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66214309263
-
2 # 使用者928021938244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
‘霧’和‘霾’實際上是有區別的。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汙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
這是因為負氧離子本身已經具有透過中和空氣中的細小微塵及顆粒物將其沉降在地面上的功能,而粒徑較大的負氧離子在中和作用發生過程中見效較慢且容易留有盲區,小粒徑負離子(輕離子)因其活性較高反而容易迅速遷移到室內各個角落、快速出擊PM2.5,這與體積越大反應越笨拙,體積越小反應越靈敏的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