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 道教代表人物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中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本名
莊子
別稱
莊子、莊周、莊子休
字號
字子休
所處時代
東周戰國中期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宋國蒙(今河南省民權)
出生日期
公元前369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86年
主要作品
《莊子》
主要成就
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與老子並稱“老莊”。
老年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1]
莊周曾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期人,以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周無意仕進,只在不長的時間裡做過管漆園的小官。
莊子的學問淵博,遊歷過很多國家,對當時的各學派都有研究,進行過分析批判。楚威王聽說他的才學很高,派使者帶著厚禮,請他去做相國。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牛嗎?餵養它好幾年,然後給它披上有花紋的錦繡,牽到祭祀祖先的太廟去充當祭品。到了這個時候,它就想當個小豬,免受宰割,也辦不到了。你趕快給我走開,不要侮辱我。我寧願象烏龜一樣在泥塘自尋快樂,也不受一國君的約束,我一輩子不做官,讓我永遠自由快樂。”
莊周的才學不可小視,然而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世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2]
“仁義”二字被視為儒家思想的標誌,“道德”一詞卻是道家思想的精華。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
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在莊子看來不滯,就是於自然無所違。不凝滯於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從而達到聖人不凝滯於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極端的追求無窮的知識、利益,而忽略身邊一切的美好這是滯礙鬱滯的。莊子認為只有不滯於不滯,才可乘物以遊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對中國後世哲學、藝術、各宗教經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墨子 - 戰國時期歷史人物
墨子(生卒年不詳) ,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華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華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中文名
墨翟
別名
墨子
宋國,一說魯陽,一說滕國
約公元前476年(一說是公元前480年)
約公元前390年(一說是公元前420年)
職業
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稱為“科聖”
代表作品
《墨子》
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
華夏族
中文名:墨子
別名:墨翟
籍貫:河南魯山
性別:男
民族:漢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公元前468年
去世年月:公元前376年
職業:其他 思想家 詭辯家 縱橫家 發明家
代表作品:《墨子》
墨子(約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戰國初年學者、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出身微賤,曾學儒術,因不滿其煩瑣的和學說,自創墨家學派以抗衡。
墨子作為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提出了“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有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墨學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主張“兼愛”﹑“非攻”,提出“尚賢”﹑“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天下人都要相親相愛,反對強凌弱的戰爭。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無親筆著作。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 《兼愛》 、《非攻》、《節用》、《節葬》、《天志》 、《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再讀《墨子·公輸篇》公輸般
墨子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盤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清朝學者汪中治墨學,他將墨子與孔子平視,認為“孔子魯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墨子與孔子有相當程度上的差異。孔子主張久喪厚葬,對祭祀非常重視,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針對祭祀的說明。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
現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 (以下譯自英文版wikipedia,足可見研究中國文化必須出國) 《墨子》也是墨家子弟根據墨子思想彙編的哲學文字的名字。這個文字最初包括71章。漢朝儒學統治了中國。因為墨家是反對儒家的,文字《墨子》受到排斥。在宋代,只剩下61章。今天,我們僅僅有53章,透過它我們試圖理解該家的思想,這是孫詒讓彙編的版本。因為墨學作為一種活著的傳統從中國消失了,它的文字沒有被很好地儲存,許多章節丟失了,或處於毀損狀態。例如,“反對儒學”的三章,只有一章還在。
從《墨子》的文字中收集到的東西是一種富裕的資源用來窺看早期的中國朝代歷史和文化。許多墨子的言論被甚至更早起的記錄中歷史聲音支援。他與那個時期其他有名的哲學家的對話也被記錄。從這些,我們能夠把墨家從其他各家的思想裡清楚地區分出來。
墨家在秦被壓制,在漢完全死掉,這使得儒家成為官方學說(教條)。孫中山(Sun Yat-Sen)使用“兼愛”作為他的中國民主思想的一個基礎。更近些,共產主義下面的中國學者已經試圖恢復(改造)墨子為一個“人民的哲學家”,加亮他的對世界的理性-經驗主義方法,以及他的“無產階級(普羅階級)”背景。
一些觀點斷言,墨子的哲學一度先進於,同時又不那麼先進於儒學。他的“兼愛”觀念比儒學的擁護更廣泛的人民團體的觀點,但是,他在非難所有那些不直接“有用”的東西,排斥藝術和音樂的教化功能的時候,顯得沒有儒學有容忍。莊子,同時批評儒學和墨學,把這個記載到他的“有用和無用”的寓言中。當然,這種對有用的強調來自一個時代當戰爭和饑荒廣泛覆蓋,並足以讓所有貴族的排場變得無足輕重。然而,另一些人會說以上觀點不完全精確,並且事實上孫中山提倡的“博愛”和“天下為公”是儒學的思想。儒學的博愛與墨子的兼愛有點不同:在儒學裡它傾向於把它強調為自然地有利於人類的關係,而在墨子的思想中,它傾向於面向公社且對個人沒有差別。一些墨子的現代支持者(也就是共產主義者)做出斷言,墨家和現代共產主義對於公社生活在理想的方式上共享很多。另一些人斷言墨家與基督精神的中心理想分享更多,尤其是在“兼愛”(用希臘語,“大愛”)的理想上,“金科玉律”,以及人道和超自然領域的關係上。
莊子 - 道教代表人物
所屬類別 :其他人物相關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中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基本資訊本名
莊子
別稱
莊子、莊周、莊子休
字號
字子休
所處時代
東周戰國中期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宋國蒙(今河南省民權)
出生日期
公元前369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86年
主要作品
《莊子》
主要成就
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與老子並稱“老莊”。
目錄1人物生平2主要成就3歷史評價4主要作品5軼事典故6人物爭議7藝術形象8後世影響人物生平老年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1]
莊周曾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期人,以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周無意仕進,只在不長的時間裡做過管漆園的小官。
莊子的學問淵博,遊歷過很多國家,對當時的各學派都有研究,進行過分析批判。楚威王聽說他的才學很高,派使者帶著厚禮,請他去做相國。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牛嗎?餵養它好幾年,然後給它披上有花紋的錦繡,牽到祭祀祖先的太廟去充當祭品。到了這個時候,它就想當個小豬,免受宰割,也辦不到了。你趕快給我走開,不要侮辱我。我寧願象烏龜一樣在泥塘自尋快樂,也不受一國君的約束,我一輩子不做官,讓我永遠自由快樂。”
莊周的才學不可小視,然而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世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
主要成就文學成就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2]
哲學成就“仁義”二字被視為儒家思想的標誌,“道德”一詞卻是道家思想的精華。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
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在莊子看來不滯,就是於自然無所違。不凝滯於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從而達到聖人不凝滯於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極端的追求無窮的知識、利益,而忽略身邊一切的美好這是滯礙鬱滯的。莊子認為只有不滯於不滯,才可乘物以遊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對中國後世哲學、藝術、各宗教經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墨子 - 戰國時期歷史人物
所屬類別 :政治人物|歷史人物|軍事人物墨子(生卒年不詳) ,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華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華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基本資訊中文名
墨翟
別名
墨子
出生地
宋國,一說魯陽,一說滕國
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476年(一說是公元前480年)
逝世日期
約公元前390年(一說是公元前420年)
職業
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
墨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稱為“科聖”
代表作品
《墨子》
所處時代
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
民族族群
華夏族
目錄1基本資訊2人物簡介3生平經歷4主要作品5成就貢獻基本資訊中文名:墨子
別名:墨翟
墨子
籍貫:河南魯山
性別:男
民族:漢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公元前468年
去世年月:公元前376年
職業:其他 思想家 詭辯家 縱橫家 發明家
代表作品:《墨子》
人物簡介墨子(約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戰國初年學者、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出身微賤,曾學儒術,因不滿其煩瑣的和學說,自創墨家學派以抗衡。
墨子
墨子作為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提出了“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有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墨學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主張“兼愛”﹑“非攻”,提出“尚賢”﹑“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天下人都要相親相愛,反對強凌弱的戰爭。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無親筆著作。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 《兼愛》 、《非攻》、《節用》、《節葬》、《天志》 、《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再讀《墨子·公輸篇》公輸般
生平經歷墨子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盤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清朝學者汪中治墨學,他將墨子與孔子平視,認為“孔子魯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墨子與孔子有相當程度上的差異。孔子主張久喪厚葬,對祭祀非常重視,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針對祭祀的說明。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
主要作品現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 (以下譯自英文版wikipedia,足可見研究中國文化必須出國) 《墨子》也是墨家子弟根據墨子思想彙編的哲學文字的名字。這個文字最初包括71章。漢朝儒學統治了中國。因為墨家是反對儒家的,文字《墨子》受到排斥。在宋代,只剩下61章。今天,我們僅僅有53章,透過它我們試圖理解該家的思想,這是孫詒讓彙編的版本。因為墨學作為一種活著的傳統從中國消失了,它的文字沒有被很好地儲存,許多章節丟失了,或處於毀損狀態。例如,“反對儒學”的三章,只有一章還在。
從《墨子》的文字中收集到的東西是一種富裕的資源用來窺看早期的中國朝代歷史和文化。許多墨子的言論被甚至更早起的記錄中歷史聲音支援。他與那個時期其他有名的哲學家的對話也被記錄。從這些,我們能夠把墨家從其他各家的思想裡清楚地區分出來。
墨家在秦被壓制,在漢完全死掉,這使得儒家成為官方學說(教條)。孫中山(Sun Yat-Sen)使用“兼愛”作為他的中國民主思想的一個基礎。更近些,共產主義下面的中國學者已經試圖恢復(改造)墨子為一個“人民的哲學家”,加亮他的對世界的理性-經驗主義方法,以及他的“無產階級(普羅階級)”背景。
一些觀點斷言,墨子的哲學一度先進於,同時又不那麼先進於儒學。他的“兼愛”觀念比儒學的擁護更廣泛的人民團體的觀點,但是,他在非難所有那些不直接“有用”的東西,排斥藝術和音樂的教化功能的時候,顯得沒有儒學有容忍。莊子,同時批評儒學和墨學,把這個記載到他的“有用和無用”的寓言中。當然,這種對有用的強調來自一個時代當戰爭和饑荒廣泛覆蓋,並足以讓所有貴族的排場變得無足輕重。然而,另一些人會說以上觀點不完全精確,並且事實上孫中山提倡的“博愛”和“天下為公”是儒學的思想。儒學的博愛與墨子的兼愛有點不同:在儒學裡它傾向於把它強調為自然地有利於人類的關係,而在墨子的思想中,它傾向於面向公社且對個人沒有差別。一些墨子的現代支持者(也就是共產主義者)做出斷言,墨家和現代共產主義對於公社生活在理想的方式上共享很多。另一些人斷言墨家與基督精神的中心理想分享更多,尤其是在“兼愛”(用希臘語,“大愛”)的理想上,“金科玉律”,以及人道和超自然領域的關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