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風向標
-
2 # 巴塞電影
這個得看時代,八九十年代,那時候大陸才改革開放,的確沒有什麼資金和技術來拍攝大量優質的劇集,而在那個時候,香港的TVB可是經常會產出爆款的電視劇,比如《射鵰英雄傳》、《霍元甲》、《神鵰俠侶》之類的。只要大陸政策允許,可以將這些片子引進內地的電視臺,那麼觀眾自然願意天天呆在電視機前面看電視劇。
然而在2000年後,情況就慢慢不同了,尤其是2005年之後,大陸的劇集開始逐漸變得優質,並不是什麼電視劇都是香港的好,內地的《鐵齒銅牙紀曉嵐》、《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大明王朝1566》,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觀眾群體,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還一定要看港劇呢?
更何況,近些年來,港劇的水準也開始逐漸下降了,只是偶爾才會有好的劇集上來,比如前幾年爆火的《潛行狙擊》就讓謝天華紅了,但是由於香港的影視人才逐漸北上,製作優質電視劇的人也的確不多了。
-
3 # 笑譴雲飛
說的簡單點,以前香港拍戲,為的是生存,現在拍戲為的是出名~發大財。一個為了生命拍戲誰不拼命?一個為了享樂拍戲,誰願意賣力。
-
4 # 環韻燊
不能一味貶低港劇,港影港劇能能產生那麼巨大的影響力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大陸學習的,像李若彤版神鵰俠侶,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人龍傳說李連杰系列的功夫電影等為什麼能那麼吸引人令人難忘,值得大陸的影視人員思考學習。不過現在香港確實沒落了,港劇的質量大幅下降,不能和以前巔峰期相比了。
-
5 # 二哈看影片
因為拍攝的題材已經接近飽和了,香港電視劇拍攝題材可以說遍佈了各行各業,基本上它都拍攝的差不多了,比如警察,各個部門基本上都拍過,什麼反黑,巡警,交警,飛虎隊……還有醫生,黑社會,明星,富二代,空姐空少,消防隊,律師。還有時代劇,唐宋元明清,各種古裝戲,武俠戲……英雄,壞人……太多題材了,基本它都有片子。
還有就是演員現在青黃不接,708090年代湧現許多的明星大腕,但是現在年輕的演員很少有讓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了。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就記得他在片子裡的名字,不清楚他現實名字。比如周星馳,在片中他是尹天仇,他是周星星,他是9527,他是唐伯虎。比如周潤發,他是小馬哥,他是賭神。這些都是經典的角色了,現在你看片子,這是XX女神,XXX小鮮肉,你記得他在片中扮演什麼角色,叫什麼嗎?
而且現在國內廣電總局對拍攝的題材有限制,有好多的東西不能拍攝上映的,以前拍了那麼多題材了,現在不讓拍了。
-
6 # 風雪無邊雨
港片未死,只是腐朽
被朋友拉著去看來《追龍2》,加上年初的《廉政風雲》和之前口碑不錯的《追龍》《無雙》,幾部片子連著看下來,不得不感慨,港片大勢已去,只在苦苦掙扎,雖然未死,卻已腐朽。
中國電影起源於上海,在上世紀由於時代原因,大批的文化人齊聚香港,電影產業也轉移至此,建國初期內地與臺灣在此拍電影搶奪輿論陣地,後來作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視窗,香港聚集了大量的人才,電影行業興興向榮,鼎盛時期被稱作東方好萊塢,拍的電影可以直接登上美國的票房榜。
至今,仍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港片,以及名揚海內外的頂級影星。然而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的湧起,內地開始再次開啟大門,直接與世界對話。原本自成一格的影視業也開始與世界接軌,經過最初的陣痛後,內地的影視產業逐漸形成規模,搭載著中國騰飛的超級工程與強大的工業能力,工業大片逐步顯露頭角,而港片依然苦苦掙扎在上世紀題材中。
港片曾經輝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出名的雙週一成,出品的動作片,喜劇片,不僅牢牢把握著香港本土票房與內地票房,還曾多次席捲東南亞,而今,香港已經連自己的本土票房都難保。
香港電影行業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喜歡跟風,什麼片子賺錢就集中跟拍,在上世紀電影以劇情為主的年代,香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將動作片警匪片文藝片市場佔滿,將自己的長處發展到極致。
然而隨著電影工業的升級,大片時代來臨,好萊塢工業大片特效大片動輒上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和令人驚歎的酷炫畫面,開始屠戮香港的本土電影,兩千年後香港電影再不能與之一戰。
透過最近的新聞熱點,大家多少被科普了工業這個東西是會逐漸升級的,每次升級都會甩下一堆對手,好萊塢透過製作規模的升級,將全世界其他國家都甩在了身後,多年霸佔全球票房前一百,直到《戰狼2》打進去。
美國擁有最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能拿出龐大的製作成本,各類大片特效以億計算,而香港本土票房最高的片子是周星馳《功夫》,全部票房六千萬……
香港而今已經拿不出和好萊塢對拼的工業大片,只能在劇情上下工夫,然後香港給了我們什麼樣的產品呢?
近年來,口碑較好的《無雙》——升級版本的《英雄本色》,假鈔故事+黑幫內鬥;《追龍》——《五億探長》的番外篇,雖然這部片子口碑不錯,但是甄子丹的坡豪太沒有說服力了,畢竟之前的跛豪是呂良偉大哥,肉眼可見差距過於明顯;《廉政風雲》——“升級的”警匪片。
《追龍2》這部片子的原型是號稱中國十大悍匪之一的張子強,綁架香港富豪勒索,依然能夠全身而退,最後栽在內地警方手裡,本片擷取張子強最後被捕的部分進行製作,然後依然是“古老的”臥底與窮兇極惡的匪幫鬥智鬥勇。
全部,全部都是老題材。炸的車可能更多了,拆的彈可能更復雜了,然而總的來說都是換湯不換藥,劇情深度甚至比不上之前的港片,能抗大旗還是那些老面孔,甚至新不如舊(對,我說的就是甄子丹和呂良偉的差距!)
筆者糾結是有原因的,我上兩張圖你們就懂了。
在劇情毫無進展,主演不如曾經的情況下,港片還在翻來覆去炒剩飯,《追龍2》劇情節奏甚至不如前篇,無味的雞肋佔據太多篇幅,本該展現張子強窮兇極惡狡詐奸猾的片子卻將人物性格描寫的平平淡淡,開頭兩分鐘講完張子強和李嘉誠談判的“豐功偉業”,後面一個半小時講張子強怎麼忽悠警方臥底……
悍匪的一生波瀾起伏,作惡無數,然後香港拍片給觀眾詳細講述這個悍匪怎麼忽悠警察臥底,以及警察怎麼被動接招——故事原型不是用來浪費的。
最後詳細描述如何引誘悍匪過海關來境內是原型的結局沒錯,但是你想告訴觀眾什麼呢?繞了這麼大的圈子,罪大惡極的悍匪還是需要給內地公安收拾?
香港人,在自己的電影裡,將結束惡匪作案的重擔交給內地公安。
很好,很可以。
香港方面,即使在自己的電影裡,也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他們已無力處理。
之前有港片懷舊粉嫌棄《戰狼2》、《流浪地球》拍的不好,應該交給香港拍會更經典。
首先,《戰狼2》製作成本是兩億,《流浪地球》製作成本3.5億,在他們上映前,屬於票房撲街的影片型別,中國產軍事片和科幻片。戰狼不算特別嚴謹的軍事片,國內上檔次的軍事片應該是《大決戰》三部曲,戰狼顯然是帶著動作片成分的,而中國產科幻片簡直就是爛片的另一種名稱,所以香港有可能投資五億去拍市場上屢屢失敗口碑也不行的片子麼?
其次,這兩部片子都基於國家實力這個前提,比如二哈的原型是葉門撤僑,中國的真派軍艦去了遙遠的大洋彼岸,將中國公民安全的接了回來,香港有這個實力麼?《流浪地球》的Navigator號空間站,高達11公里的行星發動機重核技術,多輪全向行進裝載車基於中國產卡車的超強效能,這些,香港都沒有。
再次,二哈的拍攝有南京軍區的支援,提供了豐富的軍事裝備以及海量的軍事實戰案例,在此基礎上構成了大哈二哈精彩的軍事成分,香港難道會讓駐港部隊去拍電影麼?《流浪地球》的拍攝更是與中國航天集團,長光衛星進行了合作,香港拍這一類科幻片的,香港本土有能夠支撐他的技術機構麼?他根本沒有航天產業。
最後,香港人拍了這麼多年的電影,習慣了穩贏套路,包括即將上映的幾部片子,都是各型別的續集,即便在與內地合作,也是各種古裝玄幻,可曾有過開闢新型別,講述時代發展的追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電影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他產生的土壤便是國家實力,中國因為工業騰飛,因為軍事力量的切實增長,因為電影工業的逐漸成熟與體系化,所以工業大片成為可能,香港沒有這樣的先提條件,也就不可能排出二哈、流浪地球這樣的片子。
香港而今,除了拍爛了的警匪片,還有什麼呢?內地除了前文提到的,動畫片有《大聖歸來》《白蛇緣起》這樣的誠意之作,雖然不能媲美迪士尼,但是值得一看;軍事片的戰狼,紅海都是有原型,狂燒錢的片;喜劇片有甯浩+沈騰;現實題材有徐崢,徐崢做喜劇很好,但是他做文藝片,講述劇情也是一流,不管是當年的《無人區》,還是近期的《我不是藥神》,都是劇情一流的片子,它符合邏輯,又在違禁的邊緣上,戴著手鐐腳銬瘋狂起舞。
當然,港片依然在,香港的電影人不甘落後,每年都推出新片。
中國宣傳部電影頻道總編室主任東瑞豐在參加節目時,回答網友關於“六公主”調侃時,很認真的說,他們是在用電影這種文藝作品來呼應當下的時代。
這才是一部電影該有的追求,能夠呼應時代,他講述時代的故事,站在而今這個時代,向後回顧,向前瞻望,它的內容植根於現實,它的內涵取自民族大眾。
內地做不到這些胡亂編造1948年以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古遠古時期的故事,已經撲街成狗,香港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內地在撲街成狗以外,更有苦苦掙扎奮發向上,不斷追逐時代脈搏的電影人,而香港目前還沒有。
港片依然存在,只是故事翻不出新意,沒死,但是在緩慢地腐朽,大約是與經濟一般,開始迴歸他本該有的地位。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70後,小時候痴迷《射鵰英雄傳》《上海灘》《流氓大亨》《霍元甲》等港劇的情景至今難忘。這些精彩好看的港劇,可以說伴隨著我的青春成長,在記憶中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如今,當年在內地備受歡迎的港劇,卻漸漸難見蹤影,幾乎在內地電視熒屏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從日劇、韓劇到內地電視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是因為內地在改革開放之後,影市產業的迅速崛起,電視劇製作水平越來越高,拍出來的作品不僅製作精良,而且更加貼近內地觀眾生活,更加接內地觀眾地氣,湧現出《西遊記》《渴望》《三國演義》《編輯部的故事》《暗算》《潛伏》《士兵突擊》《走向共和》《風箏》等數不清的優秀作品,逐漸取代了港劇、日劇乃至韓劇的大部分市場。這幾年,內地電視劇的投資更是進入億元時代,高投入大製作的生產模式,至少在製作商,已非港劇所能匹敵。
而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內地影視製作人才和優秀的演員,很多都是透過電視劇為觀眾所熟悉,這種層出不窮的人才優勢,是隻有彈丸之地的香港無法相比的。
其次,港劇這三十年多來進步緩慢,直到今天,很多港劇中的佈景和道具都顯得相當粗糙簡陋。當年《射鵰英雄傳》簡陋大家都能接受,幾十年過去還這樣的話,內地觀眾勢必會大量流失。
最重要的是,香港電影產業發達,這幾十年來,絕大多數優秀演員通過出演港劇出名後,就轉戰大銀幕,幾乎不再拍電視劇,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劉青雲等大牌明星莫不如此,這導致了港劇人才青黃不接,缺乏好導演好編劇以及大明星和優秀演員支撐的港劇,這十幾年來缺乏好作品,漸漸衰落已經不可避免。
正因如此,曾經風光無限的TVB這兩年來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形成惡性迴圈,更加難以對電視劇生產投入大資金。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兩岸三地文化交流頻繁,影視產業已在融合中連為一體。只要是好電視劇,就不愁沒有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