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挖啥呢
-
2 # 影視口碑榜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一共給大家帶來了二十五件屬於中國的世界文化瑰寶!首先呢,來看在陝西省洛南縣靈口鎮焦村遺址出土的國寶級文物洛南人頭壺,在開播前《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官微賬號就曾爆出“文物三連”圖片為該片造勢。觀眾們一度認為我們的國寶文物有“賣萌”嫌疑,B站的彈幕評論也是被“賣萌”“萌萌噠”等字樣刷屏。曾經冰冷的國寶文物在製作組以第一人稱的用心解說下在此刻竟然變得那麼親近,也讓觀眾們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們對文物的興趣大大提升,讓曾經高高在上的文物慢慢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不得不說,我們親愛的製作組大大們真的是有心了呀!
在這集紀錄片中出現的“這是一隻有著胖胖腿的鷹”,“就是 萌萌噠”等接地氣,跟潮流的介紹讓觀眾們感慨官方賣萌最為致命。也就是這樣的介紹才讓我們第一次感受到這些平日裡難得一見的國寶們的親切。
把這些我們平時只能在各大博物館才能看到的文化瑰寶搬上熒幕,讓我們在家裡就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國古人,老祖宗們的創造力,這無疑對每個華人來說都是一件巨大的幸事。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的製作非常用心,在第一季總導演的帶領下,製作團隊經歷了若干次的線下交流,讓他們受益匪淺。第二季將會給大家帶來主題為“超級連線,超越想象”的戰國到秦漢時期的二十五件國寶。讓我們拭目以待!
-
3 # 公子想1、獨特的創意
《國寶》節目組在立項時,挑選了100件代表中國歷史文化的文物,這些文物在整個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都有著豐富內涵,但節目組敢於大膽取捨,保留最為重要資訊,以及每件文物在中國歷史座標中的地位,將每一集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既迎合了現在觀眾接受“簡練有效”資訊的需求,也激發觀眾心中想獲取更多知識的慾望,一舉兩得。
3、多變的形式《國寶》的主題,是透過介紹這些發現的國寶,串起一部中國歷史。每一集雖然都是在介紹文物,但是每一集的講述方式都不一樣。如第二部中的曾侯乙編鐘,全集五分鐘,沒有一句旁白,全部都是古編鐘演奏的聲音,很多觀眾說,他們在看完之後,就淚目了。這只是《國寶》的一個縮影,每一集不僅文物不一樣,講述方式也不一樣,這也是吸引觀眾的關鍵,
4、火熱的“市場”《國寶》其實並不算橫空出世,在國寶上映之前,其實已經掀起了一波文博熱潮,首先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然後是《國家寶藏》,這些都為《國寶》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加上第一部《國寶》的高口碑,第二部的強勢迴歸,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5、多平臺播放《國寶》之所以能夠覆蓋這麼多人群,還有一點就是多平臺的播放。大家都習慣了用移動客戶端去獲取姿勢了,如果只有一個電視平臺去播放,肯定會大打折扣的。央視這次在播放平臺的時候,就採用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在b站上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以上只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果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和我進行交流。
-
4 # 俊俊電影
文 | 王俊俊
這個月好看的電影太多,所以拖到今天才給大家推薦這部作品。
實在抱歉。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二季
《如果國寶會說話》可以說是中國產良心,教科書式的紀錄片,
豆瓣9.6分神劇!
一共分為四季,100集!
不要害怕,一集只有五分鐘。一季25集。
為了拍攝這部劇,攝製組足跡遍佈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
50餘處考古遺址,從300多萬件珍貴文物中精選100件國寶。
舉全國之力,用國寶和你對話。
100件國寶,為你呈現了上至史前、下至明清,跨越八千年的中華文化。
即使這樣,並不是說這部劇就像看起來這樣晦澀難懂。
開句玩笑,那些看電視只會說“牛逼!”的觀眾,
看到這部劇,也可以是欣喜的看完。
雅俗共賞,大音無聲,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介紹國寶之前,首先跟大家概括一下這部紀錄片的特點。
首先,一集只有五分鐘,時間不長,不會引起觀眾的厭煩,
畢竟看慣了快餐文學,對著文物看十分鐘,難免乏味。
真的是美得令人窒息文物。
其次,多媒體新技術的應用。
比如採用高精三維數字掃描、高畫質平面資訊採集、多光影微痕提取技術等等。
說實話,這些技術手段的專業名稱,都是俊俊在網上搜來的,因為不明覺厲,所以實在好奇。
第三,優秀的講解文案。
有的老師看了這部劇,直接推薦學生去看,
“多學學人家的用詞技巧,寫作手法!”
而且文案不僅優秀,還很皮。各種風趣不死板的詞彙,應有盡有。
接下來會針對具體的內容和大家講解一下。
但是在具體講解某一集之前,最後俊俊還要多說一句,
有很多同學,一聽到【紀錄片】【文物】【藝術】,就退避三舍。
生怕劃重點讓你考試,生怕枯燥無味。
但其實,上半年給大家介紹BBC的紀錄片【文明】時,俊俊就跟大家說過了,
雖然刷了無數的劇和電影,讀了很多很多書,
但是藝術,永遠是最讓我陶醉的,【文明】也是我上半年追的英劇最佳。
反正一集才5分鐘,相信我,如果你嘗試一下,就會發現另外一個世界。
第一季第一集:
人頭壺
人頭壺,紅陶材質,由仰韶文化先民,製作與六千至六千五百年前,人類歷史,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的紀元。
這個陶,是萬千陶瓷中的一個,用它來與我們對話,其實也是一種緣分。
初見到它,會有一種萌萌噠的感覺。我們不知它的性別、年齡、愛好等等,只知道它誕生於6000到6500年前。
仰韶文化作品,代表著人類歷史進入了新時期時代。
如果我們在博物館中見到它,可能只會聽到解說員這樣講“下面介紹的是一件6000年前的文物,這是一個人頭壺,那時候人民用來盛水。”
然後你從旁邊走過,低頭看著它,“哦,還有一點表情包的感覺呢。”
就是這樣,我們對待文物的解讀應該到此為止。但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國寶會說話,它就會告訴你真相!
陶,人類第一次從無到有的實驗。
你來自泥土,頭微微揚起,彷彿仰望天空。
那微微上翹的嘴唇,彷彿兒童般純真的揚起。
網友延伸周杰倫歌詞:(你的嘴角,微微上翹,性感的無可救藥)
初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暗降臨。人類一次次發出悠揚的疑問。
根源於對生和死的思考,人類開始了對自我的凝望。
當水從人頭壺的眼睛流出,恰如淚水流淌,紀念著人類孕育的最初痛楚。
(捏土者:我沒想這麼多。)
我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彷彿剎那間,村落成了國,文字成了詩,呼喚成了歌。
把上面這幾句放在自己的作文裡,格調瞬間升級,不得不說,真的很唯美!
事實證明,對文學把控能力限制了我們的思考,如果有人幫我們解讀文物,我們為什麼不多去了解一點呢?
其實喜歡看這一集,已經不僅僅是陶瓷本身,而是在講解陶瓷的時候,解說帶給我們的那種感動。
客觀分析,陶,充分體現了人的創造力,後來,這一創造力變一發不可收拾,這一偉大的行為,也是現代所有文明的起源。從一個陶瓷開始進行人類凝望的解讀,一點也不會誇張。文物的價值在於時間對其的積累,正如文案所說,“村落成了國,文字成了詩,呼喚成了歌”,這不就是我們的國家、人類、文明、思考的演變史嗎?
第二季第二集:
戰國嵌錯宴樂攻戰紋銅壺
個人非常喜歡,大家可以一起看一下。
這是一個戰國嵌錯宴樂攻戰紋銅壺。
戰國時期的銅壺,記載著西周歷史文化,西周本身是禮樂高度發達的年代,所以,銅壺上面的圖案,其實是一種見證。
先丟擲一個問題,假如是讀者你,對這個壺會有怎樣的想象力?
它滿身泥垢,讓人感受到一種厚重感,它一定頗有歷史,製作它的人是誰,它的紋飾、圖案,對我們會有怎樣的啟發呢。
輕輕的撥開上面的泥土,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整個世界。
在這裡借花獻佛,講解一下這個壺上面的圖案,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現在就先去看這一集。
這裡應該就是特殊的技術了,你看!這個壺變得乾淨好多!圖案清晰可見,彷彿一群人在動。
中間那一層,是戰場廝殺圖。如果你仔細看,可以看到有人在攻城略地,有人在奮勇反抗,有人在搭雲梯,有人人頭落地。
如果你再靠近一點,你可以聽到廝殺的聲音,聽到吶喊的聲音,如果你閉上眼,你甚至可以聞到血腥的味道,你猛地睜開眼!原來這是一場夢。
上面這一層,是鐘鳴鼎食的畫面。戰場的廝殺瞬間脫離,彷彿兩個世界。殺人的利器弓箭在這裡變成了可以觀賞的技藝,射禮。
射劍著站在亭子裡,懸空張開布質的箭靶,賓主按照禮儀要求,向箭靶射箭,旁邊有專人負責報靶,其他人在亭外圍觀。
這個畫面,燈紅酒綠,一片繁華。
最上面是女子採桑的畫面。這裡連喧鬧也沒有了,有的只是一片安然。婦女們把桑葉從樹上摘下,放在籃子裡,其樂融融。
以上拋磚引玉,但精選出來的100件國寶,總有你喜歡的。
總有讓你震撼的。
看這部誠意十足的劇,其實也會勾起自己的回憶。
現在騰訊影片,B站,都可以免費追這部國寶級紀錄片。
我旅行過國內外很多地方了,每到一座新的城市,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館。
而且每次,俊俊也都會挑選出獨特的文物,做出點評呢
請看:
完
回覆列表
在文物紀錄片已經汗牛充棟的情況下,《如果國寶會說話》還立志透過一百個5分鐘縱覽中國的100件國寶,這一設想不可謂不大膽。實際上我想節目組也理解,如果真想了解相關文物的知識,網路上豐富的資料乃至既往同類的紀錄片,都可以滿足觀眾的需求,所以《如果國寶會說話》更多將定位放在了激起觀眾對國寶的感情連結上。
最典型的如剛剛播出的第二季,其中曾侯乙編鐘一集,其出人意料地以當年對曾侯乙編鐘測音時的老錄音取代配音,以重溫曾侯乙編鐘學術史完成對文物、對文物研究者的致敬。《如果國寶會說話》如此的很多另闢蹊徑的解讀角度,加上頗有文藝氣息的解說詞,讓文物在電視熒屏上多了一層“人味”。
《如果國寶會說話》還在紀錄片視聽語言層面大膽突破,例如動畫、黏土動畫、高畫質文物細節影像、3d建模等手段令人耳目一新,跪射俑一集使用的映象對稱畫面,已經開始對兵馬俑這一經典藝術史形象進行影像藝術的再創作。
也許對於《如果國寶會說話》,有些人會有所異議,認為其乾貨不多;坦誠講我也認為已經播出的50集水準也有些參差,但是我仍然願意盛讚這部紀錄片,它為中國的文博紀錄片提供了很多全新的可能。