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類和豆類搭配食用可以提高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特別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取長補短,相互補充,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大豆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達穀物蛋白質的2倍以上,如果與缺乏賴氨酸的穀類配合食用,則能夠實現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使混合後的蛋白質生物價值達到肉類蛋白的水平。這一特點,對於因各種原因不能攝入足夠動物性食品的人群特別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以穀類為主食的中國應大力提倡食用豆類。豆類的蛋白質含量為穀類的2—4倍,而且其賴氨酸含量高,可以彌補穀類的不足。穀類豆類混合食用所提供的蛋白質,對人體的效用遠高於單食用穀類。
穀類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的良好來源。每公斤大米或麵粉可提供能量約3500千卡,8%和10%左右的蛋白質,但賴氨酸含量較低,對於正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兒童來說,把穀物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不夠的。穀類含脂肪較少,大米、麵粉一般都在2%以下,只有糠麩及胚芽中含有較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穀類含纖維較多,能吸收較多水分,加水煮成粥後體積增大,能量密度降低,用來餵養嬰兒往往造成嬰兒的營養不良,需要適當新增油脂及其他食物。
1.穀類食品:
在食用穀類食物時,應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些粗糧、雜糧,多食豆類及豆製品每人每天宜食豆類及豆製品100~150克。主要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赤豆、豆腐、豆漿和豆芽等.豆類中含有的氨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的需要成分,且富含糧食中較為缺乏的賴氨酸。此外,豆類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豆漿的營養成分從蛋白質含量上與鮮奶相當,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鐵,豆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2.豆類食品:
豆類所含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其營養價值接近於動物性蛋白質,是最好的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的組成接近於人體的需要,是中國人民膳食中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豆類所含的脂肪以大豆為最高,可達18%,因而可作食用油的原料,其他豆類含脂肪較少。豆類含糖量以蠶豆、赤豆、綠豆、豌豆含量較高,為50%~60%,大豆含糖量較少,約為25%左右。因此,豆類供給的熱量也相當高。豆類中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最多,比穀類含量高。此外,還含有少量的胡蘿蔔素。豆類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無機鹽,是膳食中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
穀類和豆類搭配食用可以提高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特別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取長補短,相互補充,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大豆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達穀物蛋白質的2倍以上,如果與缺乏賴氨酸的穀類配合食用,則能夠實現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使混合後的蛋白質生物價值達到肉類蛋白的水平。這一特點,對於因各種原因不能攝入足夠動物性食品的人群特別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以穀類為主食的中國應大力提倡食用豆類。豆類的蛋白質含量為穀類的2—4倍,而且其賴氨酸含量高,可以彌補穀類的不足。穀類豆類混合食用所提供的蛋白質,對人體的效用遠高於單食用穀類。
穀類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的良好來源。每公斤大米或麵粉可提供能量約3500千卡,8%和10%左右的蛋白質,但賴氨酸含量較低,對於正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兒童來說,把穀物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不夠的。穀類含脂肪較少,大米、麵粉一般都在2%以下,只有糠麩及胚芽中含有較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穀類含纖維較多,能吸收較多水分,加水煮成粥後體積增大,能量密度降低,用來餵養嬰兒往往造成嬰兒的營養不良,需要適當新增油脂及其他食物。
1.穀類食品:
在食用穀類食物時,應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些粗糧、雜糧,多食豆類及豆製品每人每天宜食豆類及豆製品100~150克。主要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赤豆、豆腐、豆漿和豆芽等.豆類中含有的氨基酸,其組成接近人體的需要成分,且富含糧食中較為缺乏的賴氨酸。此外,豆類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豆漿的營養成分從蛋白質含量上與鮮奶相當,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鐵,豆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2.豆類食品:
豆類所含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其營養價值接近於動物性蛋白質,是最好的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的組成接近於人體的需要,是中國人民膳食中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豆類所含的脂肪以大豆為最高,可達18%,因而可作食用油的原料,其他豆類含脂肪較少。豆類含糖量以蠶豆、赤豆、綠豆、豌豆含量較高,為50%~60%,大豆含糖量較少,約為25%左右。因此,豆類供給的熱量也相當高。豆類中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最多,比穀類含量高。此外,還含有少量的胡蘿蔔素。豆類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無機鹽,是膳食中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