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很久很久以前的你

    印象最深的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上學時曾代表班級參加校詩朗讀,選的就是這篇文章。到現在都深刻的主要原因是它總能讓我想起我母親的背影,那個烈日下剛乾完農活被汗水襟溼的背影,那個暴雨天,被雨水淋透了的背影,那個不管受到多大困難和波折堅強的背影……幾乎每次都哽咽的朗誦完!感謝生活的困苦,感謝媽媽無私關愛!

  • 2 # 胡塗的狼

    小時候,大家都崇尚英雄。立志要當解放軍,為祖國爭光。英雄事蹟文章不少。有劉胡蘭。董薦瑞,黃繼光,等不少文章。印象最深的是魏巍的巜誰是最可愛的人》。

  • 3 # ocean5803

    看到這個問題,使我深深陷入了回憶。可以說使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自清的《背影》,而當時學習時幼稚的內心還沒有深刻體會到父親對於兒子的那種親情。之所以這篇課文使我印象深刻,是我在多年以後讀完書去當兵,在離別時和這篇文章引起了共鳴。高中畢業,懷揣著奔赴軍營建功立業改變人生的偉大夢想毅然參軍,興奮地心情難以言表,“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當時並沒有背景離鄉時的那種離愁。十二月東北已經入冬,東北的大地已漸冰霜,當出征誓師大會結束,軍樂響起父親背起沉重的行囊(裡面放的都是高中課本),走在前面帶著我直入站臺,爸爸瘦小,穿著破舊的軍大衣,穿梭在擁擠的送兵隊伍中,踉踉蹌蹌的走在前面,地面的溼滑使他摔了一跤,但又快速的爬起來前行,唯恐耽誤行程,看到那一刻,我的眼淚開始止不住的往下流了,這是一個父親對子女的一種無聲的愛,突然間我想到了《背影》裡的那個父親,此時我也深深感受到作者當時內心的感受了。我們現在人所謂的壓力無非是經濟上的壓力,但家人健康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珍愛我們的親情,別讓失去時才後悔莫及。

  • 4 # 湖南三農劇場徐小六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很開心!

    在小時候讀書最喜歡的當然是我們最愛的,而且得每次考試得分最高的課囉!

    那時候,我愛寫,愛畫。就是這兩門課我最喜歡的。最不喜歡的是數學課,是因為我這個人腦瓜子笨吧!一上數學課就頭疼。

    最最喜歡的當然是體育課呀!我相信大家應該都喜歡這節吧!因為這節課對每一個孩子都是有深刻的印象。

    記得那時候上小學二年級吧!我們的體育老師是個女的。那時候上的那一節體育課現在還記得。我們的體育老師教大家踢腿運動,老師說踢腿就要用力向上踢才能踢得高,踢得有力。老師說完就踢起來了,那知道我們體育老師穿的鞋子大了,還是怎麼的。這用力一踢,哇!那一隻鞋飛了出來正好打在校長的臉上。大家都笑了起來,我們的體育老師笑滴更爽,可憐的一校長捂著臉趕緊朝教室裡跺。

    到了第二天早上,看到了校長臉上貼著一塊膏藥。

    哈哈哈!好開心!

  • 5 # 落英鄉間

    小時候印象深刻的課文是唐詩《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老師要求我們必須背誦。不知是哪位同學仿照這首詩,寫了一首打油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噴上敵敵畏,一個跑不了。全班同學爭相吟誦。老師檢查背誦時,我的同桌背誦完《春曉》後,又接著吟誦了打油詩。雖然引起了鬨堂大笑,但老師沒有批評他,反而表揚了他,從此我同桌的語文學習進步很快。

  • 6 # 涼快壞小孩

    小時候我上六年級上冊,我最喜歡的就是《少年閏土》這課本。作者是魯迅。

    裡面是講的是在農村裡面的一位少年。

    這片文章現在還記在我的腦海裡面,我也希望我小時候能有這樣的經歷。

  • 7 # 獨少68286941

    魯迅的“阿Q正傳”和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首先來說說魯迅的“阿Q正傳”,之所以對這篇課文印象深刻,主要是阿Q的一句話: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當時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這句話只是有趣,所以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閱歷多了以後,其實這句話成了自己和身邊很多人的寫照,從小到大,我們都是抱著這種心態,別人做的,我為什麼做不得,小的時候可能是看別人玩自己也想玩,別人有個玩具自己也一定得有,當然,這句話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別人做的到的我也可以做得到。但這句話所蘊含的心態是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好的事情時候的心態,明明知道不排隊不好,看見別人不排隊,自己也就懶的排,明明知道有些事情自己要馬上做完,看到別人在玩,別人沒做完,自己也懶的做……。這就是典型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心態。誠然,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心理助長了很多不好的風氣!

    另一篇課文就是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之所以印象深刻,還是因為一句話,課文的最後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之所以對這句話印象深刻,是因為當年真的很不解這句話的用意,為什麼文章的結尾突然來這麼一句,感覺好奇怪。但是這麼多年,總算明白了這句話的用意,更多的是,自己更能體會這句話的感情。有句話說,越長大越孤單,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己的經歷慢慢的多起來,你會發現,年紀越大,這種孤獨感越強烈,曾幾何時,我們以為成年離我們很遠,我們渴望著長大,那個時候,父母年輕,爺爺奶奶健在,周邊的同學朋友天天在一起鬧啊玩啊,從來沒有體會過孤獨,那個時候是那麼的快樂。然而後來慢慢的,爺爺奶奶去世了,爸爸媽媽有白頭髮了,曾經我那些我以為一直陪著我的朋友,同學甚至幾年都見不到一面,我以為他們還會像我兒時印象中的那麼快樂,但一切都變了,有些人早以為人父人母,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有的人正在經歷家庭的不幸,過的並不如意,有的人在承受親人離去的痛苦,有的人在經歷婚姻的坎坷,有的人甚至已經英年早逝,永遠見不到了,我曾經以為結婚生子是個多麼遙遠的事情,但時間告訴我,它並不遙遠,它已經是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了;那個我一直暗戀的女孩她該結婚了吧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說起來是多少的容易,多麼的瀟灑,可是我們都明白那個少年已經是不可能再回來了。有時候我在想,時間怎麼可以過的這麼快,快的讓我有點猝不及防,我還沒做好準備迎接生活的不如意,可現實告訴我,我長大了,我該去接受這些不如意了。每當翻開過去的日記,看到小時候走過的路,玩過的一些玩具,住過的一些舊房子,往事一幕幕的在腦海中重現,多麼希望時光能夠回到過去,然後停滯在那個時間段,爺爺奶奶鍵在,爸爸媽媽年輕,身邊有一群嬉戲的小夥伴,無憂無慮,或許並不富裕,但很快樂。清晨,睜開惺忪的睡眼,在父母催促的起床聲中,穿好衣服,揹著書包,叫上小夥伴一起上學,走進教室,班主任早早的已經在等候著了,然後在她嚴厲的注視下,低著頭走進教室。下課了,抬頭看下那個她,恩,她今天還是那麼的漂亮,可愛,很安靜,我坐在座位上,靜靜的看著她,卻不敢跟她說一句話。到今天,我更能體會歸有光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沒有經歷過生死離別,不知道什麼叫永遠,沒有經歷過愛情,不知道什麼叫刻骨銘心。庭前的那棵樹寄託著他對亡妻深深的思念,每當想起那棵樹,他會想起他的妻子,想起他們之間的點點滴滴,縱有太多不捨,終究抵不過生死,從此天人永隔,那份思念,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逝,相反,越來越深,短短一句話,包含了對自己妻子無限思念,我想,當夜深人靜,他看到這棵樹的時候,他心中應該五味陳雜,他可能會笑,他想起了他和他妻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可能會嘆息,為什麼老天要怎麼快奪走他心愛的妻子;他可能會後悔,他當初應該對他妻子更好一點;他可能會心痛,思念的痛。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看著我曾經讀過的課本,用過的文具盒,兒時的舊事一幕幕湧上心頭,我明白,此生已不復少年了,現實縱有太多不如意,也要去接受,只希望在夢裡,我還能再見童年時的情景,還有,我念念不忘的那個她。我留著的那些過去的舊物,是我整個的童年,整個的青春,叫我怎能不懷念過去!

  • 8 # 白雲九段

    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節課是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本來我們的李少老師已經講過了,但他是按照常規來講的,分段、人物分析等等,後來又來了一位語文老師,年級大約有50歲,帶著老花鏡,背微駝,還帶著一頂雷鋒帽。他就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李深老師。他是剛從外縣調過來的,單從外表看他肯定是一位有學問有故事的老師。

    第一,他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通過了解,要重新講解《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大家起初有點不情願,但當李深老師講起來時,一下子把我們帶進到課文當中。他的語言動作幽默詼諧,滑稽可笑。一下子連講兩節課,我們仍然意有未盡。

    第二,第三節課,繼續進行人物分析。他分析的很到位。尤其是對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由於篇幅有限,在此我就不一一敘述了。但有一點,我覺得李老師說的很有新意。那就是,黛玉之舅父賈政賈赦為什麼沒有出場?

    第三,簡單來說是兩位舅父有事,實際上是曹雪芹的美學思想的體現。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的關鍵一回,所有主要人物悉數登場,但基本上都是美麗的女性,只有一個賈寶玉,還是一個女性化的角色。因此,醜惡的賈赦和假道學的賈政是不能出場的。分析的真透徹呀!

    第四,轉眼35年過去了,但李老師講課的一言一行仍然歷歷在目。我們同學聚會時都要提一提李老師講的《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因為他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了。

  • 9 # 雲湖依戀1

    我是70後,小時候讓我印象深刻的課文有很多,甚至於到現在有的能一字不落的背誦全文。這些經典的課文有:《駱駝和羊》《小馬過河》《烏鴉喝水》《小猴子撈月亮》《小貓釣魚》《小猴子下山》《春雨》《坐井觀天》《刻舟求劍》等等。

    1.《駱駝和羊》

    《駱駝和羊》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爭論不休,最後找老牛來評理的故事。老牛說的話我到現在還印象深刻,老牛說:“你們倆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是不對的!”

    這個故事告訴啟示我們:高有高的好處,矮有矮的道理!不能因為你高我矮就相互歧視。這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無論什麼人都有各自的優點缺點,不能因為自己能做某件事情就沾沾自喜,反之也不能因為不能做某件事而垂頭喪氣!生活中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方有作為!

    2.《小馬過河》

    《小馬過河》經典看圖學文,記憶猶新,滿滿的回憶……印象是那麼多深刻:

    馬棚裡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小馬連蹦帶跳的說:“怎麼不能?我很願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的說:“那好啊!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馬媽媽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他下了河,小心的淌到了對岸。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不能只聽別人說,不能不聽別人說但是也不能全聽別人說,而是要用自己的腦子去好好想一想,只有自己敢於去嘗試,才能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麼樣,成功或失敗,總結經驗,方成大器。遇到困難要靈活巧妙的運用智慧,成功與否掌握在自己手裡,即使失敗了,也不要遺憾,因為我們已經努力了,我不後悔。

  • 10 # 遠方採菱人

    我是60後,印象最深的是《小馬過河》,記得是小學三年級的課文,記得課文中那一句“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記得老師姓餘,餘老師說:做事要動腦筋,無論什麼問題一定要親自去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這句話即使對成年人也很有啟發。

    我讀小學時,正處在文革時期。課文單調,喊口號的居多,有故事性又有啟發性的課文較少。

    想想時間過了近五十年了,真的,令人唏噓不已。

    60、70後的朋友,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至今還記得這篇課文,至今還記得教這篇課文的老師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心有哪些經典名言冰心的經典語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