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西蜀府河人

    唯心主義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代表的《易經》、老子、莊子等等……以及佛教的釋迦摩尼為代表的,講的是形而之上、關於精神的學問。他們透過修行、用的是覺醒後的本覺、元神(潛意識)透過事物的表面,看到心物一元、物我相通,即世界是由精微的物質——意識,凝聚而成形、質的微塵世界。

    而世人受肉眼的約束,看到的只是日月燈光(三光)照亮物體表面,反射到視網膜而形成的表面影像。所以,看到的只是表象。

    受時間的約束,我們只看到事物的出生、成長、死亡,猶如夏蟲只能看到三季。

    他們和我們講精神、靈魂的存在“獨立而不改”、和不朽“周行而不殆”,就像水,凝而墜地,蒸而昇天!“從無(無形)而至有(有形),從有(有形)又歸於無(無形)”迴圈往復。

    猶如人和夏蟲談冰!和井蛙談天!

    沒有見過冰的夏蟲,總會以自己的認知,極力否認冰的存在。

  • 2 # mulin30311368

    唯心主義,是一種看待世界的觀念。即認為一切存在都是某個造物主創造的(客觀唯心主義)或人們主觀認為的(主觀唯心主義)。

    這種世界觀之下,人們就可能形成不重視客觀存在,不重視事實,一切憑主觀想象為現象做出判斷。把人內心的某種想象、臆想、主觀推斷當成事實。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在現實中,即便是唯心主義者也不自覺地承認客觀事實是獨立於人的主觀意識的存在的。所以,他們實際上也是依據某些事實做論據的。但,又不願意承認。

    由於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應不是簡單的像鏡子一樣的呈現。人的意識對客觀存在有反作用。即人們運動大腦對各個器官接受的資訊進行綜合判斷後做出決策,這個判斷過程充滿了人的智慧。也就給人一種唯心主義也是真理的印象。

  • 3 # 登山者老陳vlog

    認為只有我思考,所以我才存在,就是唯心。

    認為因為我存在,所以我學會思考,這就是唯物。

    中國古代是沒有唯心唯物的說法,它們是個舶來詞彙。炎黃文化認為世界是天地人三位一體,唯心唯物夾雜在一起。到了老子,就有點唯心起來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他又說“大道無言”。意思是能說出來的只是真理的細節,真正的真理,由於語言是聲音的統計學範疇,所以語言一誕生就有缺陷,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真正的整理。

    老莊哲學是中國唯心學說的鼻祖。

    既然唯心唯物是個舶來詞彙,那麼我們就從西方文化語境來理解這個問題。

    唯物主義代表人物就是馬克思,他認為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改變。

    唯心主義代表人物是黑格爾,他認為絕對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瞭解了唯心唯物的區別,我們就會發現,不管是哪個學派,都只是看問題的一個角度。要說唯心主義的缺陷,那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唯心主義學派把人的意識形態綁架在物質基礎之上,造成精神世界的思維優先理論,這種理論由於跟物質基礎太過抽離,所以顯得十分不接地氣。

    就是黑格爾說的那樣“仰望星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

    也對也不對。看你從哪個維度分析。

    從物質主義者看來,你肚子餓的時候,一定是看地上沒有東西吃,而不是仰望星空。

    這,就是唯心學說最大的不足。

  • 4 # 遊雲仙鶴

    過分的誇大了自己或者外在的東西,

    一個是感覺自己很牛逼。一個感覺自己處處不行。前者是自負。後者是自卑。都是不健康的

  • 5 # 樂活光陰

    唯心主義的缺陷就是可以“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甚至“瞞天過海”,沒法“證偽”糾錯。

    唯心主義就是一種觀念論,概念先行,盲目主觀武斷,有著形形色色的體現。

    比如,對於路人皆知的一些違反自然的“常識”,但往往就是“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那些迷信GDP、數字化、城市化等等的唯心主義者,類似“追求達標”的形式主義,“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說的就是你!”下面一片“天王英明”、“戰無不勝”之類的,都屬於唯心主義的表現。

    比如城市化的一些“一拍腦袋”的舉措,地產商和專家按西方發達非農國家,市民比率75%以上這個“硬指標”,就把無數農民趕到城市,繼續建“鬼城”,這也是神學“上帝式的”唯心思維、神操作,“神說有就有了”,神說結婚得有房子,神說唸書得有學區房,神說的果然很精準!

    近代史上比較重大的唯心主義現象,比如“西方中心主義”者把劫掠、屠殺、殖民亞非拉稱為“文明”戰勝“野蠻”;如同“皇帝的新裝”一樣的社會進化“階梯論”;“新文化”舵手汙衊中華文化“封建迷信落後”,以“科學”的名義消滅中醫、漢字;這些就是我們經歷過的典型的唯心主義的荒唐忽悠“傑作”。

    唯心主義如同扔給狗的一根骨頭,一端是“唯心”一端是“唯物”,無論嘴裡叼的是那頭,本質上都是機械教條的經院神學的虛妄的產物,是十九世紀的“精神大廢料”。

    唯心主義本來是個“西方外來詞”,指從理念推導、演繹出一切。這個概念翻譯得就有問題,可以說不配用“心”這個漢字,本身就是荒唐不經、麼稜兩可,在十八九世紀法國無神論者手裡,唯心主義指的是相信“神創論”的錯誤思想,因而被鍛造成了打擊“敵人”、神權專制的“高階武器”,並被後繼者沿襲利用,成了表明政治立場的問題,那時說你是“唯心主義”簡直就等於給你判了刑一樣,是一種反文明的“文化專制主義”。

    正統的歐美哲學思想,把“唯心唯物”的爭論當作一個“假問題”早就排除了,這是“邏輯實證主義”的觀點,美國的實用主義者也認為類似“世界來源於唯心還是唯物”的爭論,不能帶來實際的效益,所以這樣的討論沒有意義。存在主義只講“存在”,不會探討什麼唯心主義了。因為很low!

    現在與中國思想接近的是生命哲學,可以互讀,實現“跨文化”交流。西方人對陽明心學是很感興趣的,心性之學是一種“生活世界裡的生命倫理”,倡導心性的獨立與自由,這個“心”是張載式的“民胞物與”的“大心”,根本不同於西方“移植”來的“唯心論”,“唯心論”造成了混亂以及對傳統文化源頭活水的“遮蔽”,現在該清理這些當年“新文化”頭領們引入的殖民話語“香蕉詞”了。就是“外黃裡白”被賦予西化涵義的新造詞語,比如“封建”、“科學”、“民主”、“人民”之類的,與中華文化“不搭界”的“日式漢語”。

    為中華文化爭話語權!

    樂活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學術共同體,共勉!(樂活於杏中養習園)

  • 6 # 天使之翼22143

    若問唯心主義有什麼缺陷或者說不足?那我告訴你,同唯心主義一樣,唯物主義也是有缺陷和不足的,凡科學的東西,都是有缺陷和不足的。

    範圍論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具有整體性,而我們人類的眼睛,在某一時刻,只能觀察到部分,而無法觀察到整體。我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觀察的僅僅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

    我看一個簡單的例項,如下圖,是同一本《新華字典》,卻有三個不一樣的圖。

    這只是一本書,一本大家都熟悉都用過的《新華字典》,第一,它由六個面組成;

    第二,在某一時刻我們觀察的僅僅只是某一個面,其它的面我們觀察不到。上面三個圖,可以理解為,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本《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一個簡單的物體,它卻反映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普遍地共有的整體性的特徵,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大到星球,小到微觀粒子,都是由兩個以上的部分構成的整體,具有整體性;同時,它也反映了我們人類眼睛觀察客觀事物的基本特徵:我們觀察的只是部分,而不是整體,我們觀察的僅僅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

    我們人類的眼睛觀察的僅僅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眼睛的這一特徵,範圍論稱做觀察的範圍性。觀察的範圍性,限制了我們的認識。我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由於我們觀察的僅僅只是某一範圍的東西,因此,由此得出結論,也僅僅只是某一範圍的結論。這裡的所謂結論,指得就是我們常說的具有真理性的東西,比如事物的性質、特徵以及規律性的東西,它包括自然科學中的定律定理,社會科學中的理論等等。總之,科學的東西,都僅僅只是在一定的範圍是正確的。

    因此,任何科學的東西,都有它沒有觀察到現象,都有它無法解決的問題,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都有自己的不足與缺陷,同樣,無論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都有自己的不足與缺陷。

  • 7 # G萌面超人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唯一物質性,也就是說世界萬物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真切第一性的。人的意識是建立在物質世界基礎之上的,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應,是從屬地位,是第二性的。

    而且看待認識世界還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包括世界上的一些事物,要用全面的、客觀的、聯絡上、科學的、充滿矛盾的觀點看世界及一切事物。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認識論觀點。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主要體現於:

    (1)物質和精神誰為第一性。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體,精神為屬性;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本體,物質是屬性。

    (2)存在和意識。唯物主義認為存在在先,意識為派生的;唯心主義認為意識在先,物質是派生的。

    (3)形而上學與辯證法。最先批判形而上學比較徹底的是溫和懷疑主義者休謨,其次是康德徹底砍掉了形而上學和神學的腦袋,緊接著是黑格爾重新拾起形而上學,卻用辯證法指出形而上學是幼稚的。到了我們的教材裡面,形而上學特指孤立、靜止等,所以片面;辯證法特指區別與聯絡、運動與靜止等,故被教材認為全面。

    擴充套件資料

    唯物主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戰國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東漢王充:“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南朝範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明朝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無其器則無其道”。

    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①主觀唯心主義:世界由人的意識派生、決定。

    宋朝哲學家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心外無物”。“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英國哲學家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組合”、“觀念的集合”。

    ②客觀唯心主義:世界由某種神靈或不可捉摸的絕對觀念及力量創造、決定。

    宋朝哲學家朱熹:“理在氣先。”

    柏拉圖: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爾: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

    結論:其認為,思維、意識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質是第二性的,顛倒了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真實關係,背離了自然科學和人們的實踐座標,實踐是科學的基礎。以本體論劃分,唯物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中國而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瞭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對中國而言,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怎樣減掉大肚子上的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