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滴水之悟
-
2 # 停格瞬間一秒
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更是戰國曆史上一次深徹而最成功的變法。
秦國和魏國一直以水火不能容,結果是秦國越打越窮,到最後秦孝公繼位秦國以是滿目瘡痍,一貧如洗,秦孝公下招賢令,求賢納士,衛鞅入秦,秦公重用之,下之民、軍、貴族來了一場最大的變法,使秦國法律明確,軍按軍功晉級封爵,加強中央的權利,削弱貴族的利益和權力,大大的使秦國公民有了上進之心,秦國男子爭相參軍,經濟迅速發展,國庫一步步豐盈,國力壯大。
車裂商鞅:
第一正因為秦孝公全力支援,商鞅才能放開手腳去徹底變法,同時也得罪了秦國老貴族,一次秦太子觸犯秦法,商鞅處罰了太子的老師,太子記仇,是商鞅車裂的原因之一。
第二商鞅變法之所以成功不僅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援,患有商鞅手握權力之大,能危及新王,新王地位不穩,隨時有篡位奪權的可能。
第三商鞅變法,君王犯法與士民同罪,只要觸犯秦法一定嚴厲處決,不懂得給自己留路。
秦王繼位後車裂商鞅而不廢其法,因為商鞅變法是秦國唯一能夠強大富民強兵之法,商鞅可死而其法不可廢。
-
3 # 行話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特別想回答一下,其實說白了,商鞅只是一顆棋子。如果棋子有用,自然是會留在棋盤上,但如果棋子沒用了,會被迅速清理。
在秦孝公時期,就整個秦國來說,此時最需要的是制度層面的改革,是革除弊端,是大力發展,商鞅的出現,就是順應了這個時候的形勢,他的一些治國理政理念,非常適合當時的秦國,那麼自然他就受到重用,並且由於他的重要性,甚至秦孝公成為他的保護傘,就好比象棋中的將保其他。
秦孝公在世時期,商鞅的所有指令幾乎都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其實與其說是商鞅提出的主意想要的結果,不如說是秦孝公想要看到的局面。此時商鞅的存在解決了秦國的主要矛盾。
經過秦孝公在位期間的政令執行,基本上商鞅的好的想法都已經制度化了,很難有人能夠再改變其回到原來的樣子。此時商鞅作為政策改革的棋子屬性已經喪失,他的存在反而成為了一個新的問題——舊利益所有者的敵視。
在發展的第一矛盾解決了以後,團結就是最大的矛盾,商鞅的消失則會解決這個重大矛盾,一顆已經沒用的棋子換來國內統治階級的團結,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話說回來,第一,無論是改革觸動貴族利益,還是改變政治體制等?歸根結底不是皇帝的意思麼?只不過誰也不敢說,誰也不能說,只能是由棋子來背黑鍋,而且原來抬轎子的人也可以是背黑鍋的。
第二,統治者只能夠以自身利益出發來考慮問題,無論君臣多麼親密,一旦涉及到根本問題,都不會在意感情。即使秦孝公在位,時間夠久,商鞅被拋棄也不是不能理解。
-
4 # 殤流雲
變法成功的根本,就是貴族是否被削弱。變法成功意味著,削弱了貴族的影響,剝奪了貴族的利益。
變法的關鍵人物只有兩個,一個是秦孝公,一個是商鞅。商鞅提出的變法,也是商鞅拿出的變法計劃,更是商鞅實施了變法。雖然是秦孝公讓執行的變法,可秦孝公主宰了貴族的生死,沒人敢去恨秦孝公,那麼商鞅自然就成為了,貴族仇恨的物件。
當初商鞅提出變法時,商鞅與孝公就已經猜到了結果。尤其是商鞅,為了變法成功,不讓變法失敗,毅然勸服了秦孝公,不殺反變法的貴族代表人物。其實秦孝公想殺,只是為了保證商鞅可以活著,但是商鞅在活著與成功變法,選擇了成功變法而不是活著。
或許這就是“道”的魅力,朝聞道夕可死之,若當初這些貴族代表被孝公殺了,那麼商鞅就不會在孝公死後就被殺死。
我其實很佩服秦孝公,他在看到了變法帶來的好處後,仍然選擇了商鞅活著,而不是變法徹底成功。為此不惜殺掉實權的反變法貴族代表,為了商鞅活著他願意破壞變法。其實他身為秦王,完全可以把商鞅當棋子,不管他的死活,可是他沒有。
我更佩服的商鞅,明知道不殺反變法貴族代表,以後自己就會被殺死,可為了變法成功,他選擇了以身獻道。
商鞅當的起秦孝公為保他命要破壞變法,秦孝公也當的起商鞅為成功變法獻出生命。
-
5 # 圍爐觀史
自古以來,變法改革鮮有成功者,而且下場往往都不太好。商鞅,輔佐秦孝公一手推動秦國戰時變法,執掌秦國軍政大權近二十年,改革制度、頒佈法令,強國富民、遷都咸陽、收復河西,為秦國的強大和崛起乃至將來的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對秦國有大功、執掌朝政多年、且深受秦孝公信任的厲害人物,為何在變法成功秦孝公死後不久,就落得被新君嬴駟車裂而死的下場,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
1、舊勢力、老世族的復辟與反撲“商鞅變法”的一些制度與法令措施,雖然讓秦國逐漸強大起來,但卻觸犯了舊世族權貴階層的利益。秦孝公在位時,倆人緊密配合,牢牢掌握著秦國的內政外交及軍事大權,他們無可奈何只能蟄伏;秦孝公去世而新君剛即位威望不足,平衡被打破,於是以老甘龍、杜摯為主的舊勢力、老世族聯合起來瘋狂反撲,要求車裂商鞅,企圖廢除新法復辟舊有制度、法令。
2、公族宗室嬴虔誣告商鞅謀反宗室公子贏虔是秦孝公的庶兄,是當時還是太子的嬴駟的老師。他以左庶長爵位執掌秦國的兵權,為人正直但心胸狹窄,以自己在國中的威望有力的支援了秦孝公變法,但他因放縱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就是鼻子被割了。秦孝公在位,他拿商鞅沒辦法,因為商鞅事事都是按律行事(包括割他鼻子),加上又得孝公信任。
秦孝公剛死,他就抓住機會誣告商鞅想要謀反,而新君嬴駟和公伯嬴虔的關係非常好,商鞅的下場可想而知。
嬴虔雖然心胸狹窄,有著老秦人的剛烈,講究有仇必報,但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心裡明白商鞅變法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在報了割鼻子之辱的仇後,卻沒有因人廢事,繼續輔助新君嬴駟鐵腕護法,將秦國新法延續下去。
3、新君嬴駟穩固王權的需要雖然商鞅是秦孝公留給新君嬴駟(後來的秦惠文王)的顧命大臣,但嬴駟和他的關係並不融洽,一方面商鞅嚴格執法,為人剛毅嚴肅,太直太正,就像一座活著的真神讓人難以接近,甚至令人感到畏懼害怕;另一方面,嬴駟與公伯嬴虔情同父子,而嬴虔卻受嬴駟連累被割了鼻子,肯定對商鞅心裡有怨恨;當然最重要的是商鞅執掌秦國軍政大權近二十年,權傾朝野,商鞅不死嬴駟永遠只能是兒君王,不可能掌握實權,為了維護君權,商鞅不得不死。
4、變法成功後的商鞅成了新法延續的最大障礙商鞅變法成功後,秦國已經不再需要他了,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如二戰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他帶領英國戰勝了德國法西斯,挽救了英國,競選連任時卻沒選上,因為英國民眾認為他已經完成了他戰時的使命,戰後的重建工作不需要他。
其實這個時候商鞅選擇功成身退是最好的結果,但是他放不下功名利祿,放不下他一手推行的新法。而因新法造成的新舊勢力、利益階層的分裂糾葛、宗室怨恨卻需要商鞅的鮮血來彌合與平息,這樣才能避免秦國陷入動盪、朝政不穩,此時的商鞅已經成為新法延續下去的最大障礙(新法的深入實行需要一個安穩平和的國內環境)。
新君嬴駟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贏虔誣告商鞅想要謀反時,沒有絲毫猶豫,也沒有做過證據調查就決定抓捕商鞅。商鞅也因為自己頒佈的連坐新法,住店時沒帶身份證被拒從而被秦兵抓住,最終被車裂並族滅了家族。
-
6 # 浪裡白條不再白
秦國本是大西北邊境小國,不受中原諸侯國的待見。直到出現了秦孝公這樣賢明的君主和商鞅這樣的人才,才使秦國走向了富國強兵的道路,最終統一六國,完成千古霸業。而商鞅變法雖說使成功了,但是在秦孝公死後不久,商鞅也是難逃慘死的命運,被贏駟車裂於市集上。那麼,為什麼商鞅會在秦孝公死後不久落的如此下場呢?其實,商鞅的結局從變法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老秦國和其它諸侯國一樣,都是貴族階層統治著整個國家。貴族高居於百姓之上,沒有太多人權,也沒有什麼封王拜將的機會。加上秦國本身地處邊陲,貧窮落後。中原百姓也並不願意進入秦國。這樣就導致秦國 人口較少,缺少戰鬥人員。而商鞅也正是看到了這其中的弊端,與秦孝公一拍即合,實施變法。不過既然是變法,自然就會觸及到當時貴族階層的利益。加上在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公子虔等一大批的宗室貴族。可以說在秦國宗室貴族之中的多數人都希望商鞅死。
不過,由於當時的秦孝公還在,作為秦國國君,對宗室貴族的壓制力還是有的,並且,秦孝公也深知變法是使秦國走向強大的唯一道路。也是不遺餘力的支援商鞅的新法。可惜的是,秦孝公先於商鞅去了極樂世界。這下子,整個宗室貴族就活躍起來的,一公子虔為首的宗親開始了向商鞅的報復。 而贏駟雖然貴為國君,可惜的時候才上位,太過年輕。一個人要和宗親對抗總是難了點。加上變法新成,在朝堂之上還是貴族勢力居多。這樣的一個局面對商鞅是十分的不利的。
另外,商鞅的死其實也是為了保全他這輩子變法的成果。若商鞅不死,宗親貴族的怒火就永遠不會熄滅。並且會從中大肆阻撓新法的實施,這種時候,只有平息了宗親貴族的怒火,才能讓還未穩定的新法繼續實行下去。畢竟,新法讓秦國強大起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只要商鞅死了,宗親貴族自然也就沒了藉口去找新法的麻煩。
種種原因,也是導致了贏駟最終向商鞅這位大秦國的功臣舉起了屠刀。而,商鞅自己也是明白只能用自己的死來保全自己這一輩子的心血。也才能完成秦孝公一直想要的讓秦國變得強大。最終,商鞅雖死,但是,他的名字已經被每個秦國百姓,乃至全中國的人民記在了心中。
回覆列表
商鞅因為被公子虔誣陷說他謀反,秦惠文王派兵攻打商鞅商鞅戰敗死在了彤地,他的屍體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也就是五馬分屍。
公元338年,秦孝公去世,秦孝公的兒子贏駟繼承皇位,因為在贏駟還是太子的時候商鞅曾經因為處罰贏駟的老師公子虔遭到贏駟的憎恨,在贏駟繼位以後公子虔對贏駟說商鞅想要謀反,於是贏駟就派兵去捉拿商鞅。
商鞅連夜出逃到一個農民家裡想要留宿,但是農民因為害怕商鞅定下來的法律不準備留陌生人住宿拒絕了商鞅,商鞅隨後準備出逃魏國。
但是因為商鞅曾經捉拿過魏國的公子印所以魏國也不收留他,最後商鞅潛逃回秦國並且藏在邑商,並且發動官兵去攻打鄭縣,贏駟知道了以後就派兵去剿滅商鞅,最後商鞅戰敗並且被帶回咸陽處以五馬分屍的刑罰。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商鞅情商不高。他到秦國為官,說話辦事兒不注意團結老同志,在朝堂上說話,把老同志經常懟的沒有面子,所以就得罪了很多老臣。而這些老臣,是秦孝公打天下的重要班底,秦國發展壯大的主體力量。出臺的很多政策,都比較強硬,利益沒有照顧好,別人把他恨得牙癢癢的。秦孝公在時沒辦法,秦孝公崩了之後,沒有了撐商鞅的後臺,他們聯合起來收拾商鞅,而商鞅在秦國沒有根基,平時不善於處關係,沒有很好的力量保護他。
二是商鞅只是秦孝公變法圖強的工具。商鞅能夠在秦國變化,一方面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另一方面能幫助秦孝公變法圖強,君臣一拍即合,配合默契。他只是秦孝公手上的工具,秦國老臣才是根底,是他可依靠的力量,秦孝公並沒有真正的為商鞅考慮後路,比如說指定什麼人保護他。變法成功後,商鞅的用處就不大了,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秦孝公死了之後,商鞅也就沒有用處了。
三是商鞅不知功成身退。他是個做實事幹大事的人,一心想著為秦國的強大,可以說肝腦塗地奉獻一切。只知道幹事不知道自我保護,誤判了形勢,應該在秦孝公去世之前就要安排好自己的後路,或者隱居名山,或者提前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