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孔談歷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立嫡立長是確立儲君的重要原則。比如唐高祖李淵這位皇帝,即便秦王李世民功勳卓著,還是選擇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不過,對於清朝皇帝,在選定太子的過程中,並沒有遵循“立嫡立長”的慣例。在乾隆之前,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等皇帝,均不是因為嫡長子而繼承皇位。而這,也是十五阿哥永琰可以成為嘉慶皇帝的重要基礎。換而言之,如果乾隆皇帝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沒有十五阿哥永琰什麼事了。

    其次,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雖然有10多個兒子,但是,對於這10多個兒子,大部分都沒有成為儲君的可能,其中原因各不相同。一方面,乾隆的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淙、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也即這7個兒子全部早夭,而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這3個兒子,也是英年早逝。因為乾隆皇帝非常長壽,以上10個兒子顯然不存在成為儲君的可能了。而皇四子和皇六子,因為是過繼出去的阿哥,同樣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權力。

    由此,對於乾隆皇帝來說,看似可以選擇的繼承人有很多,實際上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五阿哥永琰,十七阿哥永璘這5個人。在十五阿哥永琰之外,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十一阿哥永瑆因為不注重騎射,文人習氣也沒有受到乾隆的喜愛;十二阿哥永璂則沒有出眾的才能。在此背景下,十七阿哥永璘雖然和永琰同為令妃之子,不過因為年齡太小了,加上性格上比較任性嬌縱,也沒有被乾隆選中。

    最後,由此,正像是“矮子裡拔將軍”,乾隆皇帝選擇將皇位傳給嘉慶,也可以說是從現有的並不出色的人中選擇最佳者。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皇帝因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所以不願意自己的在位時間超過康熙。在乾隆當了60年皇帝后,乾隆選定了嘉慶。嘉慶這個人十分孝順,而且非常古板守舊。選擇這樣一個繼承人,乾隆可以確保自己繼續擔任掌握大權的太上皇,並且遵循自己在位時間不超過康熙皇帝的承諾。

  • 2 # 華夏大歷史

    清朝共有12位皇帝,最著名的莫過於“康乾盛世”時期的兩位君王康熙和乾隆。這兩位皇帝在位時期,國泰民安,大家生活的都很好,所以民間紛紛為兩位皇帝歌功頌德。乾隆之後,皇位的繼承人是嘉慶,嘉慶一生也勤勤懇懇、生活簡樸、待人寬厚,從不荒淫無度,不理朝政,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君王,一生都沒有什麼建樹,他並沒有在父輩創下盛世後再創新高,而是一直延續著父輩的基業,不做任何變動。都說停止不前就是退步,所以如此的平庸的嘉慶為什麼能成為皇位繼承的人選?乾隆一生英明為何在選繼承人上卻如此保守?

    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皇十五子永琰,非長非嫡,卻被納入了皇位繼承人的選擇裡,乾隆面對這樣的選擇也是非常無奈的。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但是在永琰之前的14個哥哥中,其中有8個都英年早逝了,著實讓乾隆心痛。而面對僅有的幾個孩子中,乾隆不得不把目光放到小皇子中去,即使非長非嫡也無所謂。

    在乾隆活下來的兒子中,其中只有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被乾隆列入儲君的考慮範圍中。永瑆和永琰都是才華橫溢勤奮好學的皇子,但是兩人的性格及其不同,永瑆更聰明伶俐,為人處世都頗有主見,更活潑一些。而永琰卻性格內斂,端正穩重,講孝義,十分聽從父輩的話。按理來說,管理江山是需要一位有主見的皇子,能審時度勢去處理問題,而不是需要只遵照父輩綱領做事的人,所以顯而易見,可能永瑆當皇位繼承人更好。但是乾隆皇帝可不這麼想。

    乾隆的想法是:我的繼承者必須毋庸置疑的遵照自己的意志,不折不扣的繼承自己的政策,不留餘力的維護自己的權威,並把康乾盛世長久的保留下去。面對乾隆這樣的想法,我們只能說乾隆到晚年真的已經沒有遠見,反而對自己一生的作為十分自信和驕傲,認為自己的政治策略可以永遠一直用下去。

    所以,乾隆選擇了永琰當皇位繼承人,也非常正常了。然而永琰也沒有辜負乾隆的期望,他在位期間一直沿用乾隆一代人留下的政策,平平庸庸的過完了統治江山的一生,成為清朝歷史中最沒有特點的皇帝。

  • 3 # 史肆說

    在《一個王朝的背影》中,作者餘秋雨給了嘉慶這樣一句評價:“嘉慶為人比較懦弱寬厚,在父親留下的這副擔子前不知如何是好。”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歷史評論家們就經常說:“嘉慶為王、為臣都好,但就是做皇帝不行。”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乾隆最後還是定了嘉慶為接班人呢?難道是乾隆真的老糊塗了?當然不是,只是當時乾隆已經沒有其他過多的選擇了。作為影視劇作品中的常客,人們對於乾隆並不陌生,他25歲登基,在位60年,還當了3年的太上皇,單皇子就多達17位,但大部分都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結果。

    乾隆一生多次秘密立儲,剛登基不久就將嫡子永璉秘密立為皇太子。沒成想,9歲的時候,永璉因病去世。後來,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都曾是乾隆的考察物件,可惜全都英年早逝。乾隆為此悲痛欲絕,自此很久都不曾再冊立儲君。

    待到他想要冊立儲君的時候,還健在的僅有7人,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其中皇四子已經被乾隆斷絕了父子關係、永璂則因為母親忤逆乾隆的旨意,而無緣皇位。

    剩下的四位皇子中,皇八子永璇為人輕浮,做事顛倒,實在讓乾隆看不上;皇十一子永瑆能文善墨,文學造詣不俗,但為人吝嗇,人品不太好,乾隆對他也不太感冒;至於皇十七子永璘尚且年幼,也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這麼一來二去,乾隆也只能瘸子裡面挑將軍選中了資質平庸、但卻並無過錯的皇十五子永琰作為儲君。事實也確實如此,嘉慶在位期間也曾有過抱負,企圖逆轉大清的頹勢,決心是有,但能力卻不足,缺乏扭轉乾坤的能力。

  • 4 # 穿越歷史君

    先介紹一下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24歲登基,88歲駕崩,這個年齡放在現在也是高壽,更何況是在醫療條件都很差的封建社會了!

    乾隆帝雖然在位60年,還有3年太上皇,最高權力統治達63年,但是他所生的皇子卻不如他皇爺爺康熙的多,乾隆帝一共有17位皇子,這兒大體介紹一下:

    1、皇長子,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追封定親王,諡曰安。

    2.、皇次子,永璉(1730-1738),母孝賢純皇后。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乾隆三年(1738年)薨,冊贈皇太子,諡端慧。

    3、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追封循郡王。

    4、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5、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母愉貴妃,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諡號純。

    6、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質郡王,母純惠皇貴妃。

    7、皇七子永琮,除了政治才幹外,他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1746-1747),母孝賢純皇后,弘曆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年二歲,諡號悼敏。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8、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9、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10、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11、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母淑嘉皇貴妃,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12、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繼皇后。

    13、皇十三子,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后。

    14、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后。

    15、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

    16、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后。

    17、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后。

    綜上,這17個皇子當中,幼殤的有4位阿哥,死在乾隆帝前面的就有9位阿哥,剩餘可繼承皇位的只剩下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五子、皇十七子這哥四個了,儼然這種爭儲明顯和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不在一個檔次上。而乾隆帝的皇子們整體看來也不如康熙眾皇子優秀。

    乾隆帝曾最早立皇次子永璉為太子,無奈只活到了8歲。

    皇五子永琪,也是乾隆非常喜歡的一位皇子,也曾作為皇儲去看待,但是也只是活到了25歲。

    皇七子永琮,除了極具政治才幹外,他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一度成為非常被看好的帝位繼承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封為莊親王。還擔任過內務府大臣,主持操辦過乾隆七旬萬壽慶典等大場面,他的才幹可想而知。不幸的是,第二年,還沒有等到父親乾隆皇帝的八旬萬壽慶典,他便於五月初一去世。

    此後,乾隆帝又在其他幾位皇子中物色人選。當時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已出繼旁支為嗣,其餘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璂的身分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當時十五歲,但就在這上一年(乾隆三十年),其生母那拉氏皇后與乾隆帝發生尖銳矛盾,其真實具體原因,至今仍是個謎。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因群臣苦諫未成事實,但那拉氏的皇后已名存實亡,次年,即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便悒鬱成疾身亡。乾隆帝尚餘怒未消,命以低於皇后規格的皇貴妃喪禮葬之。這一事件殃及皇十二子永璂,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為太子。其他幾位皇子,皇十七子永璘,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五月,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並曾受到乾隆帝的公開斥責。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較優,尤善書法,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也曾嚴厲申斥。

    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當時的諸皇子中,其才德就算是較優的了。乾隆後期的一些口碑反映也說明了這點。出使清朝的北韓使節,曾據他們的見聞向本國國王介紹當時幾位皇子的情況,以推測誰是被立的皇儲,他們說皇八子永璇是“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還有的說他“性行乖戾,屢失上意”。對皇十一子永瑆的評價是“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而對皇十五子永琰,則頗多讚譽,有的稱他“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有人說他“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還有人稱讚皇十五子“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已是六十三歲的乾隆帝最終確定了皇儲的人選,將密旨繕寫兩份,分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及自己身旁,並將此事諭知軍機大臣。乾隆帝密定的儲君,與大家的推測是一致的,是皇十五子永琰。

    因此,在乾隆皇帝眾多皇子當中,你有沒有才能暫且不說,最起碼你得有個好壽命,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最起碼的資本去爭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給我介紹個好看的韓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