎這群人的利益!像現在的稅改與社保等各種各樣的改革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所以很多人說:交個稅的都是中產尤其是工薪族,況且還是體制以外的這一群。他們承擔著最剋扣的一切,卻要付出常人不可想象的一切!
因為現在的社會環境,面對著同事同學的炫耀或者社會的一切攀比等!
小孩的學業,父母長輩的期盼,同事競爭,上級的壓力……無以言說的一切!
所以很多尤其一線的年輕人這些中產的白領,雖然名字好聽,但是那麼多人連結婚或者談個戀愛都是奢侈!為什麼呢,不敢邁出這一步啊!結婚可能意味著人生的定格或者倒車,和自己差不多結婚,那麼以後可能就沒有以後,只能更加拼命的為不穩定的未來拼命,因為有可能的孩子可能未來一切的諸多開銷,這一代入尤其70 80的,父母年邁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的,又要面對不斷上漲的房,還有其他消費,唯獨不見漲工資,卻多了社保與稅賦,在房產與股市割了幾輪以後,剩下的只有軀殼 ……沒日沒夜的加班以後,一切都是不可能與不可承受的痛……
而這兩代人,卻很多是村裡孩子家裡的期望,落差太大……
面對這一切,70 80 只有累 淚 裂
所以,這是我們的焦慮
實為70 80的焦慮
那麼以上的一切
育兒,在以上種種,不得不考慮孩子的未來,任何才能讓孩子跳脫自己的軌跡,所以不得不更加努力的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上不得喘氣的培訓,課外輔導,所以也是現在為什麼這些輔導培訓這麼火的原因,因為我們無法跳脫那句廣告語: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我們卻看不到路,更別說盡頭了……
所以只能盲目的或者無奈的負重強行,儘管知道孩子也累不能承受……但是誰讓我們的中產呢?
實際上我們只不過是上下兩個階層的奶牛而已!
-
4 # 育兒有方
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會有哪些育兒焦慮?
針對這個問題,我只想說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家庭貧困的家庭不是才更應該有焦慮嗎?孩子的生活跟不上,孩子上學是問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等等,這些問題我相信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是不會出現的吧。可能在提出這個問題的題主是一個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但是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經濟條件好可能是夫妻後天創造出來的。希望孩子也能繼承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事業。所以希望孩子也能好好讀書成才。但是當今的社會有一種現象就是富不過三代。如果你一味的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給她衣食無憂的生活,這也許不是愛孩子,而是在慢慢的毀掉孩子。人都有生存的本來。不能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散生活,要讓孩子自己懂得現在所有的財富不屬於他,讓他透過自己的學習去創造財富。家庭只是他的一個跳板。
第二: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都喜歡攀比。看著處於的環境中,別家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參加了什麼比賽,得了什麼獎。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什麼都好,和別人比較。可是就是這樣的比較也許害了很多成長中的小孩。因為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也不一樣。你怎麼能要求每個人都一樣的優秀呢?
第三:經濟條件好,總想把孩子送到比較好的學校去讀書比如出國。那麼孩子一個人走了那麼遠的地方,一個人在海外,吃的好嗎?住的好嗎?有沒有好好學習,等等一些未知的事情將會讓家長更加焦慮。但是轉過來想,既然孩子都能出國了,你為什麼不能放手讓他去獨立的闖一闖。獨立的照顧自己。這樣不是更好嗎。你何必焦慮呢?
當然如果你還是感到焦慮。你就多看看新聞,多去山區走走,看看大山裡面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教育,他們的居住條件。你就應該明白你的所有的焦慮都是多餘的。真正應該焦慮的是大山裡的孩子。他們在為吃飯焦慮,為上學焦慮,為穿衣焦慮,為生病焦慮。
最後送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有對孩子有焦慮的家長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闖。你們做家長的只是他遠航的一盞明燈,當他們迷失了自己的時候,你們能讓他們懂的回家。
-
5 # 中醫王翠薇
中產階級是那些有穩定收入,除了基礎支出外,還有一些存款的父母。如果單純說年收入,中國太大,很多地方物價不一樣,即使收入高,沒有剩餘,也不能叫做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的育兒焦慮來自外界消費環境和自身工作行業。
中產階級的穩定收入來自於工作行業的穩定發展,但是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生命期,發展過了高峰期,就會進入衰退期,相應的員工收入增加受限,中產階級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焦慮。考慮到孩子未來的競爭力,自己又不知道那些行業才是長久興盛的。自己行業工作久了,行業資訊和知識固化了,傳遞給孩子的有限,就需要上各種培訓班,增加孩子的知識量。
反過來,上培訓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整個消費環境都在提醒中產階級,未來的危機有多強大,惡性迴圈壓力和焦慮週而復始。
中產階級是消費的主力軍,各個行業都把他們看成是目標客戶群體,針對他們的營銷特別多,所以中產在目前環境下,大多數都是壓力巨大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
不知道回答的是不是準確,有段時間的確是個標準的中產階級,不敢出門,一出門就花錢像流水一樣,存不下錢。有了孩子後,還總是被種草,只買貴的,才是先進科學育兒。孩子一歲半就送去託管,孩子玩的開心,家長省心,一個月下來,幾乎是一個人的大部分工資。還開心的起來嗎?不想送託管,讓家裡老人照顧,打電話推銷的人員又說老人育兒觀念差,照顧孩子不周到,還要考慮婆媳關係,說著說著,就心動了。對中產階級來說,整個社會都在對他們叫囂著,你們負責好好做個掙錢機器,教育孩子就交給我們吧!在這樣的環境下,本來是父母親力親為的教育,也漸漸被外面的培訓機構代替。
所以反過來,對中產階級的定義可以說成:有固定收入的掙錢機器,孩子的教育全靠培訓班。他們是社會最焦慮的一群人。各種營銷總是以痛點和短板,癢點作為出發點,時間長了,連中產階級本身都不知道自己的意願。
回覆列表
導語 :中公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時政模擬題、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彙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中產階層的育兒焦慮從何而來? 近日,家長群中攀比群的頻現再次掀起了人們關於育兒話題的熱議,從去年的中產階層育兒鄙視鏈中不讓孩子與沒有英文名、看喜羊羊動畫片的孩子玩到如今的攀比群,無不折射著中產階層育兒過程中的焦慮心態。中產階層家長們為讓自家的孩子從小就受到最好的教育,接觸到更高層次的朋友可謂是煞費苦心、屢出奇招,甚至有些家長的行為近乎偏執。根據瑞信標準,中國的中產階層達1.09億人,佔全國成年人口的11%,這樣龐大的一個群體居然如此講究攀比、虛榮、階層劃分令人不寒而慄,那麼這群中產階層的育兒焦慮究竟從何而來?
從社會大背景來看,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外部的社會經濟環境息息相關。高速的經濟增長、劇烈的社會變遷、演變中的文化價值以及方向不甚明朗的政體改革,使這一迅速成長的社會群體,在享受到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時,也感受到多方面的壓力、困惑和矛盾。雖然年收入過五萬和過百萬都籠統地算做了中產階層,他們卻也有著相同的煩惱,那就是都對下一代教育的擔憂。他們把在社會環境中渲染的焦慮情緒帶到了下一代教育問題中,往往就呈現出手忙腳亂、無處安放的狀態。
其次,中產階層父輩們大多也不是高官鉅富,他們在社會上經歷了長久打拼,終於在職場上、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相對穩定位置,他們都曾苦於缺乏人脈或是少了技驚四座的才藝,就更不想讓孩子再有自己一樣的遺憾。面對這種殘酷的競爭,家長們當然心急如焚,他們看得到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辛苦,也豔羨處於食物鏈頂層的高階人士的貴族生活。於是家長們開始盲目迷信貴族氣質,使勁往小娃娃身上砸錢。然而,他們培養的其實是“偽貴族”,所謂貴族氣質的內涵是豐富的,它必須包括優雅從容的氣度,謙和有禮的處事方式,而不是不會英語就不和你玩的狹隘,和一進高階餐廳就擺拍的做作。中產階層家長們把自己在社會上浸染的習氣傳染到了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身上實在不該。
還有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科學技術不斷髮展,媒體普及的早教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於是熟練運作的商品經濟掐準了中產階層家長們的心理,突飛猛進地開掘著兒童教育這片廣闊空間,給中產階層發燒的頭腦加了一把火。一方面,是媒體充滿科學意味地闡釋早教、幼教的益處,比如兩歲開始學英語是黃金時段,幼兒時期學習能力最強;另一方面,是商家充滿誘惑力地鼓動宣傳,當看到地鐵中幼兒教育的廣告——別人的孩子上了英語班登高望遠,俯瞰世界,自家孩子在牆內一無所知,或許對仍處在社會底層的家長來說他們只能無奈的嘆息,而對於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產階層家長,這種有挑釁意味的廣告立即勾起了他們的熊熊怒火,誓要把自家娃送進最好的機構學習。
中產階層的育兒焦慮既有來自社會經濟環境的外因,也有自身心理矛盾不安的內因,作為社會中間的階層,他們身上兼具了底層和頂層人士共有的憂懼。這股中產階層的砸錢育兒風潮不知何時才會平息,至於他們培養出的是全能小天才還是人格有缺陷的孩子,相信在幾年之後就會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