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出處:《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句表示白頭偕老的很幸福圓滿的話,其實結合原詩的上下文來看,戍卒思歸而不得,這是很悲涼的。詩歌大意是一位士兵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心懷憂傷,神思恍惚,甚至丟失了戰馬。他回憶起曾經與愛人定下生死誓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是如今天各一方,離別日久,讓我有家不能回,讓我的誓言成了空話。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裡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因此這一句,是不敢輕易說出口的——“偕老”是多麼遙遠而又不可控的事。很多年裡,我只肯說“惠爾好我,攜手同行”。
PS:關於《詩經》的理解很不統一,比如這首詩,也有人認為是寫給戰友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出處:《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幾個字,就勾勒出一位青衣君子的翩翩風度。我當年對每一節後兩句更有興趣:“即使我不去找你,你怎麼不能給我音訊呢?/即使我不去找你,你怎麼就不能來找我?”戀愛中小女子的情態,躍然紙上。
《鄭風》被譏為“鄭聲淫”,只是因為這樣率真爛漫、真性情的民歌太多。鄭風中另一首《褰裳》則更加大膽潑辣:“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如果思念我,就提起衣裳渡過溱河來找我。你不想念我,難道沒有別人想我了嗎?傻小子你真傻啊!
順便說一下,與“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相近的,《王風》中還有一首《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大家熟悉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便出自此處。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出處:《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我個人更喜歡第二節的“在水之湄”,“湄”,水和草相交的地方,即岸邊。形和音都很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非常爛漫的一首詩,輕快明媚。文學少女時代給女孩取名字,特別喜歡後一句的“灼灼”二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出處:《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說君兮君不知。
傳說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槳的越女愛慕他,用越語唱了一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情詩。有人說鄂君在聽懂了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後,就微笑著把她帶回去了。這是比較受歡迎的版本。當然它和《詩經》中的多數一樣,有不同解讀,比如也有人考證說這是同性戀文字……
席慕蓉《在黑暗的河流上》有一段不同的解讀,我很喜歡:
在傳說裡他們喜歡加上美滿的結局
只有我才知道 隔著霧溼的蘆葦
我是怎樣目送著你漸漸遠去
(PS:有一段慣愛用簡潔的詩詞作為寫文的標題,比如寫“從今以往”,其實真意在後一句“勿復相思”。暗戀時以“山有木兮木有枝”寫過文,只盼我喜歡的人能讀出我想說的下一句“心說君兮君不知”。結果那人相當遲鈍……)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出處:蘇軾《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寫的是花蕊夫人,無限風情,惹人遐想。“流年”“流光”,都是當年多麼喜歡的詞。順便就把原詞都背下來了。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出處:蘇軾《行香子·述懷》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隙中駒”不是蘇軾最早創作,我卻是透過這首詞知道的。非常喜歡這首詞的節奏。以及,高中時代無限嚮往灑脫自由的隱逸生活,身為女生我喜歡的卻多是蘇軾、劉克莊、戴復古等人或豪邁或灑脫的詞作。這首大約可算至愛,全詞都愛,最愛“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這不是蘇軾最知名的詞作,許多宋詞書裡不收,於是當時我挑選宋詞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它有沒有收錄這一首……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出處:蔣捷《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全詞都很喜歡。蔣捷另一首《虞美人·聽雨》也是當時大愛,我背的一直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美人昏羅帳。”後來又細讀,才發現是“紅燭昏羅賬”。室友大笑我不純潔……其實完全沒多想,大概是小時候聽過一首歌:“紅燭為誰燃,今夜你不在身邊。偷拭腮邊淚,紅紅喜字我無言……”下意識就把紅燭、美人聯絡在一起了,多美豔悽迷的意象……
◆心有千千結。
出處:張先《千秋歲》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出處: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全身是名句……
讀詩詞有關的書不喜歡旁邊附上打油詩一樣拙劣的譯文,而特別喜歡相關的典故、名句的流變。有言本句化用自北宋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懷舊》:“紛紛墮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出處: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這句的風靡當然與金庸大師的《神鵰俠侶》有關。後來讀到這首詞,是為殉情的大雁而作,詞前有序:“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嗯,我們大學有位老師說自己的筆名叫“楚些”,“些”要讀suo,第四聲。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出處: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酒、紅爐、白雪,知己邀約……簡淡而別有情趣的一首小詩。身為一個有十幾年老胃病的姑娘,平素連涼的飲料都不喝,偏偏對紅酒、花釀之類的(低度酒)有著莫名其妙的興趣,大抵是因為受了詩詞的蠱惑。若有知音見賞,相對暢談,小酌,微醺,想想都是極美的。
(有個小插曲,某年冬,第一場雪,我發了一條微博:“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窗外雪花飄飛,只待一杯溫酒。”
其實倒不是顯擺,只是因為喜愛這首小詩,又恰好應了景,隨手這麼一發。不料我同事姑娘見了,也發了一條:“同樣是見到雪,我只會在微博裡說‘呀,下雪啦’,而有的人這樣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窗外雪花飄飛,只待一杯溫酒。’於是,我悲哀地認識到,俺果然是俗人一枚。”
我忍俊不禁,正當此時,又看到了我家BF的QQ簽名改成了:“下雪了,下雪了,好大的雪~~”
沒忍住,笑噴了。)
與酒有關,還有幾句,不知大家是否熟悉,卻是我當年非常喜愛的。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出處:辛棄疾《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蘇、辛是我最愛的兩位詞人。這一首,笑中帶淚。壯志未酬的詞人借酒澆愁,醉倒松邊,見松樹動了,以為它要來扶我,趕緊用手推它說:去!活潑好笑之餘,感慨惆悵頓生。
◆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出處:劉克莊《一剪梅》
束縕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尤其是下闋,豪情激越,狂放恣肆,當年一從紙堆裡挑出這一首,很快俘獲了我前後座不少少男少女的心啊。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出處:《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句表示白頭偕老的很幸福圓滿的話,其實結合原詩的上下文來看,戍卒思歸而不得,這是很悲涼的。詩歌大意是一位士兵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心懷憂傷,神思恍惚,甚至丟失了戰馬。他回憶起曾經與愛人定下生死誓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是如今天各一方,離別日久,讓我有家不能回,讓我的誓言成了空話。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裡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因此這一句,是不敢輕易說出口的——“偕老”是多麼遙遠而又不可控的事。很多年裡,我只肯說“惠爾好我,攜手同行”。
PS:關於《詩經》的理解很不統一,比如這首詩,也有人認為是寫給戰友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出處:《詩經·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青青子衿”,幾個字,就勾勒出一位青衣君子的翩翩風度。我當年對每一節後兩句更有興趣:“即使我不去找你,你怎麼不能給我音訊呢?/即使我不去找你,你怎麼就不能來找我?”戀愛中小女子的情態,躍然紙上。
《鄭風》被譏為“鄭聲淫”,只是因為這樣率真爛漫、真性情的民歌太多。鄭風中另一首《褰裳》則更加大膽潑辣:“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如果思念我,就提起衣裳渡過溱河來找我。你不想念我,難道沒有別人想我了嗎?傻小子你真傻啊!
順便說一下,與“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相近的,《王風》中還有一首《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大家熟悉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便出自此處。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出處:《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我個人更喜歡第二節的“在水之湄”,“湄”,水和草相交的地方,即岸邊。形和音都很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非常爛漫的一首詩,輕快明媚。文學少女時代給女孩取名字,特別喜歡後一句的“灼灼”二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出處:《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說君兮君不知。
傳說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槳的越女愛慕他,用越語唱了一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情詩。有人說鄂君在聽懂了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後,就微笑著把她帶回去了。這是比較受歡迎的版本。當然它和《詩經》中的多數一樣,有不同解讀,比如也有人考證說這是同性戀文字……
席慕蓉《在黑暗的河流上》有一段不同的解讀,我很喜歡:
在傳說裡他們喜歡加上美滿的結局
只有我才知道 隔著霧溼的蘆葦
我是怎樣目送著你漸漸遠去
(PS:有一段慣愛用簡潔的詩詞作為寫文的標題,比如寫“從今以往”,其實真意在後一句“勿復相思”。暗戀時以“山有木兮木有枝”寫過文,只盼我喜歡的人能讀出我想說的下一句“心說君兮君不知”。結果那人相當遲鈍……)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出處:蘇軾《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寫的是花蕊夫人,無限風情,惹人遐想。“流年”“流光”,都是當年多麼喜歡的詞。順便就把原詞都背下來了。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出處:蘇軾《行香子·述懷》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隙中駒”不是蘇軾最早創作,我卻是透過這首詞知道的。非常喜歡這首詞的節奏。以及,高中時代無限嚮往灑脫自由的隱逸生活,身為女生我喜歡的卻多是蘇軾、劉克莊、戴復古等人或豪邁或灑脫的詞作。這首大約可算至愛,全詞都愛,最愛“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這不是蘇軾最知名的詞作,許多宋詞書裡不收,於是當時我挑選宋詞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它有沒有收錄這一首……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出處:蔣捷《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全詞都很喜歡。蔣捷另一首《虞美人·聽雨》也是當時大愛,我背的一直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美人昏羅帳。”後來又細讀,才發現是“紅燭昏羅賬”。室友大笑我不純潔……其實完全沒多想,大概是小時候聽過一首歌:“紅燭為誰燃,今夜你不在身邊。偷拭腮邊淚,紅紅喜字我無言……”下意識就把紅燭、美人聯絡在一起了,多美豔悽迷的意象……
◆心有千千結。
出處:張先《千秋歲》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出處: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全身是名句……
讀詩詞有關的書不喜歡旁邊附上打油詩一樣拙劣的譯文,而特別喜歡相關的典故、名句的流變。有言本句化用自北宋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懷舊》:“紛紛墮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出處: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這句的風靡當然與金庸大師的《神鵰俠侶》有關。後來讀到這首詞,是為殉情的大雁而作,詞前有序:“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嗯,我們大學有位老師說自己的筆名叫“楚些”,“些”要讀suo,第四聲。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出處: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綠酒、紅爐、白雪,知己邀約……簡淡而別有情趣的一首小詩。身為一個有十幾年老胃病的姑娘,平素連涼的飲料都不喝,偏偏對紅酒、花釀之類的(低度酒)有著莫名其妙的興趣,大抵是因為受了詩詞的蠱惑。若有知音見賞,相對暢談,小酌,微醺,想想都是極美的。
(有個小插曲,某年冬,第一場雪,我發了一條微博:“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窗外雪花飄飛,只待一杯溫酒。”
其實倒不是顯擺,只是因為喜愛這首小詩,又恰好應了景,隨手這麼一發。不料我同事姑娘見了,也發了一條:“同樣是見到雪,我只會在微博裡說‘呀,下雪啦’,而有的人這樣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窗外雪花飄飛,只待一杯溫酒。’於是,我悲哀地認識到,俺果然是俗人一枚。”
我忍俊不禁,正當此時,又看到了我家BF的QQ簽名改成了:“下雪了,下雪了,好大的雪~~”
沒忍住,笑噴了。)
與酒有關,還有幾句,不知大家是否熟悉,卻是我當年非常喜愛的。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出處:辛棄疾《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蘇、辛是我最愛的兩位詞人。這一首,笑中帶淚。壯志未酬的詞人借酒澆愁,醉倒松邊,見松樹動了,以為它要來扶我,趕緊用手推它說:去!活潑好笑之餘,感慨惆悵頓生。
◆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出處:劉克莊《一剪梅》
束縕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尤其是下闋,豪情激越,狂放恣肆,當年一從紙堆裡挑出這一首,很快俘獲了我前後座不少少男少女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