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土練字
-
2 # 三所齋主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殘缺不是重傷,有張有馳,有起有伏,有輕有重,有濃有淡,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疾有徐,有長有短等完美組合一起,顯現一種奔放而不失嚴謹,隨意而不荒率,有新意而不失法度,俱有正大氣象的書法才是好作品。
-
3 # 高培書畫琴
你問的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來簡單說說。書法藝術要不要表現殘缺美,先要弄清殘缺會不會是美,或者說殘缺會在什麼條件下表現為美。
我理解殘缺本身不是美,殘缺只是完美的對應物。殘缺所帶給一幅作品的並不是優美的展示,只是殘缺與美在強烈對比中才會產生美。書法中的"布白",篆刻中的"殘邊",繪畫中的“留空”,都是典型的用殘缺"造境"。從這個意義上說,殘缺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清人王國維在談及竟境時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的兩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於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之故也”。
篆刻中古印的殘印邊緣的破損所表現出來的古拙美,已為人們所推崇,即使是新治印,也有擊邊的程式。書法中的"計白當黑"就是把空白作為一種表現因素,虛實、黑白的處理是作品意境的重要結構,結使作品產生一種空靈含蓄的魅力。試想如果沒有了這些"擊邊""布白"“留空”的殘缺因素,而只是整齊化一,天地比齊的佈局,又何來生動的審美感受。
中國的文化講中庸講含蓄,在藝術上講意境講意到筆不到。書法也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魅力在於以極簡的線條來表現無比豐富的萬千事物。這裡邊最重要的精到、簡練、筆斷意連,給人以二度創造的空間。
說到底殘缺美是心理的一種需要,再美的東西長時間的欣賞中產生審美疲勞。一般來講連續的審美過程是需要一種中斷或者轉折補充,這種中斷或轉折可以理解成一種殘缺,因為這種殘缺是美的組成部分,所以可以叫殘缺美。所以說書法中是需要表現殘缺美的。
-
4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一切的美歸於自然美。殘陽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它的殘缺。晚霞把雲都染紅了,欣賞著它美妙的身姿,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心中總會有種莫名的震撼。正因為有殘缺,所以才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渴望。世間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人無完人。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殘缺也是一種美,就看你怎麼感悟了。
書法的美也來自於自然美。一筆下去就這樣了,你要去再描一下就不好看了。也就不自然了。所以書法寫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不要去描了。順其自然就好。即使有的筆法沒寫,你再去補筆,也會失去韻味。所以書法寫的好全是靠功力。書法中的殘缺美,不要去刻意弄出殘缺,這樣殘缺不自然,怎麼看怎麼彆扭。不輕易間出現殘缺,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美感來。因為它很自然。刻意製造殘缺不自然看上去怪怪的。
-
5 # 子衿書法
任何藝術都應追求完美。然而現實確是因其殘缺讓人產生出來無限的遐想。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並不能人為的去故意製作殘缺。故意塗抹,製造出來的東西是叫扭捏作態,那是不可能有什麼美感可言的。
王羲之的蘭亭序,塗改隨處可見,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是他想這麼做。他的本意是一個字都不寫錯寫漏。他一開始也是努力追求完美。但卻寫漏了字,重寫?不可能。這隻要一篇草稿,犯不上為一篇草稿整得像寫奏摺一樣的認真工整。改了就完事。就是這樣的隨意,以至於後來他自己重寫了數遍,都不能有此作的神意。這是為什麼?因為前面的是無心而為,後面的是刻意仿製。
無心而為出自天然。刻意模仿便是做作。做作為書法的大忌。顏真卿的祭侄兒文稿,同樣是一篇草稿,塗抹的更厲害,我們難道是去欣賞他們亂抹的塗改嗎?肯定沒有人這麼重口味,專喜看塗抹的痕跡。我們欣賞的,是他們隨心流露出來的自然美。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對於塗抹修改的東西,要儘量避免。在臨寫時,不要去把這些塗抹的痕跡都照搬下來。在自己書寫時,故意的東施效顰。我們應儘量的追求完美,但出錯了怎麼辦?錯了就錯了。你是無心的錯,不是故意的錯,故意的寫錯,一眼就能看出來,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何苦要把能做好的事,故意弄得不堪入目呢!
-
6 # 翰墨書道
一般來說,盡善盡美是人們追求的最大目標和理想,實際上,盡善盡美又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登上山巔能有幾許人。我理解題主所謂的殘缺美就是缺憾美,與美學上的“醜”的概念還有一定的區別。但無論任何形式藝術作品,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做到盡善盡美,甚至只是存在於人們的理想中。在實際情況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難以做到十全十美,只能努力追求盡善盡美。
殘缺美在現實中還是有較大的美學和社會意義的,所以殘缺美在書法以外的繪畫、文學、雕塑中,這種缺憾美都有所表現。
殘缺美的客觀存在,並不影響人們對美的欣賞,反而會更多的促進人們對美的欣賞和渴求。
殘缺美有人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如斷臂維納斯、《巴黎聖母院》中裡的敲鐘人。
在中國文學藝術甚至民間文學藝術中對殘缺美也有所描述,如文學中藝術形象化的劉羅鍋、濟公、《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個好漢等等藝術形象。他們都有缺點,但這種缺點,使得去其形象更真實親切生動。
在我們古代書的法藝術中,這種殘缺美(缺憾)也是客觀存在,雖然人們稱王羲之的書法“盡善盡美”,但《蘭亭序》中的塗改不可否認也以一種殘缺,不過這種殘缺不是醜陋,而是一種最真實的美、親切的美、自然的美,還有情感的美,並不影響其歷史和美學價值。
按照美學的觀點,美是肯定性的價值,醜是一種否定性的價值,他們的意義都是不可或缺的。
書法藝術從藝術的角度出發,應該是以表現唯美為最終目的,但從客觀實際上來說更多的只是一種理想。唯美唯善也不符合自然的法則,正所謂一陰一陽之為道。有了殘缺才使得我們知道什麼是美,知道了什麼是美和醜,才能使我們認識到美的價值和意義。
但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無論什麼藝術形式上的美與醜和現實中的美與醜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藝術上的醜或殘缺(殘酷,、醜陋、愚昧等一切的貶義詞和藝術形象)都是一種驚醒,是一種對美的呼喊和醜的批判,現實中的醜是真正的醜陋和殘缺。我們一方面要抵制實現中的醜陋,但又要感謝藝術上的醜或殘缺,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時時能夠保持清醒和以及有了更強烈的對美的慾望和追求。
-
7 # 不二齋
書法裡是可以追求殘缺之美的,美有很多種,不是所有的美都是完美的,就像不是說有的電影最後都是大團結一樣。
其實這個和看人也一樣,現在流行小鮮肉,小鮮肉在很多人眼裡是美的,其實我看著也美,但是在農田裡勞作的農民的的黝黑的面板也是一種美。
西裝革履是一種美,油膩的工裝也是一種美,尖下巴是一種美,長相一般,有文化修養也是一種美。
以漢代隸書為例,《曹全碑》是優美的,張遷碑則給人樸拙之美,《石門頌》則給人率意之美。
完美給人美感,同樣殘缺也能給人美感。
書法的殘缺美主要指的是碑學,書法的碑刻由於上千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拓出的拓片就會很多的殘破。
這種自然的風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加以藝術化的表現的,事實上有很多人也在表現。在古人筆下可能是很溫潤的東西,我們今天寫起來可能是蒼茫的,老辣的。這種變化就來自於時間的洗禮。
相對於優美,書法的殘缺美更難表現,需要很高的書寫技巧。
殘缺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表現的,能表現的人,也未必每一次都能表現好,需要有一定的書法的基礎。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8 # 一人筆記
什麼是殘缺美?
誰的書法有殘缺美?
真正的藝術家,或者說追求完美的人,都會盡量的追求完美,而不是刻意製造一個不完美的東西。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喜歡用西方藝術中的詞,解釋我們的書法。關於殘缺美是這樣解釋的:殘缺美也可以叫缺陷美,從美學角度看,缺陷也是一種美麗。缺陷美也可以說是期待的美,期待實現完形的美。
這樣解釋確實是可以圓起來的,而且充滿著哲學的意味。
比較知名的符合殘缺美的,有兩件雕塑。
1、俗稱斷臂的維納斯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阿歷山德羅斯 ,2.04米 ,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上面的維納斯是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在公元前150年左右創作的大理石雕塑。很明視訊記憶體在殘缺,也非常的明顯確實很美。
2、《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又稱《沙摩特拉的勝利女神》、《薩莫色雷斯尼開像》。是約公元前200年被創作出的大理石雕塑,作者不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
上面的勝利女神鵰塑,很明顯也是殘缺的,確實也是有美感的。
可是雕塑的這樣的殘缺美,能夠用到書法中嗎?
或者說西方的有些藝術審美理論,可以用到書法中嗎?
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字殘缺了還美嗎?現在有些書法家想要創新,想要改革。
日本書道有些字,看上去就是非常殘缺的,可是這樣看真的美嗎?
當然還有我們自己國內的書法家們,有些人的字看上去就是殘缺的。
上面這樣的情況算不算殘缺美,不要再發明創造,或者用西方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我們自己的書法。
一人有感是不是寫得不完美的字叫殘缺美,還是說故意要表現殘缺美。
真正的藝術家,或者說追求完美的人,都會盡量的追求完美,而不是刻意製造一個不完美的東西。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放大細部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不是不能挑出毛病的完美。
王羲之並沒有刻意想把《蘭亭集序》寫成現在這樣,《蘭亭集序》雖有塗改修飾,但是絕大部分的字還是能夠看得清楚的。並不是像,我們當代有些書法家,字都寫不全。
書法不需要刻意追求“殘缺美”,書法說到底是寫字,我們當代一個人正常寫字為什麼會有殘缺,為什麼還要故意製造殘缺,故意製造殘缺美?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回覆列表
我個人覺得自然的殘缺美才是真正的藝術美,太刻意的去雕琢,模仿,就會流失美就會失真。
在古希臘雕塑中,斷臂的維納斯以充分展示了女性持有的溫柔、美麗、永恆、青春;蘊含了內在修養、美德,雖然殘缺了雙臂,但卻沒有妨礙人們的審美,由此獲得更大的審美價值,體現了殘缺藝術美。
同樣如此,書法也不例外,我們中國書法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草書首尾相連、連綿不斷、跌宕起伏之勢,不拘泥於一字一句。從單字來看,同樣有殘缺藝術,省略了很多筆劃,從整體上來看硬是把殘缺藝術美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啊,比如下面這幅作品《得示帖》。
此副作品行雲流水,自然暢通的美感。無論從線條,結構,章法來看,都產生了連貫性的節奏感和旋律感,區域性和整體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統一,更是體現了殘缺藝術的自身平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