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ckson53428
-
2 # LaoHuang188
和君商學院是值得申請的!
和君商學院
和君商學院於2007年1月成立,教學內容聚焦於企業管理和投資、投行領域,由“管理+產業+資本+國勢”四個知識板塊構成,特色是把知識學習與實戰應用、商學研修與職業生涯緊密地結合起來,講究知識學習的系統性和實戰應用的有效性。憑藉和君十三年風雨歷程、三千餘個實操案例的積累,舉和君集團千人隊伍的知識和智慧,成為培養“傑出的企業領袖、造就卓越中國企業”的黑馬訓練營,培養和輸送高等級管理和金融人才,為企業員工培訓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和君商學培訓計劃”,被學生們簡稱為“和君商學院”。
1、為和君選拔、培訓和孵化高階諮詢及投行人才
2、為和君客戶物色、培訓和輸送管理幹部和投融資人才
3、為和君客戶設計和實施經理集訓和員工培訓
和君商學院公開課程累積90餘場,內部課程每年150場以上,畢業學員將近1000人,這些人遍佈在中國頂尖投資銀行、管理諮詢公司、跨國世界500強公司、大型國企名企以及政府單位等。
我對和君商學院的看法
結實和君商學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是我瞭解了諮詢行業,然後知道和君諮詢,再接著知道和君商學院。
剛開始認識和君商學院的時候,我是很欣喜的,為這麼一所高大上又免費的商學院。然後我著手申請八屆學員。在此期間,網上查閱了各種關於和君商學院的評價。所謂仁智各見,正面與負面都有。有些說和君商學院課程經典,教的都是實打實的案例,學完收穫不少;有些說和君商學院是傳銷、是洗腦。那時候我看了和君招生簡章,裡面有各種學院禮儀和文化,商學院也要求學員認可和君文化。我一直不喜歡某個組織特別強調自己的文化,以及要求別人認同自己的文化。因為我覺得一種文化存在,別人認同與否是靠文化本身,而不是強行要求別人認同,它連同別人對其看法都是一種客觀存在,不隨同別人的意志轉移。而要求別人認同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我還認為,一個組織過分強調自己的文化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體現,組織文化是靠組織內部發散出來的,而不是規定出來。我對和君五輪筆試的考試內容也頗有異議,我認為和君有借其賣書和推銷文化的嫌疑,而且我認為這是過分的形式主義,因為按照所有的考試內容,其實完全可以安排兩輪筆試結束的。況且我認為像氣質修煉一類的書,未必並不適合年青人讀,因為我們讀得懂卻不一定理解得了。就像書中所說,氣質是生活的沉澱,這不是透過讀一本書就能得來,而年青人看這些書,倒容易走火入魔,失去拼的精神。這些書要看也該是事業有成或者年長之後的事。然後我對和君商學院有些猶豫,我認同它的經典,也認同它宣傳和洗腦的成分。對於先生創辦商學院的目的,我也重新做了考量。後來我還是堅定了繼續申請的決心。
在整個筆試過程中,因為開卷考,我沒有買任何一本考試用書,先前下載的電子書也完全沒用上。因為只要用心,網上都可以找到。我認為這並不算作弊,因為這事憑自己完成的,況且它也是資訊理解和收集能力的體現。然後我在和君商學院官網以及和君相關的部落格找到與考試有關材料,招生交流群裡往屆學員在面對申請學員聊考試用書時表示自己解決考試用書也是考核的一部分。那時候我對和君商學院的偏見幾乎都沒了。我認可和君往屆學員的說法,也認為五筆考試是對耐心的考察,認為《心有理想,春暖花開》列入考試內容是有必要的,因為它讓我們更瞭解和君商學員往屆學員的歷程,加深對和君商學及自己入學後面臨生活的理解,以及其他安排自有不為我所理解的意義。在筆試過程中,雖然沒認真看過書,倒是也學了不少東西。其實我現在看起來,感覺幾輪筆試倒更像是一個讓申請學員學習的過程,它本身並沒有多少篩選的意義。
關於先生創辦商學院的意義,有人說是先生事業有成後想要培養一批崇拜自己的人重拾成就感;大概是在《心有理想 春暖花開》一書序文有先生的闡述,我比較同意先生所說;後來聽了《產業整合、重組併購和企業成長》課程,我對先生及和君商學院刮目相看。我恍然大悟,先生原來是要培養一批唐萬新、譚旭光類的大企業家和央視年度人物,先生也說到商學院有打造紅杉資本與思科合作模式的目的。我認為先生透過洗腦式的教育讓學員們都尊崇自己,而先生相信產業強國,按照商業發展趨勢,商業人才勢必會成為左右一個國家的群體,免費教育培養一批商業人才,影響中國,學員們的思想源於先生,出於感恩,一批尊崇自己的人控制了國家,事實上先生成為幕後的推動者,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先生乃是想像顧憲成辦東林書院一般。我認為先生花大手筆創辦商學院,花錢積累分母積澱分子,真是高人。透過弟子獲得更大成就感和體現更大的價值,這無可厚非。我對先生的雄才大略很是崇拜。
終於到五筆考試,對執行規則,跟帖之類,以及不準學員對學院有負面評價,我對商學院再次產生懷疑,我認為跟帖除了學習和交流,更有宣傳等目的。我認可寫文章之類的考察,但對於其他形式化的考察,持保留意見,讓別人說什麼不說什麼,我認為沒有必要也不應該。但我還是說服自己或許商學院自有其他不為我所理解的目的。
答完五筆之後的等待,似乎有點漫長。然後往屆學員在交流群裡說了一些情況,我對學院的看法隨之改變。招生工作主要由七屆學員負責,我對學院有點失望,但終究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招生辦法;認識往屆學員、有往屆學員推薦的預設為認可和君文化優先錄取,聽著滿有道理,但事實上就像認識官員有官員推薦的應聘者預設為認可組織文化優先進入公務員系統一樣,就是換個好聽的說法,卻看不出公平與理由如何體現。與一些往屆學員聊天,他(她)們都說道課程經典、收穫很大,我也能感覺出他們的氣質、思想和心態確實不錯。我暫且保留著對和君商學院的好感。
然後錄取結果通知下來,有點意外。一直以為要麼按志願被錄取,要麼被刷,倒沒想到會是第三種。還是想試圖說服自己學院乃是人性化考慮,給申請學員重新考慮的空間。心裡卻更願意相信學院更是出於盈利目的,也會相信申請的大多數學員都會被錄上,至於四筆遲遲未被稽核透過的人,心中也不明白是什麼原因,是在覺得沒培養必要?亦或是刷一部分人做宣傳?然後偶然發現我申請的城市七屆現場班學員竟然連10人都不足!頓感失望。讓我如何相信先生的雄才大略。這麼少的免費教育學員及容易申請上的線上班,讓我相信什麼?這終究不過是一個盈利的培訓機構而已。而其在創業板上市又能體現什麼?早早宣傳出來3萬申請學員,果真如此嗎?如果沒記錯,這資料是早在先生給七屆學員上課就提出來的。這跟馬雲早早就預測好的“雙十一”營業額一樣嗎?事實上被刷的申請學員又有多少?借用“十六字訣”評價和君商學院,更像是“盈利為本,宣傳為勢,文化為魂,教育為器”。和君商學院更像是一種商業行為,每種資源都用在盈利上,和君諮詢多年積累的案例,自然可以作為教育材料用於盈利。也許先生在北京名校雲集的大本營,招的現場班學員會很多,早些時候也就聽說北京首批錄取300人,但事實又如何?即使如此,當盈利作為根本,先生的大略又剩下幾分?商學院培養出的學員,水平能與先生比肩的能有多少?而所謂的學院文化,其實還真就是宣傳而已。是否在學院真的得到體現?更多地就是學員記得一些的紙上文字而已。我對和君商學院能培養出先生憧憬的一流商業人才得吃保留意見,出於對華人的期待,但願先生能如願。
想起五筆的時候,承諾被錄取會堅持下去。先生說學院沒辦法約束學員,只能本著“我相信”的精神,先行於學員。事實上,不管學院出於什麼考慮,在申請學員不接受調劑而被調劑的情況下,“我相信‘之精神已被學院先行於學員違背了。如果你問我還會不會上和君商學院,我依然願意上,但不是出於對學院的尊敬,只是簡單的想學點東西。如果不談感恩和感情,對於和君商學院,就是簡單的花錢買產品,你情我願,互不相欠。
寫了這麼多,認識的三重境界,我不知道自己對和君商學院的認識是第幾層。莫非先生還有不為我理解的戰略?我不知道多年之後,如果還有機會更多地認識和君商學院,我有會如何看它?在寫作中,已儘可能避免洩露不能洩露的資訊,希望我洩露的內容沒給商學院帶來干擾。
申請和君商學院有感
態度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
和君認定:激情只能點燃夢想,習慣才能成就理想!所以和君極其強調養成良好的習慣,包括:
1、不可一日不讀書。讀什麼書呢?朱光潛說:“許多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的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巋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
2、不可一週不體育鍛煉(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3、做好時間管理: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不要把時間配置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4、始終懷有雅興、浪漫、審美和詩意情懷:適時春遊、懂得仰望星空的意義、始終像初戀一樣真誠地投入愛情而不是變成情場油條、愛上音樂,等等。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把“熱情待人、成人達己”變成自己的習慣。
6、學會自我檢點和反省:把失敗和挫折歸因於自己,而不是歸因於環境和別人。
7、修行在於細節,小節就是大節:禪即吃飯穿衣。
8、致力於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總要應對緊急的事情: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是重要的事,有病了去看醫生是緊急的事;好好學習、夯實底蘊是重要的事,臨考爭取過關和畢業時謀得一個好職則是緊急的事;消防是重要的事,救火是緊急的事;等等。
9、真誠、老實、客觀,不偷奸耍滑,不投機鑽營,不撒謊,不佔小便宜。
10、在得失觀和獲取路徑上,講究先有耕耘後有收穫,先付出後得到,心思聚焦於如何作貢獻,而不是如何謀利益。
11、重承諾,講信譽,不輕諾輕許。
12、做事認真、踏實、負責任,把事情辦實在,不敷衍了事、交差應付。
13、能自律,守紀律。
和君的人才觀是這樣的:天資稟賦各不同,能力才幹有大小,知識水平有高低,只要能養成上述好習慣的人,就是值得尊敬、值得指望、值得培養的人,就是合格的畢業生。否則,天資再好,才幹再強,知識再多,都不是合格畢業生,都不能寄予厚望。
蓮花初綻,動人心魄,觀者如雲!豈知在絢麗芳華的背後是長久的寂寞等待?寂寞等待總歸是一種心靈的煎熬,能夠在這種心靈的煎熬中堅守,日後看來就是一種成就。
我覺得,首先需要明白“人生如蓮”的道理。人生就像是睡蓮,成功是淺淺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花兒,決定花兒能否美麗綻放的,是水面下那些看不見的根和本。我們太在乎成功,每每全部心思都專注於水面上看得見的花兒,卻疏於去關心水面下那些看不見的根本和養分。結果是每每事與願違,花不如意。蓮花初綻,動人心魄,觀者如雲,豈知絢爛芳華的背後是長久的寂寞等待和生根固本的艱苦努力。《論語》說:“君子務本!”務本才是正道,花開只是結果。不走正道,就沒有好果。
回覆列表
結合個人在金融領域學習和朋友學習情況,要五五分看,一方面和君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學習中結合實務比較多,比純學校學習要多一些實戰收貨,另一方面,網上爭議不少,認為過於灌輸理念,最終要看個人,如果是金融小白就算了,不一定適合,有些基礎的可以試試,看看自己是否認可學院氛圍,在做決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