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握錘子找扳手

    第一,糜芳家族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傾家族之力幫助劉備,並且糜芳與糜竺還有糜夫人一直追隨劉備,可謂是出人又出力。以前劉備困難的時候到沒什麼,大家有苦一起吃,現在劉備發達了,糜竺感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功勞很大,可是卻沒得到相應的回報,就是有福沒有一起享。別人就算是投奔劉備晚的人都高官厚祿了,他糜芳混的的確有點慘。一直屈居於關羽張飛和其他一些晚投奔劉備的一些人之下,心裡不滿。第二,關羽的確太傲了,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特別是與糜家兄弟的關係,因為看不慣糜芳的所作所為,所以瞧不起糜芳,對糜芳的態度就難免讓糜芳接受不了,一旦糜芳犯錯,就嚴懲不貸。第三,當時的形式,糜芳也是迫不得已,關羽敗事已現,如果關羽和荊州有失,糜芳就算回去在劉備那裡也落不到好,這從劉封的結局就看出來了,乾兒子劉備都能說弄死就弄死,糜芳回去能有什麼好結果?再加上本身對劉備三兄弟的不滿,背叛也就不足為奇了。

  • 2 # 與生活交朋友

    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糜芳能力平庸,胸無大志,沒有主見和信仰,更沒有大局觀,就是個混日子的普通人。關羽給他點壓力,孫權給他點溫暖,傅士仁投降了,多種因素刺激下,糜芳頭腦一熱,便投降了。

    與其說早期糜芳跟著劉備到處流浪,不如說糜芳是跟著他哥糜竺到處流浪,糜芳基本都是跟著糜竺的腳步走的。糜芳根本就不用操心,估計是糜竺怎麼幹,他就怎麼幹,糜竺要他幹嘛就幹嘛。

    劉備創業初期,糜竺是他最得力的幫手,雖然糜竺的謀略、軍事能力並不突出,但是他家有錢,會做生意。

    糜竺是徐州的富商,不是一般的富有,“僮客萬人,貲產鉅億”。《搜神記》講糜竺從洛陽回來,搭載婦人,目不斜視。婦人是天使,要去燒他的家。但感恩糜竺,故意放慢行程,讓糜竺提前趕回去把財物搬出來。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是也反映出糜竺的為人。

    糜竺先是跟著徐州陶謙混。曹操遠征徐州,劉備跟著田楷來徐州支援,隨後劉備也轉投陶謙。糜竺和劉備估計就是在這段時間玩到一起去的。

    陶謙病重時,糜竺就建議陶謙將徐州交給劉備。陶謙死後,糜竺又帶頭迎接劉備,奉劉備為徐州之主。這是劉備第一次過當諸侯的癮,從此糜竺也一直跟著劉備,不但資助劉備財力,人力,還將妹妹嫁給了劉備。曹操要上表推薦糜竺、糜芳做官,糜竺兄弟都不接受,決意跟隨劉備。

    後來劉備終於發跡了,有了自己的地盤,他也沒忘記糜家兄弟,封糜竺為安漢將軍,在諸葛亮的軍師將軍之上。糜芳成了南郡太守。

    糜芳在這些年裡,也沒有特殊的表現,基本上都是在跟著糜竺的腳步走,看不出他自己有什麼雄心壯志,或者立下什麼奇功。

    劉備也是懂得感恩的人,用高官厚祿回饋糜竺,又讓糜芳去守南郡,可見劉備對糜芳有栽培之心,更重要的是信任糜芳。

    糜竺去了成都,糜芳在荊州守南郡。城中失火,燒燬了很多軍用器械,被關羽問責,糜芳心中害怕。孫權聽說後,趁機與糜芳交好。糜芳感受到溫暖,與孫權處得不錯。

    後來關羽出師北伐,又責怪傅士仁、糜芳提供軍資不力,放下話來說回來收拾他們,搞得他們怕得很。

    呂蒙白衣渡江,虞翻勸降了拒守公安的傅士仁。呂蒙又讓將傅士仁帶到江陵,糜芳一看,也跟著投降了。

    糜芳離開了糜竺,就不行了,再遇上一個看不起士大夫的上司關羽,糜芳的日子也不好過,也就給了孫權送溫暖的機會。

    呂蒙敢出師打荊州,就是因為荊州空虛,更重要的是看不上傅士仁和糜芳,覺得他們不是守城打仗的料。這兩人確實不是打仗的料,呂蒙白衣渡江,成功拔掉荊州在江邊的烽火臺,一直兵臨城下,他們才反應過來。

    糜芳要是僅僅沒有軍事才能也還好,守城也不需要多大的軍事才能,守著就好了。江陵是荊州重鎮,被關羽經營多年,易守難攻,不是說能打下就能打下的。只要糜芳死扛一段時間,找劉備、關羽求援,希望還是有的。

    張遼守八千人守合肥,面對孫權十萬大軍,敢帶八百人出城去浪。孫權攻城不下,準備退兵,差點又被張遼活捉。糜芳沒張遼那麼牛,守一段城池也並沒難度的。

    孫權第一次打合肥時,合肥就沒有名將守城,兵力估計也不多,靠的就是城池的堅固。孫權攻了合肥幾個月,眼看著城牆扛不住了,孫權卻被蔣濟的一封信給嚇跑了。

    但是糜芳不但打仗不行,還沒有主見,也沒有遠大志向,更沒有誓死追隨劉備的信仰。看見傅士仁投降了,心裡就慌了,也管不了那麼多了,跟著就投降了。

    如果糜芳有主見,有血性,有志向,有信仰,這時候的糜芳看到的不應該是危險,而是機會。機會從來都是與危險並存的。以前糜芳不是跟著糜竺,就是跟著關羽,現在終於有機會建立不世之功,應該果斷去博一把。

    張遼、樂進、李典相互也不和睦,李典甚至仇恨張遼,在關鍵時刻,他們都放下成見,相互合作,打出了合肥之戰的威風,被千古傳唱。

    糜芳如果成功了,就是大功臣,再加上劉備的信任,那功名利祿全都有了。其成就不亞於合肥之戰,關羽找他算賬的那種小事都不值一提。

    即使失敗了,糜芳也盡力了,對得起自己的血性和信仰了。即犧牲了個人,也光榮了糜氏這個大家族。

    糜芳投降,不僅僅坑了關羽,還坑了劉備和糜竺。雖然劉備沒有怪糜竺,但糜竺有自己的自尊心,直接抑鬱死了。

    糜芳並非天生反骨,十惡不赦之人。他投降東吳後,被虞翻懟得羞愧不已。他還是有點羞恥心的,守荊州時不戰而降,不排除有頭腦發熱,一激動就投降了的可能。如果他身旁有個主心骨給他出主意,或許又是另外的結果。

    都說劉備會用人,更勝過諸葛亮。但是糜芳就是劉備看走眼的人。按道理來講,糜芳跟隨劉備多年,劉備不可能不瞭解他,可能是糜芳過去都是在糜竺的光環之下做事,劉備沒看出來糜芳的本性。即使看出糜芳無能,也不可能看出糜芳會背叛自己。

  • 3 # 寧白首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關羽看不起糜芳,言語行為方面自然會對他有些輕慢。

    二是駐紮在公安的傅士仁逼迫的。

    三是糜芳是個貪生怕死之輩。

    關羽十個十分高傲的人,在三國裡估計沒多少人是關羽看得上眼的(劉備、曹操、張飛、趙雲、張遼、諸葛亮、龐統、黃忠還有誰?)更別說這個靠妹妹而當上將軍的糜芳了。關羽的傲不需要刻意的用言語去表現,他站在那裡就行了,因為關羽太神了,糜芳在關羽手下做事就會時刻感覺受到關羽的輕慢冷落。

    跟他一起駐紮在公安的傅士仁投降東吳,孫權就讓傅士仁去招降糜芳,正在勸降的時候,關羽派人來取糧,且說不按規定時間運到就斬,那傅士仁立馬就把這個使者殺了,糜芳又想起關羽很討厭自己,於是就投降了。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糜芳是個貪生怕死之輩,之前跟著劉備到處流浪是因為他的妹妹糜夫人還沒有死,再說那時流浪的時候還沒有到危及性命的時候,真要被曹操生擒了,糜芳估計得請降(請降還是得死,又背主又沒啥能力,曹操不要這樣的人。)現在東吳都打到城下了,關羽敗了失去軍心,打的話肯定一死。所以糜芳投降了。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糜芳投降的原因。

  • 4 # 純鈞LHGR

    因為糜芳怕被關羽迫害致死,於是先弄死關羽來保全自己。

    糜芳反的不是劉備,而是關羽。

    為什麼反關羽?《三國志》記載:

    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一目瞭然。糜芳沒什麼本事,關羽本來就瞧不起他。關羽出兵,糜芳負責籌措供給軍需,糜芳的這個任務沒有完成好。關羽肯定是不高興了,並撂下了一句狠話“還當治之”,也就是說,“你等著,等我騰出時間來,再將你論罪處罰”。

    自古,軍中有所謂“十七禁令五十四斬”,據傳是韓信所創,後世行伍莫不依此。再看糜芳的情況,論罪當斬。

    軍需籌措不利、供給不足,再加上他對關羽的不滿,關羽恐怕也久有耳聞。

    關羽按軍法治罪,糜芳必死。

    糜芳非常清楚關羽是個什麼東西,這人根本不是個良善之輩,如果由著的關羽性子來,他必定會殺掉糜芳以顯其威。於是,糜芳害怕了。

    而這些軼聞,肯定也傳到了江東。孫權這個雞賊怎麼會放棄這個機會?“權陰誘芳、仁”,孫權私下派人來接觸糜芳二人,自然少不了對糜芳一通嚇唬:“快投降孫權吧,不然以後關羽肯定抓你小辮子殺了你,關羽是什麼人你還不知道嗎?你要是不投降,早晚得死到關羽手裡,你要是投降了孫權,一輩子榮華富貴……”

    糜芳未必貪富貴,但他絕對是認定了,關羽以後會殺了自己,於是投降孫權。

    事實上,這也是關羽逼反了糜芳。這是關羽的性格缺陷。

    歷史上的關羽,性格恐怕還不如《三國演義》裡那樣,此人脾氣暴躁,瞧不起人,而且比較殘忍,說他會殺糜芳,我信。

    比如《蜀記》裡記載: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颻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

    也就是許田圍獵之後,關羽埋怨劉備。《蜀記》裡記用“羽怒曰”來描述關羽,關羽跟劉備說話都是這麼個德性——歷史上的關羽未與劉備結拜,只是君臣,臣子對君主“怒曰”——可想而知關羽對待糜芳是個什麼態度。

    包括《典略》記載: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於禁等,乃罵曰:“鰂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關羽可能不會說人話,不管跟誰說話,張嘴就口吐芬芳,老是一副高傲的樣子又愛罵人又是個火燒屁股的脾氣,少不了招人恨。他對糜芳說“還當治之”,糜芳有充分的理由懷疑關羽要殺害自己。

    糜芳為了保住自己的命,叛變也就叛變了。

    關羽逼反了糜芳、傅士仁,才是導致軍心離散的罪魁禍首。後來關羽被孫權擒殺,想必也有很多人拍手稱快吧。

  • 5 # 修書修畫修棧道

    《雍正王朝》裡面鄔先生在臨走之際,告知十三爺,千萬要拒絕“鐵帽子王”,因為“與常人相處,共富貴易,共患難難;與帝王相處,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這個道理,很簡單。劉備患難之時,沒有什麼人才願意追隨,故此禮賢下士,跟屬下親如手足。做了帝王,天下來歸,人才濟濟,當初的兄弟就逐漸疏遠。且又有了君臣之份,統御之道。

    加之,糜夫人也早已亡故,自然被邊緣化了。自我價值感降低,離去也是無奈。

  • 6 # 杭州老聃

    糜芳方面跟隨劉備四處流浪,糜芳一家在劉備陣營都大受重用,糜芳本人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也不低。糜芳留守荊州,在關羽征討曹仁的時候留守南郡,可見糜芳的重要軍事地位,以及糜芳自身在蜀漢陣營的影響。

    這麼好的位置,糜芳為什麼在關羽受到攻擊的時候背叛關羽呢?我們有一個預設的觀點,就是糜芳放棄了關羽導致關羽被殺,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

    糜芳身處作戰一線,十分清楚關羽在面對曹魏和孫權兩個集團絞殺之後的下場。關羽沒有回援保住荊州的意思,仍然不遺餘力的進攻曹仁和徐晃,依靠糜芳手上的兵力可能擋不住呂蒙的攻擊,所以投降不投降南郡都點丟,即便自己不投降,糜芳手下的將領也會拿著糜芳的人頭去投降,所以糜芳投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7 # 哼唧哼唧狗

    因為關羽嫉惡如仇+愛下不愛上+糜芳愛財(別說無人管的大後方倒賣軍糧,解放戰爭果軍前線都嚴重貪汙)+東吳滲透挑撥=怕關羽得勝把自己宰了,腦袋一熱投降了

  • 8 # 怕生不思怕思不深

    麋芳是劉備的親信,留在荊州是為了防止關羽一人做大。所以關羽就排擠麋芳。想殺掉麋。麋為了活命只能逃。但是這個時候關羽並沒有同劉備明面上的決裂。麋芳逃到劉備那裡,劉備為了不自己率先同關羽決裂只能是殺掉麋芳。所以兩邊都是死,只有忘東吳去能保命。

  • 9 # 虹貓大俠

    糜芳投降東吳,其實和當年荊南四郡投降劉備差不多,本身能力有限,頂不住外界的壓力。甚至糜芳的環境還不如當初的荊南四郡。另外糜芳本身也存在兩個來自內部的危機。

    一、和關羽不睦

    關羽發動襄樊戰之前劉備授予了關羽假節鉞。關羽有了這個授權,(蜀漢範圍內)荊州地面上他就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利。

    糜芳實話講文不成武不就。他就屬於那種劉備手下武將多時,他就站在文官班裡湊數,劉備手下文官多時,他又會被撥到武將圈裡湊數。

    因為能力不足還佔據高位,這就讓關羽非常的不喜歡他,兩人的矛盾隨著糜芳幾起辦事不利逐漸突顯出來。東吳大兵壓境時,糜芳也曾想著抵抗,但傅士仁一番勸說讓他有些搖擺不定:

    關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公細察之。

    傅士仁知道糜芳和關羽的矛盾,他這麼一說,戳到了糜芳的痛處,再加上關羽派遣的使者不斷給糜芳施加壓力,讓他趕快提供糧草。

    關公軍中缺糧,特來南郡、公安二處取白米十萬石,令二將軍星夜解去軍前交割。如遲立斬。

    在這種情況下,算不上意志堅定的糜芳就動搖了。

    二、南郡很可能沒有多少存糧

    糜芳能力不行,蒐集和解送糧草應該還是能幹的。之所以無法滿足關羽的糧草供應,很可能南郡的存糧也已經捉襟見肘了。

    本來以三郡的財富供養關羽的數萬大軍就很費力,關羽又俘虜了于禁數萬人馬,由於是掘開漢水打敗的于禁,于禁軍隊裡的糧草不可能保留,這就使得關羽糧草的壓力更加巨大。史書記載關羽嚴重缺糧,都到了帥軍搶奪東吳湘關米的地步,關羽搶米的這一步棋也徹底的惹怒了孫權。

    如果缺糧情況屬實,那麼南郡就是處於無糧或極度少糧的狀態。如果南郡沒有被圍,糜芳或許還能想辦法到周邊籌措一些糧草,一旦南郡被圍困,只憑南郡存糧守城是很困難的,即使堅持到關羽援軍到來,關羽大軍也不會備有多少糧草(退守麥城,無糧堅守就是明證),依然解決不了南郡的危機。

    到時候因為缺糧導致戰局惡化,關羽很可能一氣之下殺死糜芳,畢竟關羽是有假節鉞的,糜芳即使有客觀原因也很難倖免。

    糜芳本就是一個不能擔事情的主,在這種情況下投降東吳也就不奇怪了,先解決眼前危機再說,以後的麻煩以後再說。

  • 10 # 愛生活的老青年

    一,糜竺糜芳兄弟本質上是豪強,階級性註定他們是逐利的。但是種種跡象表示劉備諸葛亮建立的政權是以儒皮法骨的治國理念進行地區治理。

    而劉備政權割韭菜的物件明顯是士族和豪強。

    這就導致糜芳個人可能認為他的根本利益被觸及。

    二,關羽的人格問題。

    關羽喜歡看左傳,這是一個關鍵的資訊。左傳是儒家重要經典春秋的三大注本之一,宣揚的主要是忠君愛民那一套儒家思想。正是這一套思想,導致關羽極度厭惡孫權政權,因為孫權政權首先就背君(孫權政權的反骨是長在臉上的),而且還不愛民(對內剝削極其嚴重)。

    這也進一步導致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性格特點。

    因為士大夫階層在他看來就是一幫沽名釣譽不忠不孝還剝削勞動者的寄生蟲。

    可以設想,糜芳這哥們兒在劉備發跡之後,作為原始股東,覺得自己終於翻身了,可以享受了,於是佔田、剝削、買賣人口這一類的事兒估計沒少幹。

    於是關羽就很不開心了,大概私底下懟過他,甚至幹過沒收私產之類的事。

    然而東吳那邊完全就是豪強的天堂啊!想怎麼剝削就怎麼剝削。

    於是糜芳就跳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兮兮是做媒體的?有誰知道具體做什麼的,你們覺得要封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