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惜朝君
-
2 # 老蛇正宗
中國是個產稻米的大國,稻米的產量約佔世界的35%,三分之一強。
1995年在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中發現4粒稻穀,是距今1萬年的穀粒。在浙江“河姆渡遺址”也出土了7000年前的大量的稻穀、及遺留物。廣東省英德市也出土了古代人工栽培的稻穀矽質體,測得距今有1萬多年。所以說在中國可追遡到1萬多年前,水稻在南方多地廣泛地進行了人工的栽培。
1萬年前人類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這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經懂得栽培水稻。此時期人類漸漸走出山區,臨水源而聚居,建造房屋,粗製陶器。並出現了原始農業,從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發現的距今1萬年前的稻穀顆粒遺存,和廣東英德市所發現的1萬年前的稻穀矽質體來進行分析,新石器時期的中國先民己經懂得如何栽培水稻、採收水稻,並以它作為食物的來源之一。
在浦江縣境內的上山遺址中發現了距今8600~11400年的歷史,“古工作者,還發現了長江下游地區最早的稻作遺存,把中國稻作文明的時間表從河姆渡文化中的7000年提前到了1萬年前”。說明中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地區,而並非傳說中的水稻由印度傳入。
-
3 # 張賜宏
在中國的南方主要生產秈稻,北方生產粳稻,南方俗稱稻為稻穀或穀子,脫殼為大米,多為白米。但也有淡紅色(如胭脂米),淡綠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雲南香米),還有黑色米。煮熟的大米,北方稱為米飯,南方稱白飯。
-
4 # 亞洲食學論壇
米飯有什麼稀奇嗎?除了日常食用的大白米飯,還有各種花色米飯。宮廷貴族的奢侈飲食可不僅僅是在菜品和點心方面,主食的米飯也是花盡心思,比如唐中宗李顯吃的遍鏤卵指蓋飯面的“御黃王母飯”;唐敬宗李湛食用的四合一(水晶米、龍晴粉、龍腦末、牛酪漿)調兌的“清風飯”,所以古代著名的飯大多出於皇室貴族。
1. 淳熬、淳母
這是古代較早見於文字的飯品。在周天子所享用的“周代八珍”中就有這兩款。這是最早的蓋澆飯,即為稻米肉醬蓋澆飯、黍米肉醬蓋澆飯。淳熬,取用肉醬、旱稻米飯、油脂,烹飪時候,先將肉醬放到鍋裡,加油及調料煎濃後,澆在已燒熟的米飯上,淋上油脂即成。淳母類似,只不過用的是黃米(黍米)。
2. 雕胡飯
雕胡,就是菰米,商周時期的細糧,到秦漢南北朝仍有次飯。因是黑色,杜甫有“波翻菰米沉雲黑”的詩句。具體做法只有《齊民要術》裡面寫了“炊如稻米”,名氣主要是因為它長出現在詩詞歌賦中,漢代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有“東薔雕胡”之述,唐代王維的“香飯青菰米”,李白“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3 清風飯
以特殊工藝製作的風味飯,唐代宮廷御廚烹製。專供夏熱酷暑天食用的清涼飯品,用料考究,在宋《清異錄》裡面有記載,如前面所述,主要材料就是水晶米、龍晴粉、龍腦末、牛酪漿,調和好了,垂下冰池,涼透後即成。
4 王母飯
王母在古代民間被視為長生不老的象徵,所以由此而命名,也是唐代皇室規則宴席的一種飯品,是周代“淳熬”的進化版。《膳夫錄》中解釋,在香脂米飯中摻和各種美味的丁、末、飯面上蓋滿精心雕刻的花蛋和濃脂肥湯,有點什錦蓋飯的意思。
5 青精飯
屬於既有營養又有食療價值的飯食,有時候也叫“烏飯”,開始是道家炮製服食的方劑,作為“辟穀”的方法,後來在很多地區流行,現今在江浙地區仍有存留,每年四月初八會做。
6 玉井飯
這是民間的雜牌什錦飯品,《山家清供》記載,大意就是加了白 藕盒蓮子。
還有碎金飯、金飯這些,也是很有名的。飯品經過千年演繹盒日常食用必備,種類和形式越來越豐富了。
文/GSN (圖片源於網路,僅供參考示意)
-
5 # 黑虎97
米飯,是個大範圍,有大米飯,小米飯,黃米飯,高梁米飯等等。那麼,華人主食米飯的歷史有多長呢。據史料記載,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歷史了。小米,黃米,高梁米,北方主食。大米,則是中國南方人的主食。小米,營養豐富,蛋白質,脂肪,乙類維生素遠遠高於大米,然是不完全蛋白質,缺少兩種胺基酸。一般化為粗糧範圍。有長期儲存不會黴變,生蟲等優點。性質偏涼,陰虛火旺的病人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宜配合其它糧食食用對身體有利。魯迅說過,南方種小米,煮不爛吃,只能喂鳥。不過,現在雲南也有人栽種,不存在煮不爛的問題。
大米,南方人的主食。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低,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從性質來分主要有沾糯兩種稻穀。性質平和,無副作用。適合長期服用。水稻,經數千年人類的開發,培育,雜交等改良,培育出了很多優質稻米。如雞血米,鴨血米,泰國香米,黑米,紫米等。產量也成增長趨勢。這裡講一種本地曾經載種多年的秈稻米。記得長得很高,有一人多高,杆粗,一般不會倒伏,粒長,產量不高,但不需要大量施肥。本地做涼卷粉的主要原料,做出的涼卷粉筋道,不易斷,放上各種佐料,味道很美,遠近聞名。古人傳下來的美味也。糯米飯種類也很多,花樣翻新,品種達數十種,得感謝古人代代傳下來,袁隆平等科技人才的努力,一定會讓中國的世界的大米飯錦上添花,大放異彩,更加朝營養美味,綠色無汙染,保健等方面邁出一大步,造福人類。
-
6 # 沒腦子的小魚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沒腦子的小魚,看了幾個文友的回答,對米飯做了很全面的概括,我知道的還不如他們多。今天我在這裡只和大家探討一種米飯,既大眾又高階的蛋炒飯。
為什麼說蛋炒飯既大眾又高階?因為蛋炒飯深深植根於民間,受眾很廣,老少皆宜,甚至在家裡自己隨便扒拉扒拉也能做的有滋有味。但是它又能登上大雅之堂,1996年周星馳主演的賀歲電影《食神》中,主人公史蒂芬·周就是在最後時間憑藉一道蛋炒飯重新奪回了“食神”稱號。
蛋炒飯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其中出土的竹簡上有關於"卵熇"的資料。經專家考證,"卵熇"是一種用黏米飯加雞蛋製成的食品,這就是蛋炒飯的前身。
據說,蛋炒飯這種飯菜合一的做法是從河西走廊傳入內地的,穿過河西走廊之後,分成了兩條不同的路線向內地傳播。一是北上草原,從遊牧民族蒙古人那裡東傳給東北的滿族人,然後再由滿族人傳給漢人。走這條路線的蛋炒飯後來被滿族的皇帝所喜愛,故標準的滿漢全席中就有蛋炒飯,北京故宮博物院和瀋陽故宮裡都能找到文字根據。二是朝南一直到南京一帶才停留下來,經過當地人的改造,最後在揚州被髮揚光大,於是也就有了現如今的揚州炒飯。
隋朝時期,越國公楊素(544—606)愛吃碎金飯,即蛋炒飯的前身。為什麼叫“碎金飯”?用蛋和軟硬適度、顆粒鬆散的熟米飯放在一起炒,使得粒粒大米皆裹上蛋液,炒好後的飯如同碎金般閃爍,因此而得名,同時也被稱做‘金裹銀’。隋煬帝巡視江都(今揚州)時,將這種米飯的吃法帶入了揚州,後經歷代廚壇高手逐步創新,將淮揚菜餚的“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加工講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與蛋炒飯進行糅合,終於將其發展成為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即揚州蛋炒飯。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揚州知府伊秉綬把揚州蛋炒飯帶回福建汀洲老家,同時根據自己的口味做了改進,在原蛋炒飯中加入了青豆、胡蘿蔔、黃瓜,使其風靡全國。他本人吃蛋炒飯更是挑剔,需加入冬筍、冬菇、乾貝、蝦仁、雞胗等山珍海味,一時成為經典。
人們更多地認識蛋炒飯,還是從周星馳的電影《食神》,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無不被裡面無與倫比的精湛廚藝所折服,皇帝炒飯、黯然銷魂飯、爆漿撒尿牛丸,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浮想聯翩,大呼過癮。其中的“皇帝炒飯”,“表面上平淡無奇,內裡卻精雕細琢”:其主料是米飯、雞蛋、蟹肉,蟹子、蝦仁、芥藍;米選用泰國珍珠米,在收成後放滿一年,用法國依雲礦泉水蒸熟;炒飯用的雞蛋,必須選用剛剛產下的土雞蛋,一般產蛋8小時內,不能放入冰箱;蟹肉是新鮮空運的斯里蘭卡長腿蟹;油多用優質橄欖油或花生油;醬汁用20年花雕、魚露和頭抽調和。另外,火候必須恰到好處,這樣出鍋的時候:蟹子的紅、雞蛋的黃、米粒的白、香菇的黑、青蔥的綠,顏色喜人,香氣四溢,色香味俱全。據說,澳門賭神何鴻燊為了吃上一口地道的“皇帝炒飯”,專門跑到香港一親芳澤,一碗5000美金。
為蛋炒飯的普及和傳播立下汗馬功勞的,還有著名音樂人庾澄慶,他在十多年前唱過一首名為《蛋炒飯》的歌曲,歌曲裡唱到: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飯要粒粒分開,還要沾著蛋;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鐵鍋翻不夠,快保證砸了招牌。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這題目太刁難,可我手藝並非泛泛;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中國五千年火的藝術就在這一盤......歌詞道出了一盤合格蛋炒飯的終極奧義。
蛋炒飯根據輔料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種,家常蛋炒飯、火腿蛋炒飯、什錦蛋炒飯、大蝦仁蛋炒飯、鮮蝦翡翠蛋炒飯、揚州蛋炒飯、老乾媽雞蛋、香蔥蛋炒飯、滑蛋炒飯、菠菜蛋炒飯、西紅柿蛋炒飯、水果蛋炒飯、銀魚蛋炒飯,等等等等;現在還有人給蛋炒飯起了一些充滿創意的名字,如聚寶盆、財神到、盆滿缽滿 、四季發財 、 金碧輝煌 、五彩斑斕,等等。是不是這樣一叫顯得神秘了許多,充滿了高大上?
其實,第一個做出蛋炒飯的人,也許他的本意就是為了勤儉過日子,將剩菜和剩飯倒在一起熱一下,最簡單的大雜燴,但是後人們卻給予了無限的豐富,將其發揚光大。但萬變不離其宗,直到現在,蛋炒飯的要義還是“剩飯”——隔夜飯,這樣的冷飯用筷子可以撥散,又不太溼。然後將雞蛋汁打勻(但是不要打到冒泡),把蛋汁均勻地拌進飯中,這樣才能保證每粒米上都有蛋液。炒的時侯,先用小火燒熱鍋,加油,油熱了再下飯,雞蛋和飯下鍋的時候一定要快速翻炒,讓本來黏糊在一起的蛋汁飯漸漸分開,一般要炒10分鐘左右(看米飯量的多少自己確定),看米飯從純白色逐漸變成晶瑩透明的,就差不多了。最後加鹽、蔥,出鍋,一道標準的蛋炒飯正式出品。
回覆列表
浙江河姆渡經考古發現的有7000多年曆史的稻穀
因此,即便是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南北方都能吃到稻穀,地域差異並不十分大。
而古代著名的米飯都有哪些呢?
《史記·夏本紀》有“令益與眾庶稻,可種卑溼”在堯舜禹時期,就種稻谷而言,已經是十分普遍了。
而到了秦漢時期,較為著名的是一種乾飯,據史書記載,這種乾飯有些類似我們如今吃的泡麵,由蒸好的米直接曬乾,用陶罐儲存,等到要吃的時候就取些用水泡著吃,很是方便,特別對於行軍打仗的人來說。
但這種飯似乎也是一種平民食物,貴族們是不吃的
《後漢書·隗囂傳》記載:“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恚憤而死”。這就是說,囂生病後,出城吃到糗糒這種食物,悲憤而死。
而除了這些較為平民的吃食,對於貴族來說,似乎只有碧粳米,粉粳等才符合身份。在《紅樓夢》裡第53回,烏進孝給寧府年終交租,賬目單上寫到“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斜,白糯五十斜……”足見胭脂米的金貴了,而當賈母要吃稀飯,尤姐端來的是紅稻米飯,尤為不凡,小吃了半碗後遍讓尤姐送到鳳姐那裡去,而賈母格外疼風姐兒,有什麼好吃的都要給他一份,因此想來是很昂貴了,我想應該就是上文的胭脂米吧。
再說說魏晉時期,吃食又與以前不同了,流行的是吃白飯,精挑細選的上等米,不同於別的吃食的容器,做出來的米飯那香味能飄到十里外,與現在南韓日常吃各種拌飯類似,在當時曾有一種“蔬菜飯”,很受喜愛。
而到了宋人喜歡吃各類拌飯,根據配料的不同,有青精飯、蟠桃飯、金飯、玉井飯、盤遊飯、二紅飯、蓬飯、石髓飯、大骨飯、淅米飯……看來古代人對米飯也是情有獨鍾啊,做法也是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