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rger

    (1)合理的分群飼養

    在奶牛生產中,按奶牛不同的生理階段分群飼養。一般可分為犢牛群(1~6月齡)、育成牛群(7~14月齡)、青年牛群(15~24月齡)、產奶牛群、幹奶牛群、產犢(圍產期)牛群。較大規模的奶牛場還可將產奶牛群分為高產牛群、中產牛群和低產牛群;青年牛群還可分為待配牛群和重胎牛群。規模小的場也可將育成牛和青年牛混合飼養。

    (2)牛群的合理結構及週轉計劃

    奶牛場應調整牛群各胎次間的比例,淘汰與更新比例合理,對提高奶牛場經濟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來說,如以育種為主要目的,成母牛在牛群中比例不宜過大(50%)。如以產奶為目的,則成年母牛在牛群中佔的比例應較大(60%或更高),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奶牛場的經濟效益。

    為使牛群能逐年更新,保持群體的穩產高產,各胎次應行合理的比例。一般情況下,1~2胎母牛佔母牛群總數的35%~40%,3~5胎母牛佔40%以上,6胎以上佔20%,年淘汰更新比例可控制在20%左右,牛群平均胎次為3.2~3.8次(年末成母牛總胎次/年末成母牛總頭數)。儘量保證主動淘汰,減少疾病帶來的被動淘汰,以保持牛群的高產、穩產和優質。

    編制全年週轉計劃,先對奶牛場的基本情況作出全面的詳盡瞭解:①上年各齡牛(胎次)頭數;②本年度各齡牛的升級,轉群牛頭數(特別是青年牛轉群頭數);③育成母牛及成年母牛的妊娠、產犢日期及全年繁殖率;④犢牛、育成牛的育成率及成年母牛、初孕牛的死亡率;⑤調入或購入計劃;⑥對淘汰或出售的奶牛須經詳細調查(產量、乳頭、肢蹄、繁殖與健康狀況)、分析、審定。應依據發展和改良計劃,對老、弱、病、殘及低產牛及時淘汰;⑦淘汰更新比例。掌握以上情況後,即可得出牛群全年週轉計劃。

    (3)產奶量計劃

    產奶量計劃是制訂牛奶供應計劃、飼料計劃、聯產計酬以及財務管理的主要依據。奶牛場每年都要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場情況,制訂每頭牛和全群牛的產奶計劃。

    制訂產奶計劃時,應考慮泌乳月:①母牛現處於第幾個泌乳月,前幾個月及本月的平均日產奶量。同時考慮每頭母牛的個體特性。②年齡和胎次:荷斯坦奶牛通常第2胎產奶量比第1胎高10%~12%;第3胎又比第2胎高8%~10%;第4胎又比第3胎高5%~8%;第5胎比第4胎高3%~5%;第6胎以後產奶量逐漸下降。荷斯坦牛1~6胎的產奶係數分別為0.77、0.87、0.94、0.98、1、1。③幹奶期飼養管理情況及預產期。④母牛體重、體況及健康情況。⑤考慮本年度飼料情況和飼養管理有哪些改進措施。

    (4)繁殖計劃

    繁殖是奶牛生產中聯絡各個環節的樞紐。繁殖與產奶關係極為密切,增加產奶收入和增殖犢牛的收入,必須做好繁殖計劃。

    俗話說:“抓奶先抓配”。實踐證明,一群牛如果繁殖不正常,是不會取得高產的、更不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①編制繁殖計劃,首先要確定繁殖指標。最理想的年繁殖率應達100%。產犢間隔為12個月,但這是不易辦到的,所以要適當放寬些。一般來說,年繁殖率最低不應低於85%(育成牛95%,經產牛80%),產犢間隔不宜超過13個月(高產牛例外)。產犢間隔越長,飼料費及其他費用開支越大。所以,屢配不孕母牛,應及時淘汰。其次,產犢季節安排適當,南方因夏季炎熱要避開,要求產犢季節安排到9月份以後至次年的一季度,這樣既有利於管理,也有益於提高繁殖率、產奶量。

    ②編制繁殖計劃,還要根據母牛繁殖記錄,查清每頭成乳牛或初孕母牛當年或去年配種及妊娠的準確時間,並推算其產犢日期、產後發情配種時間以及妊娠時間等。同時,還應考慮當年達到配種年齡的青年母牛,亦應參加配種繁殖。

    (5)飼料計劃

    飼料是奶牛場一項最大的支出,約佔牛場成本的60%,直接影響奶牛場的經濟效益,所以必須對飼料的計劃採購、保管予以高度重視。

    ①飼料使用計劃

    編制飼料計劃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應根據奶牛飼養標準和高產奶牛飼養管理規範,確定奶牛採食量,一般應比標準提高15%~20%。二是確定各類牛的頭數及日糧組成。三是成母牛的產奶計劃。四是結合牛群營養狀況、飼料價格、來源等進行調整,並考慮到食鹽、鈣、磷等礦物質飼料的供應。達到不僅符合飼養標準(提高15%~20%)的各項要求與各種特殊情況的追補,還要注意各營養成分之間的平衡,更要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五是在牛群結構沒有大的變動時,上年的飼料使用量可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根據上述情況計算一年全場的各種飼料使用計劃,並列出每個月的供應量。奶牛主要飼料的全年需要量也建議按下列方法進行估算:

    A.混合精料

    成母牛基礎料量=年平均飼養頭數×2千克×365天

    產奶料量=全群全年總產奶量/(2.5~4)千克

    育成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頭數×(2.5~3)千克×365天

    犢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頭數×1.5千克×365天

    B.玉米青貯

    成母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頭數×20千克×365天

    育成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頭數×15千克×365天

    C.乾草

    成母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頭數×5千克×365天

    育成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頭數×3千克×365天

    犢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頭數×1.5千克×365天

    ②飼料的採購與保管

    A.飼料採購

    根據飼料計劃,除本場可供的數量和品種外,其餘均要到市場上自行收購或訂購,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落實供貨基地:要了解飼料的產地、貨源、質量、價格、數量、費用,並進行分析、對比、核算成本。篩選採購地點和確定數量。

    簽訂供貨合同:在掌握了貨源地或採購成本的情況下,根據需要量,即可定出採購量,對質量、規格、價格、費用、運輸、供貨日期等均要予以明確,以達到成本低、質量好、調運方便的目的。

    收購:這是保證質量的關鍵性工作,要認真檢查、準確過秤、驗收,及時記賬結算。

    飼料新鮮:一定要及時採購飼料,保證質量和新鮮度,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B.飼料保留

    精副料的管理:精副料進場要過磅,檢查質量後收入倉庫或副料池。應做到先來先吃。倉庫管理與飼料間管理要分開,飼料間用料要向倉庫辦理領料手續,倉庫每月要盤點結賬,做到賬物相符,每月要填報飼料統計月報。麻袋裝運的精料應及時用掉,如堆放時間較長的應定期翻堆。庫內精料堆放要整齊,樁腳不宜過大,最好2~3包寬一排,排與排之間稍留空隙以利通風,便於清點。不同品種要分開堆放,並分別插有記錄牌,寫明品種數量及進庫日期。庫房要經常開啟門窗通風保持乾燥,防止黴變。飼料間要定期打掃衛生。倉庫與飼料間要有防鼠、防雀設施。貯存副料的缸池要有頂蓋,以保鮮為原則,不宜積壓,防止變味發臭影響口味以及黴變。不能喂黴變飼料,夏季對副料尤應注意保管,防止酸敗變質。要求做到均衡進貨。最好能有兩個以上的貯放池、可以輪流存放,用完後須隨即清洗,如果稍有存餘也須全部出清,在下次喂料時用掉。各品種精料應有日耗7~10天的最低庫存指數(按進貨難易程度決定),當庫存近似或低於此數時,即應採取逐步更替換料措施,以防品種突變而影響產奶量。

    青乾草堆放管理:青乾草以乾燥青綠色、柔軟有芳香味、未經雨淋、無雜質的乾草為上乘。田野的草比山區的草質量要好。收購時要做好質量檢查,必須按質論價保證質量。青乾草的含水量宜在15%以下,15%~17%為較幹,17%~20%為潮,20%以上不應收進。收購時間可在7月份提早組織進行,青乾草進場須組織有經驗的人員進行整理堆放,加強檢驗、上垛、排水、通風、結頂等工作。堆放場地須略高於周圍環境,周圍有排水溝渠。青乾草堆場要有消防裝置,並設有防火標識等,專職人員應經常觀察草垛情況,防止發生自燃事故。

    (6)防疫消毒計劃

    ①定期防疫

    奶牛的烈性傳染病種類較多,近年來舊的傳染病未能撲滅,新的傳染病又不斷出現。隨著流通渠道的增多,從一個地方傳染到另一個地方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養牛場必須根據當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定期接種適當的疫苗,以增加牛隻的抗病能力。需要接種的疫苗種類和免疫程式可以到當地動物防疫部門諮詢,並將常年免疫計劃報當地動物防疫部門。

    ②定期檢疫

    結核病和布魯氏菌病都能用特定的方法進行檢疫,對健康牛隻每年按期進行檢疫,以便及早對呈現陽性反應的牛隻採取措施。

    A.結核病檢疫

    凡結核病陰性反應牛群每年應檢疫2次。如在檢疫時出現陽性反應或臨床有結核病症狀時,應及時淘汰。對結核病檢疫發生可疑反應時,隔1個月後再進行檢疫,如仍為可疑反應,兩次可疑應作陽性處理。連續3年檢疫沒有發現陽性牛的牛群,可每年檢疫1次。

    B.布魯氏菌病檢疫

    布魯氏菌陰性牛,每年應檢查1次。對可疑反應牛隻應立即進行隔離,1個月後再進行復檢,如仍為可疑反應,作陽性反應牛,立即淘汰處理;如連續2次均為陰性反應,即為陰性牛;犢牛滿4~5月齡時,即應進行布魯氏菌病初次檢疫。

    C.寄生蟲檢查

    每年應定期進行體內寄生蟲核查,病牛應及時治療和處理。

    制訂消毒計劃,圈舍及運動場所每週消毒1次;環境每月全面消毒1次;傳染病高發季節及動物防疫部門規定的夏季、冬季集中消毒期間,每天消毒1~2次。

    (7)財務管理

    ①財務計劃

    A.收入專案

    產奶、公犢牛、淘汰牛、糞便等收入計劃。

    B.支出專案

    飼料、獸藥、職工工資、水電費、裝置維修等支出計劃。

    C.淨利潤

    收入專案減去支出專案。

    ②財務成本分析與核算

    按照國家規定,成年奶牛、初孕牛、育成牛、犢牛分別進行成本核算。其專案包括工資福利、飼料費、燃料及動力費、醫藥費、牛群攤銷費(指成年母牛轉群的成本,應按期折算提取費用。如一頭初孕牛作價按1.1萬元計,淘汰殘留費按2000元計,其餘平均6年攤銷,則每年應攤銷1500元)、折舊費、修理費、轉群差價(即牛群的實際差價,如轉群價為1萬元,高於1萬元、高出部分列入當年成本,低於1萬元時不計贏利,餘額加入奶牛專用流動資金)、其他費用。

    A.支出部分

    每頭牛的支出部分主要包括購進牛的費用,飼料費用,牛群成本費,人工福利費,固定資產折舊、修理費,其他直接費用等。

    B.收入部分

    主要包括出售牛奶、牛肉、犢牛、淘汰牛及牛糞等收入。每頭成年牛的總收入減去所有支出即為純效益,按照飼養頭數總數計算全場(戶)效益。

    C.降低成本的途徑

    實行科學養牛,提高產奶量、產肉量,降低飼料消耗,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能;實現機械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裝置,以減少折舊費用;加強衛生保健,減少疾病的發生和死亡;嚴格控制間接費用支出;選擇奶牛高產品種;減少飼料在運輸、加工過程中的損失;根據飼料的可替代性,選用價低而又富營養的飼料,大力種植優質牧草,可以提高產奶量和牛奶質量,同時可以節省飼料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音箱2.0和5.1聲道有很大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