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系在筆桿上
-
2 # 獨秀文苑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有才能的一代雄主。
清聖祖名玄燁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堪稱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年幼登基正值清朝統一全國的關鍵時期,面對國內外的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的用兵從而使國家得到統一。康熙親政初期就受到鰲拜的壓制,但是康熙有勇有謀很快就去除了鰲拜得以親政。
第一次認識康熙是在看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為這個千古一帝而感到震撼。康熙皇帝年幼登基就奪回了朝政大權。削三藩有力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面對沙俄對東北的侵佔,有勇有謀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御駕親征,痛擊侵略者。
三次親征葛爾丹有力的維護了清朝對蒙古的管轄。
他還修建避暑山莊加強和少數民族的聯絡。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在文化上他出版了康熙字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有力的保障了中華文明傳播和發展。
在經濟上他多次南巡,治理黃河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注重休養生息永不加賦。
康熙的文治武功奠定了中國現在的版圖,為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繁榮昌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3 # 陰謀歷史
千古一帝,這個形容詞不是一般帝王所能享有的,秦始皇受之合情合理,但康熙帝卻算不上。康熙帝是被影視劇洗白的君王,而且是瞅準了其優勢而越洗越白。
第一、康熙只能算明清時期的優秀帝王,無法列名千古一帝。
康熙被影視劇洗白,主要有如下的功績來粉飾,一是平三藩滅鰲拜,二是收臺灣徵葛爾丹平定蒙古叛亂。這裡要注意,滅鰲拜是鋤奸行動,每個朝代總有那麼些個君主會如此。此外,平三藩是一通行為,西漢收復南越諸地的君王都不曾言功,不知康熙為何大言不慚?
收臺灣卻為康熙之功績,但臺灣是從鄭家手裡收來的,不是從外國手中收回,最多算王朝統一之戰。但東北諸地及其島嶼,卻是切切實實的康熙割讓。
就此來看,康熙只能算做是明清時期的優秀君主,優秀在家國一統,優秀在天下歸一。但若以此為依據,說康熙是千古一帝,著實強詞奪理,略微有點中國古代無名君之感。
第二,千古一帝者何也?
所謂千古一帝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者也。以此為標準,首當其衝的千古一帝為秦始皇也,始皇帝開封建制而行郡縣,即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所謂千古一帝者,威加海內,天朝名揚者也。以此為標準,首當其衝者是為漢武帝也,武帝驅逐匈奴而定朔漠,大漢一統而儒學興,即所謂威加海內天朝揚名者也。
結語:
縱然千古一帝只評判標準不一,但總體而言需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此乃最重要之條件。如若以康熙一般自吹自擂為千古一帝,功在當朝利在百年,著實不可謂千古一帝。
-
4 # 歷史咖啡廳
康熙,算不上千古一帝。能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帝王將相很多,我覺得是秦始皇嬴政。有人,對他嗤之以鼻,覺得他殘暴驕橫,有人,對他讚賞有家,說他名垂青史。
康熙皇帝最大的貢獻是,是挫敗了三藩的造反,讓窮苦百姓有了生活的依靠康熙,原名是愛新覺羅·玄燁,是清王朝的第四個皇帝,不知道如何說出“康熙皇帝是千古一帝”這個話題的,但是,我覺得康熙算不上千古一帝,頂多是排在歷史上的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康熙一生,做過最大的事情,就是平了三藩叛亂,讓清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維護了祖先的規制。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他們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都說伴君如伴虎,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清朝入關以後,為了對付李自成等反明之士,就聯合了吳三桂等人,但是,在建立大清朝以後,為了維護中央皇權的統治,又不失體面,把他們三個封成了藩王。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而此時,遠在雲南的吳三桂起兵造反,於是就有了後來康熙平藩是歷史事件。
吳三桂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梟雄,但是,勢頭已去,只是窮兵黷武,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失敗。
歷史上,千古一帝,還是秦始皇,沒有任何好說的要說,自三皇五帝以來,中國歷史上,誰可以被稱為“千古一帝”,那肯定是秦始皇。
公元前4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可以做到秦始皇的歷史貢獻。
話說回來了,燒阿房,窮百姓,我們後來人如果只看到秦始皇的殘暴,就不對了,看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不然就進入了狹隘的形而上學的觀點上去了。
自古成大事者,王侯將相,哪一個,沒有做過一些錯的事情,但是,放眼漫長的歷史長河,如果他的功績大於他的錯誤,那還是值得肯定的。
秦始皇,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為什麼不說成吉思汗是“千古一帝”,“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最大的貢獻,他讓亂了很多年的蒙古達成了統一,但是,他自始至終沒有稱帝,而是“大汗”。
“千古一帝”在我的心目中,需要有三個衡量的指標。
開疆拓土的第一位皇帝
勤政愛民
有宏圖大略
要是給中國歷史的皇帝排一個順序,我想前五位應該是這樣的:
黃帝——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多爾袞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如果不帶任何偏見來評價的話,康熙皇帝的確是清朝歷代君主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為什麼要這麼講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①康熙皇帝自親政以後,智擒鰲拜,穩定了朝廷內部政局。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國家的正常發展,保障了國家不因內部權利鬥爭而衰落。
②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亂,從根本上剷除了造成將國家陷入動盪不安的根源。這有利於經歷了長期戰亂之後,人民求穩定、求發展的需求。也因此才會出現著名的康熙盛世。
④在康熙皇帝執政的時期,尤其是前半期,他銳意進取,勤奮治國。使清朝的統治呈現出蒸蒸日上之勢。而這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百姓都是有利的。
綜上:康熙皇帝是否真可比肩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敢妄評。但要是稱他是一個比較有所作為的清朝君主,還是恰當的——儘管受時代的限制,他沒能把事情作得更好。
回覆列表
什麼樣的能算作千古一帝?這個形容詞各有各的標準,不過我想至少有三個人大部分都認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從對他們的分析來看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算不算千古一帝。
秦始皇,第一位皇帝,一統六國,開創皇帝制度,廢除分封制,中央集權,修建長城北御匈奴,南征百越開發嶺南,統一貨幣度量衡,修直道等等。皇帝制度從他而起,為了維護皇帝制度,雖坑殺書儒,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但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遠大於他的過錯。
漢武帝,繼續加強中央集權,擊潰匈奴,,開拓西域,征服北韓,擴大版圖,推崇儒學,收藏圖書創辦太學,建立舉孝廉的人才選撥制度,第一位發罪己詔的皇帝。雖擊潰匈奴,也使得海內經濟凋敝;雖創辦太學,但只教授儒學,從他起,儒家思想正式成為兩千年來唯一官方正統。晚年巫蠱之禍對西漢傷害很大。一個“武”字,突出表現了劉徹的功績,使之成為歷史上最出色的帝王之一。
唐太宗,早年為統一天下的唐王朝做出卓越貢獻,開創貞觀之治,任用人才,完善制度,征戰使數十國臣服,使絲綢之路成為黃金走廊。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其任期內的經濟、文化發展,使得後續朝代的人民在外國依舊稱唐人。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點是儒釋道並行,唐人也是從帝制確立以來,最開放包容的。玄武門之變是一個較大汙點,但僅限於皇族內部,對人民影響不大,不從道德層面來說,僅看歷史貢獻,無疑是確立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
康熙,除鰲拜,平三藩,統一臺灣,三徵噶爾丹,力敗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有力的維護了國家統一;在民族政策上,停廢長城後,漢、滿、蒙古、藏、維吾爾等,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宗教信仰開明;文化上有功有過,本人精通但不受限於儒學,更學習西方現代科學,僅傳播一些對統治有用的,如水利工程、幾何測量等,在維護統一的過程中,興有11起文字獄,至於海禁,在統一臺灣後,便逐步弛禁,二十三年廢禁。
從以上來看,我個人願意給康熙千古一帝的評價,首先從詬病的方面看,禁錮人民思想,這是自封建帝制建立以來的每個皇帝都會採取的舉措;民族政策,壓抑漢族,誠然,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康熙帝在保護滿族特權的基礎上,削弱了滿人貴族的權力,設立南書房籠絡了漢人知識分子。再從功績方面,平三藩,統一臺灣,準噶爾,力敗沙俄,極力的維護了國家統一。最後再橫向比較,路易十四太陽王,彼得一世大帝,康熙和他們差的是所處環境不同,我們在學習這部分歷史時,中國還是一個封閉地理位置,僅有少量鄰國,底層人民無法從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光榮革命獲得思想上的變革,自然為了維護統治不會改變統治手段。所以康熙在自身飽經學習西學後,並不會改變統治策略,有人說,這是滿人的私心,沒有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考慮,那麼以當時的認知觀點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漢人思想文化,滿人學習了而已。
總之,康熙無論從當時,還是以後,都無愧於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