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38238679905

    請參考這篇文章: 自律的重要性 自律心態的感悟 我們都很清楚,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一種天生的劣根性,懶惰、拖拉、給自己尋找藉口、推脫,等等,一個人如果不能克服這些劣根性,那麼將很可能終身一事無成。而克服這些劣根性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具備自律的心態。 自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是剋制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辦法。不能自律的人,遲早是要失敗的。很多人成功過,但是曇花一現,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缺乏自律,忘記了自律。 成功需要很強的自律能力,比如,別人在看電視的時候,你能否去工作?別人在娛樂的時候,你能否去學習?別人在睡覺的時候,你能不能早點起來?別人“老婆孩子熱炕頭”,你是不是能忍受與家人暫時分開?這一切,就是你必須強迫自己成功付出的代價。 你之所以無法克服自己的這種懶惰的習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缺乏自律。對學習也是如此,一個缺乏自律的人,在學習上也同樣會給自己一些拖拉的藉口:時間還早,再玩一會兒。就這樣一次次地“再玩一會兒”,最終把學習的時間全部了,我們對學生的這種偷懶行為往往會說他們是“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其實這句話不僅適合學生,對任何人都適合。古人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一個不能自律的人,往往會到需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平時沒有抓緊時間學習,浪費了許多大好的時光,雖然為此後悔不已,卻也已經無濟於事了。 事實上,自律是人生的一種快樂。當你善於自律的時候,你就會把你的精力與時間透過自律而用於積極有益的事情之上。比如學習,當你天生的劣根性暗示你可以偷懶一會的時候,你的自律會馬上打消這樣的念頭,讓自己投入到學習中去。你這樣做了,就不會再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學習而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因為知識不足而尷尬,就像冬季的早晨,當你的懶惰情緒讓你再躺一會兒的時候,你的自律卻讓你掀開被子,爬出溫暖的被窩,那麼你就不會因為匆忙而後悔,相反,你會因為時間充足而顯得輕鬆愉快。 因而,你要學會運用自己的自律,儘可能地避免受劣根性的誘惑,克服它們對你的影響,成為一個善於自律、慣於自律的人。 責任是一種自律的心態 有說過: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是應當承擔的任務,完的使命和應該做好的工作;責任的內涵可以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形式來區分,可以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對於宏觀這種結論的理解,我完全認同。這種認識,基本是建立在社會責任框架之中的客觀要求。追根溯源,責任在理意義得以在社會生活中功地實現,還存在著道德建設的主觀因素。這種主觀因素塑造的責任,對於社會責任的落實,則是責任矗立在社會發展中的一座風吹不倒、雷打不動、永恆屹立的豐碑。 在這裡,我想就面言及的思路探討責任與主觀層面理之間的關係。 其一,責任是一種純潔的修養。從這種角度來談責任,很容易使我想到了蓮花和蓮藕。記得距今二十年的一九八五年,走出西北大山的我來到了素有“千湖之”美稱的湖北萬里求學。一次晚飯後,偕好友去看長江時路經一片蓮池,習習涼風中,紅萏綠葉,婷婷玉立,清香暗傳。由於是平生第一次看到碧之中婀娜的荷花仙子,目光便品讀起那舒展溢翠的葉面,白紅數點似接耳、眉目傳神、依偎相趣的景象。到江南的我,有些驚詫於這道在大西北荒溝曠中罕見的奇景了。我當時尋思:這荷花怎麼能在缺氧的環境中從長得出來?有一位湖南同學看到我眼睛裡流露的疑惑,似乎害怕破壞我當時的心似的輕語道:“蓮花的根是紮在淤泥之中……”此後,在蓮藕收穫的季節,我留意到了泛著惡臭的、或青或黑的淤泥中拔出的蓮藕,以及被清洗濯過後白嫩憨胖的蓮藕的本了。 年輕的時候,對於荷花及蓮藕的理解是浮於表象的,沒有進入到思考的範疇。在社會的染缸中沉浮多年後我終於知道如何來詮釋昔的這幀記憶了:當蓮子播入淤泥、跌於沉淪時,那是生活對於它的洗;當蓮枝冒著窒息、痛苦頂時,那是生活對於它的考驗;當玉頸託華、只爭朝夕時,那是生活對於它的恩賜;當風華不再、根牽千絲和蓮蓬結子時,那是它對生活舍的感恩! 細細揣摩,蓮子是有著歷經的磨難和脫俗的修養。 蓮子的修養是衝著光、雨露、柔和從到尾的秋實而去,是衝著賢淑中蘊涵的嬌媚和“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的精神而去。毫無疑問,蓮子的修養是純潔的,它把對於暖和美麗的追求,乃至在秋風中結果並在汙穢中就潔白謙虛的根脈看是自己回報自然的畢生責任,它不因為環境的惡劣和沆瀣失去一顆向的恆心和對美的執著,僅從這些看來,它當為們仰視。 所以說,有什麼樣的修養,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之於類,當把純潔的修養看作責任的時候,這種責任顯得感而珍貴、稀少而偉大。主觀的世界儘管生存在客觀的世界之中,但自修養的鍛造與提高,則會在社會中木秀於林、石出於岸並具有不怕風摧、不畏流湍的品格。 其二,責任是一種自律的心態。每個都有著或大或小的責任,大者可以及家,小者可以具體到個。責任的後面潛伏著社會賦予的“權利”,而權利的本,又和自由有著多多少少的千絲萬縷。有說過:“自由以責任為‘邊界’,責任以自由為‘外延’。”一語中的。責任、權利和自由之間可逆的因果關係,就要求任何一位尊重社會、尊重他、尊重客觀世界基本規律的在主觀實現自律和適度的行為收斂。因為這個世界,作為社會的一個分子,思想的前進和行動的痕跡,都在與其他個、團體進行流、碰撞和相容中完的。只要是一位唯物論者,你就得承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自由,哪怕你在生命的盡變一粒塵土。 對於自律的理解,其實就是一種心態,是主觀世界適應客觀世界的必然結果。不妨在這裡以一段真實的故事更為形象的說明這個觀點:有一位舊時的同學,自小在家中懶惰有加,放學閒暇的時候,從來不思幫助父拾掇幾畝薄田。但他有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做為——苦讀學業,考大學。幾經努力,他終於功了,並在四年後打拼到南方的一座城市工作,月薪三千,收入不薄。一次,他在節探望父時說道:“你們過去經常說我懶散,做事不像兄長那樣知達理、勤於勞作。現在你們看,我把掙的錢拿出兩個月,就相當於全家一年的收入。”得意之形,不自。老實的父親並不是斗大的字不識一筐的愚敦之:“話可不能這麼說。如果沒有全家在幾畝地刨出來的收,你能有今天嗎?沒有你的幾位哥哥現在還是農民,你能變今天的城市嗎?!”由此,都是個倔犟的父子之間一番理論後親不再延續;爾後的幾年中,他在企業中混了個一官半職,一改昔的卑微作風,對待部門中的下屬令俱到、不可一世。終於,他在一次民主評議中被勒令辭職,流於江湖晃,又為一個碌碌無為的“俗”。就這樣,他在短短的幾年中既失去了親的呵護,又斷送了似景的前程。為什麼?就是失去了應有的“自律預”。 “能載舟,亦能覆舟。”古訓,可是經驗的總結。得意忘形的結果,會使得小到一個家庭不給你一丁點的責任,大到一個社會不給你和權利同行的責任。而兩種責任的獲得獲失之間,則源於自律自斂的心態,源於時常告誡自己要知道天之高低、地之薄厚、之深淺。社會運作的基本規則是公平的,它賦予每個的責任不論大小,都有著對應的條件。 其三,責任是一種神聖的使命。大凡肩扛“責任”二字者,必為“權利”的使用者和擁有者,尤其是為官從政者。有專家說過:“沒有無責任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責任。一個的權利,往往是他的責任;一個的責任,往往是他的權利。”這話說的好。我想,少有會說:權利是可以隨心所、隨意褻瀆的。由於責任是一種神聖的使命,是一種眾望所歸的落腳,是眾眼中關注的焦點,那麼就要求你必須在責任面前變得心懷虔誠、不得馬虎。當你一旦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利時,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拿著眾的希望在盡責。盡責的程度,關乎著群眾的利益。 說句心裡的大實話,每次我看到奧運火炬從採集到奧運開幕式點燃的過程中,我曾杞憂天般擔心那束神聖之火會不會因為突然而來的大風吹滅,會不會在運動員跑向火炬臺時不小心絆倒而在更為神聖的瞬間熄滅——那樣,則會引起類對於和平來一次沒有根據但又在意識完全可以接受的悱惻了。如果真是那樣,客觀的因素就會顯得微不足道;如果真是那樣,手擎火炬的運動員其責難脫並將本應屬於他的榮譽在一霎那變一種失職的恥辱。看到“神州五號”、“神州六號”騰空躍起的那個鏡,將心懸得最高的不是他,而是除宇航員親以外的那些設計者們。為什麼,那是一種對於民族的責任。他們,承擔著對於整個世界和整個民族的莊嚴承諾和不可冒昧的使命。是這種使命,類的文明才會一次次在時空中風馳電閃、噴濺輝煌。 而有些則不是這樣。沒有一組資料可以統計出有多少將責任看是一種神聖的使命。這些,一旦手中的權利足以讓他叱吒風雲的時候,他就會為類文明前進道路面目猙獰的魔鬼。無可奈何的歷史,會在心中記下他們的罪惡,我相信。 其四,責任是一種感恩的良知。當一個在充分感受生命的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時,內心應該感恩給予自己生命的父;當一個擁有同時可以被他使用的權利時,應該感恩使他獲得權利並讓他放心使用權利的民;當一級政府在政治舞臺施展政令時,應該感恩擁戴他們使用權利的所有納稅。這些感恩,就是良知未泯的體現;這些感恩,就是促使他們將目標定的更為高遠;這些感恩,就是平凡中凸現的不平凡。 任何體制下的社會形式,是不允許敗家子們來執政的;任何崗位,是不允許花花公子來擺勢的;任何文明,是不允許懦夫和無能者來推動的。這就是社會發展的歷史要求,是不以們意志而轉移的客觀規律。而這些,往往在不斷背叛自己的同時背叛著自己的家、民族和賴以生存的社會。這些,從根本講就沒有懷存感恩的心。而我們需要的,則是懷存赤子之心、志向高遠篤實的民族精英。 《民報》在“公民道德宣傳”時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論責任》。它在開篇時舉例說到“總有這樣一些讓感動”:“的好乾部牛玉儒以勤政為民、忘我工作詮釋‘生命一分鐘,敬業六十秒’;吊橋工許振超在普通崗位創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鄉郵遞員王順友二十年如一在大涼山中用腳步丈量工作的苦樂;公安衛士任長霞以熾的懷書寫執法為民的生壯歌;導彈司令楊業功用赤膽忠心澆鑄共和的和平之盾;醫學專家鈡南山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敢醫敢言;科學家馬祖光在實驗室裡以生命之火點燃科學之光;藝術家常香玉用德藝雙馨八十生唱響‘戲比天大’……”他們,是用自己的生命實踐著對社會、家、民、事業的遠大責任和感恩的良知。這些,難道不讓肅然起敬、為之感動嗎?政府和民擁有他們,是政府和民的福;他們擁有了政府和民,是他們殫精竭慮的所得。 其五,責任是一次與民族的對話。在中華民族每次遭遇自然災害時,那些真正的公僕以繼的在不同的崗位閃現著自己的軀——他們,應該是民族的真正脊樑;在不同的單位和崗位工作十幾載,每次看到自願在晚週末加班的面容影——他們,必然是優秀的敬業者。毋庸置疑的是:這些,他們和“舒服”無仇,他們和“閒適”無冤。他們對於“責任”二字,理解的比周圍任何都清楚的多;他們在“責任”面前,不是去掙表現,不是去爭取認同;他們之於“責任”的深悟,來自於積月累的沉著積澱;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集體、社會和給予自己工作權利的所有們不用言表的回報。 我敢肯定:一個沒有責任的,是沒有權利和民族、社會、團體與個對話的;一個沒有責任的,更是沒有權利和自己賴以生存的事業直面。 古往今來,有多少泛黃和嶄新的歷史頁面閃爍著那些為一個民族振興的仁志士!這些,不容懷疑他們在歷史面前的“大我”。相彰之下,某些連起碼的“小我”都做不到——兒女不孝敬父者大有在,學生對師長大加詆譭者大有在,醫護員不收到紅包忘掉救死扶傷天職者大有在,匪一家包庇掩護敲詐勒索者大有在,居要職呼風喚雨草菅命損壞家利益者大有在…… 每個,當把民族對自己的信任看作知恩圖報的己任時候,我們就會看到的不僅僅是優秀彰顯的鳳毛麟角、浮光掠影,而是整個民族真正復興的一輪旭和晴朗的天空。 最後,我想說的是:責任對於個而言,是一次和民族也是和自己在道德層面莊重的對話。責任對於對話者的要求,是當精神的文明從容地撇開法律意義的規範時道德元素在一個的集合列隊並等待絕唱的莊嚴檢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登高》是杜甫哪個時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