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dtyf23171

      1、 題材的選擇;2、結構的安排;3、語言的運用;4、細節的設定; 5、節奏的把握;6、人物的塑造;7、主題的提煉。  一、 題材的選擇:  首先要新穎傳奇,生活已經太普通太瑣碎了,所以不平凡的故事,傳奇的故事才會更吸引人。尤其對於故事雜誌的編輯來說,看到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要有新意,才能讓我們眼前一亮,感興趣。  講故事,是需要技巧的,並非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都是故事。生活中會發生一些奇特的事和一些有意思的新聞,並非照搬過來敷衍成文就是故事了。這些事件和新聞,只是一些原始的素材,故事需要從中來提煉。也許這些原始的材料會給您啟發和觸動,希望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來分享您的體會,引起大家的共同關注,一起對這些事件和社會現象來進行思索,這就是確立選材了,選定自己要講的故事。  二、 結構的安排:  選定了題材後,就需要對故事結構進行安排,情節大致走向是什麼,起因——發展——高潮——結局,我們歡迎這類單線縱深結構。在哪裡設懸念,哪裡設誤會,哪裡起衝突,哪裡有巧合,哪裡抖包袱,這些都要考慮的。然後透過合理地設定誤會、巧合、轉折、變化、衝突、懸念、包袱,讓情節精彩有吸引力。  請注意,是“合理地設定”,如果誤會巧合轉折變化不是合情合理的,不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不符合生活的真實和邏輯,而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為故事而故事,就會使故事虛假,缺乏戲劇張力,像一張沒有拉滿的弓,軟綿綿的,沒有趣味和力度。  一個作者的靈氣,就在於合理地設定誤會、巧合、轉折、變化、衝突、懸念、包袱。  TVB的電視劇故事性強,有吸引力,幾百集長劇看下來不覺得累,吊著觀眾的胃口,讓人慾罷不能,非得一口氣看完不可。這是因為TVB的編劇摸索有自己的講故事的規律,每集中,什麼時候設定誤會,什麼時候設定巧合,什麼時候設定衝突;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承,什麼時候轉,什麼時候合;什麼時候抑,什麼時候揚,什麼時候頓,什麼時候挫,都有規律可循。  以不久前TVB迴歸劇《歲月風雲》為例,我看了開頭四集,發現每一集都是由一個個各自獨立,又和全劇相互關聯的小故事組成的,循著巧合、誤會、轉折、衝突的規律,不斷往復。  有一集中振邦買地的故事是這樣:  振邦為創業,急欲買到一塊土地。他趕到那家公司,卻被告知經辦人陳小姐正要出差,讓一個月後再聯絡。振邦心急如焚又無可奈何,轉身出公司,卻與一名美女相撞。美女手中檔案摔落,名片落在地上,振邦看見,名片上的名字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巧合)  振邦激動地邀請這位小姐去喝茶,把自己購買的條件和盤托出,陳小姐表示有興趣,鏡頭上卻是她意味深長的笑。(懸念)  鏡頭一轉,陳小姐回到自己公司,上司卻叫她“榮秀風”。(轉折)榮秀風告訴上司,她去找某小姐,還未及細談,陳小姐要出差,只留了張名片讓再聯絡,不料另一個去買地的傻瓜把自己當成陳小姐(揭示振邦的誤會)。  美女秀風扣下振邦的資料,用低於振邦的價去購買土地,雙方正要簽約,得到訊息的振邦衝了進來(再次轉折)。  振邦質問秀風為何出爾反爾,將答應賣給他的地另行賣給別人。秀風支吾遮掩,真正的陳小姐問怎麼回事,振邦這才知道自己認錯了人,不禁為秀風不擇手段而憤怒,雙方起了衝突(此處矛盾衝突到一個小高潮,同時為後面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  這幾處誤會、巧合、轉折、衝突,都是生活中的常事,真實可信,編劇將這些細節合情合理地,有技巧地調配組合在一起,就使故事充滿了戲劇性,情節不斷變化,跌宕起伏,有吸引力。  三、語言的運用:  講故事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口語化,有動感和畫面感。  有些作家的語言非常精彩,能把一些很普通的故事,講得生動有吸引力,就像看電影時,本來故事很俗套,但演員的出色的外形和表演,彌補了情節上的普通。  不過,每個人的語言風格不一樣,這一點上,我們不作過多要求,只要流暢好讀,將故事講得清楚,尊重作家的風格。  四、細節的設定:  有吸引力的故事,一定有生動鮮活的細節,想像力是一部分,更多的來源於生活的積累,要有敏銳的感知和概括生活的能力,積累這些生活材料,運用於故事創作中。  寫家庭倫理小說的王海瓴(《中國式離婚》等的作者)說過,很多人寫小說為什麼缺乏感染力,讓人覺得假呢?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的體驗,都是來自於想象,來自於影視劇中,所以缺乏真實感。作家一定要善於從生活中積累素材。  所以,寫故事,閱歷在這裡就很重要了,有閱歷,還要有概括提煉的能力,能寫出生動鮮活有感染力的細節來,讓人會心一笑,拍案叫絕,引起共鳴,感覺很真實,很有生活氣息。  五、節奏的把握:  說到故事的節奏,我想以白居易的《琵琶行》為例,這段琵琶曲與故事節奏的意境是相通的,它也是“起因——發展——高潮——結局”來敘事的: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我認為故事的結構說的是“起、承、轉、合”的把握,那麼,故事的節奏就是對“抑、揚、頓、挫”的控制,敘事時掌握好“輕,重,緩,急”。  武俠作家小椴給我們寫過幾個故事《室女劫》《路阿婆的遺產》,對節奏感的把握非常好,剛開始落筆閒閒散散,但不知不覺中,就把讀者的心給揪住了,然後節奏漸漸加快,至密不透風,最後揭破謎底,石破天驚,彷彿用一個尖利的指甲,在讀者心上狠狠地劃下一道印痕,刻骨銘心。  有人說中國傳統敘事文學的節奏,就是古典音樂的節奏,我贊同。  六、人物的塑造:  故事要能塑造鮮活的人物,有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特徵的語言,有展現人物性格的衝突和細節,人物的形象就立起來了。  七、主題的提煉:  故事的主題不能太複雜,要明晰,正面,積極,無非是講做人處世,探討人性人情,弘揚忠孝節義,呼籲環保和平之類。要想明白講這個故事,希望告訴大傢什麼,達到什麼樣的目的,這就是立意,也就是確立故事的主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等數學中的幾個符號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