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張懷瓘評價順序是虞世南,智永,歐陽詢。注意:唐代之前沒有楷書的稱法,而是管我們所說的楷書叫隸書,宋代才叫楷書。
24
回覆列表
  • 1 # 書山勤為徑

    一般來說,提出誰比誰更好,或者誰第一誰第二等等問題的多半都是一知半解的。因為每個時代對美的評判不同,比如唐代胖為美,現代瘦為美,那唐玄宗看現代的一眾美女,多半連宮女都選不上。每個時代不同,每個人也有不同。根據個人的經歷和學養,對美的判斷也不一樣。就像取媳婦,你看上的,別人不一定看上,你看不上的,別人不一定不喜歡。古代的書論很多,書家的劃分標準也跟批評人的喜好有關,有的就說好,有的看不上。大凡藝術,很難分出個高下。因為解不止一個,哪個都是對的,所謂文無第一,書法亦然。歷時上凡是評出幾大幾大的,都是表明作品的影響力和成就,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第一第二,比如蘭亭和祭侄文稿,誰第一誰第二,各人有各人的標準,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第一第二。楷書四大家怎麼排座次?每個人的順序也都不一樣。

    至於九成宮,千字文哪個更好,你喜歡哪個,哪個就更好,很簡單。我們沒有必要抬一個貶一個。都是前人留下來的珍貴資料。

    如果不從喜好角度出發,我個人覺得,臨寫墨跡本的帖會比刻帖進步更大。

  • 2 # 千千千里馬

    所以,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你說的唐代張懷瓘對歐陽詢的評價排在虞世南、褚遂良之後,這是唐代的看法。

    中國我們今天對歐陽詢的《九成宮》的評價,是唐代以後的認識。

    唐代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次統一規範漢字的時代。

    歐陽詢是初唐著名書法家。當時,唐太宗樹立的書法楷模是王羲之。所以,王羲之的書法美學,就會成為唐代書法的最高標準。

    虞世南、褚遂良都是王羲之書法體系的直接繼承者。特別是虞世南,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的弟子,那麼,虞世南、褚遂良的書法,當然會得到更高的評價,這是毫無爭議的。

    特別是虞世南的學生褚遂良還是唐太宗的顧命大臣,在武后時代生活過一段時間,地位很高,影響很大。

    武后時代的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對他們評價很高,一點意不意外。

    話有說回來,虞世南、褚遂良是書法,也絕對是二王筆意的優秀書法,所以,怎麼評價也不過分。

    那麼智永的《千字文》呢?這是一個真草兩種字型的喜帖。由於你要與《九成宮》比較,我們只能說《千字文》的楷書部分的成就了。

    智永是南朝到隋代的大書法家。信奉佛教。據說他的《千字文》寫了八百本,分贈各個寺院。

    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這一種了。智永的書法繼了王羲之的書法體系,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書法的體貌,總得來說是豐滿矯健,雖然是楷書,但是有行書筆意,處處給人以筆勢飛動的美感,假如我們把智永的《千字文》裡面的字,都看成是像《蘭亭序》裡的第一個字“永”那樣的楷書筆法,那麼,我們說智永的《千字文》就是王羲之《蘭亭序》的楷書化,恐怕一點也不過分吧?

    可能正因為如此,郭沫若曾經有智永偽造《蘭亭序》的說法呢!

    如果說智永的《千字文》是以筆法遒媚飛動見長,那麼歐陽詢的《九成宮》則是以內斂、含蓄、凝重見長。

    關於歐陽詢的書法為什麼具有“魏碑”書法筆意,這個問題,大家都看得出來,但是,並沒有一個清楚的理論解釋。我們習慣地總是認為,歐陽詢學習二王。

    實際上,歐陽詢並不是完全只有二王。他早年的書法,肯定是學習“魏碑”。

    儘管歐陽詢是南方人,但是,在唐代以前,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影響大。

    南北朝時代,無論南方北方,所謂“魏碑”的書法風格,也是比較常見的,大家基本按照“魏碑”的書法在發展,一點也不意外。

    所以,歐陽詢也自然是受到“魏碑”書風影響的眾多書法家之一。

    可能到唐朝了。唐太宗提倡王羲之,他也學習王羲之了,但是,基礎還是改不過來。這就形成歐陽詢具有魏碑筆法的《九成宮》書法風格了。

    唐代以後,特別是明代和清代,對學習書法的楷書要求很高,所以,歐陽詢的楷書就被歷史推到風口浪尖了。形成“歐顏柳趙”所謂的四大楷書典範。從此,歐陽詢的名聲登峰造極。

    我們今天對歐陽詢的認識,已經不是唐代張懷瓘的認識,而是明清時代對歐陽詢固定下來的認識。

    智永的《千字文》是普通知識分子學習書法的一般面貌,創作也輕鬆自由,沒有斤斤計較。所以自由灑脫。

    歐陽詢的《九成宮》是皇家的樹碑立傳,所以,森嚴莊重,筆法也嚴謹險峻,具有廟堂的莊重大度氣象。

    如果寫得像智永《千字文》中的楷書那樣,顯然會有失莊重的。

    如果從純粹的欣賞來看,可能《千字文》更生活化一些。

  • 3 # 吳下不才

    九成宮是工楷,結字用筆都很嚴謹。智永千文已經是行楷了,智永是用王羲之的行書筆意在寫楷書。難分好壞,各有特點。

  • 4 # 國教童蒙學堂
    一、身世教育:紅N代VS類人猿?

    先說智永,書聖王羲之七世孫,第五子王徽之後代,號“永禪師”,用今天的話來說,根正苗紅,字要是寫不好,都對不起老祖宗。有這麼好的條件,每天都能對著《蘭亭序》真跡揣摩筆意,一定是羨煞旁人吧,就連唐代的最高統治者李世民,也百爪撓心般地想得到這幅作品呢。

    可惜的是智永並非以王氏的名頭流傳千古,從某個角度來說,他相當於書聖命脈的終結,在他之後,王羲之的後代,再沒有一個人能夠以書法威震天下,反倒是王鐸這一同姓不同血脈之人,被日本人推崇“后王勝前王”,這是後話了。

    再說歐陽詢了,好事之徒因為他樣貌醜陋,(然而我們從流傳畫作中,並不見其醜)嫉妒他的成就,竟然杜撰出他是白猿後代的故事,事實是這樣,歐陽詢出身潭州豪族,家人因歐陽詢的父親起兵反叛,兵敗伏誅,只有他免於遇難,被父親的好友收養,年長後入仕途。

    隋亡後,歐陽詢輾轉成為唐朝臣子,歷經玄武門之變,終於成為閒散無事的文儒老臣。

    二、筆法特徵:用筆法則和結構大師

    著名的中國書法用筆法則“永字八法”,相傳是智永開創的,後來,智永又將這“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再後來,經過很多書法家一直傳了下來。

    “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

    在用筆上,智永的千字文,八面出鋒,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他學鍾繇《宣示表》,“每用筆必曲折其筆,宛轉回向,沉著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紙背者”。

    智永鍥而不捨地學書,居永欣寺三十載,每日深居簡出,專心習字。他準備了數個一石多的簏子,筆頭寫禿了就換下來丟進簏子裡,日積月累,竟積攢下十大簏子,後來在門前挖了一個深坑,將這些筆頭掩埋其中,上砌墳冢,名之曰“退筆冢”,可見用功之深。

    還有一個名詞和智永僅僅捆在一起,就是“鐵門限”了,相傳他書名大振後,求書者絡繹不絕,把寺廟門檻都踩斷了,只能用鐵皮包起來。

    智永的書法真跡有《真草千字文》、《楷書千字文》、《歸田賦》等,其中以《真草千字文》最佳,傳所書有八百本之多,流傳到現在的版本只有兩個,彌足珍貴。

    張懷瓘在《書斷》中,以神妙能三品品評歷代書家,智永的楷書、草書都列為能品,被後人評為“秀潤圓勁,八面具備”,蘇東坡先生說智永的書法,有陶淵明詩詞韻味,可見高古與散逸。

    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晉、宋人字蕭散簡遠,智永稍變,至顏真卿、柳公權而整齊……”可見智永在中國古代書法演變史上,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歐陽詢師法王羲之、師法智永,同樣是位書痴,近70歲時路過雜草一石碑,下馬觀看,發現是西晉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碑石,於是在碑前仔細看了三天三夜,細心琢磨。

    歐體以字間結構的嚴謹著稱,被稱為“帶著鐐銬跳舞”。即便是他的兒子歐陽通,經過那麼多年的專研琢磨,也沒能突破這個框框,只不過增加了一些鋒芒而已。

    歐陽詢堪稱全能選手,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想不到吧,以《九成宮》為代表作的他,篆書竟然是最為拿手的。

    楷書和行書的作品,以《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夢奠帖》、《張翰帖》為代表,風神凝重,結體沉穩。歐陽詢對書法理論也頗有研究,存世八法為“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隨之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裁,東映西帶”,除了《八法》,他還著有《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等,具體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的書體的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

    看下來,兩個人簡直是不分伯仲,藝術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是源於此,何為真正的上品,何為與古人神交?也許只有當我們真正讀懂這些前人的作品,才有機會去品評一二吧。

    好了,今天的問題就到這裡,下次見~

  • 5 # 翰墨今香

    歐陽詢的《九成宮》和智永的《千字文》相比,哪個更好?我的答案就是,你喜歡那種風格,哪種就是更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智永這些古代的名家,任何一位可以作為我們的學習物件,就看你喜歡誰的風格了。

    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稱為初唐四大家,虞世南的書法因為師法智永,是王羲之一脈的嫡傳,因此十分受到唐王李世民的喜愛。而歐陽詢早期雖然也學過二王的字,但後期主要是受到北齊劉珉的影響,筆力變得瘦挺,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歐陽詢能被重視,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歐陽詢雖然和虞世南都是隋臣後歸大唐的人,但歐陽詢不巧的是初期跟的人跟錯了,歐陽詢跟的是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後,歐陽詢基本上就是掛的一個閒職。但書法過硬,還是被李世民比較重視,讓他跟著虞世南一起去弘文館當書法班的老師。

    歐陽詢的書法在初唐影響還是很大的,歷史記載很多人以能夠得到他的字為榮,甚至外國的遣唐使專門上門求購。當時王公大臣的碑,很多都是歐陽詢所書,當時的宰相杜如晦的碑就是虞世南撰文,歐陽詢手書的。在政治上歐陽詢不被重視,但書法確實得到朝堂內外的推崇。

    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就是魏徵撰文,歐陽詢書的,後世對此件歐書的作品評價甚高。

    而智永是王羲之的後裔,家傳的筆法,而且在書法上非常的用功,什麼“鐵門檻”“退筆冢”都是有關他學書勤奮的故事。智永深得“二王”一脈書法的精髓,《千字文》是智永流傳下來的唯一真跡,十分的珍貴。

    我們知道現在看到的“二王”的作品都不是原作,要麼是碑拓的,要麼是鉤摹的,而且幾乎都不是原作鉤摹的,因此透過這些作品去探尋“二王”的筆法,就是件很困難的事了。而智永因為得到“二王”筆法的家傳,而《千字文》又是難能可貴的墨跡本。因此,後世很多的名家都是透過學習智永的《千字文》去學習魏晉筆法的,例如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據說早期臨摹《千字文》不下五百紙。

    智永的《千字文》可以說是師法“二王”的一條非常好的途徑,因此在後世的書家中,智永《千字文》被重視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歐陽詢,這是我們要知道。也就是說,如果從學習“二王”的角度來說,智永的《千字文》要好於歐陽詢的《九成宮》。

  • 6 # 千年蘭亭

    無疑,智永是位勤奮的書寫者,他晚年以真、草兩體抄寫《千字文》1000多本,從中挑選最滿意的800本分送浙東各寺院。

    所以,他的書寫首先是以弘揚佛法為主要目的,其次,他的作品行筆熟練,起收筆的露鋒,暢快迅捷,結體平正準確,遒勁秀麗,氣息靈動,非常適合閱讀。

    從《千字文》來看,用筆藏頭護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韻律。

    但是,我們應當注意,正如上面所說,他的書寫更多是為傳播經義,而從書法繼承的角度看,他的作品中存在弊端習氣,很多書家認為,以之作為“二王”的正宗嫡傳欠妥。

    而歐陽詢的《九成宮》,歷來被認為是楷書至則,一筆一畫,法度嚴謹,這些遠非智永的《千字文》所能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上面的蜂膠怎麼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